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滥木厂铊矿床及其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铊属于分散元素 ,独立矿物稀少 ,极难形成独立矿床 .铊世界年产量约 1 3t,几乎都是从有色金属选冶产品中作为副产品顺便回收 .报道的铊矿床可以单独开采 ,是单独冶炼铊金属的世界唯一报道的大型独立铊矿床 .生物富集和热液改造是矿床最主要的成矿特征 .铊矿区动植物器官和村民尿液、头发和指 (趾 )甲中铊汞砷的含量高是矿区和村民受铊汞污染的标志 ,也是生物找矿的标志 .人体和生物体中Tl,Hg ,As含量高低与矿区岩矿石、土壤和水体中Tl,Hg ,As的背景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从生物成矿研究现状, 铊矿床地质概况着手, 通过中国西南低温成矿域中铊矿床实例, 讨论铊富集成矿的地质背景和生物成矿机制. 在铊矿床生物成矿研究中, 着重从生物富集与铊有相关性, 岩矿石中微古动物富集铊, 富铊矿石中生物化石铸型, 生物硫参与成矿和铊矿石中富生物成因有机碳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铊矿床经历了同生生物富集和后成热液改造二个成矿阶段, 由于后成热液改造作用强烈, 使同生生物富集矿石中生物残留无几, 故使矿床呈现出热液改造矿床的面貌.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雷达干涉测量技术(D-InSAR)易受大气相位延迟和失相关的影响以及传统BP算法依赖于初始权值和阈值问题.本文采用了(PS-InSAR)技术对矿区地表沉降进行了监测,并提出采用遗传算法(GA)对神经网络(BP)算法的初始权值和阈值进行筛选.首先利用PS-InSAR技术获取矿区地表沉降范围和沉降值,然后将其部分结果作为遗传神经网络(GA-BP)算法的训练样本建立预测模型参数.选取宿州市矿区19景Sentinel-1A雷达数据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PS-InSAR技术能够很好监测矿区地表沉降,最大沉降速率为45 mm/a.分别取训练样本数为1000、2000、3000和4000利用GA-BP算法对矿区地表沉降进行预测,得到最大残差分别为6.8 mm、0.44 mm、0.36 mm、0.28 mm;均方误差分别为3.85 mm、3.26 mm、2.98 mm、1.61 mm,表明本文提出的GA-BP算法能有效预测矿区地表沉降,并且在训练样本数量较多时预测效果和预测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4.
InSAR与概率积分法联合的矿区地表沉降精细化监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InSAR与概率积分法的优势,提出一种InSAR和概率积分法联合进行矿区地表沉降的精细化监测方法.该方法首先计算InSAR时序累积沉降盆地,进而建立判别大梯度形变的约束条件,区分沉降边缘与沉降中心.对于形变较小的沉降边缘,保留InSAR结果,而对于大梯度沉降中心,则结合InSAR与概率积分模型建立矿区工作面的沉降盆地,并通过空间插值,获取地理坐标系下连续的地表沉降信息,最终得到完整的矿区地表沉降结果.论文以山东某矿区为研究区域,采用2016年10月16日 2018年3月4日期间的21景SAR影像和工作面水准实测数据对该方法的可行性和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 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减少水准监测工作量的前提下,获得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的沉降结果,其监测能力明显优于常规InSAR和概率积分法,可有效弥补两种技术单独在矿区地表沉降监测中的不足,获取更为准确、可靠的矿区地表沉降信息.  相似文献   

5.
