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二次全会讲话时指出,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就指明了推进防止利益;中突各项工作关键在于法律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
利益冲突是指国家工作人员所代表的公共利益与其私人利益两者之间的冲突。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  相似文献   

3.
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防止利益冲突课题调研工作的通知》精神,围绕“防止征收地行为与农民利益冲突”这~课题,我局先后赴全市各地进行调研,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组织座谈、上门走访、征求意见等多种途径和方式,了解掌握我市各地集体土地征收和农民利益保障的基本状况。现将有关情况调研如下:  相似文献   

4.
煤矿突水现象实际上是防护层煤层底板隔水层水岩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防护层对底板突水的抑制作用,是带水压采煤防止突水及解放水患煤层,特别是解放深部水患煤层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在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大规模疏降煤矿岩溶地下水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取。本文在搜集大量实际资料和矿井现场试验、室内模拟试验的基础上,探讨了隔水层的防突机制;扬弃了奥灰底板突水的“下三带”的定性描述,提出了底板突水的新机理;总结出了王凤煤矿安全开采煤层判别式,并指出在无断裂构造的条件下,开采-50水平以上的下三层煤,突水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5.
我国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灾害严重影响煤矿安全生产。尽管近10年来这一灾害事故大幅度减少,但恶性事故依然发生,给矿工生命和煤矿安全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国内外现阶段的防治瓦斯突出技术,如水力压裂、水力割缝、水力冲孔、深孔爆破、密集钻孔等,不同程度地解决了防突安全掘进,但对于一些高瓦斯低渗透突出煤层,上述技术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消突安全快速掘进。所以,防突技术仍然是我国煤炭领域亟待攻关的重大科技难题。选取山西寿阳县新元煤矿31002工作面为试验案例,介绍CO2气相压裂技术方法,并探讨其防突掘进效果。新元煤矿开采的山西组3号煤层为低渗透突出煤层,前期主要采用密集钻孔预抽瓦斯防突措施,抽采达标时间长,掘进速度慢。高效抽采瓦斯,防止煤与瓦斯突出,保障煤巷安全快速掘进,是新元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重大技术难题。在新元矿采取的气相压裂措施概况如下:在掘进工作面前方实施双钻孔气相压裂;完成9个瓦斯抽采钻孔以覆盖巷道两侧各15 m安全范围;全部11个钻孔联网抽采3~5 d,防突参数K1值达标后恢复掘进。试验数据表明,气相压裂抽采防突技术措施的强化抽采效果显著,抽采效率大幅度提高,煤炮等动力现象减少,K1值降低,掘进割煤时巷道瓦斯浓度得以降低和均化,保障了连续安全掘进。实践证明,CO2气相压裂技术能够实现连续安全快速掘进理技术,在全国类似瓦斯地质条件煤矿中具有推广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6.
巨厚火成岩在煤系中的水文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忠凯 《中国煤田地质》2004,16(4):37-38,41
通过对海孜煤矿7煤各工作面突水的特征和水质对比等方法,结合采后形成的导水裂隙带高度,得出了导致7煤各工作面突水的水源是来自巨厚火成岩侵入时对围岩产生的破坏裂隙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侵入裂隙的概念,突水通道为采后形成的导水裂隙,并针对突水成因,提出了控制采高和提前疏放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从矿山压力角度出发研究顶、底板岩层破坏高度的确定方法,用来预测矿井突水,比较重要。因为,为了防止矿井突水和安全、经济、合理地开发富水区的煤层,仅定性掌握回采工作中的突水规律是不够的,还须定量确定回采工作面对釆场顶底隔水层破坏的高度或深度。这样才能把握住井下突水规律。兹将我们对这一问题的初步分析研究介绍如下: 一、有关概念的介绍 1.单元采空区:所谓单元采空区是指从“开切眼”开始,沿走向回采煤层至老顶初次来压时的距离b(工作面宽度),工作面实际倾斜长度或倾向水平长度L和煤层的实际采厚m(或累计釆厚)所构成的采空区。 2.顶板有效破坏带;顶板有效破坏带,包括回采工作面顶板的冒落带、有效裂隙带的高  相似文献   

