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REVIEWONTHEEFFECTSOFWATERTEMPERATURE,SALINITY,DISSOLVEDOXYGENINESTUARYONCRUSTACEAN河口区是一个生态环境因子变动较大的区。这里潮汐涨落明显,盐度、温度变动较大;表层盐度小,底层盐度大。涨潮时盐度增高,落潮时盐度变低,盐度有季节性变化,春季冬季盐度变小;夏季盐度近海水较远海水高。河口区水温变化较沿海及外海大,河流中带有大量的泥沙与有机碎屑物质在这里沉淀下来。河口区生物群落结构主要由:河口区特有种,海洋进来的种类和具有较强渗透压调节能力的淡水种组成。它是一些重要海洋…  相似文献   

2.
九龙江河口区三维盐度数值计算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ECOMSED模式建立了一个九龙江河口区水动力及盐度的三维数值模型.利用ECOMSED中的物质输运模块,模拟了九龙江河口区的盐度随着潮流运动的变化过程;模型采用河口区丰水期实测水文资料进行验证,计算和分析了河口区水平以及垂直断面的盐度分布情况,分析表明,河口区的盐度分布受潮流运动及九龙江淡水共同作用,有明显的潮周期特征,落潮时在河口区表层以九龙江淡水为主,外海高盐水占据底层区域;而在涨潮时垂向混合较强,表底分层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外及毗邻海域盐度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5年夏季和秋季以及2006年春季在长江口外及毗邻水域进行大、小潮准同步周日连续观测的盐度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总结了长江口外及毗邻海域盐度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测量区域内盐度平面分布特征是以长江口和杭州湾湾内为相对低盐中心,向外海和南北两翼盐度增高,存在盐度梯度较高的带;2)盐度垂向分布...  相似文献   

4.
对东海污损生物群落进行系统的研究,共发现污损生物358种,其中藻类87种,动物271种,主要类群有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多毛类和苔藓动物。污损生物种类数呈远岸区多于内湾区多于近岸区多于河口区的趋势。盐度对种类分布的影响最大,从河口区向远岸区,随着盐度的增大,污损生物种类由淡水种向低盐种再向高盐种演替。污损生物种数的季节变化明显,夏季最多,秋季次之,冬、春两季较少,这与水温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5.
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温,盐,密度的年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1984年2月~1985年2月,福建省海岸带海涂资源及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海洋环境综合调查资料(图1),并参考该区大量历史资料(含沿岸台站),分析西部海域不同海区,即沿岸河口区、海峡开阔区以及台湾浅滩附近等海区温、盐、密度的年变化,同时对水温进行调和分析,进一步阐明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水温的年变化特征。同时得出海峡区密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盐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根据东海30°N断面1976—2013年历年2月份表、底层温度、盐度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断面温盐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断面温度空间变化趋势可分为西段和东段,盐度变化可分为西段、中段和东段;表层温度第一模态呈现准平衡趋势且近海比外海温度变化幅度大,底层温度第一模态呈现下降趋势;表层盐度有降低趋势且近海比外海降低趋势大,底层盐度在近年来表现出降低趋势。该断面水温年际变化和El Nio关系密切;盐度短期震荡和El Nio有关系,而长期变化与PDO有关。  相似文献   

7.
厦门岛周围海域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文分析了1990年厦门岛周围海域浮游植物4个季度月的312份网采样品。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细胞部量年高峰期在河口区出现在夏季,浮游植物种类数与盐度成负相关;在非河口区总量年高峰出现在春季,种娄数与盐度成正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浮植物数量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营养盐、水温、盐度,但因季节而异。骨条藻与硅酸盐呈密切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东海污损生物群落研究:I.种类组成和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东海污损生物群落进行系统的研究,共发现污损生物358种,其中藻类87种,动物271种,主要类群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多毛类和苔藓动物,污损生物种类数呈远岸区多于内湾区多于近岸区多河口区的趋势,盐度对种类分布的影响最大,从河口区向远岸区,随着盐度的增大,污损生物种类由淡水种向低盐种再向高盐种演替,污损生物种数的了节变化明显,夏季最多,秋季次之,冬,春两季较少,这与水温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9.
浅海中的密度(σ1)主要是盐度和温度的函数,它随着盐度的增高而增大,随着水温的增高而减小。在空间分布上,靠近大陆沿岸受沿岸水和长江冲淡水的影响,盐度变化较大,密度分布主要决定于盐度分布,而外海盐度变化较小,密度分布就主要决定于温度a。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4年5月"实验3"号船在南海南部陆架区观测站(109°40′E,06°05′N)连续48h观测得到的温度、溶解氧浓度、叶绿素浓度数据,分析了观测点的叶绿素和溶解氧的垂向分布、日变化特征及其同水温和盐度等物理环境要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叶绿素和溶解氧垂向分布与温度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盐度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溶解氧和叶绿素的日变化与温度和盐度的相关性则不显著,跃层深度和海流等对溶解氧的日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密度分析 (一)概况 浅海中的密度(σ_t)主要是盐度和温度的函数,它随着盐度的增高而增大,随着水温的增高而减小。在空间分布上,靠近大陆沿岸受沿岸水和长江冲淡水的影响,盐度变化较大,密度分布主要决定于盐度分布,而外海盐度变化较小,密度分布就主要决定于温度。 本区的盐度分布不均匀。东部和东南部因受黑潮水系的影响,盐度终年较高,因此条件密度也较高。在长江口附近,夏季由于冲淡水的影响,盐度较低,温度较高,密度  相似文献   

