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豫西济源晚三叠世河流沉积类型及生物痕迹组构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斌  黄长春 《河南地质》2000,18(3):176-180
根据岩性、沉积构造和痕迹化石的组成和产状特征,该文简要论述了豫西济源中生代盆地晚三叠世河流环境中五种沉积类型和痕迹组构特征,划分了五大发展阶段,并由此说明了该河流沉积环境的演化历史,同时还指出了温暖潮湿和干旱这两种气候条件下河流沉积环境中痕迹化石在组成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河南济源晚三叠世曲流河沉积中的痕迹化石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永安  苏现波 《河南地质》1993,11(2):119-122,T001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三角洲沉积及演化   总被引:129,自引:11,他引:1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广泛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沉积,其总体沉积特征为:沉积体系及相带发育完整;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较高;发育各种沉积构造、动植物化石及生物遗迹构造。曲流河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具有复杂分支与决口历史,因此常呈交织状,受分流河道冲蚀作用的影响,河口坝不发育。曲流河三角洲主要形成于湖盆坳陷回返期。通过对岩相组合、骨架砂体的几何形态及盆地古地理背景的综合分析,认为延长组的环境演化反映了浅水台地型三角洲逐渐转变为陆上平原的过程。曲流河三角洲可形成良好的储层,是油气勘探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4.
5.
川西上三叠统海绵生物礁的分布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四川盆地西部在晚三叠世早期(卡尼期)为被动大陆边缘环境,沉积岩石单元为马鞍塘组.其中发育硅质海绵生物礁类型为点礁,分布在马鞍塘组的上部.点礁组合为礁基、礁核、礁翼、礁盖.现今出露礁体的分布主要沿着龙门山,呈NE-SW向展布.海绵礁体的分布与造礁生物海绵的自身特点、沉积环境、构造背景、生物组合、洋流等密切相关.本文基于此,认为生物礁分布在绵竹-江油一带,分布于大陆斜坡上,水体相对较深,呈宽带分布,礁体大小不一.现今礁体部分暴露于地表,部分被推覆体或上覆地层覆盖.该生物礁组合具有一定的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可以作为石油勘探的靶区.  相似文献   

6.
上三叠统马鞍塘组是四川盆地最重要的勘探层系之一。通过12条露头和10口取心井的岩石学特征分析,结合480口钻井测井相分析和2500km二维地震测线解释,系统探讨了其沉积相类型、分布、相模式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马鞍塘组由南向北依次发育礁滩相、潟湖相、潮坪相和三角洲相。礁滩相主要沿着盆地西部龙门山造山带分布,潮坪相和潟湖相主要分布于盆地中部,而三角洲相主要分布于盆地西北部和中部。3大因素控制着马鞍塘组沉积相的形成,即古地形平缓、碳酸盐生产率低和古基准面变化速率低。马鞍塘组发育鲕粒滩、生屑滩、生物礁和三角洲砂体4类储集层和澙湖相烃源岩,储集层与烃源岩纵向上有效配套,构成有效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7.
论川西坳陷上三叠统气田水化学场及其分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珊 《地球学报》2003,24(1):67-72
在阐述川西坳陷地质构造背景基础上,根据大量水化学测试数据,概括了上三叠统气田水化学成分基本特征,勾划了气田水10个水化学参数化学场图,揭示了气田水化学分布规律性,并划分了正向和斜向垂直水化学分带.对于相关的气田水渗流场和地下水成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贵州中坪地区上三叠统二桥组16件砂岩样品进行粒度分析,结合二桥组砂岩地层所在的区域地质背景,研究砂岩形成时的沉积环境及水动力情况.对砂岩的粒度概率累计曲线、C-M图、粒度特征参数、结构参数散点图解等的分析显示,二桥组砂岩粒度概率累积曲线图具有较好的正态分布特征,频率直方图多呈单峰式;正态概率累计曲线主要为多跳一悬式、一跳一悬式、一跳一悬夹过渡式,主要由悬浮组分和跳跃组分组成,缺少滚动组分.中坪地区上三叠统二桥组从下部到上部处于一个由三角洲平原及前缘相向浅湖相过渡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9.
湘东南地区资汝煤田上二三叠统为一套灰黑色砂质泥岩、细砂岩、中粗粒砂岩以及煤层等沉积组合,具有砂泥薄互层层理、斜波状层理、水平层理及大型交错层理等沉积结构。该地区沉积环境为渴湖三角洲,煤层主要发育于渴湖淤浅而成的泥炭沼泽。研究区西南方向发育煤层层数比北东向多,盆地边缘煤的灰分比盆地中心的高,而硫分含量却比盆地中心低,盆地中心煤质较好。  相似文献   

