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了凉山区域性大雨、暴雨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具体分析了凉山区域性大雨、暴雨的环流背景及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2.
马旋 《吉林气象》2004,(3):27-28
区域性暴雨常因降雨范围大而对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危害,本文针对2003年8月6日的区域暴雨天气过程,从大的环流背景出发,分析了高空区域天气图表和各种物理量,结合日本传真图数值预报产品,分析了本次暴雨产生的原因,总结了本次暴雨的天气特点。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东侧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川 《陕西气象》2003,(1):11-13
2002-06-08-09,青藏高原东侧的陕西省及四川省东北部遭遇一次暴雨-特大暴雨过程,通过对此次大降水过程的高低空环流形势、次天气尺度Ω系统水汽条件及垂直速度、水平散度等物理量分析,发现此次暴雨过程高低空气形势符合陕西前汛期暴雨特征,干冷空气明显,可在850hPaθse图上看到次天气尺度Ω系统,基本物理量反映出低层有湿舌和水汽辐合区,暴雨出现前有能量聚集。  相似文献   

4.
赵杰  罗喜萍 《贵州气象》1996,20(1):6-10
本文针对1995年6月23 ̄26日我省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其产生的环流背景和影响系统,指出了直接造成这次过程的是中低层切变线及地面冷锋,并结合物理量分析进一步探讨暴雨成因及其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陈思静 《四川气象》2001,21(1):24-26
对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了环流场各物理量场关系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甘孜州日雨量≥50毫米的暴雨天气特少,但由于州内特殊的地形、地貌及地质结构等原因,日雨量≥25.0毫米的降水天气过程就足以造成灾害,所以将州内的暴雨标准确定为日雨量≥25.0毫米,24小时内有≥4站出现暴雨定为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本文从地面、高空影响系统、数值预报产品特征及本地能量特征、客观预报结论等方面对今年“6.17”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对形成遵义地区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的分析。初步认为:500hPa的极涡位置偏南太平洋高压脊特定维持,是这次暴雨过程的重要环流背景,低空急流与地面中尺度切变线的偶合,是产生暴雨的触发机制,而700hPa的低涡发展东移加剧了降水的强度。此外,还利用天气图,雷达回波,物理量及实时资料的计算地形对暴雨的影响等,对此过程作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现行地市业务系统实时产品,从大尺度环流形势及影响系统、降水物理机制、中尺度系统的活动等方面对1994年7月28日暴雨和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在较弱不稳定形势下,造成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小兴安岭丘陵特殊地形及年轻东北低压前部暖区中尺度切变线的活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黄河流域总能量场的计算和分析,将产生开封区域性暴雨 ̄大暴雨前1天的能量场划分为4种能量型及3种大气不稳定层结,并分析了其特征及对暴雨发生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临汾地区“94.7.7”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王巧霞(临汾地区气象局041000)1994年7月7~8日,山西省中南部地区普遍降水。暴雨区主要集中在晋中、临汾、运城。我区有8个站达大雨以上,其中:临汾为70.5mm、乡宁为72.9mm达暴雨。降水量分布...  相似文献   

11.
李宾  杨华安 《四川气象》1995,15(3):38-39,30
通过1992牟5月1日冰雹天气过程的分析,着重讨论了环境背景、影响系统和成都地区气象要素,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为成都地区冰雹天气的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张勇 《四川气象》2003,23(1):27-29
本文从天气学角度,利用常规资料以及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对盆地西南部发生的“8.9”暴雨过程进行分析,以期提高暴雨短期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4.
巴盟地区暴雨天气气候分析高大龙,丁桂芳(巴盟气象处)1前言暴雨是巴盟地区夏季小概率突发性事件,从有降水记录以来至1990年的34年间,共发生单站日雨量≥50mm的暴雨以上过程16次。其中最大的一次过程为137.5mm(1983年8月出现在临河)。平均...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单站资料等,对2009年7月3~6日南宁市暴雨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和物理量场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此次强降水过程主要受低涡、切变线和弱冷空气共同影响而引起,西南季风云涌带来的源源不断的水汽和充沛的不稳定能量直接造成南宁市大范围的强降水,暴雨过程中的多个条件基本符合南宁市低涡暴雨模型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6.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资料、雷达资料、卫星云图及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6月20日和8月19日发生在林芝市的两次暴雨过程进行对比诊断分析。结果表明:“6.20”过程发生在副热带高压稳定少动的环流背景下,“8.19”过程发生在伊朗高压东伸与西太副高形成两高之间切变线的环流形势下;暴雨区低层水汽强烈输送和垂直运动强烈发展以及对流层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典型配置是两次过程共同的特点,“8.19”过程水汽输送较“6.20”更为通畅,配合低空急流,辐合更强,且“8.19”过程较历史个例而言,具有移动缓慢,系统深厚的特点,强降水落区同强垂直上升运动、低空强辐合及高空强辐散、水汽通量辐合中心相一致;“8.19”过程有明显的冷空气下传过程,存在强的高低空急流,且云顶温度更低,对流系统发展更高,云顶温度低于-60℃中心维持时间较长,强降水出现在云顶温度低值中心及其梯度大值区内。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003午8月29日平顶山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影响系统、物理量场的分析,揭示了此次暴雨的成因,并总结出这种类型暴雨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8.
1998年5月20日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常规天气图和T10 6数值预报模式标准等压面上的 1°× 1°格点资料 ,对 1998年 5月 2 0日甘肃陇东地区和宁夏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 ,暴雨天气产生在西北干冷空气与低空暖湿气流的辐合区内 ,由于低空急流的作用 ,大量的水汽不断输送至暴雨区 ,入侵冷空气触发了对流不稳定能量的释放 ,造成暴雨天气  相似文献   

19.
运用常规高空资料和NCEP 1°×1°的6 h分析资料,选取2006-06-02—03陕北南部、关中出现的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通过对此次大降水过程的高低空环流、物理量场特征分析,发现此次暴雨过程的高低空天气形势符合陕西暴雨特征,即此暴雨产生的前期干冷空气反映明显,基本物理量反应出低层有湿舌和水汽辐合,暴雨前有明显的能量聚集。  相似文献   

20.
"5.13"贵州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伍红雨 《贵州气象》2002,26(4):25-27
应用常规的气象观测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对2002年5月13日贵州出现的一次大范围的强降水气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得出贵州暴雨天气的发生与高原槽、低涡切变系统的活动密切相关,为今后预报提供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