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冬小麦生育及其最终产量的形成,都离不开与之相关联的各种环境条件。在目前控制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能力相当有限的情况下,环境气象因素对冬小麦产量形成过程的影响更为直接、频繁和面广。实践证明,不同年型农业气候条件的优劣是造成产量丰欠年景差异的最基本原因。本文试图以当地基本气象条件的不同情形与冬小麦产量丰欠差异互相适应的关系,应用贝叶斯准则对平凉地区冬小麦主要生育阶段和产量进行气象年  相似文献   

2.
A2和B2情景下冀鲁豫冬小麦气象产量估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冬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河北、山东、河南三省是我国的冬小麦主产区。利用1978—2008年冀、鲁、豫三省的历史气象资料和冬小麦产量数据,分别建立了三省冬小麦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模型,趋势产量模型的复相关系数超过0.90,气象产量模型均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将区域气候模式PRECIS输出的基准气候条件下的格点资料回代到冬小麦气象产量模型,以验证区域气候模式的可用性。利用区域气候模式输出的A2和B2情景下三省的格点资料和三省冬小麦气象产量模型,估算得到了三省2012—2050年的冬小麦气象产量,结果表明:无论在A2还是B2情景下,河北和河南两省冬小麦气象产量均表现出以减产为主、山东省冬小麦气象产量以增产为主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冬小麦是平凉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收成好坏在国计民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好冬小麦产量预报是气象为农业生产服务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根据平凉市历年冬小麦产量和气象资料,分析了影响本市冬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并建立了预报模式,对产量预报进行初步探讨。一、趋势产量模式影响冬小麦产量的因素很多。为研究产量和气象条件的关系,就要对产量序列进行处理,作趋势模拟,以便从中分离出气候产量。  相似文献   

4.
作好冬小麦产量预报是气象为农业服务的重要项目之一。本文根据平凉市统计局提供的冬小麦产量资料,利用平凉市的气象资料及有关环流参数资料,分别建立了平凉市冬小麦气候产量的气象模式、环流模式和周期分析模式,进而对冬小麦产量集成预报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引 言  春末初夏干旱是影响平凉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 ,主要影响冬小麦的乳熟、收割 ,大秋作物的发育生长 ,因而研究春末初夏旱变化特征 ,做好春末初夏的干旱预测 ,为地方党政部门提供决策服务 ,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应用平凉地区 40a资料 ,对平凉地区春末初夏旱的变化特征进行对比分析 ,并建立平凉的春末初夏旱均生函数模型 ,进一步提高了平凉地区的春末初夏干旱预测水平。1 春末初夏旱的标准  根据甘肃省气候评价使用的气候标准 ,将春末初夏旱定义为 5~ 6月内连续 2个旬降水量偏少 5成以上 ,旱段 >3 5d ,这样制定的干旱…  相似文献   

6.
影响冬小麦产量的气象要素定量评价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冬小麦生育期间的逐日气象资料、冬小麦产量和生理气象指标资料,计算了冬小麦全生育期标准化日照时数、有效积温和标准化降水量;在进行通径分析的基础上,分别计算了日照、温度和降水对冬小麦气象产量的贡献率;运用积分回归分析,得到了影响冬小麦产量的逐旬日照时数、有效积温和降水量的影响系数,构建了冬小麦产量气象要素影响定量评价模型。实例应用表明,利用通径分析和积分回归原理计算的气象要素影响系数,能够准确反映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建立的冬小麦产量气象要素影响定量评价模型能够定量评价全生育期各气象要素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出的气象要素定量评价技术路线,为开展气象要素定量评价业务服务奠定了很好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
影响我国冬小麦产量的气象因子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收集整理了全国52个市、县冬小麦产量预报模型资料,总结撮出预报因子,通过定量分析,了解了影响各地区冬小麦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为大面积冬小麦产量监测和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唐守顺 《气象》1983,9(6):26-28
本文采用了费希尔(Fisher.R.A)提出的积分回归模式,同时运用一些常用的统计学手段,对宿县冬小麦产量和全生育期间的气象条件进行了相关计算和回归分析,定量地探讨了冬小麦产量与当地的光、热、水等农业气象条件的基本关系,研究了在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的条件下引起冬小麦产量波动的气象原因以及气象因子的波动对冬小麦生产影响的程度,试图从农业气象的角度为合理评价宿县冬小麦的农业气候资源,采取高产稳产栽培措施以及进行产量预测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1产量资料处理平凉地区玉米生产从1949年到1981年主要是扩大面积增加总产、传统耕作技术起主导作用;1982年到1993年,由于中单2号等杂交种的推广,地膜覆盖等技术的应用,虽然种植面积减少较多,但总产下降较少,单产增长幅度大。由此可见,平凉地区玉...  相似文献   

10.
霜冻是我区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特别是晚霜冻对正在拔节、孕穗、抽穗的冬小麦和刚刚出苗的玉米等春播作物危害更大。群众说:“四月八黑霜杀”。根据统计,平凉地区平均每年因霜冻受灾面积有十四万七千亩,最严重的一九七○年受灾竟达七十六万多亩,占粮田面积的百分之十二点二。因此,做好霜冻预报,开展群  相似文献   

