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经资料整理与实地调研:老挝已发现铁矿床(点)42处。重要矿床为万象省(P.Vientiane)万荣(Vang—viang)铁矿、川圹省(P.Xiangkhouang)富诺安(Phou.Nhouan)铁矿、万象省(P.Vientiane)帕莱(PhaLek)铁矿、甘蒙省(P.Khammouan)班农洛(BanNonglao)铁矿。重要矿床的矿体呈似层状、脉状产出,矿石质量较好,矿床属接触交代矿床、热液矿床。据地层条件、岩浆岩条件、构造条件、铁矿床(点)的分布情况,老挝划分出琅勃拉邦(Louangphabang)、孟佩(MuangPek)、桑怒(Xam—Nua)3个成矿预测区。  相似文献   

2.
狼娃山铁矿系1958年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发现,后经公婆泉地质队(1959),地质部航测大队905航测队(1966),甘肃省地质局第三地质队、物探队(1967)、第二地质队(1977-1980)等单位工作,到目为止肯定该铁矿为一小一中型矽卡岩一热液型铁矿床.鉴于1978年甘肃省地质局物探队认为矿区南部磁异常带深部为一不连续板状磁铁矿体所引起,我们于1979年参加该铁矿床控矿构造的研究工作.为了探讨控矿构造的展布特征、力学性质、成生时代以及构造体系归属问题,我们从断裂构造、节理构造、脉岩控岩构造和矿体形态特征等几方面内容进行工作,配以部分X光岩组分析、包体测温、同位素地质年龄等手段,并作了大量的构造岩薄片鉴定.  相似文献   

3.
GIS在鄂东地区第二轮铁矿找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对与成矿有关的各种空间信息进行分析,确定成矿的有利靶区.利用GIS(MAPGIS)功能对鄂东地区大量的铁矿地质信息进行二次开发,验证铁矿的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确定了铁矿成矿与地层、岩浆岩、构造和磁异常有着紧密的联系,并据此对鄂东地区隐伏铁矿床进行预测,圈定了4处可供第二轮找铁矿的有利目标靶区.  相似文献   

4.
东天山接触交代型铁矿成矿时代的确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东天山接触交代型铁矿中透闪石单矿物进行40Ar/39Ar年龄测定,获得坪年龄(387.21±0.68)Ma和等时线年龄(389.65±1.46)Ma.初步认为,此类接触交代型铁矿的成矿时代为387Ma左右.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可以认为,在早古生代东天山处于洋壳俯冲-消减产生的陆缘弧环境下,大规模构造岩浆活动是前寒武系中铁元素富集的主要动力,也是形成接触交代型铁矿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含铁石英岩古风化壳型富铁矿以矿石含铁量高(50~70%)和规模极其巨大(可达数十亿吨)称著.从矿石构造结构和物质成分特点来看,它具有以下与其他类型铁矿石不同的鉴别特征:1)矿石具有疏松多孔状构造、粉末状构造(反映从含铁石英岩中淋滤溶解走的石英等多于充填沉淀进来的赤铁矿、针铁矿、水赤铁矿和其他氢氧化物等物质)和豆状、肾状等胶状构造.2)矿石有害杂质含量很低-矿石中P、S、Cu、Pb、Zn、Sn、As、SiO_2等有害杂质含量很低是与变质铁矿原生矿和使贫矿变富的风化作用产物  相似文献   

6.
阿尔金喀腊大湾铁矿田褶皱构造特征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阿尔金山喀腊大湾铁矿田内构造的系统研究,确认矿田中东段为单斜层构造,南侧为较老的下部岩层,北侧为较新的上部岩层,岩层总体倾向北,在7910铁矿床局部出现倒转倾向南。铁矿田西段为陡枢纽褶皱构造,含铁层位(卓阿布拉克组第三岩性段第一岩性层,即下部玄武岩层)与其上覆的第二岩性层(大理岩层,标志层)、第三岩性层(上部玄武岩层)以及第四岩性段沉积岩系自7914铁矿床向西逐渐转向呈半圆形状弯曲(由EW向逐渐转向至SW向?NS向?SE向?SEE向)延伸,转折端及附近发育低级别"M"型及"S"型和"Z"型褶皱,构成直立陡倾伏背斜构造,轴面近直立东西走向,枢纽约71?向西陡倾。卓阿布拉克第四岩性段组成的外层也呈现同样的褶皱构造形态。褶皱南翼大部被后期中酸性侵入岩侵位吞噬,仅残留八八铁矿床一带一小部分,形成铁矿带和含矿层位呈横卧"L"状形态;该陡枢纽褶皱形成时间介于517~482 Ma之间。铁矿田东段7910铁矿床深部的铁矿体呈向形构造,不是较大规模的褶皱,而是规模有限的局部次级褶皱构造,在自东向西观察的剖面中其形态特征为"Z"形(因为岩层产状近直立,更像"N"形)。该次级褶皱的形成与剖面上南侧较老下部岩层的相对上升、北侧较新上部岩层的相对下降的层间相对运动以及铁矿南侧花岗质杂岩体侵位和隆升有关。铁矿床和铁矿层均受火山岩特定岩性和层位以及褶皱构造控制,依据次级褶皱的形态,含铁层位将继续向深部延伸,所以深部存在很大的铁矿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7.
内蒙地质局实验室的迪尔石研究组在温都尔庙铁矿区的铁矿层构造间隙中,发现一种含钒的硅酸铁矿物。其化学成分为(%):  相似文献   

