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上海郊区城市化模式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郊区城市化就是城市郊区乡村型社会地域组织向城市型社会地域组织演变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郊区进入了快速城市化阶段,大片农村景观迅速演变为城市景观,但是“均衡发展”模式引导下,上海郊区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水平,并出现“大城市,小郊区”的状况,笔者提出,欲加快郊区城市化速度与提高城市化质量,必须实现由“均衡发展”到“重点建设”的转变,并提出新城建设、中心镇建设与中心村建设等三种重要模式。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分析黄土沟壑地传统农业的低效性和大城市周围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发展情况,提出了郑州郊区黄土沟壑地以恢复地方植被为基础,以景观建设为突破点,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发展区域生态经济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城镇的布局是地域范围内经济和社会物质实体的空间组合形式,也是地域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自然环境(包括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相结合的空间投影。大城市郊区的小城镇(以下简称城郊小城镇)由于处于郊区这一特殊区域,受到城区膨胀、郊区发展及外来力量的交互作用,因此,具有自己特有的分布结构和演变过程。 一、大城市郊区小城镇布局特征 1.以城区为中心的圈层式分布 以南京市为例,南京市的小城镇以城区的新街口、鼓楼为核心,分三个层次,7~10公里直径圆周范围内,小城镇密集,城镇规模较大。目前除江北外,其余大部分已与城区基本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发展浪潮下,中国部分城市尤其是超大城市早已进入或正在进入后郊区化发展新阶段。基于后郊区化理论审视中国郊区空间增长的同时,系统总结我国郊区空间开发模式的演进规律、后郊区化的内涵和特征及未来规划应对。结果表明:中国大都市郊区开发模式已经历4代,当前正处于特殊发展期,远郊空间变得相对独立,呈现“类城市体”的属性,后郊区化特性明显。与传统郊区化相比,后郊区化在空间分布、空间利用、空间关系、空间治理模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异质性表现,且特殊的制度背景使得中国后郊区化空间呈现明显的本土特点。未来应关注郊区空间的再定位、空间的高效利用、节点间的互动联系及空间治理的转型,推动后郊区化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转型期我国大城市社会空间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深刻影响并不断重构着大城市社会空间,在此过程中,居住空间分异、城市空间剥夺、弱势群体边缘化、郊区社会空间“破碎化”、“城中村”等构成大城市社会空间的典型问题特征。基于问题导向与实践需求,从单位大院转型、住区混合开发、边缘区治理、旧城更新与城中村改造、以及政府与规划的调控等角度,提出了治理我国大城市社会空间的对策要点。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特征与国际治理经验借鉴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当前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角度出发,探讨大城市交通拥堵特征与国际治理经验对我国的借鉴。在比较研究我国大城市和国际大城市交通拥堵特征异同的基础上,剖析了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的社会、经济、空间等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作用机制,城市蔓延、交通供需矛盾、机动化增长、土地利用形态和生活方式变化等是造成交通拥堵的主要因素;借鉴国际治理交通拥堵的经验,下一步政策应注重从宏观空间结构和微观街区设计等方面优化土地利用和交通关系,采用行政和经济等多手段加强小汽车使用管理,完善公交网络服务、积极落实公交都市战略等。  相似文献   

7.
王芳  冯艳芬  卓莉  周涛 《热带地理》2013,33(4):373-380
针对耕地安全高维评价体系指标权重难以赋值、客观性差的问题,构建了实码加速的遗传算法投影寻踪(RAGA-PP)模型,对快速城市化的大城市郊区耕地安全进行综合评价。以广州城市发展的南拓与北优两个郊区——番禺区与从化市为例,建立4个子系统共32个指标的耕地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大城市郊区耕地的数量结构安全、质量安全、经济社会安全和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RAGA-PP模型在多目标、多因素的耕地安全综合评价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2)广州市郊区耕地安全评价的影响因子权重在远郊区和近郊区存在较大差别,开展不同区域对比研究更适合采用总投影方向确定的权重值。(3)由于近郊区与远郊区发展定位与发展战略迥异,城市化进程速度不同,区域耕地安全等级差别较大,近郊的番禺区耕地综合安全水平低于远郊的从化市,其中番禺区仅耕地经济社会安全水平高于从化市,而耕地的质量安全、数量安全和生态安全方面均低于从化市。  相似文献   