南京城市化进程对大气边界层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城市化进程对城市边界层结构的影响,通过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资料获得土地利用类型,以及地表反照率、植被指数等地表参数,以南京为例,运用数值模拟手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这是一种可行的手段.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反照率减小、植被减少、地表湿度减小,蒸发耗热减少,感热通量增加140 W/m2,城市波恩比增加.地表和大气之间热量交换加强,湍流热量通量增大了一倍,湍流交换发展加剧,14:00混合层高度抬高了500 m.地表湍流水汽通量和空气中水汽含量都减小,这也使更多的热量用于加热地表和大气,使地温、气温的日变化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03-2004年采卤初期西台吉乃尔盐湖矿区卤水中钾、锂、硼水化学数据的分析,初步揭示了其在采卤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成因.研究表明,湖卤水中钾、锂、硼的变化主要受控于地表径流变化;地下卤水中钾、锂、硼的含量在停采恢复期高于采卤期,在孔隙卤水区高于晶间卤水区,而且三者在空间上的分异程度有明显差异.相图分析表明停采恢复期已达到钾石盐析出阶段.大部分矿区的地下卤水基本处于滞流状态,地下卤水水位与钾锂硼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地下卤水中钾、锂、硼的变化很可能是由卤水本身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引起的,在短时间内,采卤活动和径流补给作用尚未对其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川西北地区一些典型金矿区的地质-土壤剖面分析显示, 土壤微生物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的芽孢计数分布可以指示下伏基岩的金矿化. B. cereus芽孢计数的异常区位于矿体的顶、底板, 而在矿体出露地表处, 芽孢计数出现极低区. B. cereus芽孢计数还进一步受到非矿化因素特别是土壤类型的强烈影响, 使不同矿区芽孢计数的背景值不同. 这种微生物学找矿法在远景区范围内, 或在矿区的勘探中可能会取得较好的找矿效果. 但要使该方法能很好地应用在区域化探中, 必须建立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特别是不同土壤类型)的芽孢计数背景值数据库.  相似文献   

8.
鄱阳湖沉积物间隙水中磷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2010年1月对鄱阳湖各站点沉积物的采样分析,研究了鄱阳湖沉积物间隙水中总溶解性磷(DTP)与可溶性正磷酸盐(DIP)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并对各站点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DTP和DIP的含量及其沉积物中TP与IP的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各站点表层沉积物(0 -2cm)间隙水中DTP的平均含量为0.134...  相似文献   

9.
独石岭钨(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苗儿山-越城岭岩体北东部,为一个大型蚀变岩型+矽卡岩型钨(铜)多金属矿床.矿区坑道内见有两种类型的花岗岩:中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两类花岗岩在时空上与矿体关系密切,应属于独石岭钨(铜)矿成矿母岩.矿区顶部地表见有中细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本文对矿区坑道内花岗岩及顶部露头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矿区坑道内中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的成岩年龄约为423Ma,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的成岩年龄约为421Ma,而矿区顶部露头花岗岩的成岩年代约为217Ma,表明矿区存在加里东期、印支期两期岩浆活动.对矿区坑道内两类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在主量元素方面:两类花岗岩均属于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微量元素蛛网图表明,两类花岗岩相对富集Cs、Rb、U、REE,而亏损Sr、Ba、P、Ti;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明,两类花岗岩具有向右倾斜、富集轻稀土,且还具有从中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到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ΣREE总体呈降低、其中轻稀土含量降低,重稀土含量略有升高,Eu亏损越来越强烈的趋势.由此表明二者属于同源、不同阶段岩浆演化的产物,与成矿关系密切,属于独石岭钨(铜)矿的成矿母岩.利用钨矿石中的白钨矿,首次对独石岭钨(铜)矿进行了Sm-Nd同位素定年分析,获得成矿年龄为(417±35)Ma,同时还利用蚀变花岗岩型和矽卡岩型矿石中的榍石进行U-Pb定年,其结果为蚀变花岗岩型矿石中的榍石年龄为425~423Ma,而矽卡岩型中榍石年龄约为218Ma.由此表明,独石岭矿区白钨矿主要形成于加里东晚期,但印支期岩浆热液也对其有一定的影响.大型独石岭钨(铜)矿成矿母岩与矿化年龄的确定,证明南岭西段越城岭地区的北端,在加里东期也曾经发生过较强烈的成矿作用,结合南端的牛塘界钨矿,这为进一步在南岭西部寻找加里东期和印支期矿集区,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10.
