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青岛市水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岛市是我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形势十分严峻。从青岛市水资源的具体问题出发,对诸如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污染、海水入侵等问题进行具体和理论上的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保护对策,在水资源的评价、开源与节流、区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污染防治与污水资源化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均提出新的观点,为青岛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对青岛市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解决山东水资源短缺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洪滨 《海岸工程》1995,14(4):37-42
分析了山东省水资源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山东省水资源的严重短缺,提出了在传统用水、治水的基础上,实施人工增雨工程,直接利用海水和海水淡化与节约用水,建立节水型社会,调整水源结构,更新用水观念,开发新水源,综合用水,综合治水的路子,只有这样才能长久解决水危机。  相似文献   

3.
加快山东海水利用产业发展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3/10,世界排名第109位,是联合国列出的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紧缺的21个国家之一。全国近600个城市中.有半数以上缺水,严重缺水的城市就有100余个,尤其是北方沿海大中城市和众多岛屿均普遍缺水,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山东省是我国淡水资源极为匮乏的省份之一,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6,  相似文献   

4.
海水循环冷却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兵 《海洋信息》1994,(3):15-16
淡水紧缺是人类面临的世界性问题,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更不容乐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4。全国约有150个城市缺水,沿海地区更为严重,14个开放城市中有9个严重缺水。随着我国进一步的改革开放,这些地区的工业和经济有了大幅度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淡水紧缺,严重地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开发新水源是解决缺水的根本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淡水资源紧缺的现实,提出以天津为示范区开发新水源的设想,通过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污水再生利用等示范工程的建立和推广,实现新水源开发3.2亿m^3/n。占天津现状供水量的30%,实现区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海水利用技术与21世纪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水是海洋中最大的资源,其中约97%是淡水,海水的总体积约13.7X107km3,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资源。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资源危机是水资源危机。已知有100多个国家缺水,严重缺水的国家约26个。我国是淡水资源较为贫乏的国家。世界人均淡水总量约12000m3,而我国淡水资源总量虽有2.8X1012m3,但人均水资源量只有约2300m3,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位居世界各国排名的第88位。据预测,我国从21世纪开始将全面进入水资源危机阶段。目前中国经济发达的沿海地…  相似文献   

7.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采取四项措施发展海水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一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海洋局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海水利用专项规划》,开展海水利用的调查工作,结合该市的实际以及未来5~10年对水资源的需求,在全国沿海地市率先组织编制《厦门市海水综合利用专项规划》。  相似文献   

8.
展示了人类正面临水资源危机的严峻形势;全面论述海水淡化是开发水资源、解决当前日益尖锐的淡水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最后提出了发展广东省海水淡化事业的对策,以求增创广东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相似文献   

