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全球范围内广泛寻找古气候快速变化的沉积记录,研究其内在的驱动机制,对于预测未来气候和环境变迁的走向意义重大。近些年来,短尺度气候变化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发现末次冰期普遍存在约为1.5ka周期的暖冷期交替的循环,即Dansgaard—Oeschger(D/O)循环,连续几个D/O循环冰阶气温越来越低,后出现Heinrich事件,全新世也存在着千百年尺度气候的波动性。这些短尺度的快速气候变化并非只存在于冰心和北大西洋,而是具有全球性。D/O循环、Heinrich事件以及全新世波动的气候背后的驱动机制,目前争议较多尚无定论。目前,温盐环流(THC)变化和甲烷冰枪两个学说较为流行。前者认为北大西洋北部的大量融冰削弱了深水的形成,使THC减弱,从而向北输送热量减少,使北大西洋气候寒冷,深水形成后便完成一个D/O循环,Heinrich事件只是使过程更激烈;后者认为中上层海水一定幅度的温度变化导致陆坡处的甲烷冰储库崩塌,迅速向大气中释放温室气体CH4,经历正反馈过程迅速进入间冰阶,然后空气中CH4再逐步储存于海底沉积物中,直到下一次促发后释放。末次冰期以来的短尺度气候旋回和快速变化事件,也许不能单单靠一两种模型来解释,其内在的复杂的演变机理与地球各层圈之间紧密相关,解释其规律还需要广大气候研究学者们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雌核发育的人工诱导条件。用强度为2561uw/(cm2.s)的紫外线(254nm)照射不同时间的精子与正常卵子受精,发现随照射时间的增加,卵裂率、早期胚胎存活率和D形幼虫发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遗传失活的精子与正常卵子受精后其胚胎发育至D形幼虫前期停止。经紫外线照射...  相似文献   

3.
太平洋K/R碰撞事件的证据E.Robin等在深海钻探计划(DSDP)577站位处(32°26.51′N和157°43.40′E,Shatsky海隆翼部),一个完整的K/R转换边界记录在几乎纯碳酸盐(>95%)的层序中。这里的古生物边界(通过超微化石研...  相似文献   

4.
轻柴油/海水微乳[状液]形成的相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相图方法研究轻柴油/海水微乳的形成。体系相图由水或人工海水(盐度分别为S=0,10,115,29.471和41.071)/柴油/表面活性剂(AS、CTAB或BRIJ35)/助表面活性剂(正丁醇)在40℃时构成。本文分别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类型,油、醇、表面活性剂三者配比及海水盐度对微乳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种表面活性剂中CATB,酸与表面活性剂的重量比值大于0.43,含油量≤25%,最适宜于形成微乳;形成微乳区面积分数随柴油含量增加而减少,也随海水盐度增加而减少,微乳区总面积分数随海水盐度变化率CTAB>AS>BRIJ35,三种表面活性剂体系的微乳区总面积分数依次为CTAB>AS>BRIJ35;在含紫油量>50%时,三体系主要形成的W/O微乳区,在柴油含量≤25%时,对于CTAB体系可形成O/W至W/O连续变化微乳区,对于AS体系,可形成W/O和O/W两个独立的微乳区,而对于BRIJ35体系只形成W/O微乳区。  相似文献   

5.
于1981年在青岛近海采集真江食、石花莱和角叉菜样品,用氧电极法测定它们在不同生长季节和发育阶段的光合和呼吸速率,并研究不同温度对其光合和呼吸速率的影响,同时计算出它们的呼吸温度系数。结果表明,3种红藻具有典型的潮间带海藻的光合特性,即高光饱和点为600—1000μE/(m2·s),较高的光补偿点为12-40μE/(m2·s)和较高的光合适温≥25℃。温度对3种红藻的光合和呼吸的影响均很明显,在5,15,25℃下测试,它们的最高光合和呼吸速率都出现在25℃。3种红藻的呼吸温度系数(Q10),在5-15℃较高,为1.4-5.5在15-25℃较低,为1.1-2.7。说明它们在低温下的呼吸受温度变动影响较大。经计算3种红藻在适宜生长温度下的净光合速率:角又菜和真江蒿在15℃分别为4.90O2mg/(g·h)和8.14O2mg/(g·h);石花菜在25℃为11.87O2mg/(g·h),在3种红藻中最高。这说明,石花菜的光合效率并不象人们预料的那样低,其秋季幼体在25℃,1000μE/(m2·s)光强下,净光合速率达到19.19O2mg/(g·h)。看来在自然界石花菜生长缓慢主要是由于生境中低光照强度和较低水温所致。  相似文献   