2003年6—7月梅雨期间,于太湖北部测定大气降雨、典型林冠穿透雨和地表径流水等样品的pH和N、P等营养元素化合物离子浓度,结果表明,林冠层穿透水pH平均值比大气自然降水高约1.2个pH单位,其中和酸性物质效率为82%-97%,中和能力显示出阔叶树大于阔、针叶混交树,阔、针叶混交树大于针叶树的规律,并计算比较了乔木冠层和草坪、村镇地表径流水相对于自然降水中的TN、TP比值.从而得出,树木冠层穿透水中的离子浓度的变化是对酸沉降的一种积极的响应.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各种矿产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经过多年对近地表的矿产开采之后,找矿的目标逐渐向矿区深边部发展,本文阐述采用EH-4电导率成像系统的高频大地电磁法,并且利用RRI反演,能够准确快速地探测大深度范围内的矿化异常,对矿区的深边部矿产的赋存状态进行超前地宏观预测,并将野外的成功实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起伏地表下地震波传播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起伏地表是地震数据的采集、处理和解释中普遍遇到的难题.起伏地表下的地震波传播数值模拟,对起伏地表观测的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有重要意义.地震波场模拟和地震波走时场分别描述地震波的动力学和运动学信息,为研究地震波传播理论的两种重要途径.本文从地震波场和地震波走时场两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起伏地表下的地震波传播数值模拟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展示了该领域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为使读者能从中找到突破点,为起伏地表这一勘探领域的经典难题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大气和地表之间热辐射交换引起的地气温度耦合(即大气温度反馈)是影响地表能量收支平衡的重要因子.文章旨在阐述大气温度反馈机理,讨论影响其强度和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并以全球变暖为例,论述大气温度反馈如何与外强迫和气候反馈过程耦合最终对全球增暖产生贡献.基于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利用地表反馈响应分析方法,计算大气温度反馈核,以此来阐述大气温度反馈的物理机制及其强度的空间分布与气候态温度、水汽和云水含量空间分布的关系,以及全球增暖加速期间大气温度反馈对全球平均表面温度增加的贡献.分析表明大气温度反馈过程主要通过与气候系统外强迫和内部过程的耦合作用,将各独立过程引起的地表能量收支异常信号放大.研究结果表明大气温度反馈显著放大了CO_2浓度升高、冰雪融化、水汽含量增加和海洋热量吸收减缓引起的地表增暖,削弱了云量增加引起的地表降温效应.同时,也放大了地表潜热通量增加造成的地表冷却效应.从全球平均结果来看,全球快速变暖前后,尽管外强迫和气候系统内部过程引起的全球平均总地面直接能量通量扰动为负,但大气温度反馈造成的全球平均总地面能量通量扰动却为正,且后者幅度远大于前者,这导致全球平均总地面净能量通量扰动正异常.由此可见,大气温度反馈对全球变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巴音布鲁克高寒沼泽湿地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采用样线与样方结合的方法,于2014-2015年在天鹅湖沼泽湿地进行植物群落调查与环境因子测定.结果显示,巴音布鲁克天鹅湖沼泽湿地植物共有35种,隶属于19科27属.方差分析表明,地表积水条件显著影响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随着地表积水减少,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呈现上升趋势,Pielou指数呈现下降趋势,说明随着地表积水的减少,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加.冗余分析与偏冗余分析表明,所有环境因子共解释了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变异的67.9%.水位与土壤全氮含量对物种组成的总效应达到显著水平,土壤全氮含量的净效应达到极显著水平,但全磷含量和有机碳含量的总效应与净效应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研究表明,积水条件和土壤氮含量是巴音布鲁克天鹅湖沼泽湿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分布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5.
江西朱溪白钨(铜)多金属矿是近年发现的一个特大型矿床,发育在富含钨铜元素的新元古代泥砂质岩石基底之上,产在燕山期花岗岩与石炭-二叠纪灰岩的接触带.与矿化有关的花岗岩主要是等粒状、中-粗粒状花岗岩和花岗斑岩.存在矽卡岩白钨(铜)矿和花岗岩白钨矿两种矿化类型,前者规模大,品位富,后者规模小,品位低.在塔前-赋春盆地,其NW边界呈逆断层、SE边界呈角度不整合与元古代基底接触,而石炭-二叠纪多个岩组中灰岩的钨铜元素含量都很高.矿区外围与矿区内花岗岩类的主量元素含量差别不大,其A/CNK值均1.1,属富钾的强过铝质花岗岩.在微量元素上,矿区内花岗岩比外围花岗岩的?Eu值更小,更具显著的Eu负异常,富集Rb,U,Ta,Pb和Hf,亏损Ba,Ce,Sr,La和Ti,属于演化程度更高的高分异S型花岗岩.受流体作用的影响,矿区内岩体硫化物矿化明显,SO3平均含量0.2%.和外围岩体相比,矿区内花岗岩?Eu和稀土总量均偏低,暗示外围与矿区花岗岩具有一定演化继承关系.外围与矿区岩体中的锆石U-Pb年龄为152~148 Ma.通过花岗岩中原位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计算得到的?Hf(t)值均为负值,多数在?6~?9之间,TDM2值集中在1.50~1.88 Ga(峰值1.75 Ga),表明花岗质岩浆来自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本文还从地层中和含矿岩体中的矿质含量、热液蚀变、控矿构造等方面对其成矿、控矿条件进行了讨论,提出朱溪矿床经历了花岗岩浆斜向侵位、矽卡岩矿化、降温蚀变、硫化物金属沉淀等多阶段演化的认识,总结出该矿床"东铜西钨、铜浅钨深、早钨晚铜"的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16.
