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苏皖南部及浙江西北部地区,于下石炭统和州组之上,上石炭统黄龙组以下普遍发育一套白云岩。夏邦栋(1959)在调查宁镇地区早石炭世地层时,将这套白云岩命名为老虎洞白云岩,其时代归入纳缪尔期,但并无化石依据。陈敏娟、肖立功等(1963)在南京龙潭黄龙山顶老虎洞白云岩中发现珊瑚化石,并据此将宁镇地区老虎洞白云岩时代置于维宪期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发现于辽南金州地区本溪组下部的植物化石 6属 9种及孢粉化石 15属 2 2种 ,确认其时代为纳缪尔A期 ,较辽东太子河流域本溪组下部发现的植物 (孢粉 )化石的发育时代 (维宪期至纳缪尔 A期 )略晚。这一发现不仅在古植物学和地层学上 ,而且在古地理学及古构造研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西南部石炭纪层序地层学及相对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西南部石炭系厚达600—1000m,属滨浅海相。依据野外露头的沉积学和生物地层学研究以及横向追踪对比,识别出两类层序界面:具下切古河谷的Ⅰ类层序界面和以扇三角洲相底界及三角洲平原相的顶面为代表的Ⅱ类层序界面。依据层序界面(区域剥蚀面)划分出四个沉积层序,分属杜内期、维宪期—纳缪尔A期、纳缪尔B—C期、维斯发期一斯蒂芬期.每一层序持续时间约为10Ma,属三级旋回。讨论了凝缩层、海侵面和体系域的展布,海侵体系域由扇三角洲体系和滨-浅海体系组成,高水位体系域由三角洲体系和砂坝-湖体系组成。各个层序的最大海侵期分别出现在杜内早期、维宪晚期、纳缪尔C期和维斯发晚期。  相似文献   

4.
华北及东北南部缺失晚奥陶世至中石炭世早期地层(河南个别地点除外),几十年来已为中外地质学家所公认。笔者近期研究了采自本溪等地本溪组G层铝土矿顶板黑色页岩中的植物化石标本20余件,确认其年代为早石炭世晚期(维宪——纳缪尔A期)。这一发现,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新疆地质局区测队1966年于该区所定的早石炭世希贝库拉斯和包古图组中,采到腕足类化石,计10属,10种,其中1新属,2新种。希贝库拉斯化石点化石为:Avonia stepanovi Yang Chonetipustula fer ganensis(Janische-wsky),Overtonia elegans(M’Coy),Echinoconchus punctatus(Martin),Brachythyris ovalis(Phillips),Leptagonia analoga (Phillips),Dielasma sp.,Rhyncho-pora subtrinae Ding et Yao(sp.nov.)。时代为维宪晚期。包古图组的阿克库拉化石点化石为:Rhynchopora sp.,Fluctuaria undata(Defrance),Marginifera janischewskiana Yang,Paracompsita depressa Ding et Yao(gen.et sp.nov.)。时代为纳谬尔早期。这些腕足类化石,肯定了本区维宪晚期、纳缪尔期地层的存在和层序。与西欧和苏联的莫斯科盆地、乌拉尔和中亚地区同时代所产的腕足类化石可以对比。与新疆波罗霍洛山北坡关系最密切,腕足类化石大部分相同,可以对比。  相似文献   

6.
四川江油马角坝、北川沙窝子是龙门山上泥盆统、下石炭统区域性主要岩石地层单位的命名地,对这两地及前龙门山北段地区的调查发现:1)前人关于马角坝地区下石炭统的层序和马角坝组主要化石群的记载有与实际不符之处,当地实际缺失杜内期至维宪早、中期地层,总长沟群的时代应属晚维宪—谢尔普霍夫期,重新厘定马角坝组含义,新指定北川桂溪沙窝子的长滩子剖面为该组的参考剖面;2)在长滩子剖面长滩子组顶部Beichuano-phyllum与Cystophrentis珊瑚化石富集层之上、马角坝组Pseudouralinia富集层之下的大套厚层白云岩层组合的中上部层位,发现Cystophrentis等化石,基于这套厚层白云岩组合的岩性特征明显、顶底接触关系清楚、区域展布广泛,建议引用前人提出的黑岩窝组,同时对黑岩窝组的岩性、岩层组合与古生物组合特征、厚度和时代归属等作了补充和修正,根据其中所含生物群认为黑岩窝组时代为晚泥盆世法门晚期;3)通过与周边地区的地层对比,探讨了龙门山石炭纪的古地理格局及环境演变,认为除前龙门山中部的桂溪—沙窝子等狭窄地区因长期地处泥盆纪海水入侵通道,地势低洼,出现了残存式的杜内期沉积外,前龙门山南、北段广大地区杜内期至维宪早、中期已大部抬升露出水面,直到维宪晚期的全球性海侵,前龙门山遂再度没于水下,出现准平原化浅滩相沉积环境,并延续至石炭纪末。  相似文献   

