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童航寿 《铀矿地质》2002,18(4):220-228
6 4 拆离构造研究的其它方法《拆离构造理论与找矿实践》(五、六 )已分别就挤压型和拉张型拆离构造的常规地质研究方法作了详细的论述 ,本节侧重介绍拆离构造的其它研究方法。6 4 1 几何作图法6 4 1 1 平衡剖面法自从 60年代末加拿大地学者Dahlstron( 1 969)提出运用几何学原理的平衡剖面概念之后 ,通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形成了一套平衡剖面理论 ,并成为主要的几何作图方法而广泛应用于推覆拆离构造研究中 ,从而深化了逆冲推覆拆离构造几何学的研究。平衡剖面系指标准的地质横剖面 ,其中的构造变形可通过几何学原则和构造学准…  相似文献   

2.
童航寿 《铀矿地质》2001,17(4):216-225
(上接第 1 7卷第 2期 )6 3 拉伸型 (或伸展型 )拆离构造的常规地质研究方法拉伸型拆离构造与挤压型拆离构造由于其拆离滑脱面均属低角度断层而具共性 ,故二者易于混淆 ,但由于其变形构造、运动学特征和动力学机制等方面完全不同而又具有差异。在本节讨论拉伸型拆离构造方法学之前 ,有必要根据新的资料对大型低角度断层区分“滑脱”与“拆离”术语的含义作进一步补充说明。以往有关文献将滑脱 (decollement)与拆离 (detach ment)作同义语使用 (童航寿 ,1 994) [1 ] 。 80年代后期 ,Ramsay和Huber(1 987)将…  相似文献   

3.
拆离构造     
70年代中期在构造地质领域中掀起了拆离构造热。拆离构造的同义语有称滑脱构造或推覆构造,亦有称铲式断层、鞋底断层或勺状断层。目前在岩石圈内部发现许多大型拆离构造,它沿拆离面发生层层剥离和滑脱。这些近水平的拆离断层把岩石圈劈裂成近水平的薄岩蓆,其特点是上部陡,向深处变得平缓,几近水平状。有人认为它实际上就是大型的逆冲断层或推覆体,朱志澄(1984)统称为逆冲推覆构造,并将其划分为四大类型,即盆缘逆冲推  相似文献   

4.
拆离构造理论与找矿实践(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童航寿 《铀矿地质》1996,12(3):160-164
拆离构造理论与找矿实践(二)童航寿(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100029)4拆离构造形成的动力学讨论4.1拆离构造形成的动力学假说大陆深部具有非常复杂的多层次、多尺度的拆离滑脱构造已愈来愈多的被众多地学工作者所认识,对拆离构造动力学的研究正在逐步向纵深发...  相似文献   

5.
拆离构造是当前地学中的研究热点,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经济意义。在20世纪90年代初,笔者应《铀矿地质》编辑部之约,以“拆离构造理论与找矿实践”命题分八个方面在“铀矿地质”期刊断续刊登,其内容涉及:(1)拆离构造在我国研究的新进展;(2)拆离构造概念的演化与地球圈层;(3)拆离构造基本含义与相关构造术语;(4)拆离构造形成的动力学讨论;(5)拆离构造的厘定和鉴别;(6)拆离构造的研究方法;(7)拆离构造控矿理论与找矿;(8)拆离构造研究展望。本文仅就拆离构造的动力学机制研究和地洼理论在拆离构造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作简要论叙,并以此草文敬献陈国达院士九十华诞以兹纪念。  相似文献   

6.
西藏洛扎地区拆离断层构造变形特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西藏洛扎地区发育的拆离断层叠加在先期逆冲推覆构造之上,并被以脆性变形为特征的高角度北倾正断层改造,各阶段变形结构面交切关系清楚。拆离活动表现为韧性-韧脆性层间剪切,拆离体依次向北西(北北西)近水平左行滑断。与韧性拆离断层具有成生关系的淡色花岗岩产状特征及年代学研究表明,拆离断层变形时代为中新世中晚期。本文着重阐述拆离断层几何学及运动学特征,并根据地球物理场资料所反映的青藏高原深部结构特征讨论其成因。  相似文献   

