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滑动推力的计算评价是滑坡地质灾害防治论证的重要基础,郴州市裕后街滑坡运用传递系数法计算其稳定系数可知,在天然状态下,稳定系数为1.16-1.23,饱水状态下,稳定系数为0.89-0.98,说明在降水条件下不稳定,建议采用削方减载和挡墙抗滑的综合治理方案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
根据滑坡位移随时间逐次变化的规律,建立滑坡位移演化的逐代遗传模型,求解滑坡每代的位移和稳定系数。在此基础上对沪蓉西高速公路湖北宜昌-恩施段古树屋滑坡的位移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的位移计算值结果较为理想,且简单可行,并通过对稳定系数的研究提出了滑坡稳定性判断的一个新依据。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路线滑坡灾害普遍存在。根据陕西省某高速公路滑坡的工程地质特性、形态、结构特征及变形破坏特征,分析了滑坡形成的机制,指出其属于牵引式滑坡。通过稳定性计算可知,在天然情况下,滑坡坡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由于滑坡坡区处在地震7度区内,因此滑坡的整治要考虑地震的影响,其抗滑安全系数选取1.10。在分析成因机制和卸载后滑坡体设计推力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削方减载、滑坡体后壁加固、设置截排水沟和坡面整修、绿化等整治措施,为此类滑坡整治对策提出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保亭县甘什岭滑坡的形态、地层岩性、水文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构造等情况,分析了该滑坡的形成原因,并对其进行稳定性评价和危险性分析,稳定计算方法选用剩余推力传递法对滑坡稳定性加以试算,其计算结果与滑坡实际情况基本吻合。通过以上分析,可得以下结论:当滑坡在天然状态下时,稳定系数K的范围在1.17~1.26之间,此时滑坡处于稳定状态;当滑坡在饱水状态下时,稳定系数K的范围在0.99~1.03之间,此时滑坡处于滑移状态。  相似文献   

5.
基于蒙特卡罗法的多级黄土滑坡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滑坡稳定性分析目前工程中一般采用极限平衡算法。为了确定滑坡的稳定性系数,在计算过程中要将岩土体、计算模型简化,忽略一些影响滑坡稳定的次要因素,把影响滑坡稳定的各种主要因素作为确定参数。由于滑坡岩土体本身的非均质性及其参数确定具有随机性和变异性,用唯一的稳定系数不能客观地反映整个滑坡的真实安全程度。以陕西省夏呀河滑坡为例,通过野外详细调查、工程勘探和室内土工试验,初步确定该滑坡存在四级滑动面,难以用简单的单一滑动面计算其稳定性。因此,先采用推力传递系数法对滑坡体上的四级滑坡分别进行滑坡稳定性计算,得到该滑坡体上的四级滑坡稳定系数。再采用蒙特卡罗法对该四级滑坡进行可靠性分析,得到其可靠度,定量地表达夏呀河四级滑坡的安全程度。同时对比分析夏呀河四级滑坡的稳定系数和失稳概率,综合评价该滑坡体上的四级滑坡的稳定性及其风险概率,为滑坡的工程治理及预测预警、灾害危险性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重庆西山坪西园建材厂滑坡应急抢险治理工程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西山坪西园建材厂滑坡体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为依据,分析了滑坡体的岩土组成和物理力学性质以及造成滑坡的原因。认为影响山体滑坡的因素除与边坡地层岩性、微地貌特征、气象及水文条件有关外,修建厂房开挖与切割边坡坡脚则是重要的诱发原因。定性得出该滑坡的形成机制和类型为牵引式、浅层、小型土质新型滑坡。在此基础上,应用规范所推荐的极限平衡法,对该滑坡体的3个主要地质剖面(A—A’、B—B’、C—C’)进行了稳定性计算与分析,得到不同工况下滑坡体稳定系数值。其中,在最不利组合工况(自重 暴雨 地震)下,滑坡体稳定系数仅为0.99~1.03,处于不稳定状态。根据计算结果,按照《长江三峡库区滑坡灾害防治规范》要求及“技术可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简单易实施”的设计原则,对该滑坡的应急抢险方案进行了设计,提出以抗滑桩拦挡工程为主、坡顶修筑截排水沟、地表裂缝回填夯实等综合治理方案。抗滑桩设置1排,分3段,根据每段不同的剩余下滑力设计抗滑桩的断面尺寸和埋设深度,使该滑坡体治理后,其安全系数分别满足不同工况下的规范要求。该方案已通过了三峡库区滑坡灾害防治专家组的审核,目前,正处于实施阶段。  相似文献   