7.
关于华夏植物群起源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华夏植物群的起源,国内外有不同认识。笔者根据研究工作的成果并参考大量中外文献资料,提出华夏植物物群起源于早石岩世晚期(维宪期至纳缪尔A期)的新认识,自中石炭世早期(纳缪尔B-C期)已成独特的植物群,同时认为它并非由欧美植物群发展而来,二者均源子拟鳞木植物群,分别在各所处的环境中平行演化而形成。  相似文献   

8.
华北与东北南部地区缺失晚奥陶世至中石炭世早期地层(个别地点除外),这一论点长期以来已被中外地质学家所公认。本溪组自1926年创名以来,一直被认为属于中石炭世晚期(莫斯科期)。50年代中期,张文堂提出的论断,因无生物化石佐证,迄今未得到承认。80年代以来,吴秀元、赵修祜和刘发先后指出本溪田师付本溪组下部产纳缨尔期(或中石炭世早期)蜓和腕足类化石。 本文描述了辽宁本溪本溪组下部G层铝土矿顶板黑色页岩中所产植物化石7属12种,认为其时代为早石炭世晚期(维宪期—纳缪尔A期)。  相似文献   

9.
陈魁垣 《地质论评》1963,21(3):162-162
广东廉江城郊县背岭一带出露一套海陆交替相碎屑沉积层。由于上复岩层为富含(竹蜓)类、珊瑚化石的黄龙灰岩故长期被误认为石炭纪的产物。 1960年,广东省地质局763区测大队在廉江、化县地区开展了1/20万区域地质测量,将这套地层与湖南的测水组相比,定其时代为早石炭世维宪期。 1962年,作者对这套地层作了比较详细的观  相似文献   

10.
华夏植物群的起源问题,国内外有不同认识。笔者根据研究工作的成果并参考大量中外文献资料,提出华夏植物群起源于早石炭世晚期(维宪期至纳缕尔A期)的新认识,自中石炭世 ̄①早期(纳缪尔8-C期)已成为独特的植物群;同时认为它并非由欧美植物群发展而来,二者均源于拟鳞木植物群,分别在各自所处的环境中平行演化而形成。  相似文献   

11.
海南岛西北部白沙县金波老村附近南好组第二段首次发现Australosutura sp.,Conophillipsia sp.,Hunanoproetus sp.,Linguaphillisia sp.,Weberiphillipsia cf. linguiformis Yuan & Li,和Werberiphillipsia sp.等5属6种褶颊类三叶虫,据三叶虫生物地层年代确认,为分布广泛的早石炭世早期的属种。三叶虫化石的发现,不仅扩展了早石炭世三叶虫动物群的地理分布,而且为白沙地区南好组地层年代的修订及与岛内不同地区南好组的地层对比及与岛外同期地层的对比提供了精确的三叶虫生物地层的重要化石材料。  相似文献   

12.
江苏宁镇山脉仑山灰岩的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汉奎 《地质科学》1976,11(3):235-245
“仑山灰岩”标准地点在江苏南部句容县的仑山。1933年,俞建章在研究“仑山灰岩”中的头足类动物群时,曾指出:“仑山灰岩”的时代应属于早、中奥陶世。1935年,李捷等在系统研究宁镇山脉地质时,对“仑山灰岩”重新进行划分,把上部含鞘角石(Vaginoceras)动物群的灰岩归入中奥陶统,称汤山灰岩。  相似文献   

13.
浙江江山大隆组古生物群特征及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浙西北的长兴阶有二种沉积类型,即碳酸盐岩相的长兴组和硅泥质岩相的大隆组。长兴组的层位和生物群分带。前人已作过较详细的研究,而浙西江山大隆组的生物群至今未  相似文献   