11.
特大甜椒由台湾引进平凉地区,长势好,产量高,一般亩产可达5000kg,单果最大重量400g。全生育期193d,≥10℃积温2900-3200℃,降水量370-400mm日照1200-1300h。在平凉地区有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2.
孙培良  李娟 《山东气象》2004,24(Z1):16-17
冬小麦适时播种与否,直接影响到产量的高低。分析冬小麦产量构成要素与冬小麦播种期的相关关系得知,气温是决定冬小麦播种期的主要因子。凡在适宜气温期内播种的冬小麦穗粒数最多且穗粒重最大,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冬小麦的穗粒数和穗粒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13.
CO2和O3浓度倍增对作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文中利用自行设计的OTC - 1型开顶式气室进行了 9a的田间试验 ,取得了一批质量可靠的试验数据 ,分析了CO2 浓度倍增对大豆、冬小麦、棉花、玉米、春小麦和谷子的生物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CO2 浓度倍增对上述 6种作物的生物量及产量的影响均是正效应 ,对冬小麦、棉花和谷子品质的影响可能是有利的 ,对玉米品质的影响可能是不利的 ,对大豆的影响不大 ;分析了O3 浓度倍增对冬小麦、水稻、油菜和菠菜生物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O3 浓度倍增对上述 4种作物生物量的影响均是负效应 ,对冬小麦和水稻的产量影响是负效应 ,但是冬小麦和水稻籽粒中粗蛋白和 17种氨基酸含量都有所增加 ;分析了CO2 和O3 浓度复合倍增对大豆生物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结果是生物量和产量呈增加趋势 ,说明了CO2 的正效应大于O3 的负效应。采用作物模型数值模拟方法 ,分析了CO2 和O3 浓度倍增对冬小麦生物量及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甘肃省西峰市农业气象试验站非灌溉地冬小麦田间土壤水分资料、气候资料,分析了不同年型农田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从土壤水分平衡方程出发,讨论了冬小麦返青至成熟期间降水量、作物耗水量、渗漏量和土壤储水量变化各平衡分量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对冬小麦产量与不同作物发育期的作物耗水量之间进行相关普查,结果表明影响小麦产量最显著的时段是拔节 ̄孕穗期。分别运用物理统计和经验统计方法建立了冬小麦产量与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试验数据为基础,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系统地分析了决定冬小麦产量的自身生物学特性,环境条件和农业技术诸方面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不同发育阶段进行冬小麦产量预测的生物学指标、气象指标和农艺措施指标,旨在为深入开展冬小麦产量预测、减少地面监测的盲目性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冬小麦产量农学预报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冬小麦产量农学预报原理和方法,建立了新疆冬小麦分区、分县产量的农学预报模式。利用本模式可在新疆不同区、县,冬小麦不同发育时期(苗期、停止生长期、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及其生长发育状况作出冬小麦产量长、中、短期预报和实行定点动态监控。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冬小麦干旱评估指标初探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利用3次多项式对河南省100多个县(市)历史冬小麦产量资料进行分解处理,求出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然后用相对气象产量与小麦不同发育阶段的降水距平百分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冬小麦相对气象产量与不同发育阶段的降水距平百分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冬小麦相对气象产量与降水距平百分率的回归方程,并与农业干旱划分标准相结合,确定了冬小麦不同发育阶段、不同干旱等级的干旱指标.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甘肃省西峰市农业气象试验站非灌溉地冬小麦田间土壤水分资料、气候资料,分析了不同年型农田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从土壤水分平衡方程出发,讨论了冬小麦返青至成熟期间降水量、作物耗水量、渗漏量和土壤储水量变化各平衡分量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对冬小麦产量与不同作物发育期的作物耗水量之间进行相关普查,结果表明影响小麦产量最显著的时段是拔节~孕穗期。分别运用物理统计和经验统计方法建立了冬小麦产量与作物耗水量的关系模型,认为后者模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冬小麦是我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其产量高低受着气候条件的影响。本文以济南市1960—1981年22年的冬小麦产量和气象资料为依据,经统计分析,找到影响济南市冬小麦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冬小麦产量预报方程,且提出了济南市冬小麦丰、欠年的不同气候型。一、冬小麦丰、欠年的气候分析(一)丰、欠年标准的划分根据农业部门常用的方法,即比上一年增产大于或等于10%,为丰产年;比上一年减产10%以上,为欠年。按照这个方法,将济南市22年的小麦产量(单产)从中划分出丰年为11年,占50%,即1962、1964、1965、1967、  相似文献   

20.
土壤水分条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11-2013年中国气象局固城生态环境与农业气象试验站冬小麦种植试验,利用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湿度、根长密度、株高、绿叶面积和产量等资料,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河北固城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2011-2012年固城站冬小麦0-50 cm土壤相对湿度>50%为冬小麦适宜土壤湿度。2012-2013年固城站冬小麦各生育期0-80 cm土壤相对湿度<55%时,尽管80-120 cm土壤相对湿度为55%-80%,但冬小麦根系和产量构成要素均较小。冬小麦各生育期0-80 cm土壤相对湿度为55%-70%时,冬小麦根系总量最多,则冬小麦生长发育最好,产量构成要素均较好,总产量最高。冬小麦各生育期0-120 cm土壤相对湿度<55%时,冬小麦根系总量最小,且根系集中分布的深度也较浅,总产量最小。冬小麦各生育期0-120 cm土壤相对湿度>80%时,冬小麦根系总量较多,但总体产量比0-80 cm土壤相对湿度为55%-70%时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