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宇宙信息     
使用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天文学家发现100亿光年远的星系中有大约90%并没有被观测到。 天文学家通常会使用氢所发出的特征辐射,例如莱曼-α,来探测遥远宇宙中恒星的数量。但他们也怀疑,来自遥远星系的这些光其实大部分并没有被观测到。现在由两架8.2米的甚大望远镜所进行的巡天证实了这一猜测。  相似文献   

2.
新闻速递     
使用美国宇航局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斯皮策空间望远镜以及地面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天文学家们在星团如何形成这个问题上获得了重要的进展。结果表明,之前对这一过程的认识肯定存在问题或者不足。  相似文献   

3.
首架南极天文望远镜CSTAR的光学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月中国自行研制的首台南极小望远镜阵CSTAR成功安装在南极内陆最高点DOME A,用于天文观测.正如天文学家预言,南极是个极好的天文台址,CSTAR传回的清晰图像,为我们进一步证实了在南极展开天文科考的可能性与优越性.在此重点介绍我国首台南极望远镜设备CSTAR的光学系统,以及为保证在南极低温环境下望远镜保持高质量成像所采取的措施,最后给出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4.
天文学家通过望远镜观测星空,无非想看得更深,更清楚。所以,评价一架天文望远镜的最重要的两个指标就是灵敏度与分辨率。其中,灵敏度可以通过扩大收集面积来提高,也就是增大望远镜的口径。分辨率与此类似,望远镜的口径与分辨能力成正比,即口径越大的望远镜的分辨率也就越高。  相似文献   

5.
紫螃蟹     
《天文爱好者》2014,(2):32-41
新的一年,换一双“眼睛”看世界,你一定会收获更多惊喜。瞧,这幅影像中的主体,就是我们熟知的蟹状星云一银河系中标志性的超新星遗迹。早在1054年,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就发现了它。我们常见的蟹状星云照片,以蓝绿色为主,五彩斑斓,这幅照片却是另一种模样——紫色的螃蟹!虽然颜色是紫的.但这和紫外光没有一点关系.哈勃望远镜联手欧洲空间局的赫歇尔空间天文台打造了这幅冷色调的美图:图中蓝色的部分,来自哈勃空间望远镜观测到的数据,展示的是氧和硫离子的辐射。红色部分,则来自赫歇尔空间王文台的远红外数据,展示了星云中的尘埃辐射。天文学家们在收获了这张别具特色的照片的同时,还有新的发现。在蟹状星云内部,他们探测到了氢化氩的发射线,这是人类首次在宇宙空间中发现惰性气体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目前 ,已有 1 0架口径 8~ 1 0m的地面大望远镜建成并投入科学观测。在近红外波段 ,自适应光学和干涉术已在大望远镜上获得成功。Hubble空间望远镜发射至今已逾 1 2年。为了研究早期宇宙 ,探测类地行星等 ,2 0 0 2年 9月NASA已与TWR公司签约 ,研制口径≥ 6m的下一代空间望远镜JWST ,计划2 0 1 0年发射。许多口径 30~ 1 0 0m的地面未来巨型望远镜FGT项目已经提出。本报告 ,也介绍了我国正在研制或预研中的三个大项目 :LAMOST、FAST和SST ,这些项目虽较小 ,但完成后都会对天文学的一个方面作出有份量的贡献。最后 ,报告人建议我国参与到与国外合作研制FGT或NGST的工作中 ,特别强调要有天文学家和工程专家参与进去  相似文献   

7.
爱好者观测 这次要介绍的天体基本上都比较暗弱。在10cm口径放大倍数为23倍的望远镜里C45(NGC5248)只表现为一个暗弱的小像,但是如果你用15cm以上口径的望远镜进行观测就可以看到C45有趣的细节了。C46也同样至少要用口径10cm以上的望远镜进行观测才能看到。  相似文献   

8.
一个英美天文学家小组在大爆炸之后几亿年形成的一个遥远星系中,观测到正在发生的恒星形成过程。这些来自剑桥大学和卡内基天文台的天文学家用几台望远镜发现了一个有氢特征辐射的星系,表明那里正在形成新的恒星。  相似文献   

9.
欧洲计划在2009年发射“赫歇尔”(Herschel)空间望远镜,其镜片直径达3.5米,远超哈勃空间望远镜(镜片直径为2.4米),它将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空间望远镜。威廉·赫歇尔是18世纪著名的天文学家,他不仅发现了天王星,还开创了恒星天文学,他研究并假设(某些)星云是由恒星组成,提出著名的恒星演化学说;他不仅在天文望远镜的发展史上留下永不磨灭的足迹,而且是当时最伟大的观测天文学家,为恒星天文学的建立奠定了第一块基石,在天文学史上他被誉为“恒星天文学之父”。  相似文献   