6.
第四纪气候事件的孢粉记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总结我国不同区域现有孢粉资料,发现第四纪孢粉植物群的演化序列中明显地存在与演化趋势和周期不符的孢粉植物群事件。归纳起来有三种类型:延续时间约万年的孢粉植物群突变事件;延续时间数千年的孢粉植物群贫乏事件和延续时间几百年的孢粉植物群颤动事件。突变事件有4起:Betula-Artemisia事件(2.5MaB.P.);Artemisia-Gramineae事件(1.4MaB.P.);Ephedra-  相似文献   

7.
金衢盆地TX红土剖面元素迁移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衢盆地汤溪红土剖面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揭示:(1)主量元素组成以SiO2、Fe2O3、Al2O3为主,K、Na、Ca、Mg等易溶组成含量很低。SiO2含量的平均值略低于UCC均值,Fe2O3、Al2O3含量则略高于UCC均值,符合亚热带地区风化成土中硅酸盐矿物大量转化为黏土矿物的脱硅富铝化过程的特征。(2)汤溪红土化学风化强烈,全岩样品的CIA指数(化学蚀变指数)高达89.10%~89.68%,ba(风化淋溶指数)系数为0.19~0.21。烧失量LOI与SiO2/AL2O3、SiO2/R2O3、CIA、ba系数之间均存在线性相关,对红土脱硅富铝和化学淋蚀程度具有一定指示意义。LOI值越大,脱硅富铝程度越强。(3)SiO2/Al2O3和SiO2/ReO3较好地指示了TX剖面从网纹红土至均质红土风化强度渐弱的趋势,TiO2一Al2O3、TiO2-Fe2O3、TiO2-SiO2、AlO3~K2O等元素对协变分析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网纹红土风化程度较均质红土更强。(4)以zr为参比的元素剖面迁移特征表明,Fe2O3、Al2O3沿剖面向下呈相对富集态势,SiO2则相反,呈亏损态势;Na、P沿剖面均呈迁出特征,K、Mg、Ca呈波动式迁出,个别层段有轻微言集;Mn沿剖面向下呈亏损态势,与铁呈反向变化;Ti相对于Zr的迁移虽有波动但迁移量最小。τj.w系数总体上也反映TX剖面从上至下脱磕富铝化程度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陈大刚  焦燕 《海洋科学》1999,23(1):71-71
语科学规律的发现大多源自于众多事实和偶然事件的积累,而偶然事件(和/或物件)大多又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或是“小”得很容易让人们忽视掉,因此很让科学工作者 觉得遗憾。为了减少挂万漏一,减少一些遗憾,本刊从这一期开始,专门开一个小窗口(名为“科海纪事”),将科学海洋和海洋科学中的那些个偶然(现象、事件、物件等),那些个“第一 次”,用真实的笔触记录下,以备学人查照、研究。故此,希望尊敬的读者们、学者们也留神一 小点儿,将上述内容记一记,为历史留个真实,还或许能为将来留下一个“大发现”。  相似文献   

9.
生物群、沉积物和有机地球化学变化显示,古新统-始新统(P/E)界线全球事件在西藏南部定日(东特提期残留海低纬度浅水)地区存在明显响应:古新统宗浦组顶部有孔虫动物群的属、种绝灭率分别为87%和94%,始新统遮普惹组底部有孔虫属、种新生率分别达80%和69%;岩层以(生物滩相)薄-中层向厚层-块状生物灰岩转化,泥质含量增加;典型生物标志经合物参数变化明显,Pr/17比值平均从0.365增加到0.86,Ph/18由0.56变为0.92,β/17由12.843剧增到123.17,γ/17由2.46突变为29.5。结合西藏及邻区岩相分布、接触关系后认为,这种全球地质事件的响应在研究区可能是一种古海洋事件,可能由大洋环流(古水团)变化引起。  相似文献   

10.
从始新世温室到早渐新世冰室的特征与潜在的变化机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Prothero等,2003),但关于渐新世沉积物的详细气候与海洋学研究则相对较少。众所周知,渐新世开始的全球逐渐变冷导致了一个明显的南极低温层的发育(Zachos等,2001;DeConto和Potlard,2003)。渐新世和中新世的深海底栖有孔虫δ^18O中已经分辨出几个标志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属种,其中最具特征的δ^18O峰值已经被标注为Oi、Ei事件,冰期或带(Miller等,1991,  相似文献   