8.
鞍山地区地质构造及深部铁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鞍山地区是我国铁矿最集中的地区,已探明铁矿石近100亿t,但对该区地质构造和深部铁矿的认识仍然是不确定的,存在一些争议。不同的意见主要集中在该区是属于向斜构造还是属于背斜构造,这些构造是怎样控制铁矿产出的,深部铁矿远景有多大。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在对鞍山地区浅部地质构造及铁矿特征、岩(矿)石物性特点和重磁异常特征等综合研究基础上,采用剖面重磁异常人机交互反演技术对穿越东鞍山和齐大山铁矿区的重磁异常剖面数据进行了反演。结果表明:鞍山地区整体为以铁架山为中心的穹隆构造,而穹隆顶部存在环绕铁架山的向斜构造或"凹陷",该向斜构造控制了鞍山地区铁矿的分布,深部铁矿的规模远大于已探明的地表及浅部铁矿的规模,深部铁矿资源前景巨大。  相似文献   

9.
华东地区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点)呈群落分布于皖北、赣中和东南沿海一带,查明的资源储量占全区铁矿总资源储量的1/3.选取“霍邱式”和“新余式”典型矿床进行对比研究,认为区内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具有“南新北老”的特征.二者古构造环境和成矿过程虽不同,但均为与火山作用相关的阿尔戈马型(Algoma)硅铁建造,火山活动为矿床提供了丰富的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和背散射电子成像技术系统地研究了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各结构带中的铝铁矿族矿物。研究表明,本区伟晶岩脉中铌铁矿族矿物主要为铌锰矿-钽锰矿。成分特征显示从岩脉边部带到核部,Ta/(Nb Ta)比值呈近垂向演化,但Mn/(Fe Mn)比值没有明显变化。另一方面,铌铁矿族矿物在早期正岩浆阶段(Ⅰ-Ⅳ带)的成分变化非常局限,而在晚期的岩浆-热液过渡阶段(Ⅴ-Ⅶ带)的成分变化非常大。背散射电子成像技术观察还表明本区铌铁矿族矿物在正岩浆阶段没有环带构造特征,而在岩浆-热液过渡阶段有明显的环带构造特征,而且随着伟晶岩固结过程的进行,环带构造主要沿着渐变环带构造→韵律环带构造→交代构造的趋势变化。研究认为,本区铌铁矿族矿物在不同结构带的成分变化和在单颗粒中的环带构造是热液流体参与铌铁矿族矿物结晶的反应,环带构造的类型主要是由热液流体参与结晶的程度所控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伴随着西非铁矿找矿工作的不断突破,其资源潜力再次得到国际矿业巨头的关注。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资源消费国,研究西非铁矿的资源特征及成矿规律,对于深入了解西非铁矿资源潜力及未来与中国的资源合作部署具有重要意义。系统总结西非铁矿成矿地质背景及资源禀赋特征,梳理西非10个主要产铁国的91处铁矿山信息,将西非铁矿成因类型分为BIF(条带状铁建造)型、矽卡岩型、岩浆型、红土型、鲕状矿石型。根据铁矿产出的地质背景和空间位置,划分了20个Ⅳ级成矿区带。在此基础之上,总结了西非铁矿的时空分布规律:西非铁矿空间上分布广泛,但具有明显的丛聚性分布特征,且不同成因类型的铁矿分布也有所不同。BIF型铁矿主要产于古老地盾区;红土型铁矿多伴生BIF存在,与热带气候密切相关;矽卡岩型铁矿主要分布于泛非活动带与沉积盆地的边界位置;岩浆型铁矿主要赋存在分异性良好、以辉长岩为主的基性岩体中;鲕状型铁矿主要产于中—新生代盆地中。  相似文献   

12.
攀西铁矿成矿带地质矿产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攀西地区区域地质、区域矿产特征的分析,综合地球物理、遥感解译资料,共划分出4个找矿远景区:冕宁泸沽一喜德登相营富铁矿找矿远景区、盐源矿山梁子-牛厂富铁矿找矿远景区、太和一攀枝花钒钛磁铁矿远景区、西昌德昌兴隆.会理龙泉铁矿远景区。指出远景区内岩浆晚期分异型铁矿床、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等为主攻矿种。  相似文献   