10.
南岭地区在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沉积了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其中双壳类化石十分丰富,对其详细的生物地层 学研究可以为这套地层的划分和对比、识别该区侏罗系与三叠系界线提供重要的古生物资料。本文对湖南浏阳石康、湖南 宜章下坪和广东揭西灰寨三条剖面采集的海相和非海相双壳类化石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上三叠统-下侏罗统 具有4个双壳类生物带,即:半咸水相Unionites? emeiensis 顶峰带、海相Retroceramus subinconditus-Hiatella 组合带、海相 Ryderia guangdongensis-Parainoceramus jinjiensis组合带和半咸水相-陆相Kija ovata-Waagenoperna mytiloides组合带。对各生物 带代表化石在区域上的时代延限分析表明,Unionites ?emeiensis 顶峰带时代延限主要为瑞替期, Retroceramus subinconditus-Hiatella 组合带主要为赫塘期,Ryderia guangdongensis-Parainoceramus jinjiensis 组合带主要为辛涅缪尔期,但有 可能向上延伸至土阿辛期。经与海相同类生物带的对比,Kija ovata-Waagenoperna mytiloides 组合带时代延限大致为赫塘期 至土阿辛期。根据综合对比分析认为南岭地区半咸水相-陆相T-J 界线应位于Unionites? emeiensis 顶峰带与Kija ovata-Waagenoperna mytiloides 组合带之间,这与四川盆地陆相T-J界线(位于Modiolus weiyuanensis-Unionites? emeiensis 组合 带与Pseudocardinia (=Kija) kweichouensis-Cuneopsis sichuanensis 组合带之间) 和新疆准噶尔盆地陆相T-J 界线(位于 Waagenoperna-Yananoconcha(=Kija)组合带与下伏郝家沟组之间) 大致相当。  相似文献   

11.
齐永安  张洲  周敏  郑伟 《沉积学报》2009,27(2):254-264
豫西济源中三叠世油房庄组下部发育曲流河沉积,以细砂、粉砂和粉砂质泥岩为主,局部含泥砾和粗砂岩。根据Miall的岩相分类法,油房庄组发育有17种岩相,主要有Sts、Sps、Sws、Fh、Fr、Fc、Ch和Cr等,可归纳为代表曲流河不同发展阶段的7种岩相组合类型。根据岩相类型和沉积构造特征,曲流河沉积识别出3个沉积亚相和8个沉积微相,其中河道亚相包括河道滞留沉积微相和边滩沉积微相;堤岸亚相包括天然堤沉积微相和决口扇沉积微相;洪泛平原亚相由近端洪泛平原沉积微相、远端洪泛平原沉积微相、永久性河漫湖泊微相和暂时性河漫湖泊微相组成。研究区河流曲率P为0.64,属于低弯度曲流河沉积。  相似文献   

12.
姬塬地区上三叠统长2油层组高岭石胶结与储层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姬塬地区长2油层组次生孔隙在储层砂岩的孔隙构成中比值偏大,成岩作用对储集空间的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优势。同时,该区长2油层组高岭石分布是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较为集中且相对偏高的地区,显示出姬塬地区长2油层组在大气水作用、次生孔隙发育等方面具有特殊性。通过对该区高岭石胶结物含量和分布特征的研究,综合考虑储层物性的平面变化特征、沉积相带、构造高点等影响因素,对有利的储层区块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豫西济源地区下三叠统和尚沟组和中三叠统二马营组均为陆相河湖相沉积,本研究在和尚沟组和上覆二马营组中下段分别识别出遗迹化石5属6种和7属9种,这些化石材料成为探究大灭绝事件后陆地造迹生物复苏的良好材料。运用遗迹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和尚沟组和二马营组中下段遗迹网络,相关参数显示自早三叠世和尚沟组沉积期至中三叠世二马营组中下段沉积期,遗迹网络节点增加,平均度、平均加权度和图密度有所降低,网络直径、平均聚类系数和平均路径长度呈明显增加趋势,遗迹网络复杂化以及造迹生物对恶劣环境适应性的增强,这些可能是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灭绝事件(Permian-Triassic Mass Extinction, PTME)后生物复苏的潜在标志。推测PTME后华北地区生物复苏和生态恢复可能遵循着类似的模式,但后续研究仍需陆相实体化石证据的佐证与补充。  相似文献   