11.
中国热带气旋与厄尔尼诺事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利华 《海洋科学》2001,25(9):36-38
根据近50a的实测资料,对中国热带气旋与厄尔尼诺事件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如下认识:(1)在厄尔尼诺年,中国热带气旋明显偏少。(2)厄尔尼诺事件的强度越大,中国热带气旋的个数越少。(3)中国热带气旋的强度越大,在厄尔尼诺年出现的机会越少。(4)在厄尔尼诺年,中国热带气旋初次登陆的时间偏晚,终次登陆的时间偏早。(5)厄尔尼诺事件的强度越大,中国热带气旋期的历时越短。  相似文献   

12.
据估计 ,深海有孔虫种的交替速率为2 %/Ma ,比新生代浅水底栖(5 %/Ma)或者浮游有孔虫(11 %/Ma)明显偏低。白垩纪—第三纪边界(65Ma)或附近的事件引发了陆地和浅水以及部分半远洋生物的灾难性绝灭 ,但是对深海底栖有孔虫的影响很小。大部分深海有孔虫绝灭(30 %~50 %的种消失了)出现于晚古新世冰后高温期(LPTM ,55Ma) ,它起因于贫氧、温暖的侵蚀性底层水以及同时发生的表层生产力的变化。晚始新世至早渐新世(36~30Ma)和中中新世也发现了深海底栖有孔虫的种类交替增强有全球蔓延的趋势。对中…  相似文献   

13.
根据水资源对厄尔尼诺事件的响应,得出了钱塘江流域水资源的统计预报模式:(1)在春季型厄尔尼诺事件的当年和夏季型厄尔尼诺事件的次年,金华站年径流量的距平一般都大于零:(2)厄尔尼诺事件的结束时间若超过5月1日,那么次年金华站年径流量的距平一般都大于零;(3)厄尔尼诺事件的强度越大。对钱塘江流域水资源的影响也越大。这对该流域长期及超长期的水资源预报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IODP 309和312航次(图1)将在ODP1256站位完成一个穿越火山基底和下伏席状岩脉复合体的连续断面,并进入最上层深成岩的钻探任务。该站位的地壳形成于15Ma以前东太平洋海岭的超速扩张期(〉200mm/a)。为深钻做准备,ODP206航次时就已在1256D孔安装复位锥和胶固在基底上的16英寸套管,并完成了在火山层段内的500m超基底的取样。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06~2007年南海北部海区4季的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区软骨鱼类的种类组成和资源密度的分布.结果表明,软骨鱼类有32种,分隶于9目17科,优势种为斑鳐、曾氏兔银鲛、褐黄扁缸、橙黄鲨;渔获率D断面最高(10.19kg/h),B断面最低(4.52kg/h);渔获率有明显的季节变动,夏季最高(12.16kg/h),秋季最低(3.71kg/h),平均渔获率为7.05kg/h;密集分布于180m和140m水深处;其年均资源密度为94.00kg/km^2.文中并讨论合理利用和保护该类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象山港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6年7月-2008年8月对象山港13个站位进行了8个航次的大型底栖动物采样调查。运用较大的空间尺度和以食性为基础的功能群研究方法,研究象山港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组成及其多样性。根据食性类型将底栖动物划分为浮游生物食者(P1)、植食者(Ph)、肉食者(C)、杂食者(O)和碎屑食者(D)5个功能群。各功能群所含物种种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失荅剌知丸及其拆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及其有效配伍成分。方法:将204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模型组(C组),失荅剌知丸组(D组),巴豆组(E组),巴豆+三药组(F组),巴豆+余药组(G组),其中C、D、E、F、G组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按取材时间点不同分为1、3、7d组。各组大鼠取材前应用Garcia JH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应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各时间点脑组织病理学形态改变;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神经功能评分结果。与A、B组相比,其余各组评分均降低(P<0.01);与C组相比,D、E、F、G组评分均增加(P<0.01);各给药组中,D组评分高于E、F、G组,且E、F、G组中又以F组评分最高(P<0.05或P<0.01);C、D、E、F、G组评分均随给药时间延长而增加。2)大鼠脑组织海马区HE染色结果。C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较A、B组排列松散、紊乱、模糊,胞核与胞质界限欠清晰;与C组相比,D、E、F、G组神经细胞形态改善明显,且以D组改善最为明显;E、F、G组中以F组改善明显。3)大鼠脑组织海马区免疫荧光结果。C组较A、B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p-ERK1/2的阳性细胞计数增加(P<0.01);与C组相比,D、E、F、G组p-ERK1/2阳性细胞计数升高(P<0.01);各给药组中,D组计数最多,E、F、G组中以F组计数最多(P<0.05或P<0.01);C、D、E、F、G组p-ERK1/2的阳性细胞计数均随给药时间延长而升高。4)Western-bolt结果。与A、B组相比,其余各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p-ERK1/2活化程度均升高(P<0.01);与C组相比,D、E、F、G组p-ERK1/2活化程度均升高(P<0.01);各给药组中C组p-ERK1/2活化程度均优于E、F、G组,E、F、G组中以F组p-ERK1/2的活化程度最显著(P<0.05或P<0.01);C、D、E、F组p-ERK1/2活化程度均随给药时间延长而升高。结论:D、E、F、G组均可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功能损伤,抑制神经细胞凋亡,这可能与其参与调节MAPK-ERK通路中ERK1/2的表达相关;E、F、G组中以巴豆、柴胡、黑诃子、芦荟4味药物的组方治疗效果最佳,考虑该组药物可能是失荅剌知丸能有效抑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药物组成;巴豆可能是四味药中发挥脑保护作用的主要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8.
厦门大气降水的氢氧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研究了厦门地区大气降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提出了大气降水线方程的δD=8.16δ^18O+10.68,并与全国及全球降水线进行比较,揭示了该降水线方程的特征。对全年氚过剩值(d)及降水线特征研究表明,厦门岛全年降不涞源较为单一,主要为海洋性气团。降水中δD与δ^18O的降水量效应明显,且该影响远远掩盖了温度效应。  相似文献   