13.
全球铁矿床主要成因类型特征与重要分布区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是全球铁矿石第一消费大国,每年进口铁矿石量已超过9亿t,进口量超过全球铁矿石贸易量的60%,对全球铁矿主要类型特征及重要分布区带总结和潜力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总结了全球铁矿资源的禀赋特征,将全球铁矿床分为BIF相关型、沉积型、火山成因型、岩浆型、接触交代-热液型(矽卡岩型)5种成因类型,重点总结分析了BIF相关型和火山成因型铁矿地质特征、成因和找矿标志等。根据铁矿床产出的大地构造单元、地层层序、含矿建造特征及矿床类型、成矿时代等综合因素,在全球主要大地构造单元中共圈出33个铁矿分布区,47个铁矿重要分布区带,并对各重要分布区带的资源潜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天山东部铁矿分布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天山东部地区(简称东疆)作为一个铁的矿化集中区,是早已公认的事实。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在东径89°—97°,北纬41°—42°之间这一狭长地带中,铁矿分布如此密集并明显呈带状分布呢?此早已引起地质工作者的极大兴趣。  相似文献   

15.
韩宁  江思宏  白大明  陈春良  刘源 《地质通报》2015,34(06):1086-1099
伊尔岗克拉通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克拉通之一。该克拉通内产出的铁矿床均与条带状含铁建造(BIF)有关,可分为2种类型:①深成—表生矿床;②表生—富集矿床,主要分布在尤恩米(Youanmi)地体中。深成—表生型铁矿床具有相似的变形历史、镁铁质火成岩围岩、深成热液蚀变事件和高品位的铁矿石类型。深成热液蚀变包括早期碳酸盐-磁铁矿蚀变、中期形成磁铁矿矿石、晚期碳酸盐-赤铁矿蚀变,但是这些矿床在岩相、变质程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方面都存在差异,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成因模型。表生—富集型铁矿床可能是通过表生淋滤BIF中的硅质条带形成的,但不含硅质条带的BIF的出现,说明没有对硅质条带的选择性表生溶解也可以形成高品位矿体。  相似文献   

16.
梅山铁矿矿浆成因的系统探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袁家铮  张峰 《现代地质》1997,11(2):170-176
梅山铁矿在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流体来源、氧同位素的组成、实验岩石学资料以及稀土元素分布特征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矿浆成因观点的正确性。特别是磁铁矿及其围岩中稀土元素的系统研究,为进一步探讨矿浆成因铁矿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鞍本地区鞍山群富铁矿成因类型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守伦 《矿床地质》1986,5(4):14-22
鞍本地区太古界鞍山群变质岩层中产出多层鞍山式铁矿,富铁矿均产在鞍山式铁矿的厚大贫矿层中。有人曾用“母大子肥”来比喻这种产出关系。本文认为厚大贫矿层是产出富矿的必要前提,但不是厚大贫矿层中均有富矿,即“母大”不一定“子肥”,还必须有后期成矿作用的叠加,才能造成“子肥”。这种后期叠加成矿作用主要是退化变质作用,有的地方混合岩化作用也造成小型富铁矿床。这两种叠加成矿作用的主要区分标准是:前者是在“封闭系统”条件下形成的富矿,矿石组分均来自含矿岩系本身,没有外来组分的加入;后者是在“开放系统”条件下形成的富矿,矿石组分中,有外来物质的加入。因此,富矿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形成厚大贫矿的有利层位;二是在厚大贫矿层中出现后期叠加地质  相似文献   

18.
鞍山—本溪地区含铁变质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鞍山—本溪地区是我国前寒武系条带状铁建造型铁矿的主要分布区,已探明资源储量约占全国同类型铁矿已探明资源储量的40%,是我国最大的铁矿石资源基地。通过铁矿带对比,依据变质岩石组合、原岩建造以及铁矿地质特征,将鞍山—本溪地区含铁变质地层划分为茨沟组、大峪组和西鞍山组。与绿岩带柱状剖面对比,茨沟组和大峪沟组相当于绿岩带中部岩系的上部岩组,西鞍山组相当于绿岩带上部沉积岩系。  相似文献   

19.
铁矿地质数据统计分布与铁矿成铁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铁矿储量、品位等数据统计出发,分析各类铁矿品位的分布特点与规律,认为铁矿品位分布结构与该类铁矿的成矿条件,作用特点和机制有关;以系统数据及图表论证了单一成矿作用、一次成矿形成广泛分布的贫矿,再次或多期次(多阶段)和多种作用成矿的同位叠加,是使品位加富和形成工业富铁矿的关键;对各类铁矿品位高低、富矿规模力图进行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钟姑铁矿田内已知铁矿床的外围发现了白象山外围、杨庄2座大型铁矿床,在原有铁矿外围(深部)开展普查找矿工作已引起业内人士的重视。文章通过对龙山铁矿区地质特征研究,以及对外围多个邻区铁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在与龙山铁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类比的基础上,提出了龙山铁矿外围(深部)值得进一步开展找矿的部位,经钻探工程检验已见到铁矿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