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柴达木盆地察尔汗贝壳堤剖面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利用常规14 C、加速器(AMS)和230 Th等测年方法,对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湖贝壳堤剖面化石贝壳、湖泊沉积(包括现代沉积)样品有机质(包括碱性残留和胡敏酸组分)、碳酸盐(CaCO3)和剖面顶部石盐(NaCl)晶体在不同实验室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探讨了不同样品测年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并通过与已有研究结果的对比,对柴达木盆地贝壳堤剖面记录的察尔汗古湖高湖面演化历史进行了探讨,得出察尔汗古湖高湖面形成于约39.7~17.5 14 C kaB.P. ; 研究证明柴达木盆地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很低,且主要来源于菌藻类等低等藻类和微生物,受老碳和溶解物质影响强烈,因此必须经过多种方法综合测年才能比较可靠地确定所测样品的形成年代; 测年结果的不确定性不仅来源于样品自身元素(同位素)的特性和沉积过程中再沉积作用的影响,也可能源自于放射性14 C产生过程的不稳定性; 对比发现贝壳化石老于同层位有机质14 C年龄15~18ka,这可能与柴达木盆地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巨大的古湖泊面积及水体有关; 同时,不平衡铀系测年在确定开放体系矿物晶体年代应用中的可靠性尚须进一步深入分析,其机理也还需要探讨和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区冰缘发展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区是指以祁连山东段为主体的祁连、昆仑和秦岭三大山系交汇地段。本文根据野外观察和放射性同位素测年资料研究了现代高山冰缘带特征及晚第四纪古冰缘现象,对主玉木冰期以来冰缘环境发展作了探讨。文中引用C~(14)年龄是由兰州大学C~(14)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C~(14)实验室测定的。  相似文献   

3.
《地球化学》1972,(3):315-315
国际放射性碳年龄测定会议将于1972年10月18—25日在新西兰下哈特市召开。此次会议的意图是为了召集一部分重要的、积极从事放射性碳年龄测定技术的科学家。将要讨论的部分题有:年龄测定技术;参照标准;C~(14)的半衰期:C~(14)的缓慢变化;国际合作;计划;材料选择;年代学问题;海洋中C~(14)的变  相似文献   

4.
以渤海湾西岸大港区穿港路采土场内贝壳堆积层中的闭合贝壳、单瓣贝壳和贝壳碎屑为对象,开展全新世再搬运贝壳的驻留时间效应研究。通过对5个剖面(剖面2、4~7)、3个层位的15个贝壳测年样品(闭壳合、单瓣壳和贝壳碎屑)AMS14C年龄对比,初步获得研究区单瓣贝壳(或腹足类)的驻留时间经验值为440a、贝壳碎屑的驻留时间经验值为650a。  相似文献   

5.
以渤海湾地区曹妃甸沿海全新统埋藏贝壳为研究对象,对比同一层位中不同形态贝壳的AMS 14C年龄,总结贝壳形态-年龄差异及所指示的"驻留时间".测年结果显示,在研究区同一地层中,用于测年的腹足类-单瓣壳-贝屑3种形态贝壳的年龄通常具有依次变小的特征,以校正年龄中值计算,年龄差值总体介于52~466 yr.以2倍标准偏差的...  相似文献   

6.
位于上海西部的冈身是一条重要的地质界线,对其年代和成因的研究不仅涉及长江三角洲的发育问题,而且也是解决上海西部成陆年代的惩结所在。最近笔者系统采集了冈身地带的样品,并对其中贝壳样品进行了C~(14)测年,本文即在此基础上对冈身的绝对年代作一报导,并试图一并探讨冈身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方爱民  刘小汉 《地质科学》1999,34(1):99-106
通过对加利福尼亚海岸出水石锚的岩石学和古生物学的研究,初步推断了其原岩的产地,并用14C同位素测年测定了保存于石锚内的现代贝壳的年龄,由此大致推断出石锚的入水年龄。以上研究结果表明:(1)这些石锚石料非采自美洲本土,就世界范围而言,其产地分布于环太平洋的新阿尔卑斯皱褶带内,包括日本、台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及中东、西亚乃至地中海沿岸地区;(2)这些石锚至少在1500年前就已落入海中,也就是说这些石锚的主人要比哥仑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早1000余年。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第四纪地层测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第四纪地层测年,近年来取得了一些可喜成果。根据岩石地层特征和地层层序,我们分别采用了古地磁、热发光与C~(14)测年等手段,初步确定了东华组、白土山组、上荒山组、下荒山组及哈尔滨组等地层年龄,并结合地层层序,拟编了黑龙江省第四纪地层年表。现叙述如下: 一、第四纪地层概述(表1)  相似文献   

