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中华乌塘鳢仔稚,幼鱼行为生态初步观察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张维翥 《热带海洋》1989,8(2):110-116
  相似文献   

2.
在实验培养条件下,观察了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s sinensis(Lacepede)仔稚鱼期的鳍、消化管、鳃耙等器官的发育过程。测量仔稚鱼标本198尾,将全长等11个形态指标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处理,找出各形态指标与全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卵胎生硬骨鱼褐菖You胚胎及仔鱼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海峡》2002,21(1):45-52
  相似文献   

4.
中华乌塘鳢的池养生物学与养成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野生和养殖中华乌塘鳢血细胞的形态特征,测量了除血栓细胞以外的其他各种血细胞的大小,并计数了各种白细胞数量的百分比.结果表明,根据各种细胞不同的形态特征,血液涂片上的血细胞可以区分出红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血栓细胞,其中淋巴细胞包括大淋巴细胞和小淋巴细胞.中华乌塘鳢雌雄同体和雌雄异体鱼红细胞的大小相似,但大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大小有差异.在各种血细胞中,红细胞的数量最多.在各种白细胞中,中性粒细胞的数量最多,小淋巴细胞的数量次之,大淋巴细胞数量居第3位,单核细胞和血栓细胞数量最少.研究中还发现,中华乌塘鳢的红细胞较其他一些鱼类的小,在雌雄同体个体中出现大淋巴细胞减少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中华乌塘鳢肌肉的生化成分和能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中华包塘鳢肌肉的水分、蛋白质、旨肪、碳水化合物等生经成分和能值,分析了其氨基酸的种类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1)中华乌塘鳢肌肉中的蛋白质含量很高,占干重的82.01%-87.80%,脂类含量低,只有3.77%-7.50%;(2)中华乌塘鳢的比能值及能量与蛋白质的比值较低,分别为4.493-5。199kJ/g鲜重和25.797-28.314kJ/g;(3)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种类齐全,含量高其中成  相似文献   

7.
8.
中华乌塘鳢幼鱼的生长速度较慢,不同饵料会影响幼鱼的生长。55-93日龄的幼鱼,全长3.0-6.1cm,投喂丰年虫的生长最快,投喂鱼肉的能正常生长、发育,而投喂对虾配合饲料和小鸡配合产的生长最慢。  相似文献   

9.
卵胎生硬骨鱼褐菖鮋胚胎及仔鱼的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褐菖鮋(Sebastiscus marmoratus)胚胎和早期仔鱼在卵巢中发育.胚胎发育的营养靠自身卵黄提供.定期从褐菖鱼由雌鱼体内取出正在发育的胚胎或仔鱼,结合体外培育方法观察胚胎及仔鱼的发育特点.从受精卵发育至孵化,胚胎发育期可划分为18期.仔鱼孵出后继续在母体卵巢腔内发育,直至仔鱼开口后离开母体.因此,雌鱼怀胎期长达12d[(15±1)℃].产出的仔鱼大部分器官已建成,卵黄囊即将耗尽,不久开始摄食.实验表明,胚胎和仔鱼在体外培育可以正常发育,在不同的水温条件下发育速度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
长江口脊尾白虾渔业资源特征和生殖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1985年8月-1986年7月长江口脊尾白虾体长分布和生殖习性,并应用ELEFAN I和ELEFAN Ⅱ技术分析了每月的体长组成资料,分别估算了雌、雄虾和混合标本的生长参数、自然死亡系数、总死亡系数、利用率及补充类型等渔业资料特征。提出了长江口脊尾白虾的繁殖时间和所对应的体长范围及温、盐度条件。讨论了各渔业资源参数的适用性及补充类型与繁殖习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毛蚶的性腺发育和生殖周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毛蚶性腺的组织学和外部形态特征,可将其性腺发育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五个时期。根据肥满度的周年变化规律并结合性腺组织切片的观察结果,认为在连云港海区的毛蚶性腺发育为一年一个周期,排放期为7月至9月,繁殖盛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毛蚶为分批产卵类型,集中排放需要满足一定的水温、盐度等理化因子的刺激。雌、雄性腺发育基本同步,雄性发育略快,雌雄比为1.2:1。  相似文献   

