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源  张晖  张帆  翟浩 《山西地震》2019,(2):19-21
文章使用内蒙古地震台网记录到的晋冀蒙交界地区517个定位地震,在参考原始编目报告的基础上,用和达法拟合走时曲线删除错误数据,使用Kissling方法联合反演得到晋冀蒙交界地区最小一维P波速度模型和震源位置。结果显示,研究区P波速度随着深度增加而递增,无明显间断面,联合反演得到的震中位置较原始报告分布更集中,簇状分布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正晋冀蒙交界地区盆岭相间,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活跃,一直是地震和地质学家们重点研究区域。近年来,许多地震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研究包含晋冀蒙交界地区的华北地区的三维速度结构,但由于晋冀蒙交界地区山区较多,台站较少,导致该区反演精度普遍不高(最高为0.5°),且缺乏对典型盆地速度结构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利用基于P波初动和振幅比反演震源机制解的HASH方法,得到晋冀蒙交界地区2008年1月—2015年12月共1280次M L2.0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选取结果较为可靠的1068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将研究区域划分为1°×1°的网格,采用阻尼区域应力反演方法(M_sATSI软件)获得了晋冀蒙交界地区的更小尺度平面的应力分布和应力状态分布随深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正利用区域地震台网的垂直向Pg、Sg最大振幅比资料与Pg初动测定晋冀蒙交界地区ML≥2.0的震源机制解,得到2007年1—12月晋冀蒙交界地区的震源机制解共382个。由震源机制的P、T、B 3个应力轴的倾俯角的最大值,判断震源机制破裂类型的归属,将震源机制类型分为正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过渡型等4种破裂类型。统计结果显示:正断层型地震159次,占41.6%;走滑断层型地震171次,占44.8%;逆断层型地震30次,占7.8%,过渡型地震22次,占  相似文献   

5.
晋冀蒙交界地区地震活动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较为完整的地震资料,分析晋冀蒙交界地区地震活动性特征,结果表明,公元1929年以后,研究区的6.0级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河套地震带和张家口-渤海地震带上,在北纬40°线及附近区域形成优势分布区域,1970年以来的中等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山西大同-河北张北形成的三角形区域内。研究区2005年9月以来中等地震持续1 304天的平静现象被2009年3月山西原平4.2级地震打破,岱海断陷1997年11月以来至今中等地震持续平静,统计结果显示,研究区和岱海断陷中等地震显著平静对研究区特别是河套地震带中强地震具有明显的指示意义,为显著的震兆标志,多种迹象表明,晋冀蒙交界三角形区域和呼和浩特-包头断陷为有利发震区域,发震强度或为6.0级左右。  相似文献   

6.
选取晋冀蒙交界地区2014年10月—2015年8月M_L 2.0以上地震事件,使用SAM软件进行S波分裂,得到研究时空域内S波分裂的偏振方向和延迟时间。其中:偏振方向在晋冀蒙交界的和林格尔以南及大同盆地、天镇—阳高盆地、阳原盆地和浑源盆地周围区域存在较大幅度变化;延迟时间变化范围在0.01—0.08 s,主要集中在0.01—0.03 s,高值主要出现在恒山南麓断裂和怀安盆地南缘断裂附近。分析认为,晋冀蒙交界地区地下介质各向异性较复杂,需密切注意今后地震地质活动。  相似文献   