9.
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 ,淡水资源危机已经成为仅次于全球气候变暖的世界第二大环境问题。海水资源开发利用顺应国家战略需求 ,作为保障国家水资源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具有突出的公益性特征 ,是充满生机、颇具魅力的朝阳产业。当前正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 ,处于大发展的关键时期。1 海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发展概述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主要包括 :海水 (苦咸水 )淡化技术、海水直接利用技术和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三个方面。1 .1 国际海水资源开发利用实践国际海水…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以及水污染日益严重,全球面临严重的水资源危机。论述了中国以及广东省水资源短缺的现状,提出了海水淡化是解决这一危机的重要途径。重点展示了海水淡化的各种技术,包括蒸馏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太阳能法在中国和广东省的开发和应用情况,并就广东省今后发展海水淡化事业提出了若干项对策。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用气相色谱测定海水及天然水中溴离子含量的方法,确定了最佳条件。天然海水,稀释200倍后;取10ml稀释水样,用氯胺T为氧化剂,将Br-氧化为溴,在六次甲基四胺催化的条件下,溴与丁酮反应生成溴代丁酮;用环已烷萃取后,用ECD检测器测定。此方法简便快速,对溴离子含量较低的天然水尤为适用。方法与碘量法相对照,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2.
赵卓英  田孟安  孙浩  胡波 《海洋通报》2011,30(3):283-286
标准海水作为海水盐度量值的标准物质,广泛用于检定和校准海水盐度测量仪器和装置.主要介绍两种标准物质-中国-级标准海水和中国系列标准海水,系统介绍我国现阶段标准海水的制备,封装工艺,保存方法,并阐述其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利用微分电位溶出分析法研究了海水中痕量铋(III)的最适测定条件。结果表明,实验条件选择电解电位(E)为-1.10V,溶出上限电位(E上)为-0.70V,溶出下限电位(E下)为-0.00V,工作电极旋转速度2500rpm.洗电极时间和富集时间分别为30s和600s。适宜的盐度和酸度为5.8-29.0×10-2mol/L和1.00-2.00×10-mol/LHNO3。对在海水中加入5μg/L铋(III)的样品8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53%。校正曲线方程为Y=4.77+55X,相关系数(γ)为0.9993。对青岛沿岸海水测定的加入回收率为96.5%。1994年利用该方法测定青岛沿岸海水中铋(III)的浓度为0.017-0.103μg/L。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一种测定海水中微量苯胺的气相色谱法。取5L天然海水,用KOH调节水样的pH=9,将溶液转移至贮液器中,在减压下,以10-20ml/min流速全部通过已净化的GDX-502吸附柱,尽可能除去柱中残留水分,将8-10ml二氯甲烷洗脱剂注入柱同浸泡数分钟,打开活塞以3-5ml/min的流速接收洗脱液,将洗脱液转移至K.D.浓缩器中,浓缩至1ml,定容。用少许无水硫酸钠干燥脱水后,即可取样进行色谱测定,其最低检出浓度可达2μg/l。  相似文献   

15.
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与地貌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韩美 《海洋与湖沼》1996,27(4):414-420
于1993-1995年,通过野外实地考察,以及应用卫星影像解译,水文地质及第四纪地质钻孔资料分析等多种方法,综合研究莱州湾沿岸地区海水入侵与地貌关系,研究表明,莱州湾南岸与东岸地貌条件不同,海水入侵类型不同,南岸以古海水即咸(卤)水入侵主。东岸以现代海水入侵为主;海岸地貌以及滨海平原区古河道,古湖沼洼地地影响海水入侵的重要地貌因素,古河道带上;海水以层状入侵和越流入侵为主,平原洼地中,海水以垂向和  相似文献   

16.
海水样品用乙酸乙酯萃取后,萃取液加入乙酸和氧化铬,在100℃下回流30min,再用正己烷萃取,干燥,浓缩,定容后进行色谱测定,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度高,该法已用于青岛胶州湾海水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7.
污水-海水混合过程中磷转移的动力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模拟研究厦门市污水排海时污水-海水混合过程中磷含量和形态的变化,及其在海水-颗粒物界面交换的动力学过程;提供转移模式,确定转移速率,进行磷的容量校正,为厦门西海域环境容量估算和水质控制提供定量参数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全世界每年流入海洋的石油多达数百万吨,超过了海洋的自净能力,造成污染。本文综述了海上溢油的处置技术,包括石油入海后的处理和回收技术以及海上溢油的最终处置技术。  相似文献   

19.
粪大肠菌群是海水浴场水质状况的重要检测指标,传统检测方法以多管发酵法为主,其方法较为成熟,但耗时较长、操作繁琐;高灵敏度大肠菌群测试片法获国际官方认证,我国也已将其纳入标准方法。文章以厦门海水浴场的水质检测为例,开展2种方法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2种方法对粪大肠菌群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高灵敏度大肠菌群测试片法具有简便、快速和省力的优点,更加适用于日常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20.
阴离子螯合树脂吸附硼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 Amberlite IRA-743和国产 564型树脂来吸附硼,研究了pH、硼的 浓度、温度、杂质高子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树脂皆能将硼的浓 度降到 1×10-6以下,但Amberlite IRA-743树脂的吸硼性能明显地优于国产 564型树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