9.
黄土剖面古土壤和生物化石14C测年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精确、可靠测定古土壤和生物化石年代是重建环境变化过程、探讨人地关系的关键.研究古土壤中不同组分年代的异同对于分析土壤中碳附存状态和碳储存库十分重要.对甘肃省榆中县境内兴隆山典型黄土剖面采集的动物化石、土壤无机质、土壤有机质3个样品进行常规14C和AMS测年,发现同一地层相同点样品不同组分的测年结果相差悬殊,样品无机质比其有机质年龄(3 682±70)a偏老2 624 a.对其14C测年可靠性对比分析发现,常规14C和AMS对骨骼和牙齿化石测年相差仅为13 a,校正为日历年后几乎相等,认为实验室产生的误差很小,而碳的来源、组成及其"死碳"混入的比例是影响测年结果的主要因素.化石年龄与土壤有机质年龄之间的差别,揭示该剖面可能存在持续时间达千年以上的沉积间断.由于同一层位骨化石、土壤有机质、土壤无机质14C测年结果差异,在进行化石年代确定、考古及古文明研究、生态植被恢复、土壤无机碳存储库研究中,年龄的界定应选择相应的测年数据.  相似文献   

10.
作者首次将怀柔地区第四纪地层,由老至新划分成五个地层单位。中更新统为坡、洪积物,下部浅红色角砾岩与亚粘土互层,上部红、黄红色含角砾亚粘土,厚8m。上更新统下部为洪积砾石层夹亚粘土,厚11.8m,测得热释光年龄7.1±0.36万年,6.6±0.32万年;中上部为冲积亚粘土及细砂层,夹泥炭数层,厚8.9m,含软体化石,并测得热释光年龄2.7±0.14万年,C~(14)年龄1.93、1.72、1.54万年。全新统划分为以下三部分:下全新统为冲积细砂夹砂砾层,厚4.6m。局部为亚砂土及砂土层,厚2m,其泥炭夹层测得C~(14)年龄9291±161年及6750±128年。中全新统为冲积物,上部亚粘土,中部黑色泥炭层,下部细砂及砂砾层,厚5.1m;测得C~(14)年龄为4730—2976年。上全新统为冲积细砂、砂砾层,各地厚度不等,测得C~(14)年龄为804±131年。在1∶5万怀柔幅测区内,除西北隅有少量的低山丘陵外,近百分之九十的面积为第四纪堆积平原。由于该区第四纪以来主要以沉降为主,故地表所出露的第四系主要为更新统中晚期地层。现对其划分和对比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西沙珊瑚砂屑灰岩的ESR年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13个西沙群岛珊瑚样品的ESR年龄测定结果,并通过与~(14)C年龄的对比,对数据的可靠性及误差来源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目前的实验误差在±30%范围,在此范围内ESR年龄与~(14)C年龄基本上符合,它表明珊瑚样品是十分适合于ESR年龄测定的材料。ESR方法为研究第四纪珊瑚礁的发育历史,海岸地貌演化及新构造运动提供了一种新的有用的年代学手段。  相似文献   

12.
我们于1974年,1977—1978年测定了北京地区全新世和晚更新世54个样品的C~(14)年代数据。其中,考古研究所C~(14)实验室测定了34个样品(标本由陈方吉、张子斌、孙秀萍等提供,编号ZK),有6个数据已发表;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C~(14)实验室测定了20个样品(标本由本实验室和一○一地质队等采集,编号CG),有4个样品的数据已发表。现将44个样品的C~(14)年代数据列于下表。  相似文献   

13.
洞穴次生碳酸盐的ESR年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浙江桐庐县瑶琳洞及广西都安县八仙洞26个石钟乳,石笋及片流石样品的ESR及~(14)C年龄测定结果,并对ESR测年方法的可靠性及实验误差进行了讨论。通过与~(14)C年龄及样品沉积层序的对比,证明了ESR方法是测定第四纪洞穴次生碳酸盐沉积物年龄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在降低实验误差方面仍须进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14.
科学家通过对每一个原子计数,发现可以迅速测定C~(14)与C~(12)的比值,而确定这种比值是测定古生物年代的一种广泛使用的方法,通常测量C~(14)同位素的衰减要花几个星期。而这种新方法使用高能质谱仪,只要几天就可测定极其微量的样品中C~(14)与C~(12)的比值。加利福尼亚州圣乔治州立大学A·B·  相似文献   