7.
8.
晋冀蒙交界地区强震前的电场异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晋冀蒙交界地区3次6级以上地震前的电场变化,发现各台异常具有如下相似特征:1)异常形态绝大部分为阶变类型,即突升(或突降)-转平-突降(或突升)型;2)异常具有非常明显的短临特征,统计的10次异常中有9次在震前1个月内存在异常;3)异常的持续性,即地震发生后异常持续一段时间就突然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同震结束的现象较少;4)单测向异常,即强震前一般只在台站的1个测向出现异常,文中研究的异常信息多出现在NW或EW方向,与震中方位有关;5)异常幅度与震级及震中距密切相关。最后,通过与水位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认为这类异常与地下流体的运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北京以西至晋冀蒙交界地区的应力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福明  李群芳 《地震学报》1991,13(3):306-318
本文根据北京以西至晋冀蒙交界地区的地震地质构造条件和地震活动资料,用有限单元法与位错理论分别研究了该地区的构造应力场与地震应力场,结合应力场的分布特征和近期小地震的活动特点,推断该地区存在两个应力相对集中区,即(1)黑山寺断裂以北、牛心川——四回庄断裂以东及梁家庄断裂以南所围成的地区;(2)天镇北断裂与韭菜沟——黄土堌堆断裂和张皋断裂汇交区所围成的长轴呈北西向的区域.其中,第一个应力相对集中区内怀来以西的下花园断裂、浑井东断裂和桑干河断裂的汇而不交处及其附近地区,未来发生强震的   相似文献   

10.
晋冀蒙交界地区主要断裂的现今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大地水准测量资料分析了晋冀蒙交界地区13条主要断裂的现今活动状态,结果发现,凡是活动断裂带通过的地段,在形变剖面图上一般都出现转折或突变。断裂现今活动与继承性活动是一致的,但是运动速率不均匀,有时快,有时慢,有时甚至作反向运动;同一条断裂有的地段活动强,有的地段活动弱。在1983—1992年间,该地区活动最强,平均速率超过2mm/a的断裂是怀安盆地北缘断裂和怀涿盆地北缘断裂;活动较强,平均速率为1.0—1.9mm/a的有恒山北麓断裂、怀安盆地南缘断裂、太白山山前断裂、蔚—广盆地南缘断裂西段、延矾盆地北缘断裂、张家口断裂、五台山北麓断裂。活动较弱,速率小于1mm/a的有蔚—广盆地南缘断裂东段、恒山南麓断裂、六棱山北麓断裂、阳原盆地北缘断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晋冀蒙交界地区小震动态图像扫描识别,发现该区存在3个相互交叉的ML2.0和ML3.0地震空区。通过对该区的构造背景、空区特性、演化过程以及震例进行分析,来综合判定空区的危险性。结果表明,ML2.0地震空区分别被打破已经8个月和18个月,表明其已失去对中强地震的短期预测意义,ML3.0空区可能为孕震空区,对晋冀蒙交界地区的中强地震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晋冀豫交界地区分布着磁县断裂带、安阳断裂带以及林县断裂带等。磁县断裂带是华北地震区一个次级构造单元,以太行山山前断裂带的邯郸断裂为界,其西为新生代的太行山隆起区,以东为华北平原凹陷区,该断裂走向为NWW,是中生代以来长期发育的一条断裂[10]。林县地区处于太行山隆起区的南部,断裂带走向为NNE,为林县历史时期与近期地震活动的一个重要地质背景。这些断裂带的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强震或者中强震,如1830年磁县发生7.5级强震,具有中强地震的发生背景。精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山西地震带与燕山地震带交汇部位的局响区分为6个面积单元进行研究.从该区中强地震及近年来小震活动规律分析,认为本区第四活跃期还需15—20年才能结束,目前尚缺2次6级左右地震.进入八十年代以后,本区小震活动已打破原来平静时期的正常规律,近年来要注意突发或孤立型地震的发生.根据综合分析结果,认为延怀盆地、蔚广盆地为第一类危险区;怀安、天镇一带及大同、代县一带为第二类危险区;丰镇一带及华北平原沉降带则为相对安全地区.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华北地区1576年以来的震活动,提取了十二个基本特征,用模式识别的方法对1986—1995年晋冀蒙地区地震活动的危险性进行了判别。  相似文献   