7.
逆冲拆离断层系统又称薄皮构造,一般可分为根带、中带、前锋带及外缘带四个部分。其前锋带又可划分出滑脱型、褶皱型、前冲型和反冲型等几类构造样式,各类构造样式还可再分成若干种。例举了各种中国西部存在的典型构造样式。在库车盆地还发现双重滑脱逆冲拆离断层前锋构造存在,在其他盆地仅发现单层逆冲拆离断层前锋带的构造样式。逆冲滑脱拆离断层前锋带构造环境中油气丰富(典型的如克拉2气田),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8.
拆离构造理论与找矿实践(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童航寿 《铀矿地质》1994,10(3):161-167
本世纪80年代兴起的地学前沿──拆离构造理论,其研究热潮已波及了铀矿地质领域。为了研究应用拆离构造理论,指导找矿实践,应《铀矿地质》编辑部之约撰写本文分几次刊出,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拆离构造研究在我国的新进展;(2)拆离构造概念的演生与地球圈层;(3)拆离构造基本含义与相关构造术语;(4)拆离构造形成的动力学讨论;(5)拆离构造的厘定和鉴别;(6)拆离构造的研究方法;(7)拆离构造控矿理论与找矿;(8)拆离构造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对于龙门山地壳结构及其与汶川地震的成生联系成为构造地质学研究极为关注的科学问题。然而,现有的多种龙门山地壳结构模式在综合解释表层构造变形及深部构造时与调查和探测资料均有不符。利用前人地球物理探测成果,结合穿过龙门山主要发震构造单元彭灌杂岩及雪隆包岩体的综合构造剖面,将地表构造与深部地壳探测资料结合进行了综合解释,认为龙门山逆冲构造带中的多重冲断推覆构造由约10 km深处的拆离断层分隔,因而应该只是浅层次构造变形的组合样式;在中、下地壳韧性流壳层的主导下,扬子地块基底被动?入并形成多层拆离的韧性流变构造组合。5.12汶川地震及余震是由于以彭灌杂岩和雪隆包岩体为代表的刚性体,在上部韧性流壳层前端的持续推挤作用下,发生破裂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珠江口盆地新生代发育跨越浅水区至深水区、多类型的拆离断陷,其中浅水陆架区拆离断陷是探究拆离构造变形与沉积充填响应的重要窗口.基于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详细解析,对恩平凹陷低角度拆离断层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拆离构造变形的控制因素、变形过程和沉积充填响应机制.研究表明,恩平凹陷低角度边界正断层为壳间拆离断层,长度约50 km,倾角平均17.5°,断面最深达中下地壳,裂陷期经历了中低角度到低角度的转变.拆离断层形成于中生代先存逆冲断层基础之上,与中下地壳韧性剪切穹隆和边界调节性走滑断裂相伴生,联合控制形成均衡深拆离、前展式宽拆离和迁移型复式拆离3种凹陷结构类型.垂向上可划分出三期裂陷幕,因差异构造变形而具有不同的沉积充填响应:(1)早文昌期均一裂陷幕,快速的裂陷沉降发育于先存逆冲断层弱面,形成具厚层中深湖的均一窄深箕状半地堑;(2)晚文昌期拆离伸展幕,凹陷受差异构造变形而发育成东、西沉积充填差异化的宽浅断陷,西部韧性剪切穹隆弱隆升与边界走滑断层强走滑控制了恩平17洼自迁移型中深湖和大型辫状河三角洲-重力流沉积,而东部韧性剪切穹隆强隆升控制了恩平12-18洼沉积中心跳跃式异迁移的沉积充填,过渡带发育大型走向斜坡扇三角洲;(3)恩平期拆离-断拗联控幕,构造变形由简单剪切向纯剪切转变,沉积向外流水系主导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浅湖相充填转变.低角度拆离断陷具有与高角度脆性断陷不同的构造变形和沉积充填响应,烃源岩与砂岩储层的时空分布非均质性强.研究成果对恩平凹陷的烃源岩和深部储层预测,以及南海北部陆缘同类拆离断陷的构造-沉积充填研究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