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贵州农业资源的优势贵州习惯称贵州高原。地势由西向东倾斜,西部海拔1500至2000米,中部海拔1000米左右,北、东、南边缘和河谷地带海拔500米以下。贵州的地貌特征决定了土地资源的特点。地貌特征是:山地性显著,溶岩地貌广泛分布,地貌类型和土地类型复杂多样。全省地貌分高原、高中山、中山、低中山、低山、丘陵和盆地等类型。山地占全省土地面积87%,丘陵占10%,盆地和河谷坝子占3%。土壤类型繁多,共有九个大类,30个亚类,不仅有很长的发育历史,而且分布错综,表现为地带性土壤、非  相似文献   

2.
论豫西黄土丘陵区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西黄土丘陵台地位于河南省西部,西邻陕西,北濒黄河,南与伏牛山区交错,东同黄淮平原接壤。包括三门峡、洛阳、郑州三市的大部和平顶山、许昌两市的部分地区,共计21个县、市。总土地面积约24733平方公里,总人口1128万人,分别占全省土地面积和总人口的14.8%和12.3%。区内耕地面积1392万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40%,人均耕地1.23亩,同全省人均耕地数量相当。由于本区地处西部黄土高原与东部黄、淮、海平原的交接和过渡地带,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当前已经成为河南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东南山地位于104°06′—110°12′E,27°42′—32°36′N,包括达县、万县、涪陵、重庆、泸州和宜宾等6地市,总面积约11万多平方公里。地形上,北部为盆周山地,山地面积占90%以上;中部为平行岭谷区,南部为低山丘陵区,两者山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56—62%,丘陵占37—42%,平原占2%。北部大巴山的海拔一般为1500—2000米,最高峰为神农架,海拔2767米。境内稻田面积约为2300万亩,一般分布在海拔  相似文献   

4.
我国疆土辽阔、陆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144亿亩),占全球陆地面积的十五分之一,居世界第三位。我国土地资源具有如下特点: 1·山地多,平原少。我国是多山的国家,山地、丘陵和高原约占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海拔500米以下的土地面积仅占16%,500—1000米的约占19%,1000—2000米的约  相似文献   

5.
伏牛山地合理开发利用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伏牛山地是崤山、熊耳山、外方山和伏牛山的统称。它位于河南省西部,北接豫西黄土丘陵,东与嵩山山地相连,南邻南阳盆地,西抵陕豫境界。面积达2.4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14.8%;人口296.8万,占全省人口的4.3%。这里是河南省资源丰富、适合以林为主和开展多种经营的地区。  相似文献   

6.
焦作经济区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西背依山西高原,南临黄河,东连广阔的华北大平原。全区包括一市七县,即焦作市、辉县、修武、博爱、沁阳、济源、孟县和温县,总面积共7062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占54%,山地、丘陵占46%。共有耕地369.3万亩,人口313.3万人。 本区历史发展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劳动人民即在此兴修水利,发展灌溉、开发航运,修建道路,使农业发达,商业昌盛,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区域政治、经济中心。焦作市的前身为修武县的一个镇,1956年建市。解放后全区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农业已成为全省重  相似文献   

7.
栾川县位于豫西深山区,伊河上游。全县土地面积2477.3平方公里,耕地19.6万亩。1986年总人口26.44万人,农业人口占96%。全县地势东北低西南高,海拔450米到2000米以上,最高峰鸡角尖2212.5米。县内林、牧和土特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多样。但如何综合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是县城经济振兴中一个急待研究的问题。 一、自然资源的特点 1、以林牧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熊耳山横贯栾川境的中北部,南面是伏牛山。地貌以中低山为主,海拔450米到1000米的中切割低山占总面积的50.6%,  相似文献   