8.
何萍  李宏波  束炯  鲁小琴  孙娟 《地理学报》2003,58(5):712-720
利用云南省楚雄市气象观测站1959~2000年资料与其郊区南华气象观测站资料进行比较, 并用小波分析等方法,通过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热岛强度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了我国不同城市热岛强度分布特征,发现楚雄市热岛强度的年变化和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楚雄市热岛效应日趋明显,呈明显的季节性,其变化规律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不同区域背景对城市热岛效应有一定影响。随着楚雄城市的发展,城区的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逐渐减少,“干岛效应”呈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近十五年来,美国国内移民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970年以前,西部地区人口净移入数一直保持第一位。1970年以后,南部人口净移入数已是西部的两倍。此外,大城市地区的人口增长率明显下降。部分原因是由于大城市地区的城市中心区人口减少了,并且前几年郊区人口激增的势头也明显缓和了。  相似文献   

10.
张文忠 《地理研究》2004,23(3):423-424
“2 1世纪是大城市、大城市群的世纪。大城市是今天中国‘世界工厂’化的支点,是支撑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引擎。中国需要充分认识到城市化和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营建一个先进的市民社会,以制度的优势来确保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托起2 1世纪中国之大鼎”。这些观点是来自于2 0 0 4年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由长期旅居日本的周牧之博士撰写的《鼎---托起中国的大城市群》的力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本、信息、资源、技术等逐渐形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网络系统。大城市、大城市群是支撑这个网络系统的关键节点。一些国际性大城市不仅是本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而且也是全球经济、金融、贸易、信息中心和跨国公  相似文献   

11.
和谐的城市色彩可以减少城市光污染,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塑造城市风格。然而,由于建筑风格的多样化,大都市的城市色彩越来越复杂,这可能会破坏大都市的色彩和谐。至今,对色彩和谐程度的定量表达研究还不够,对不同大都市的城市色彩的比较研究也相对不足。通过编写Python程序和使用Sentinel-2A遥感数据,本文首先开发了一种定量计算2020年5个大都市(伦敦、东京、芝加哥、巴黎和北京)的色彩和谐程度(DCHs)的方法。然后使用GIS缓冲区来分析每个大都市内DCHs的空间分布。此外,还选取了20个典型样本来分析住宅区和工业区之间DCHs的差异。结果显示:(1)伦敦和东京的DCHs值最高,其次是芝加哥和巴黎,而北京最低。(2)芝加哥、巴黎和伦敦的DCHs值由内而外越来越高,而北京和东京的DCHs值则越来越低。(3)工业区的DCHs值远低于住宅区。基于上述结果,为大都市的色彩管理提供了政策建议。最后,本研究可以为其他大都市提供一种快速分析色彩和谐程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作为大城市边缘区的新兴城市化地区,近年来凭借其用地空间广阔、限制因素少、区位条件好等优势而在许多城市尤其是沿海大城市的经济发展中迅速崛起,成为大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要方向和引起大城市地域空间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主要力量地区。文章以天津滨海新区为研究对象,从城市地域功能、空间布局、空间联系等几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大城市边缘新兴发展城区地域空间结构形成与变化的历史过程、现状格局,并对其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了预测,指出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有待解决的矛盾与问题,以定性的宏观分析研究,为我国其他大城市地区的空间发展研究提供了一个较为典型的比较案例。  相似文献   

13.
Changing racial/ethnic diversity along with economic growth have also drawn renewed public attention to growing income inequality and lack of economic well-being in the American society.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one element of contemporary inequality – the income divide between the richest and the poorest population groups in the metropolises of the U.S. Southeast. This paper examines income divide across southern U.S. metropolises in 2000 and 2014, their change during 2000–2014, their variation across major races/ethniciti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important metropolitan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diversity, intermixing,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built-environment attributes. Cartographic, ranking/matrix, and correlations analyses suggest that the largest, most diverse, most segregated, and those with a greater presence of better educated are the most income divided metropolises, whereas the small-to-mid-sized metropolises, with lesser educated population are less divided. The income divide has increased during 2000–2014 in a majority of these metropolises, and for all races/ethnicities, even though Whites and Asians are relatively better-off compared to overall population whereas Blacks and Hispanics lag behind.  相似文献   