7.
开县安坪滑坡属于土质滑坡,根据地表变形情况、斜坡坡向、基岩面倾向,再结合滑床形态,将滑坡划分为H1滑坡和H2滑坡。近年来,每年雨季滑坡体受降雨影响,坡体上滑塌变形,区内学校、居民房屋变形严重,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已构成严重威胁。基于安坪滑坡体特征及宏观分析,使用极限平衡理论中的传递系数法对安坪滑坡H1区和H2区整体及H1区局部的稳定性进行定量计算。并通过地质勘察结果对计算参数进行取值,计算滑坡的稳定性系数Fs。结果表明:安坪滑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H1区局部的1号次级剪出口在工况2稳定系数为1.098,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应做敏感性分析。对滑坡稳定性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c、φ值均与稳定性系数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通过定量比较分析可得φ值较c值对滑稳定系数影响更大,能为滑坡的治理和监测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卿翠贵  陈敏  王华俊 《江苏地质》2019,43(1):171-174
以某营运高速公路滑坡为例,从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水文气象、人类工程活动等方面,对其滑坡破坏模式及滑坡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对该滑坡进行预测,认为其潜在滑坡将影响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营。为高速公路管养单位对滑坡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有限元法在滑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比了滑坡稳定性分析的极限平衡法、数值分析法、概率法。而后,介绍了有限元法滑坡稳定性分析基本原理,并应用有限元法对中里滑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得出了中里滑坡的主应力图和稳定系数,并将稳定系数与其他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出有限元法是一种可靠的分析方法,其结果可应用于后期治理设计。   相似文献   

10.
水是边坡失稳的主要诱发因素之。地表水对土质边坡的影响主要是冲刷作用和渗透作用;地下水对边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物理作用、力学作用以及化学作用三个方面。通过诸永高速公路公盂互通A匝道滑坡防治实例,计算出在考虑地下水的状态下,潜在滑坡HP边坡稳定系数K=0.900,边坡处于极限平衡状态,而在不考虑地下水的状态下,潜在滑坡HP边坡稳定系数K=1.345,边坡处尚于稳定状态。根据边坡的具体情况,提出应对边坡地表水及地下水进行有效的阻挡、疏导等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大骨山滑坡病害成因分析及工程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骨山滑坡病害位于福建泉三高速公路YK128+630m~YK129+050m路段,病害区为凹形坡地,地层上部为第四系冲洪积层,下部为残积层及基岩风化带。依据现有地形地貌特征及钻孔揭露岩芯可判断该处为一古滑坡。斜坡上部隧道洞门施工致使坡顶开裂、洞口顶部坍塌。由于斜坡中下部下伏基岩的弱透水性,在降雨及病害区地表水的作用下,在岩土层地质界面处易形成软弱带,致使古滑坡有复活的迹象,古滑坡的复活将造成斜坡上部牵引破坏,并最终危及斜坡上部隧道洞口的稳定,为确保隧道洞口及斜坡中下部在建的林畔坑大桥的稳定与安全,采用Morgenstern-Price极限平衡分析方法,对斜坡分级进行稳定性分析计算,依据计算结果对滑坡病害进行针对性治理,在古滑坡中下部布置了锚索抗滑桩,为防止桥身墩位发生变形,在桥墩山侧布置锚索护桩。同时为消除地表水及降雨入渗对滑坡病害的影响,有针对性的在坡周及坡脚进行了截水与引水工程防治。  相似文献   

12.
三福高速公路尤溪段K201滑坡是在持续暴雨影响下引起前缘老滑坡复活,并牵引扩大发展,形成高速公路路基坡体变形破坏的岩石滑坡;经滑坡后部刷方减载的应急抢险措施有效控制了滑坡变形快速发展的趋势,并通过路面裂缝位移监测评价了应急减载的工程效果;深部位移监测成果确定了滑面的确切位置,监控了滑坡的发展趋势;滑带强度指标的反演分析和滑坡的稳定性计算进一步揭示滑坡经应急减载后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但在暴雨期不利工况条件下,仍存在变形恢复和失稳破坏的可能;通过多方案计算比较和论证分析,确定了路肩锚桩加固的根治工程对策,并经过一年的工后坡体深部位移监测证明了该治理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下滑坡是由采煤引发的巨型深层顺层滑坡,目前处在蠕动变形阶段。本文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计算,算出不同采空区面积下的稳定系数,计算了滑坡推力,提出了地表地下排水、煤层采空区设承重阻滑键、滑坡前缘设抗滑桩综合防治方案,可供防治设计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4.
A large number of deep cuts are formed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xpressways in mountainous areas. Inadequate interpretation of ground conditions is a major contributing factor to the failure of cut slopes.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Hongyan landslide along the S26 expressway. Due to lack of an adequate pre-construction investigation, a landslide was triggered by small-scale excavation at the toe part of the slope. The potential slip surface was incorrectly located; consequently, two rows of stabilizing piles were not long enough to reach stable rocks. To overcome the mistake, two additional rows of piles were installed. During construction, both slope deformation and the stress of reinforced bars in piles were monitored for safety considerations. A Verhulst model-based failure forecast was also utilized to ins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slope during remedial works. Reviewing this landslide reveals a number of lessons. First, sufficient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careful interpretation of ground conditions are mandatory prior to the design of a cut slope. Second, systematic field monitoring is strongly recommended, especially when the geology of the slope is complex and it is difficult to determine failure patterns. Third, the failure forecast can serve as a supplementary measure to insure the safety of workers and slopes. Last, it always takes some time for stabilizing piles to mobilize.  相似文献   