8.
降水工程在地铁建设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将直接影响地铁工程的工期及安全,对整个工程质量影响颇大。基坑开挖过程中很可能产生基坑底的突涌,引发安全事故。因此,施工前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地下水控制措施,防止土的渗透变形、突涌等不良作用对基坑边坡、底部造成影响,保证施工安全。管井降水是目前北京地铁工程降水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结合工程实例对管井降水的设计、施工及监测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了解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作用对于快速识别矿井突水水源、防止矿井突水具有重要意义。在系统分析丰予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运用各常规离子与TDS(溶解性固体总量)的二次拟合曲线、Piper三线图、离子浓度变异系数、地下水Stiff图、TDS等值线图、Gibbs图以及离子比例系数图对各含水层的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作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含水层的离子浓度变异系数均小于1,离子的分布比较稳定;山西组和太原组的水化学类型均为HCO3·Cl-Na+K·Ca,且Na++K+与TDS浓度均较大,山西组和太原组是相对封闭的含水层,新生界和奥陶系的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水岩作用是影响各含水层化学成分的主要作用,碳酸盐岩溶解、硅铝酸盐溶解以及蒸发岩溶解是影响地下水化学成分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对含水层富水性进行分析评价,是煤矿开采、隧道掘进时防止涌(突)水发生的重要前提。通过分析影响含水层富水性的因素,以某煤矿为例,选取含水层厚度、钻孔冲洗液消耗量、构造发育密度、单位涌水量及渗透系数五个指标进行分析;引入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对含水层富水性影响的权重;应用GIS的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功能,计算评价了研究区的富水性;将研究区含水层按富水性强弱分为五个区域。评价分区结果与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基本一致。为区域含水层富水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曾宪暖 《探矿工程》2004,31(7):17-18
结合广东省某水厂沉井工程,介绍在软土地基中施工沉井时为防止突沉和超沉而采取的措施,并对沉井制作、下沉及封底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和优势结构面理论,提出了岩土优势结构面的储运水效应的概念,并对它的几个应用方面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岩土体中存在各种类型的结构面,实际岩土工程中的稳定、渗透和突水问题一般是由优势结构面所引起;②在找出优势结构面即富水优势断裂的基础上,确定优势井位、优势井深,可确保缺水地区找水的成功;③地下突水与优势结构面关系密切,但只有具备了多种储运水优势指标的优势结构面才是富水的,才有可能导致突水事故;④在降水和其它地表水的作用下,水将优先向边坡中优势结构面发生渗漏,而水的浸入又加速了土体的软化及结构面的生成,水与结构面相互促进,形成了恶性循环,最后导致滑坡的产生;⑤堤、坝及其地基中的优势面和优势层的存在是内在因素,而水是外在因素。内外因素的联合作用下可能导致堤坝的渗透、变形和破坏。  相似文献   

13.
煤层底板突水预测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矿山岩石力学观点分析突水问题,从弹、塑性理论出发,在推导煤层底板突水预测公式中,讨论了各参数的选取,并用突水矿资料作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面临着新形势。一是保障经济发展和保护国土资源的矛盾十分尖锐,资源国家所有,地方分级管理带来的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的利益冲突相当突出,执法监察与当地经济发展关系难以协调;二是物权法出台后,对物权的概念做了规范,国土执法监察工作要从物权的角度出发,适应物权的登记规则,同时对未经依法取得的物权怎么处理要科学规范考虑;  相似文献   

