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一、前 言双光楔测距仪大体可分两种:一种是用两光楔同轴旋转以观测等分划标尺,如Redta002型双象测距仪,它的特点是:观测精度高,在3—170米时测距中误差为±0.5~3厘米,能直接测读水平距离及高差,不须任何计算;但由于标尺分划间隔相等,距离越远分划象就 相似文献
3.
4.
5.
6.
航空测量外业规范(草案)第97节规定:“若在起伏甚大的地区进行高程导线测量时,为了减少俯、仰角度的变化,并使垂直角尽量减小起见,亦可采用分段视距。分段视距时观测的垂直角仅作为倾斜改正之用,高差则根据两端点间的垂直角进行计算。”兹就分段视距的精度及其应用范围作进一步的分析,供同志们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石油勘探的测量工作中,视距导线和平板仪导线应用的场合是比较多的,无论在1∶25000及1∶50000地形测量中,或在重磁力测点及地质测点中都要用到。特别是地质测点,采用平板仪做导线、是一个先进的办法,但是由于缩尺不同,于是需要的精度也不一样,因此在工作中也必须要有不同的限差,这样所得的成果精度才不致过高或过低。因为成果精度的过高过低,不能和我们的实际需要相适应,必将造成不是质量低劣,便是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本文的目的,在阐明如何对视距导线和平板仪导线的精度加以估算,从而能在进行设计工作时,达到在最经济的条件下,工作成果能完全满足我们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8.
§4 线形锁中的最大点位误差(图3)中,应用符号同前,求锁中任意点的纵横向误差。设DQ间的边数为V,QE间的边数为V'。 相似文献
9.
动态精度单点定位(PPP)的精度分析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首先简要介绍了精密单点定位的数学模型及笔者独立研发的后处理精密单点定位软件一TriP。然后重点结合航空动态GPS数据,用研制的TriP软件进行动态单点定位实践。从内符舍和外符合两个层面,比较分析了航空动态GPS单点定位的结果和精度。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可以获得几个厘米的动态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0.
视距测量目前在地形测图、物探基线定点、剖面点测定等方面仍广泛使用。但有的同志在进行视距测量时仅为了方便,经常使用半丝进行观测,忘记了编制视距计算表所采用的公式与视距测量的严格公式之间的误差问题。这种误差当用全丝进行测量时影响较小,可忽略不计,但当采用半丝观测时带来的影响就比 相似文献
11.
五九年二月间在武汉召开的全国测绘科学技术经验交流会议中,很多生产单位提到:目前在图根控制测量上广泛地采用了布置在两个高级控制点之间的三角锁或不大的三角网,通称为线形锁(网)。这样做在工作上甚为方便,因线形锁(网)由一高级点出发,连接于另一高级点,线形锁(网)内不量基线,亦不测方位角。 相似文献
12.
13.
罗诚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1,24(3):40-41,46
规范明确规定对投入使用的光电测距仪必须对其进行检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测距成果的可靠性.本文主要通过检测测距仪各项误差,得出测距仪最高可能达到的测距精度,使操作者在使用此测距仪的过程中明白对各项误差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充分发挥测距仪的精度潜力. 相似文献
14.
四、起始边位置不同对全面网精度的影响下边我们来讨论一下,当起始边布设的位置不同时,对全面网精度的影响。1.只有一条起始边时,其位置不同对推算元素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比较不同设计和最小读数的五台光学经纬仪水平角测量的精度,使用一根已知长度的精密横尺和一台威特T3精密经纬仪。首先,用T3经纬仪测量视差角,再用各台试验仪器测此视差角。将计算的测角均方根差作为标准差进行比较。结果是:采用双读数测微器经纬仪的精度最高。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光学测微尺读数经纬仪的精度都与单读数测微器经纬仪的精度相当。 相似文献
16.
17.
建筑工程部综合勘察院技术室航测组 《测绘通报》1960,(6)
一、试验目的为解决航空测量在城市大比例尺测量工作中的应用问题,和寻求最经济实用的摄影比例尺与成图比例尺的关系,北京市规划局、武汉测绘学院、武汉测量制图研究所、水利电力部等四个单位和我院合作,利用北京市航空测量的机会,采用各种不同的摄影比例尺,分别对平坦地区和山区进行了摄影并测制1:2000比例尺地形图的研究试验。我院负责在3.2平方公里的实验区用1:9000和1:15000摄影比例尺应用综合法分别测制40×50公分图幅1:2000比例尺地形图各四幅,现将这一实验区的初步技术总结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1958,2(0):17-36
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灯塔的照耀下,在全国大跃进的形势下,为了实现党中央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内,在黑龙江境内"开出一个英国来"的伟大计划,我院在大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中,接受了农垦部荒地勘测设计院的委托,组织了师生二百六十多人于今年六月赴北大荒担任测量工作。 相似文献
19.
20.
针对沉降过程中的沉降加速度和冲击扰动项问题,该文改变以累计沉降量作为GM(1,1)模型建模数据的传统做法,提出了以沉降速度为建模数据的VGM(1,1)模型和基于缓冲算子的VGM(1,1)模型。通过分析基坑沉降量的预测结果,比较VGM(1,1)模型、基于缓冲算子的VGM(1,1)模型、基于缓冲算子的GM(1,1)模型以及GM(1,1)模型之间的精度变化。实验结果表明,VGM(1,1)模型以及基于缓冲算子的VGM(1,1)模型均可提高预测精度,基于缓冲算子的VGM(1,1)模型精度高于VGM(1,1)模型,冲击扰动项对预测值的影响程度大于沉降加速度对预测值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