8.
万县地区地处四川盆地东部边缘山地,东北面以大巴山与陕西、湖北为界,山脊呈北西至南东走向,海拔2000米左右,巫溪韭菜淌最高达2797米;东南面有巫山、七曜山与湖北相邻,北东至南西走向,海拔一般在2000米以下,巫山县碚石江面海拔最低仅73米,相对高差2700余米;西南面属川东平行岭谷东缘,山岭海拔1000米左右,与达县、涪陵地区接壤。全区东北南三面环山,西南开豁,由西向东逐渐升高。河流属长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区年径流的多年变化规律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区大致界于北纬40°—53°30′,东经120°—135°之间,处于我国的东北部,其南北长约1500公里,东西宽约1100公里。气候属于温带,其中黑龙江省北部为寒温带。本区西部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山脉,东北部为小兴安岭山脉,东部分布有张广才岭和长白山脉等山地。山间构成辽阔的东北平原,是一个完整的地理区域单元。全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8%,是我国主要农业区之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相似文献   

10.
一 豫南丘陵山区地处我国东部亚热带北缘,是河南唯一湿润亚热带山区。它包括淮河以南、南阳盆地以东的桐柏、大别山地丘陵区的14个县(市)。总土地面积26077平方公里,占河南土地总面积的15.6%。区内丘陵山地面积1968.88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50.4%,岗地面积828.65万亩,占21.2%,平原面积951.09万亩,占24.3%,水面163.13万亩,占4.1%。本区是一个土地利用程度较高的丘陵山区,因而对土地环境的影响也较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所指的川东,包括涪陵、万县两地区。总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360万。探讨本区的生态系统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对四川盆地平行岭谷和盆周地区,乃至我国亚热带山地丘陵区,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自然条件与生态学问题 从地貌上看,本区西部属四川盆地平行岭谷区,东部属盆周山地。区内山地占总面积51.5%,深丘占30.9%,浅丘和平原占17.6%。交通上,东部有长江三峡的夔门作入川的门户,南北有高山耸立作为四川的屏障。  相似文献   

12.
赣江山地丘陵包括赣州,吉安两地区,萍乡、新余两市的全部,宜春地区的宜春市,宜春、万载、宜丰、上高县,共40个县市,总土地面积79173.16平方公里,人口1430万。 本区东为武夷山脉,西为罗霄山脉,南为大庾岭、九连山,北为江西省的腹地——鄱阳湖平原,三面环山,地势南高北低。区内有山地29052.17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36.69%;丘陵39253.00平方公里,49.58%;平原10867.79平方公里,占  相似文献   

13.
本区是一个较为完整的自然地理单元,是中国亚热带东部最北面的山区。地处长江与淮河之间,跨鄂、豫、皖三省。地理座标为北纬29°44′~33°09′;东经112°28′~117°44′。土地总面积19645平方公里。 一、区域地质地貌背景 桐柏大别山区的南部为江汉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平原;北侧为黄淮太平原;西部为低平的南襄盆地;东面为开敞的江淮平原低丘陵。本区四周为平原环抱,是广阔平原中的一个孤状山地丘陵区。区内地形大势呈现为中部高,自中部向外围四周海拔高度渐次降低,依次出现山地——丘陵——岗地——平原景观,构成比较完整的地貌组合系列。 在构造上本区属秦岭褶皱系的东延部分。长期以来,该区一直被认为是分隔华北地台和扬子板块的“淮阳古陆”1、并与其东北部张八岭相连,形成淮阳山脉。其构造走向:先是由北西——南东,然  相似文献   

14.
湘西北山区处于109°10′—111°30′E,27°40′—30°10′N之间,包括18个县市。全区土地面积42600平方公里,约占湖南省土地总面的20%。本区自然环境有如下特征。 1.山丘广布,岭高坡陡 本区有武陵、雪峰两山脉纵贯,地势较高,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土地总面积的90%,山坡陡峭,高差较大。沅江、澧水穿山而过,形成深切峡谷,平原低地甚少。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范围包括小秦岭山地的河南部分,三门峡盆地西段南半部和朱阳盆地。小秦岭山地是华山山脉的东延部分,西从省界一直近东西向延伸到灵宝以南,长达40多公里,南北两侧均以大断裂与盆地相邻,呈一反”S”型的断块构造隆起,成为河南最高山脉。其中最高峰老鸦岔为2413.8米。本区为汾渭地堑的组成部分,其反映内力作用的构造地貌十分典型,本文着重就这些构造地貌类型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研究。 一、地质构造基础 小秦岭地区位于东秦岭东西复杂构造带之北缘,新华夏系太行山隆褶带的西南端上;是华北陆台南缘,呈近东西向长轴状展布的前震旦纪古老地块。其中小秦岭纬向构造带与本区东部新华夏北东向构造带相交接,构成了本区的基本构造地貌格局。小秦岭山地为一受侵入体破坏的复背斜构造:北侧三门峡盆地在本区受阶梯状断裂控制而形成了断陷盆地,南侧朱阳盆地受主干断裂影响也发生了大幅度的拗陷。  相似文献   