10.
宇宙信息     
综合由欧洲南方天文台负责运营的12米阿塔卡玛探路者实验望远镜、甚大望远镜和美国宇航局斯皮策空间望远镜的观测结果,天文学家们探究了遥远的明亮星系是如何聚集成群或成团的。遥远星系的暗物质晕越大,它们聚集得就会越紧密。这一结果是对此类星系成团性迄今最精确的测量。这些星系距离我们极为遥远,它们所发出的光要花100亿年的时间才能抵达我们,因此我们看到的是大约100亿年前的景象。在早期宇宙中,这些星系正在经历已知最为剧烈的恒星形成过程,被称为星暴。  相似文献   

11.
天马望远镜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全方位可转动的射电望远镜。连续谱观测对于天马望远镜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介绍天马望远镜连续谱观测系统的相关信息及其实现情况,包括:天马望远镜连续谱观测的过程、天马望远镜连续谱观测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系统的组成,以及连续谱观测系统的测试观测结果。在C波段6.5 GHz的观测结果表明:连续谱观测系统可实现单点观测和成图观测。修正后指向误差的平均值为2.2″,均方根误差为4.3″。目前该系统已用于天马望远镜的连续谱观测,取得了较好的结果,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230年前的1781年,业余天文学家赫歇尔在望远镜里发现了天王星;25年前的1986年。“旅行者2号”(Voyager 2)行星探测器在飞往外太阳系的途中,对天王星进行了人类首次也是目前为止惟一一次“近距”观测。  相似文献   

13.
一种用于探测和跟踪来自空间的高能中微子的新型望远镜已经建成。一个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小组最近在自然杂志上报导了由AMANDA望远镜,一个建在南极之下1.5千米的大的探测器阵列对这些中微子所做的第一次观测。 AMANDA探测了连续通过地  相似文献   

14.
天文学家第一次确定了位于可观测宇宙边缘附近的一个类星体的大黑洞的质量。估计这个黑洞和类星体是大爆炸后10亿年里形成的,由它们可以洞悉早期宇宙的情况以及黑洞和星系曾有过什么变化。天文学家用莫纳克亚山上的英国红外望远镜观测了类星体J1148+5251。装在望远镜上的成像光谱仪测量了来自这一天体的红外光谱。在离子MgⅡ,即失去一个电子的镁原子的发射线上有一个特殊加强。  相似文献   

15.
三月的春风吹绿了大地,也给世界天文界带来了喜讯——世界上最大口径的地面光学望远镜、10米口径的凯克1号和2号望远镜都相继建成,并且在新世纪之初的3月12日进行了首次双望远镜干涉观测。天文学家称,地球上两架最大的望远镜的光线合在一起成像,简直是神奇般的技术进步。从历史上来说,像帕洛玛山的5米海尔望远镜和哈勃空间望远镜这样的突破性技术发展一样,凯克干涉望远镜的建成,将带来远远超过它最初构想目的的观测结果,是一个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6.
望远镜调度是望远镜运行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用于辅助科研人员进行合理的观测计划安排, 提高望远镜的运行效率, 获取高质量的观测数据. 然而, 由于不同观测项目的科学需求不同, 望远镜的调度过程十分复杂. 针对短周期多目标的观测项目, 考虑望远镜换源时转动时长、观测高度角等因素进行建模, 采用贪心算法对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南山26m望远镜脉冲星到达时间观测列表进行调度. 通过模拟表明, 使用算法完成的观测列表可以有效地减少观测过程中的平均转动时长, 提升观测数据的质量, 提高望远镜时间利用率, 减少科研人员对观测列表编排的负担.  相似文献   

17.
按照标准模型,我们的宇宙创生存.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佃由于宇宙膨胀,天文学家们通过先进的望远镜仍能观测到远达450亿光年的天体。一些宇宙学家认为这个距离可定为我们宇宙的边界或称为宇宙视界(cosmic horizon)。  相似文献   

18.
爱好者观测 H65和M66在天球上的距离十分接近,若使用10X50的双筒望远镜观测,可以看到一对星云状的小点,使用1喱米的望远镜可以看出大致的外形。而M98、M99和H100的观测就要难一些。这其中M100和DM99观测相对容易,通过10X50的双筒望远镜还是可以看到—个模糊的星云状天体,但M98就要暗淡许多,10X50的双简望远镜只能隐约看到。  相似文献   

19.
外表有时是会骗人的,特别是像星系和星云这样的天体,这些天体太远了,天文学家无法看到它们的三维结构,譬如,类似一个面包圈的螺旋星云。从这个复杂天体的早期图像,天文学家不能对它的结构作出确切的解释,一种可能是螺旋星云是呈蛇形环绕的。最近,一个天文学家小组用包括哈勃空间望远镜在内的几个天文台的望远镜观测,发现螺旋星云的结构甚至更为复杂,是由两个几乎彼此垂直的气体圆面构成的。  相似文献   

20.
2010年4月24日,全球观星大会。这一天,全球天文月迎来了活动的最高峰,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和爱好者聚集在一起,进行了高峰期的终极观测。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呼吁人们站在星空下,拿出望远镜观赏星空,并鼓励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建立“同是地球人,共享一片天”的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