14.
通过盆地边界性质、沉积相类型、地层厚度、沉积序列与砂体空间组合特征及砂岩的粒度变化与物性的研究,结合地震相对姬塬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4+5—长7油层组湖盆古地貌的恢复结果,认为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西缘、西南缘、东南缘的沉积边界受构造控制,属于构造坡折带,形成以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共同发育的沉积格局;盆地东北缘和北缘为扰曲宽缓盆地边缘性质,属于沉积坡折带,发育缓坡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姬塬地区三角洲前缘可划分为坡型前缘和台型前缘两种斜坡带类型。位于坡型前缘的砂体厚度大、物性好,是低渗背景上相对高渗带发育区,为油藏聚集的有利场所。该成果为在大型坳陷型盆地中寻找三角洲相隐蔽油气藏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5.
河南留山盆地上三叠统沉积粒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留山盆地上三叠统概率累积曲线、粒度参数和C-M图解等分析,沉积物粒度特征主要反映了扇三角洲泥石流、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沉积。下部太山庙组显示了水流由强至弱,搬运能力逐渐减小的过程;上部太子山组显示出水流不稳,流速交替多变的特点。粒度特征也显示了紊流作用的强烈影响,而紊流作用的产生可能与快速水流以及较高的悬浮颗粒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济源盆地中侏罗统马凹组砂岩粒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济源盆地中侏罗统马凹组下段发育厚约80m的中细粒砂岩,前人在许多文献中称其为长石石英砂岩.通过对所取砂岩样品薄片镜下观察,将其命名为岩屑石英砂岩.该段砂岩自下而上粒度具有以下特征:平均粒径(Mz)总体由大变小,标准偏差(σ)反映砂岩分选由中等逐渐变好,标准偏差(σ)和偏度(SK1)都具有典型河流沉积物特征.频率曲线表现为不对称三峰或双峰,概率累积曲线由“低斜四段”式渐变为“高斜跳悬两段”式.该套砂岩沉积时期水流不稳,有多期洪流出现,表现为平均粒径和标准偏差的局部来回振荡.其C-M图显示主要发育牵引流PQ、QR、RS段,符合经典曲流河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7.
济源盆地谭庄组(T2-3)上段湖相沉积及遗迹化石特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济源市西南郊出露有中-上三叠统谭庄组,代表了济源中生代盆地充填的一部分。在湖相剖面中识别出六种岩相组成的两类相序,相序 1呈叠置的向上变粗的序列,由下到上由富有机质页岩 (相E,类型Ⅰ ),纹层粉砂岩 (相A)和水流波痕层理砂岩(相B)组成,记录了在温暖潮湿条件下常年性开放湖泊中小型河口坝三角洲的进积作用;相序 2缺少明显的垂直序列,由互层状细粒碳酸盐岩和粉砂岩(相C),变形层理和波浪改造砂岩 (相D),富有机质页岩(相E,类型Ⅱ)和粘土岩组成,虽然也代表了常年性开放浅水湖泊体系,但反映出很强的季节性气候控制特征。湖相剖面的相C中发育丰富的Skolithos linearis组合,也反映出底层受季节性气候控制。文章深入探讨了该组上段浅湖沉积的环境演替及气候对沉积作用的控制作用,在湖泊演化过程中,很可能出现过几次水体分层。根据晚三叠世时期的古地理重建,推测谭庄组上段湖相沉积反映出的强烈季节性可以用潘加亚巨型季风影响的设想模式解释。  相似文献   

18.
豫西济源地区中三叠世油房庄组遗迹组构及其环境解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河南济源地区中三叠世油房庄组发育了一套滨浅湖相的砂泥岩沉积,在该组上段紫红色与黄绿色砂泥岩沉积中发现了大量的遗迹化石。其中高能砂质滨湖沉积中识别出6种遗迹组构:斑状生物扰动组构、Skolithos isp.-Planolites montanus组构、Skolithos verticalis组构、Planolites beverleyensis组构、Skolithos isp.组构和Palaeophycus annulatus 遗迹组构,它们可归入陆相Skolithos遗迹相;极浅湖泥岩夹粉砂岩沉积中识别出3种遗迹组构: Skolithos linearis遗迹组构、Taenidium barretti遗迹组构和植物根迹组构,它们可归入陆相Scoyenia遗迹相。  相似文献   

19.
非海相双壳类江西蛤(Jiangxiella)首次发现于日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金华  田中均 《地质学报》2001,75(4):446-450
首次报道日本西南部发现的晚三叠世非海相双壳类江西蛤(Jiangxiella),并讨论这一发现的意义。认为原产于湘、赣、粤地区的江西蛤是地理分布极有限的土著属,它在日本西南部的发现表明当时该区与华南东部的古地理关系极为密切,可能原属同一地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