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窦贤 《国土资源》2005,(3):38-41
沿丝绸之路古道西行,出敦煌,过党河再折向西北,车行约100公里路,便到达了古玉关。之后,沿着古老的疏勒河河谷继续西行。经过长城、河仓域,还有一些烽火台等古迹,行约80公里后,眼前顿觉一亮。在高远的天空下,苍茫戈壁漫漫无际,大漠深处,一列列“古堡”横陈,在其周围,一座座耸立的赭黄色风蚀土丘千姿百态。噢!这就是中国西部典型的雅丹地貌群落了。  相似文献   

2.
沿丝绸之路古道西行,出敦煌,过党河拐弯西北行,车行近两小时约100公里路,便到达了古玉门关。之后,沿着古老的疏勒河河谷继续西行,经汉长城、河仓城,还有一些烽燧等古迹,再行约80公里后,只见在高远的天空下,苍茫大漠戈壁漫漫无际,大漠深处,一列列“古堡”长城横陈,在其周围,一座  相似文献   

3.
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是新疆罗布泊地区一种特殊的地貌形态,它很少为世人所知,而其魅力却丝毫不亚于吸引了万千游客的许多世界名胜,这就是神奇的雅丹.雅丹,维吾尔语原意为"陡壁的小丘",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  相似文献   

4.
一位南方记者在15年后的今天重走大漠戈壁,回去后不久,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15年前,曾穿过这条跨越时空的河西走廊,沿途的大漠、烽燧、清泉、洞窟.充满了无尽时历史传奇.积淀了厚厚的文化涵养,而今重访.依然心跳不已。当一座座历史名城扑面而来,当一截截古老的长城跳入眼帘.当一缕缕孤烟升起在大漠深处.一个沉重的话题引发我们思考——我们该如何保护这份世界遗产?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丹霞地貌与雅丹地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霞地貌与雅丹地貌都是具有重要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的地貌类型,但二者的成因和特征有所不同.现以分别概述。  相似文献   

6.
走近南长城     
提起长城,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蜿蜒在中国北方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的万里长城,然而在中国的南方,近年来历史学家和文物工作者发现并考证了在湘黔交界处也有一座长城,专家们把这座蜿蜒千里的“苗疆边墙”称之为“中国南方长城”。1初识南长城2005年5月18日,记者有机会走近中国南方长  相似文献   

7.
丹霞地貌与雅丹地貌都是具有重要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的地貌类型,但二者的成因和特征有所不同,现以分别概述。一、丹霞地貌(一)命名来由、特征与分布丹霞地貌是风景观赏地貌的一个重要类型,也是由我国学者命名的地貌名称。1928地质前辈冯景兰先生将红色砂砾岩层命之为“丹霞层”,1939年陈国达教授以广东省仁化丹霞山为例命名“丹霞地貌”,形容红色砂砾岩层地区所具有的天然美风韵,此后大家均延习而用之。丹霞地貌具有雄、险、特、奇、秀、幽的自然美。其形态有方山、奇峰、赤壁、峡谷、丹岩、石林、石塔、峭壁等独特地貌景观和造型各异的“形…  相似文献   

8.
风蚀地貌形态与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辨析了雅丹、风蚀坑等主要风蚀地貌的概念,雅丹是典型的风蚀正地貌形态,通过回顾雅丹地貌形态与过程的研究历史与进展,发现目前对其发育过程的认识尚不清楚,并且只关注了对残存土墩的观测和分析,没有充分重视凹槽的形态动力学过程;风蚀坑是典型的风蚀负地貌形态,特别是草原景观转变为沙地景观的临界阈现象,目前已经对独立风蚀坑的形态、气流特征、沉积物粒度以及植被演替过程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但由于风蚀坑形态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由单因素观测转向综合分析其形态动力学过程.认为对风蚀过程机理及其模拟的研究中,在利用风洞模拟实验、野外观测等手段对风蚀过程微观尺度进行研究的同时,也需要加强通过遥感和GIS手段从景观尺度对风蚀地貌发展变化过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论砂(砾)岩地貌类型划分及其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砂(砾)岩旅游地貌是十分重要的旅游资源.可划分为“嶂石岩地貌”、“武陵源地貌”、“风城地貌”、“丹霞地貌”、“野柳地貌”、“彩色砂林地貌”、“土林地貌”、“雅丹地貌”、“黄土地貌”等9种类型。从构成地貌岩层的岩性、岩层的时代、沉积环境、地貌特征、形成机理、地理分布、代表性旅游景区7个方面较系统地对每种地貌类型作了阐述,并从砂(砾)岩地貌的美学价值、文化内涵、科普功能、游览条件、资源量等5个方面简要论述了砂(砾)岩地貌的旅游价值,提出了加强科学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敦煌世界地质公园位于甘肃省敦煌市,由雅丹景区、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以及自然景观游览区和文化遗址游览区组成,面积2 067.2平方千米。特殊的地质背景和极端干旱的气候条件形成的地貌景观,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古丝绸之路形成的文化遗址在这里浑然成为一体。令人称奇的雅丹地貌、山泉相映的鸣沙山-月牙泉,以及广袤壮阔的沙漠、戈壁和西湖湿地,它们是大自然的杰作;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古丝绸之路文化遗址阳关、玉门关以及古军事遗址汉长城、河仓城等则是敦煌历史文化的见证。  相似文献   