15.
祝廷尉  胡新丽  徐聪  雍睿 《岩土力学》2014,35(Z1):165-172
进行嵌岩桩与滑坡体相互作用的框架式滑坡物理模型试验,根据微型土压力盒和电阻应变计的监测数据,分别研究滑坡推力作用下模型桩的受力特征、桩身弯矩分布规律及模型变形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嵌岩桩加固后的滑坡,桩后推力随深度的增加呈抛物线型分布形式,合力作用点约在滑动面以上模型桩自由段的1/2处;嵌岩模型桩有明显的抗滑特性,承担了大部分桩后推力,传递至桩前土压力值较小且稳定;模型桩的桩身弯矩分布形式不同于普通抗滑桩弯矩分布形式,自由段埋深0~15 cm范围内为主要弯矩承受区域,最大弯矩截面位于滑面上模型桩自由段1/3处,滑动面处桩身弯矩绝对值较小;滑坡模型在沿滑面推力加载作用下发生桩后滑体越桩滑动破坏。该试验成果为嵌岩桩的抗滑特性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可为该类型抗滑桩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工程实践中研究斜坡桥基抗震加固的需要,设计并完成前后排抗滑桩加固滑坡桥基的振动台模型试验。通过加载不同频率、加速度峰值的正弦波,分析振动时桥墩基桩、抗滑桩的受力变形规律,探讨滑坡破坏发展过程和动力响应特性。试验结果显示,前后排抗滑桩均应与桥基保持合理距离,有利于桥墩基础的受力变形;受桥梁上部结构的动力影响,桥墩基桩应变沿桩深衰减,衰减速度与土体抗力相关;当后排抗滑桩开裂后,桩身应变骤降,桩后土压力出现卸荷效应,但抗滑桩仍有潜在的承载能力,同时滑坡从稳定性最差的区域开始破坏,逐渐产生频段耦合效应,在后排抗滑桩达到承载极限前,频段耦合效应显著,达到承载极限后,卸荷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为防止老滑坡路段路堑开挖过程中出现路堑边坡失稳的问题,以在建某高速公路老滑坡段路堑失稳边坡为例,借助数值分析,进行了老滑坡路段路堑开挖与超前支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一般宽平台开挖模式能提高边坡的整体稳定性;然而,对于存在具有膨胀性质滑带土的牵引式老滑坡,坡脚采用宽平台刷坡减重不利于路堑边坡的稳定,必须要采取超前支护,如锚索、抗滑桩等,必要时要紧急采取清方卸载措施。2)锚索超前支护能够有效抑制边坡变形,需采用有效措施提高设置在坡脚处锚索的抗拉强度,如施加预应力等。3)抗滑桩超前支护应注意桩位、桩长、桩距的优化设计。建议抗滑桩采用锚拉,对桩前坡体中的滑带进行超前注浆,有必要沿老滑坡主滑方向布置多排抗滑桩,或采用h型桩体设计。  相似文献   

18.
肖世国  何洪 《岩土力学》2015,36(2):376-380
双排抗滑桩是加固大型滑坡的常用工程措施之一,在实际工程设计计算中的关键环节在于简单且合理地确定作用于前后排桩上的滑坡推力。将抗滑桩受荷段前侧坡体视为水平向的温克勒(Winkler)地基,基于弹性地基梁模型,并充分考虑桩体受荷段与锚固段的变形连续性,通过迭代算法确定出后排抗滑桩受荷段前侧坡体抗力,进而可对排间坡体采用传递系数法计算出前排桩桩后滑坡推力,给出了相关的理论计算公式。通过室内模型试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并针对一大型基覆式滑坡实例,具体计算出了前后排桩上的设计滑坡推力荷载。所提计算方法可为实际工程的简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二密滑坡原是稳定的古滑坡体。由于不合理的人为开挖路基、降雨和地下水等因素,诱使古滑坡体重新滑动,影响高速公路的正常施工和人们的安全。通过现场调查、钻探、物探等勘察手段,查明了滑坡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物质结构;根据所得地质资料确定了滑动面所在位置,计算其稳定性,重点分析该滑坡的形成机制。经过数值分析得出,在古滑坡体下部开挖路基是此滑坡形成的主要原因。目前此滑坡处于挤压-初滑阶段,需及时采取有效的综合措施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20.
强度折减动力分析法在滑坡抗滑桩抗震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动力有限差分软件FLAC,结合强度折减动力分析法,提出抗滑桩抗震设计新方法,将滑坡安全稳定系数作为岩土体参数折减系数对岩土体参数进行折减,采用FLAC动力分析,考虑了桩与岩土体地震荷载下动力相互作用,将地震作用过程中桩内力峰值除以混凝土强度增大系数与地震作用完毕之后桩的内力值进行比较,二者中大值作为桩的抗震设计内力值,同时还要求桩顶边坡动力安全系数大于设计容许值,确保滑坡不会发生越顶破坏。通过一个滑坡算例,对抗滑桩支护抗震设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动力强度折减分析法进行抗滑桩抗震设计,能考虑桩土动力相互作用,并得到实际桩前推力分布形式,为抗滑桩支护边坡的抗震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