16.
近2000年来内蒙后套平原黄河河道演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遥感影像、地貌沉积、历史文献与地图等相关资料分析集成研究,将后套平原分为西部冲积扇平原,东部是泛滥冲积平原,并详细探讨了近2000年来本区黄河河道的演变。公元前2世纪时,后套西部平原南 (上) 冲积扇停止发育, 北(下) 冲积扇河道发育,黄河主河道的位置与现代不同,它偏于泛滥平原北部的阴山山前东流;公元6世纪后套平原西部北 冲积扇上黄河河道向东移,在东部泛滥平原上黄河明显地分为南北两汊,而黄河主流仍位于河套平原北部山前;18世纪早期至末期,黄河主河道从河套平原的北部山前南移至平原南部;19世纪中叶‘北河’淤塞,现代黄河形成。  相似文献   

17.
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境内山岭蜿蜒,丘陵起伏,基本上是个山区省份。全省陆地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中山占3.2%,500—1000米的低山占32.9%,200—500米的丘陵占51.4%,200米以下的平原占12.5%。山地丘陵共占土地总面积87.5%,其中绝大部分是低山丘陵。 本省地处亚热带,热量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从北到南为17—21℃,最冷月平均气温5—12℃,≥10℃积温值4500—7500℃,无霜期250—320天。水资源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500—2000毫米。由于地形影响,气候的垂直变化比较明显。山区气候潮湿,年平均相对湿度78—82%。  相似文献   

18.
<正>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西北东三面被黄河环绕,南临古长城,毗邻晋、陕、宁。辖七旗一区,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鄂尔多斯属于中新生代盆地,地层发育古生物化石极其丰富,主要有古脊椎动物化石(肯氏动物群化石、恐龙化石、恐龙遗迹化石、龟化石、鱼类化石等)和无脊椎动物化石(三叶虫化石、珊瑚化石、角石类化石等)。其中,中生代恐龙足迹化石、恐龙骨骼化石、古人类化石、哺乳动物化石都极具科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孔繁德 《地理研究》1987,6(2):94-94
本区属于华北平原向东平平原的过渡地带——山海关走廊的西部,新生代古地理演化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本区早第三纪古新世构造长期稳定,气候炎热潮湿,地表风化剝蚀形成准平原化夷平面,发育了红色风化壳,但被喜马拉雅运动的断裂活动解体。矿物颗粒没有经过搬运与分选,属原生残积风化壳类型。其特征与目前亚热带类似,生长热带、亚热带常绿林。始新世初EW向断裂活跃,北部上升为丘陵山地,中部稳定,南部下沉为渤海盆地。中新世渤海盆地尚有火山喷发。这时北部某些河段下切与地壳抬升速度大致平衡,开始形成嵌入曲流。气候由始新世的中南亚热带演化至中新世上新世为北亚热带。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新疆有三大山系以及被它们所包围的两大盆地。三大山系中含许多山间盆地,其中不少是海拔1000米(北疆)或1500米(南疆)以下的低位山间盆地(如哈密、吐鲁番、焉耆、拜城、塔城及伊犁等)。 一、自然条件特点 新疆山地面积占全区面积的一半,山地人口仅占全区总人口的5%。 北部的阿尔泰山系,山脊线海拔平均约3000米,最高的友谊峰海拔4374米,南坡宽约60—120公里。山势自西北向东南降低,山体亦变窄,高差2400—3600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