15.
建立渗流一电测模型,利用粗砂、中砂、细砂三种含水层介质模拟矿井顶板突水,采用网络并行电法仪实时监测地电场参数的瞬态响应特征。通过分析自然电位、一次场电位、激励电流随时问变化图及视电阻率断面图,发现三种不同含水层介质实验的地电场参数都有明显响应,响应规律基本一致。在突水阶段,粗砂和中砂的自然电位明显低于突水前、后的两个阶段,细砂自然电位持续上升,在突水点有显著变化;一次场电位和激励电流变化一致,与突水前、后的两个阶段相比,一次场电位出现大幅降低,激励电流出现大幅升高;视电阻率断面图可以表征渗流、突水、突水后三个阶段的变化过程,可用于定性判定含水层水量大小。此次研究,对矿井水害的防治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矿井水害事故频繁发生。为快速准确地找出矿井突水水源,降低矿井突水给煤矿生产带来的危害,以赵各庄矿为例,运用独立性权系数与模糊可变理论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了Na+,Ca2+,Mg2+,Cl-,SO42-和HCO3-6种水化学指标,对赵各庄矿的20组水样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独立性权系数-模糊可变理论模型排除了水样中各指标间冗余信息的影响,克服了水样各变量间权重难以确定以及变量对水质影响不均匀的问题,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突水水源识别模型的准确度;Cl-权重值远大于其他各项化学指标的权重值,即Cl-对突水水源的识别结果影响较大;采用本文所建模型判别赵各庄矿的8组测试水样,判别准确率达87.5%,表明该模型在矿井突水水源识别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矿井突水水源判别的多组逐步Bayes判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红江  李夕兵  刘爱华 《岩土力学》2009,30(12):3655-3659
矿井突水是采矿过程中最具威胁的自然灾害之一。能否准确快速地判别矿井突水水源,不仅是矿井水文地质工作的主要内容,而且是煤矿防治水工作的重要基础。为了有效判别矿井突水水源,综合考虑水化学指标对水源判别的重要性,基于多组逐步Bayes判别分析理论,选取Na+ K+、Ca2+、Mg2+、Cl-、SO42-和HCO3-共6项指标作为判别因子,利用国内某矿区各主要含水层的35个水样的水质资料作为训练样本,建立了矿井突水水源预测的多组逐步Bayes判别分析模型。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说明该模型在矿井突水水源判别中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判别矿区新的突水水源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建议用准确的力学概念研究地球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瑞珣 《地学前缘》2007,14(3):57-63
随着构造地质和地球动力学研究的深入,所引用的力学概念也越来越多,这些概念在力学中已先于地质学有严格的定义,那么引用这些概念时也应该遵循这些定义,以免错用。在进行构造解析和地球动力学分析时,准确运用力学概念有利于对问题的精确和量化解释,否则不仅不利于地质学的发展,还会阻碍地质学与力学和地球物理学之间的交流。然而,近年的文献中误用力学概念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与学科日新月异发展的形势很不相称。地质学每次突跃式发展都与其他学科,尤其力学概念的引入分不开。文章仅就几个最常用的力学概念作些基本解释,以期引起关注和研讨。  相似文献   

19.
井陉矿区煤层底板突水综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井陉煤矿开采80多年来,深受煤系底板岩溶承压水突水之害。其突水规律的探讨将有益于今后矿井安全生产和对突水问题的深入研究。实践证明,这种底板突水是一种多因素的随机矿井水文地质现象。本文拟从综合分析实际资料入手,采用经验统计方法提取有效信息,进而揭示其内在规律,探索突水预测的可能途径,以促进在综合防治条件下,利用隔水层“带压”开采深部煤层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20.
岩溶隧道突涌水危险性评价的属性识别模型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岩溶突涌水是岩溶地区隧道建设中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为有效控制岩溶隧道突水涌泥风险、确保隧道建设安全,基于属性数学理论建立了岩溶隧道突涌水危险性评价的属性识别模型。首先,根据隧址区岩溶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选取地层岩性、不良地质、地下水位、地形地貌、岩层产状、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及层间与层间裂隙等作为属性评价的一级指标,其中不良地质情况分为含水构造、岩溶水系统和断层破碎带3个二级指标。通过对典型岩溶隧道突涌水实例的系统收集与整理分析,采用频数统计法确定一级评价指标所占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确定二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其次,对评价指标进行属性测度分析,通过构建各评价指标的属性测度函数以计算单指标属性测度及样本综合属性测度;最后应用置信度准则对隧道突涌水危险性进行属性识别。在工程应用中,采用建立的属性识别模型对三峡翻坝高速公路鸡公岭隧道突涌水危险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现场施工情况吻合较好,为岩溶隧道突涌水危险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