14.
山西柳林成家庄剖面太原组发育7层灰岩,从下到上依次为半沟灰岩、吴家峪灰岩、庙沟灰岩、下毛儿沟灰岩、上毛儿沟灰岩、斜道灰岩和东大窑灰岩。通过详细的野外观测和室内镜下薄片研究,确定了各层灰岩的沉积相类型,恢复了当时的沉积环境和各层灰岩沉积时相对水体深度的变化。其中庙沟灰岩属中缓坡相沉积,吴家峪灰岩、下毛儿沟灰岩、上毛儿沟灰岩、斜道灰岩和东大窑灰岩均属浅缓坡相沉积,半沟灰岩属后缓坡相沉积。7层灰岩的相对水体深度关系为:庙沟灰岩>斜道灰岩>东大窑灰岩>下毛儿沟灰岩>上毛儿沟灰岩>吴家峪灰岩>半沟灰岩。在太原组内识别出6次沉积间断、7次小型沉积旋回,总体构成2次明显的相对海平面升降旋回。  相似文献   

15.
湖南邵东下石炭统孟公坳组海参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采集到湖南邵东下石炭统孟公坳组海参化石,本文报导了其六属六种,并与国内外有关资料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6.
海南岛南好组剖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南好组是海南岛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地层单位之一 ,代表该岛整个下石炭统 ,但其选层型为下志留统而非岩关阶 ,保亭南好地区并不存在下石炭统 ;其副层型原本是青天峡组的层型。据此 ,南好组应予废弃。根据新近发现的吉维特期胞石 Eisenackitina castor、Grahanichitina pilosa、L agenochitina amottensis;法门期牙形刺 Palmatolepisgracilis gracilis、P.gracilis sigmoidalis、Polygnathus germanus;以石燕贝类为主的岩关期腕足动物群 Spirifercf.subgrandis、Fusella cf.fornacensis、Palaeochoristites sp.、Chonetipustula sp.、Marginatia sp.、Rhipidomellaspp.和牙形刺 Siphonodella isosticha- S.cooperi组合 ;以及滑石板期—达拉期牙形刺 Mesogondolella clarki组合 ,岛西北部地区的南好组废弃后可划分出 :中泥盆统吉维特阶 (?) (组名待建 )、上泥盆统法门阶昌江组、下石炭统岩关阶鸡实组 (新名 )、大塘阶青天峡组下段及三棱山组等不同地层单元  相似文献   

17.
‘Triconodonts’ are relatively rare in the new Purbeck Limestone Group mammal fauna, especially in comparison with the finds made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in the same beds. However, besides some remains of the already known Triconodontidae, a new possible morganucodontan of uncertain familial affinities, Purbeckodon batei gen. et sp. nov., has been discovered, extending considerably the chronological range of the order while constituting another testimony to the vitality and diversity of Mesozoic mammals.  相似文献   

18.
陈晓云 《地球学报》2017,38(2):154-158
根据采自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杭锦旗一件恐龙不完整头骨新材料的形态学特征,鉴定其为原角龙未定种(Protoceratops sp.),产出地层为下白垩统。这是原角龙属化石在早白垩世地层中的首次报道,也是该类恐龙在鄂尔多斯地区的首次记录。该化石的发现,扩大了原角龙化石在我国的地理分布范围,也丰富了鄂尔多斯地区恐龙动物群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池永一  苏养正  南润善 《地球学报》1996,17(Z1):140-147
辽源地区“呼兰群”模式剖面很可能为倒转向斜构造,因此由下而上层序为石灰窑组石缝组、弯月组.在石缝组产Thamnopora sp., Cladopora sp., Spongophyllum sp. 和Pro-tathyris sp. 及弯月组中产Thamnopora sp., Cladopora sp., Syringopora sp., 和Cirophyl-lum sp.,这些属的组合时代为志留纪,最可能为晚志留世.根据石缝组和弯月组的岩性特征和化石组合性质,大致可与呼兰君北岔屯组,内幕古东部的晒忽苏组和八当山火相对比,但不能与景家台的早志留世桃山组、晚奥陶世放牛沟火山岩和景家台大理岩相对比.这对华北地台北缘地质构造演化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