11.
从云南省沧源县西行数十公里,山峦环抱,翠荫四绕,白雾依稀之中,有一处世外桃源般的古村落——翁丁。它茅屋林立,错落有致,小径通幽,竹楼静耸;它保留了原始佤族民居建筑风格和原始佤族风土人情,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群居村落,被人们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  相似文献   

12.
沿着310国道西行,进入灵宝市阳平镇辖区,在蜿蜒的乡间公路上急行数十华里后,便来到了该市地矿局设立在小秦岭大湖峪口的阳平矿产资源管理所。这是一座不大的院落,依路而建,南边就是赫赫有名的小秦岭金矿区。作为这一区域的矿产资源“守护神”,当地老百姓有口皆碑,单看所门口镶嵌的“一家人、一条心、一股劲”九个大字,你就能感受到他们履行职责的决心。  相似文献   

13.
何岩 《国土资源》2005,(1):56-57
行走在大漠中,第一个愿望是参观敦煌的莫高窟。凝视洞窟中的精美绝伦的彩绘、彩塑,一股潮水直在心田涌动,这是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代表啊!我实在无法选择一个能表选我此时心境的汉语词汇,只有一种心静、情静,至空、至灵的从未曾有过的神圣感觉。这似乎不应当是人力创造的至高无上,也许这就是“佛”的无所不能的神通永存。  相似文献   

14.
到了临海,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素有“江南八达岭”之称的临海古长城。其实,在临海市区东部50多公里处,还有一座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抗倭古堡——桃渚城。虽然桃渚城不及临海古长城气势恢宏,但它却巍然屹立在山青水秀的东海之滨,向世人娓娓诉说着辉煌的抗倭历史,展示着独特的风姿,以致成了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誉满“长三角”,美名扬神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窦贤 《国土资源》2004,(4):4-16
敦煌莫高窟是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在敦煌市境内的鸣沙山麓东段,在南北1680余米长、10~40米高的断崖上,蜂窝状散布着4~14世纪一千余年不同朝代的石窟750余个。这些石窟上下排列五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壮观异常,这就是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是集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为一体的一座伟大的艺术宫殿,堪称一部包括社会学科、艺术学科和自然学科在内的百科全书。敦煌莫高窟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并于1991年授于“世界文化遗产”证书。有人说:“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中国的古代文明。”然而,在漫漫戈壁茫茫瀚海中耸立了1600多年的敦煌莫高窟,自其被世人发现后,不但遭受着斯坦因、伯希和、华尔纳等西方人的掠夺,而且由于自然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风沙已经对敦煌莫高窟及其文物的保护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16.
正鸭湖,地处青海省海西州东、西台吉乃尔湖中间。湖中水草茂盛,引来了大量水鸟,尤以赤麻鸭(黄鸭)居多,故称鸭湖。也因水上雅丹奇景,亦称柴达木千鸟百岛湖。它是中国十大最美雅丹地貌之一,是摄影人的天堂。秋高气爽的一天,我们一行3人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鸭湖水上雅丹。领教过柴达木魔鬼城的狰狞,也欣赏过俄博梁雅丹的美妙。但眼前的水上雅丹奇景让我们目瞪口呆,令我们惊叹不已,恍如置身仙境。百鸟的喧闹与湛蓝天空的宁静,雅丹的狰狞与湖水的  相似文献   

17.
宜阳县城南有座山,自东向西一字排开十二座山峰,俨若十二幅锦缎条屏,凌空垂挂,峻美壮观,唐女丘武则天赐名“锦屏”,遂称锦屏山。锦屏山东西走向,长约2公里,南北宽约500米,山中煤炭,石英石,石灰石,铝钒土等矿藏资源储量丰富。  相似文献   

18.
乔樵  霍焰 《国土资源》2003,(9):56-57
不到长城非好汉。 每位登过长城的人都会产生一种冲动。远眺沿着莽莽群山蜿蜒远去的雄浑古代军事建筑,抚摸着历经两千多年风雨刻蚀的块块方砖,近在咫尺的敌楼,目光可及的座座城台,人们都会突发奇想:峰火台狼烟袅袅,鼓角连天,守城战士披甲执戈、张弓搭箭,凝视着疾驰而来的外族铁骑,大战一触即发;残阳如血,箭如飞蝗,战鼓咚咚声中,兵车、战马,不得不向远处紫色雾霭中退去……这可能就是在冷兵器时代长城的功能吧。 中国修长城在战国时期就开始了。僖公四年,公元前657年,也就是距今2660年前,楚国在边界上就修筑了长城, 当时也叫作“方城”。秦灭六国之 后,为了防御北方匈奴入侵中原,始皇  相似文献   

19.
在绵延八百里的沂蒙山中,有着众多的外表呈圆形状、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的“崮”,呈现驼、帽、桌和鸡冠等形态。2007年,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青岛大学等高校的地质地貌专家小组把“崮”这种地貌正式命名为“岱崮地貌”,使其成为继“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嶂石岩地貌”、“喀斯特地貌”之后的第5种岩石地貌。  相似文献   

20.
“石牛绳”其实不是绳。 “石牛绳”乃是一堵年代久远,隐于山腹地下,宽约米许,长、深均不知几何的天然石墙: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我来到天台城西20公里的平桥镇上大吴村后山岗上,看到了向往已久的石牛绳。只见在一列红色的山丘上,一道乌黑发亮的岩石将山体一分为二,并随山势蜿蜒起伏,绵延东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