12.
斑驳尖塘鳢肌肉营养成分与品质的评价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利用常规方法对5尾斑驳尖塘鳢的肌肉营养成分与营养品质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旨在评价斑驳尖塘鳢的营养价值,并为其配合饲料的研制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斑驳尖塘鳢肌肉(鲜样)中粗蛋白含量(17.83±0.09)%,粗脂肪含量(0.25±0.02)%,水分含量(78.12±0.11)%,粗灰分含量(1.07±0.01)%。肌肉中含有18种氨基酸,占肌肉总量的(74.02±2.68)%(干样百分比),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是(29.34±1.17)%,占氨基酸总量的39.63%;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61.66,其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标准。4种鲜味氨基酸总量为(26.12±0.84)%(干样百分比),脂肪酸中EPA与DHA含量较高,分别为2.24%,4.74%,微量元素比值合理。表明斑驳尖塘鳢有较高的食用与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以初始体重(1.08±0.04)g的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us)幼鱼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不同饵料(虾肉、鱼肉、杂色蛤肉和水蚯蚓)对云斑尖塘鳢幼鱼的摄食生长、体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每个缸内随机放养20尾幼鱼。结果表明:水蚯蚓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饵料组(P0.05),鱼肉组显著低于其他饵料组(P0.05)。水蚯蚓组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饵料组,而鱼肉组最低,虾肉组和杂色蛤肉组差异不显著(P0.05),水蚯蚓组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饵料组(P0.05),但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其他饵料组(P0.05);胃蛋白酶活力为水蚯蚓组虾肉组和杂色蛤肉组鱼肉组(P0.05),各组的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差异不大(P0.05)。研究表明,水蚯蚓是云斑尖塘鳢幼鱼的最佳饵料,而实际生产中最常使用的鱼肉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4.
山东沿岸六线鱼早期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l J &. S)属袖形目、六线鱼亚目、六线鱼科,为冷温性近海底层鱼类,分布于黄、渤海、日本、朝鲜及俄罗斯远东诸海[1].六线鱼为沿岸浅海定居性鱼类,食物链较短、耐低温、适应能力较强、肉质细嫩,颇受我国北方地区养殖业者和消费者欢迎.  相似文献   

15.
金钱鱼早期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是一种具有观赏和食用价值的重要海水经济鱼类。文章对金钱鱼受精卵的胚胎发育过程和胚后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并对其仔、稚鱼饵料摄食情况作了初步观测。结果显示,在海水温度27.0~28.5℃、盐度26‰、pH为8.10~8.25的条件下,金钱鱼受精卵历时21h 30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过程孵化出膜。刚破膜仔鱼全长1.60±0.04mm,4h后全长1.79±0.04mm;卵黄囊椭圆球形,长径0.63±0.03mm,短径0.38±0.02mm。在水温28.0~29.0℃、盐度22‰~26‰海水中,1日龄仔鱼全长2.23±0.05mm,体高0.47±0.02mm,卵黄囊明显吸收;5日龄仔鱼全长2.85±0.07mm,卵黄囊和油球吸收完毕,仔鱼口裂0.17~0.18mm,开始摄取粒径0.10~0.12mm的轮虫幼体;9日龄仔鱼全长3.25±0.04mm,腹鳍鳍棘原基形成,胃肠充满饵料食物,消化吸收能力增强,仔鱼群体完全进入异养生长阶段;15日龄仔鱼全长3.72±0.03mm,腹鳍伸展,出现一对雏形鳍棘,仔鱼活力极强,可轻易摄食0.12~0.18mm的轮虫和桡足类幼体;32日龄的稚鱼尾部细小黑色素粒密集,体侧出现4条褐色横纹,背鳍、臀鳍和腹鳍鳍棘及鳍条基本发育完整,颅骨后下方两侧长出一对三叶状特异形骨结节突起,口裂约0.50mm,主食桡足类和硅藻,并能够摄食少量软性配合饲料。本研究可为金钱鱼繁育生产和早期形态鉴别提供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提要在淡水、1.00、2.00、3.00、4.00盐度等条件下,采用鱼类生物能量学的方法,测定了河川沙塘鳢胚胎、仔鱼发育过程中的耗氧率、NH3-N排泄率,并对不同盐度下河川沙塘鳢胚胎、仔鱼发育过程中的能量流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发育时期,盐度对耗氧率和NH3-N排泄率都有显著影响,以1.00盐度条件下的耗氧率为最低,而NH3-N排泄率则在淡水条件下为最低并随着盐度的升高逐渐增高;盐度对河川沙塘鳢胚胎、仔鱼发育过程中的能量收支有显著影响,以1.00盐度条件下的能量分配模式为最佳模式,代谢耗能占食物能的比例(R/C)最低,为35.06%,而生长能占食物能的比例(G/C)最高,达到58.55%,能量收支方程为:100C=6.40U 35.06R 58.55G。  相似文献   