19.
叶翔  李炎  黄邦钦  陈坚 《台湾海峡》2011,30(4):458-466
根据2004—2006年夏季台湾海峡南部海域上升流区追踪过程中观测的颗粒有机碳(POC)、叶绿素o(ehl一0)、总悬浮颗粒物(TSM)含量数据,3个年份夏季上升流区POC含量范围分别为0.1150~0.2444、0.1391—0.6508、0.1068~0.5350m/dm^3,其平均值比同年份其他断面POC含量的平均值高.POC含量及Cchl-a/CPoc值的逐日变化对上升流事件的响应较好,反映出现场生产力对颗粒态有机碳的贡献与上升流发生过程的耦合;Cehl-a/CM值与chl一0含量呈正相关,在上升流的稳定期和衰减期,二者关系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能细分上升流事件的过程;上升流区的c洲一。/Ceo。值相对偏小,反映了上升流区浮游生物的高营养转换效率.POC和TSM含量的逐日变化关系在不同年份有不同表现,TSM含量对POC含量的影响存在促进和限制的可能;颗粒有机质含量占TSM比例的变化规律不明显,CPoc/CTsM值的逐日变化不能较好地响应上升流事件;CP0c/C鸭。值与TSM含量关系均呈负相关;受陆源有机物的补充及现场有机物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c眦/cTsM值与TSM含量关系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20.
地震层析是根据多道地震数据估算速度结构的有效方法。本次研究针对海上科拉拉-康坎(Kerala—Konkan)地区一条以前识别出似海底反射(BSR)的地震测线东段的多道地震数据,采用2D方法得到可能的速度场结构,并推测气体水合物,游离气的存在。层析模拟由反射相识别和不同源-接收器位置的走时拾取组成。利用这些拾取采用射线追踪技术进行正演和反演来得到2D速度场。本次模拟调查区的模型第一次显示出细微速度结构。2D模拟揭示了速度场沿地震线研究段的横向发生的变化。结果表明薄层沉积物盖层(约50—60m)的速度为1770至1850m/s。在海底之下具高P波速度(1980—2100m/s)的沉积物层被解释为水合物层,水合物层的厚度在110—140m之间变化。在水合物层底部有一低速层,速度为1660—1720m/s,被解释为游离气层,厚度在50—100m之间。本次调查表明在海上科拉拉-康坎(Kerala—Konkan)局部地区水合物之下存在游离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