15.
吴鹏  贾华  张小涛  王雪飞  刘爽 《地震》2019,39(4):63-75
根据晋冀蒙交界地区固定台和流动台共计78个台站记录的高质量远震资料, 得到了共计6978个接收函数, 反演了晋冀蒙交界地区的地壳厚度与波速比结果。 结果显示, 研究区的地壳厚度在31~45 km, 变化幅度较大, 具有由东向西逐渐加厚的横向变化, 并且沿着东南—西北方向有渐变特征。 台站下方地壳速度比在1.63~1.90, 对应的泊松比在0.18~0.31, 具有明显的分块特征。 波速比相对较高的地区多为沉积盆地断陷中心地带及附近区域, 波速比较低的区域分布在太行山脉中段与吕梁山地区等隆起区域附近。 大同火山区波速比高于周边地区, 是火山剧烈活动引起地幔物质上涌的反映。 太行山山前断裂带附近的台站下方地壳平均速度比呈现由北向南逐渐减小的特征, 表明此区域地壳分层结构明显, 同时也反映了平原地区与山脉地区的地壳介质成分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2014年9月晋冀蒙临时地震台网正式运行,为晋冀蒙交界地区的地震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结合临时台与固定台记录的P波走时资料,采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对该区进行地震重定位和三维P波速度结构联合反演,分析该区3个典型盆地的速度扰动结果,结果表明,地震重定位残差显著降低,震源深度分布更加合理;P波速度浅层基本符合平原地区低速、山区高速的特点,深层则有相反表现,典型盆地P波速度在浅层较为复杂,高低速相间,深层表现为低速;研究时段内忻定盆地和延怀盆地地震活动密集,大同盆地地震活动较弱,低速体及边缘地震活动强度高于高速体及边缘。  相似文献   

17.
<正>京西北至晋冀蒙交界地区,处于张家口—渤海地震带与山西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区域内盆岭结构发育、断裂构造复杂,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中强地震,特别是1989年和1991年的大同—阳高强震群与1998年的张北—尚义地震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当常规的地震定位所采用的速度模型和方法不适用于研究目标,或者定位精度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时,需要使用更多的观测数据,选择更好的定位方法来确定更优的一维速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晋冀蒙交界地区1500年以来记录较完整的MS5.0及以上历史地震烈度资料和2000年以来的地震活动资料,分别进行地震灾害危险性和地震活动性分析。首先,利用ArcGIS将历史地震烈度资料数字化,没有等震线记录的地震用烈度衰减关系计算烈度圈半径。将研究区划分成0.1°×0.1°的网格,将烈度资料分配到与之相交的每个网格,并用烈度-频度关系计算每个网格的烈度a、b值。基于地震发生遵从泊松分布的假定,估算未来50年内晋冀蒙交界区遭受某一地震烈度的超越概率。同时,计算50年超越概率10%对应的地震烈度,计算结果表明张家口蔚县、阳原和山西广灵县周边地区的地震危险性较高。最后,采用中小地震能量密度值计算方法,对2000年以来的现今地震活动进行定量分析,与历史地震烈度资料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中小地震活动圈定的危险区与历史地震烈度资料评估计算的概率高值区相对应,因此,这两种方法可为晋冀蒙交界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和危险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晋冀蒙交界地区(E111°—116°,N39°—41°30′)位于山西断陷地震带与阴山—燕山地震带交汇地区,构造上具有强震背景,是历史上强震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近年来该区先后发生了和林格尔6.3级地震和丰镇5.8级地震,地震形势引人瞩目。本文侧重研究了上述两个地震震前地震活动和测震学指标的前兆特征,并粗略分析了怀来地5.4级地震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20.
断层是地壳块体的边界,是地壳中最活跃的部位,活动断层两侧和端部最易积累或释放应力.研究断层的现今运动,对了解区域地震活动背景和大震预测有着重要意义.由于大范围的水准测量网络中,有许多测线跨越一些重要断层,如果进行多次重复观测,则可以用来研究断层的活动状况.本文用大地水准测量资料研究了北京及晋冀蒙交界地区的现今构造运动的状态和特征.该地区构造活动比较强烈,强震频繁发生,大地水准测量网布设密集,复测次数较多,资料积累较丰富,是研究现今构造运动的有利场所.研究的方法是,首先找出水准路线跨越断层的确切位置,然后绘制垂直形变速率剖面图,由于断层通过的地方应该比较活跃,两盘的形变差异比其他地方更显著.由此可以判定断层是否活动及运动的方式和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