15.
雷州半岛北部是我国沿海第四纪泥炭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在对其泥炭和腐木层进行 C~(14)年龄和孢粉研究后,分析了泥炭形成的时期、气候和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16.
沉积物14 C的年龄测定一直是第四纪年代学研究的热点。文章对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内蒙古库伦泥炭剖面的泥炭全样、植物残体和孢粉浓缩物进行了AMS 14 C测年比较研究。从泥炭沉积物中提取用于AMS 14 C测年的孢粉浓缩物的关键步骤包括:过筛(125μm,63μm和10μm),重液浮选(比重1.9)及在180倍的体视显微镜下进行手工挑选。测年结果表明:孢粉浓缩物的测年值比同一层位的泥炭沉积物全样或植物残体的测年值老225~340年; 植物残体与孢粉浓缩物的测年结果较为接近。但是,距地表24~27cm处孢粉浓缩物给出了610~780A.D.的年龄值,远老于其下样点的年龄,而泥炭全样为现代样品,二者相差1255年,这可能与该样品孢粉纯度较低、掺杂有一些老碳物质燃烧后形成的微粒杂质有关。因此,提高孢粉纯度对孢粉浓缩物14 C测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燕辽地区长城系串岭沟组及团山子组沉积时代的新制约   总被引:18,自引:15,他引:3  
张拴宏  赵越  叶浩  胡健民  吴飞 《岩石学报》2013,29(7):2481-2490
华北克拉通北部燕辽地区是长城系地层出露最全的标准建组地区之一.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长城系地层底界年龄比以往所认为的18亿年明显年轻.新的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显示,平谷熊耳寨团山子组上部钾质火山岩的锆石207 Pb/206 Pb加权平均年龄为1637±15Ma(95%置信度,N=15,MSWD=0.75),一致年龄为1641±4Ma(1σ,N=14,MSWD=0.12),限定了团山子组上部的沉积时代.蓟县青山岭侵位于串岭沟组地层内闪长玢岩脉的锆石207 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1634±9Ma(95%置信度,N=17,MSWD=0.40),表明串岭沟组地层沉积发生在1634±9Ma之前.结合前人大红峪组火山岩的研究结果还表明,燕辽拗拉槽(裂谷)钾质火山岩的喷发开始于1637±15Ma,在大红峪期(~1625Ma)达到高潮.  相似文献   

18.
第四纪骨化石样品的多方法对比测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铁梅 《第四纪研究》1990,10(3):282-290
本文报道作者用14C、铀系和ESR等多种测年技术对比测定第四纪骨化石样品年龄结果,对比分析骨化石中各含碳组分14C年龄的异同。在此基础上讨论诸测年方法的可靠性和测年精度,分析哪种含碳组分最能代表骨质样品的真实年龄。对晚于40 000aB.P.的骨质样品,作者倾向于样品中氨基酸的14C测年,而对更老的样品,铀系法应优先被选用。本文还对北京周口店山顶洞遗址骨化石样品中不同含碳组分的14C测年结果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自1974年起我们开展了测井解释灰分的工作。经过几年来的反复实验和计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理论基础 1.天然伽玛曲线煤的主要成分是碳和碳的同位素C~(11)、C~(12)、C~(13)、C~(14)等。它们都不放射伽玛射线,有的只放射β射线,但β射线不是我们的探测对象。因此可以认为纯煤基本上不放射伽玛射线。煤层中的灰成分主要有SiO_2、Al_2O_3、Fe_2O_3、CaO、S_2O_3、MgO等。其中前四种约占90%以上。由放射性同位素表可知,Si、Al、Fe、Ca、O、S、Mg、N等元素基本不存在放射性同位素,或有的只能放射较低的β射线,而不放射伽玛射线,也就是说纯煤及煤  相似文献   

20.
环渤海海岸带14C数据集(Ⅰ)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渤海泥质海岸带近30年来获得的600余个放射性碳测年数据,确定了该地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基本年代地层序列。但是,对14C数据的系统校正,迄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致使在应用14C数据解释地层和地质现象的年代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混乱。文章对作者自己所采集和由国内外有关实验室测定的126个14C数据进行了系统校正,主要步骤包括分馏效应、地区性海洋贮存库效应及大气14C含量变化校正等。建议以-2.68‰PDB作为环渤海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半咸水和开放浅海区(潮间带与潮下带上部)贝壳的地区性δ13C平均值。另外,讨论了在地区性海洋贮存库效应值获得之前的1990年代,以MARINE93与INTCAL93程序的平均校正年龄近似地视作该地区贝壳的校正值,以抵消这一类地区小型水体与大气迅速进行14CO2交换而对年龄值的影响。CALIB4.4校正结果表明,前述近似校正是可行的,其结果仍可沿用。文章经统一校正的年龄,最大限度地接近其太阳历纪年的"真实"年龄,从而有助于更加准确地重建该地区的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地质年代史,并可与考古纪年及其他测年方法获得的绝对年龄直接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