錫矿床和酸性花崗岩在成因和分布上有密切关系是早已肯定了。同样的箇旧錫矿是由于燕山期花崗岩侵入了三迭紀箇旧石灰岩系而成矿。根据几年来的地貭勘探說明,在箇旧市以西的大花崗岩基周围并不存在較大的錫矿区,而錫矿区大都是和隐伏在箇旧系以下、距地表300米以下的花崗岩株有关。目前儲量最大的老厂和松树脚矿区均有隐伏花崗岩株存在。  相似文献   

17.
大排多金属矿区位于闽西南坳陷大田—龙岩次级坳陷带南部,政和—大埔深大断裂西侧,是福建省较大的多金属矿产地之一.随着找矿勘查的不断深入,对在该矿区外围和深部寻找隐伏矿床提出了迫切需求,但研究区地表地形崎岖、植被茂密,以往很少进行高精度大比例尺的综合地球物理调查,因此对隐伏的控矿构造、赋矿层位和火成岩体分布的认识远不能满足深部找矿的需求.本文实施了反射地震、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剖面测量和大比例尺航磁面积性测量,在成矿理论和找矿模型的指导下采用反射地震真地表偏移成像技术、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二维带地形反演技术和航磁数据精细处理与三维反演技术,提取识别了剖面浅层逆冲推覆控矿构造和赋矿层位的反射地震特征,与成矿关系密切的燕山期火成岩体的地震、电磁特征,以及控矿构造和隐伏岩体平面分布的航磁异常特征.在地表地质和已知钻孔岩心及物性的约束下,构建了剖面的综合地球物理的地质解释模型,包括浅层推覆构造和控矿地层分布,推断解释大断裂6条,次级断裂16条和3处较大的隐伏岩体分布,为深入认识研究区的矿床成因和分布规律,指导在外围和深部找矿提供了地球物理有效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18.
植被指数-地表温度构成的特征空间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是描述陆表过程的重要参数, 综合通过遥感手段得到的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信息, 来分析地表的各种植被覆盖、水分含量等变化过程, 有助于更好地认知和评价陆表变化过程, 是目前遥感和陆表过程研究中比较前沿的一个方向. 文中试图解释清楚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温度(Ts)的各种存在关系及其相互转换过程, 尤其是根据NDVILAI、地表蒸散的关系, 利用LAI-Ts构成的三角形特征空间, 解释NDVI达到饱和以后的情况, 以便更有效地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9.
改进的区域缺水遥感监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水分与土壤水分状况密切相关, 提取地表缺水指数是研究区域缺水的一种有效途径. 选择不同退化程度的草地为研究对象, 通过建立基于亚像元尺度的双层蒸散模型, 成功计算了区域的地表缺水指数(SWDI); 考虑到半干旱地区植被冠层水主要由土壤水提供, 但植被供水状况与植被水分实际状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滞后”, 鉴于此, 试图建立地表缺水指数与植被冠层水分含量、表层土壤水分含量(0~20 cm)之间的定量关系, 从而更准确、及时地反演区域的表层土壤水分含量(0~20 cm). 通过本次研究探讨一种直接应用遥感技术研究半干旱地区区域缺水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20.
煤层构造应力场与煤与瓦斯突出和煤层裂隙分布带范围密切相关.黄陵矿区煤层中瓦斯含量较高,分布不均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隐患.基于该区地震、地质和测井数据,本文对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精细的构造解释,用反演法建立了地质力学模型,并确定岩石力学参数,运用有限元理论和弹性计算力学对矿区三维构造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黄陵矿区2号煤层地质构造带应力场分布特征,模拟结果与井田宏观及微观构造信息一致.这对预测该区裂隙分布带,煤与瓦斯突出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