12.
长江口水中总磷、有机磷、磷酸盐的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本文根据1981年8月“丰水期”和11月“枯水期”两航次长江河口区的观测资料,对总磷、有机磷、磷酸盐的平面分布、断面分布、周日变化进行了剖析,总结了它们的分布规律。对各种形态的磷进行了统计和相关分析,研究了它们在长江河口循环过程中的行为与特征,阐述了它们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3.
王静  储小青  苏楠  汪娟 《海洋科学》2015,39(3):66-70
海洋表面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SSS)是海洋的重要物理和化学参量,SSS的时空分布与全球大洋环流和水汽循环密切相关。本文基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射的Aquarius卫星3 a的SSS遥感数据,给出了孟加拉湾及其附近海域海表盐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重点分析了影响孟加拉湾海表盐度变化的可能因素。研究结果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利用Aquarius卫星遥感观测海洋大尺度盐度变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三维水动力和盐扩散方程,计算厦门湾九龙江河口区的盐度时空分布,并利用监测调查所得到的盐度与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的经验关系,对厦门九龙江河口区的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的三维时空分布进行计算,对监测站位的计算值和实测值进行的比较和分析,结果说明在潮周变化尺度,物理混合及扩散对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的分布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长蛇鲻(Saurida elongate)的生态习性和分布规律,并为长蛇鲻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养护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根据2016年秋季在山东南部近海进行的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长蛇鲻的分布特征,研究长蛇鲻成体、幼体的分布差异,并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研究其分布与生物因子和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长蛇鲻成体与幼体的分布存在差异,成体分布范围广,幼体主要分布在30 m等深线及以浅水域。GAM模型的结果表明,饵料生物、底层水温、水深和底层盐度是影响长蛇鲻相对资源量分布的主要因子。成体、幼体的分布与影响因子的关系差异极显著(P<0.01)。长蛇鲻成体的相对资源量随饵料生物和底层水温的增加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幼体呈现一致上升趋势;成体和幼体的相对资源量随水深增加均呈下降趋势;幼体相对资源量随底层盐度增加有明显上升趋势,而盐度对成体的影响不显著。本研究认为山东南部近海是长蛇鲻的重要栖息地,水温和盐度是成体和幼体分布差异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讨论了渤海、黄海、东海北部(29°N以北,127°E以西)海域表面水温季节分布和变化的主要水文学现象及其物理机制。 分析海域表面水温的季节分布和变化,除显示了太阳辐射的变化、海陆分布、海底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的基本特征外,冬半年,尤其是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水温分布形势深受对马暖流、黄海暖流及其延伸部分、台湾暖流余脉和黄海沿岸流等不同示性流系的影响;春、夏期间,黄渤海沿岸(水深特别浅的区域除外)存在着若干强弱不等的冷水域,一般而论,它们应是由动力因素(海流)、气候因素、特定的岸形和底形等诸因素综合作用而造成的底层冷水涌升现象。 基于分析海域表面水温年变化趋势及其主要数值特征,可归结为沿岸型、近海型、黄海中央型、东海北部外海型、黄海暧流型5种变化类型。  相似文献   

17.
本节根据调查期间的实测资料,对厦门港湾的温度、盐度和条件密度的空间分布及时间变化,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文中的季节划分为,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月—翌年2月。一、水温(一)水温的空间分布1.冬季冬季为全年整个海区水温最低的季节,1月又是冬季水温最低的月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据丁字湾水文观测资料阐述了该湾温、盐度分布及变化特征,并对潮汐、潮流和余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丁字湾温、盐度分布的月际差异明显.水温8月最高,盐度9月最低;水温日变化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盐度日变化则明显由潮汐所控制.2.该湾潮汐类型属正规半日潮,但潮汐日不等现象明显.3.该湾属于正规半日潮流区域,潮流运动以往复流为主。4.8月湾口中部余流从湾外流向湾内,湾口两端余流流向与中部相反;余流流速湾口中部大于两端。  相似文献   

19.
2006 年 6 月 16 日和 20 日对长江口进行了叶绿素 a 浓度的现场周日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叶绿素 a 浓度表层周日波动比中、底层明显,呈现出半日周期(~ 11 h)的变化,高潮时浓度达到峰值,低潮时浓度出现谷值.叶绿素 a 浓度的周日变化主要与海域特定的水动力条件(如潮汐、再悬浮作用和温盐跃层)密切相关,与各环境因子(温度、盐度、浊度、总无机氮、磷酸盐和硅酸盐)的周日波动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丁字湾水文环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丁字湾水文观测燃料阐述了该湾温,盐度分布及其变化特征,并对潮汐,潮流和余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丁字湾温,盐度分布的月际差异明显,水温8月最高,盐度9月最低,水温日变化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盐度日变化则明显由潮汐所控制,2.该湾潮汐类型属正规半口潮但潮汐日不等现象明显。3.该湾属于正规半日潮流区域,潮流运行以往复流为主,4.8月湾口中部余流从湾外流向湾内,湾口两端余流流向与中部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