14.
基于问卷调查获取的万份调查数据,构建了以通勤时间/距离为基础数据的职住分离度量模型,即基于频数分布法的通勤时间/距离和基于不同时段/区段范围内居民分布结构的"职住分离强度指数".根据上述判别模型与计算结果,发现:①各样本区居民通勤时间普遍增加,城市外围区轨道交通沿线居民通勤时间多数集中在40分钟以上,自购居民的通勤时间...  相似文献   

15.
《Urban geography》2013,34(5):393-416
Business intermediaries engaged in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of capital and commodities (financiers, commodity brokers, wholesalers, corporate head offices) influence the formation of and change in the system of world metropolises through their reactions to competitioh: (1) altering transaction costs, (2) differentiation or dedifferentiation to control markets, and (3) appeal to force. Propositions about intermediary behavior are supported with evidence from the case study literature. These propositions form the basis for a synthesis of the changes in the system of world metropolises.  相似文献   

16.
基于DEA的中国特大城市资源效率及其变化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方法,对1990-2006年中国特大城市要素资源效率及其变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城市效率研究显示,特大城市平均效率一般,只有少数城市达到了效率最优.进一步的分类研究发现:①东、中部地区特大城市综合效率一般要高于西部地区,呈现出与我国区域经济格局相似的特征;②纯技术效率与城市规模成弱负相关关系,即城市规模越大,城市纯技术效率越低;③城市规模与规模效率成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即城市规模越大,规模效率越高.城市效率变化研究显示,1990-2006年特大城市效率呈现弱改善趋势,但技术退步和生产率下降明显.其中1990-2000年全都呈上升趋势,而2000-2006年全都呈下降趋势.进一步的分类研究显示:①城市综合效率和生产率变化趋势是,东部沿海地区有一定提高,中西部地区下降,其中,西部地区下降最明显.②不同规模城市的综合效率变化表现为,特大城市提高,超大城市和巨型城市下降;③不同规模城市的生产率都呈现下降趋势;④不同规模城市的规模效率都呈上升趋势,存在随特大城市规模的增大,城市规模效率提高的趋势呈现递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中国都市圈中运量型轻轨交通的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袁家冬  于宁 《地理科学》2007,27(1):24-30
从都市圈的空间结构和交通需求的特点分析入手,讨论了中运量型轻轨交通在都市圈公共交通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中国都市圈建设中有关轻轨公共交通发展的问题,指出发展以中运量型轻轨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是中国都市圈交通建设的重要方向,并对中国都市圈以中运量型轻轨交通为骨干的都市圈综合交通体系的规划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吉林省新型城市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21世纪重要的区域开发战略,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组成部分的吉林省如何抓住这个机遇,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质量,走出一条新型城市化之路,从而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一宏观背景下,客观分析了吉林省城市化的现状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指出吉林省新型城市化未来发展重点是加强长吉大都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设,积极发展中等城市,完善城镇体系,构建“一群三组团”的城市体系格局,形成职能分工明确、功能协调,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的城市群体。  相似文献   

19.
体育产业成为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大都市经济复苏的新亮点。基于国内大城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热潮及存在的现实问题,依据国际著名机构对最佳体育城市的评比结果,选择芝加哥、伦敦、墨尔本和新加坡四个体育产业发展较好的国际大都市,对其体育产业的链条组织方式、产业经营方式、组织模式创新和产业互动发展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国内大都市体育产业发展应学习国际大都市的发展经验,建议应完善大都市体育产业链,注重与相关产业互动发展;培育体育消费需求,健全体育产业市场经营体制;借力体育节事活动,推动体育产业与城市形象的互动融合。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大城市空间增长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春山  叶昌东 《地理学报》2013,68(6):728-738
1990 年以来是中国社会经济改革全面展开的阶段,城市空间增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以全国52 个特大城市为样本,利用各城市1990-2008 年影像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拓扑结构图示等方法对城市空间增长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990 年以来中国特大城市空间在规模增长上表现出增长速度快且按人口规模等级顺序依次变缓,在要素增长上表现出新型化、多样化变化,在结构增长上出现带状化、多中心化转变,在形态增长上呈分散化、破碎化变化,城市空间增长方式以轴向式和跳跃式为主导,特别是2000 年以来这种变化更加明显。工业化进入中高级阶段之后的快速经济增长、快速城市化以及政府GDP导向的政绩观是导致城市空间增长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后文章针对中国特大城市空间增长规模过度超前、结构松散、形态破碎的问题,提出构建以规模控制、结构优化及空间紧凑性为核心的节约型城市空间增长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