17.
用同工酶谱法发现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 sinensis四个群体的遗传变异水平很低,在所检测的30个基因座位中,多态座位比例只有0—10%,平均杂合度仅为0.2—0.5%,物种的平均杂合度为0.33±0.10%。四个群体共享常见的等位基因。虽然其中三个群体拥有特有的等位基因,但其基因频率都未超过5%。四个群体的Nei氏遗传距只有1.68—12.13×10~(-5)。据分析,近交可能是遗传变异水平低和形态特征分化差的主要原因。种苗生产上应注意广泛采集不同地理群体的鱼作亲鱼,以丰富养殖群体的基因库。  相似文献   

18.
日本蟳的性腺发育和生殖周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的性腺发育、生殖周期、繁殖习性和性比等进行了研究。根据其性腺的组织学和外部形态特征,将卵巢发育分为6个发育期:形成期、小生长期、大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恢复期;将精巢发育分为5个发育期:形成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恢复期。根据成熟系数的周年变化规律并结合性腺组织切片的观察结果,认为在连云港海区的日本蟳性腺发育为1年1个周期,繁殖期为5~9月,交配产卵盛期在5月中旬~6月下旬(水温17.5~23.5℃)。日本蟳为分批产卵类型,但第二批卵的数量远少于第一批卵。雌、雄性腺发育基本同步,雄性发育略快,雌雄比约为1∶1。  相似文献   

19.
线纹尖塘鳢的形态特征、染色体核型及分类学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6年由澳大利亚Fiyzroy河水系引进的野生线纹尖塘鳢幼鱼群体和经池塘驯养、混合选育、繁殖多代的幼成鱼为材料,进行形态生物学的观测、分类地位研究;采用PHA腹腔注射、肾细胞直接制片法,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线纹尖塘鳢(Oxyeleotris lineolatus)与云斑尖塘鳢(O. marmoratus)是尖塘鳢属中亲缘关系最接近的单系类群,完成了其系统分类学的定位,支持将尖塘鳢从塘鳢属中分出的传统分类处理,从细胞学角度,证明传统分类的正确性。提出两种尖塘鳢种间杂交可能性很大,与塘鳢属、乌塘鳢属和沙塘鳢属间杂交的可能性也存在。  相似文献   

20.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野生中华鸟塘鳢(Bostrichthyssinensis)不同季节血清E2和1l—KT含量的变化,并比较了生殖季节养殖雌雄同体与野生雌雄异体之间E,、11一KT和17仪,2013一P三种性类固醇激素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野生雌鱼和雄鱼血清E:和11一KT的含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高低均依次为5〉8〉2〉11月.在相同月份,雌鱼的E,含量显著高于雄鱼,而雄鱼的ll—KT含量显著高于雌鱼.生殖高峰期,雌雄同体E:含量高于雌雄异体雄鱼,但低于雌雄异体雌鱼;雌雄同体l1一KT和17仅,20]3一P含量均高于雌雄异体雌鱼和雄鱼;野生雌鱼和雄鱼血清170L,2013一P含量没有显著差异.性类固醇激素在中华鸟塘鳢的生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E:是野生中华乌塘鳢雌鱼的主要雌激素,而11一KT则是野生雄鱼的主要雄激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