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形态学和微卫星分子标记对福建闽南地区(厦门、云霄、惠安)及广西北海4个野生波纹巴非蛤群体进行形态学与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惠安与北海群体的形态最为相近,其次为云霄群体,而厦门群体的趋异度最大。构建了两个主成分PC1和PC2,其中PC1的贡献率为36.134%,PC2的贡献率为21.443%,累计贡献率为57.577%。建立了4群体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P1为43.3%~93.5%,P2为44.8%~88.0%,综合判别率为66.1%。4个波纹巴非蛤群体的整体遗传多样性较高,群体间遗传分化微弱,属于同1个自由交配组群,NJ系统发育树聚类结果未检测到与地理位置相对应的谱系结构,这可能与人为引种、贸易及增殖放流等活动导致波纹巴非蛤不同群体间频繁基因交流有关。建议今后在波纹巴非蛤的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时,加强本地种质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精子发生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志江  李复雪 《台湾海峡》1992,11(3):238-243
本文在超微结构水平上,研究波纹巴非蛤精子发生过程中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和细胞器的演变规律,以及成熟精子的形态结构。观察到精细胞核形态变化的特点和线粒体演变过程。尤其是精细胞变态过程中顶体的形成和中心体的移动。精子为典型的初生型。本文还讨论了双壳类成熟精子核型变化的种属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采用实验生态的方法研究了饵料密度、温度和盐度对波纹巴非蛤面盘幼虫的影响。结果表明,球等鞭金藻密度为3×10~4个/m L是波纹巴非蛤面盘幼虫培育的最佳饵料密度;面盘幼虫培育的适宜温度为24~30℃,最适为27~30℃;适宜盐度为27~33,最适为30。实验结果可为建立波纹巴非蛤人工育苗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波纹巴非蛤性逆转时生殖腺的组织学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波纹巴非蛤由雌性逆转为雄性时,其生殖腺雌性滤泡内卵细胞败育,逐渐退化分解吸收。同时,分布于滤泡壁上的原始精原细胞开始生长发育。残留的雌性生殖细胞与发育的雄性生殖细胞共同存在于滤泡腔内,即为波纹巴非蛤的雌雄间性过渡阶段。随着滤泡内卵细胞的退化吸收,精细胞与雄性泡逐渐形成。波纹巴非蛤雄性个体是由雌性个体通过性反转发育而来,这种性别的转化是双方向的。此外,波纹巴非蛤雌雄同体存在两种滤泡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5.
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3种分析方法,对我国东南沿海5个野生波纹巴非蛤群体10个形态性状进行比较研究。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广东东莞与福建厦门群体、广东湛江与海南海口群体的形态最为接近,广西北海群体的趋异程度最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主成分,贡献率:主成分1为23.237%,主成分2为16.109%,主成分3为13.009%,累计贡献率为52.355%。判别分析结果表明,5群体间形态差异显著(P0.01)。建立了5群体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P1为47.1%—80.0%,P2为45.7%—80.0%,5群体的综合判别率为63.8%。Mantel检验结果表明欧氏距离与地理直线距离无明显相关性(r=0.0822,P=0.3820)。广西北海群体明显地与其它4个地方分开,可能已形成一个新的亚种。本研究可为我国巴非蛤种质资源保护及遗传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表型性状通径和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湛江群体随机选择200个个体,测量壳长(SL)、壳宽(SW)、壳高(SH)、韧带长(LL)和软体重(EW)等5个性状,计算性状间的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以壳性状和韧带长为自变量对软体重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和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壳长、壳宽、壳高、韧带长与软体部重相关极显著(P<0.01).壳宽对软体部重的直接影响最大,壳高对软体部重的直接影响次之.壳长与软体部重的相关程度很大,但对软体部重的直接影响较小,主要通过壳宽和壳高间接影响软体部重,是影响软体部重的次要因素;韧带长对软体部重的直接影响也相对较小.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以壳宽和壳高为自变量估计软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YEW=-6.809+3.589XSW+1.610XSH,为波纹巴非蛤选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查明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幼贝最适生长条件,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了温度、盐度和密度交互作用对波纹巴非蛤幼贝生长的影响。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进行3因素3水平的实验设计(3因素为温度(A),盐度(B),密度(C);3水平为-1,0,1),以幼贝生长率为响应值,以A(26℃,28℃,30℃)、B(28,30,32)和C(0.56,1.4,2.24个/cm2)为影响因子。实验结果表明:(1)盐度对幼贝生长影响最显著(P<0.05),3种生态因子对幼贝生长率影响程度大小顺序是:B>A>C;(2)通过SAS软件分析,得出波纹巴非蛤幼贝最适生长环境组合是温度为26.93℃、盐度为31.39、密度为1.12个/cm2,理论最佳生长率为41.47%。为验证响应面法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以预测结果为实验条件,相同实验时间后,得到的生长率为42.30%,结果与理论预测值相近,响应面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8.
温度对紫彩血蛤胚胎及幼虫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紫彩血蛤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各海区,黄渤海沿岸数量较大“3,生活于潮间带沙滩和泥沙滩中,生长速度快,肥满度高,肉味鲜美。在我们以往的研究中发现,紫彩血蛤对底质有极显著的净化作用。成蛤生活于泥沙下20-30cm处,每一个体可使深度为30cm、直径20cm左右范围内的泥沙保持洁净,在污染严重、底质呈黑色的海区尤为显著。紫彩血蛤是改良底质的最好贝类之一,若能与对虾混养,对改良虾池底质、减少虾病、提高效益将起重要作用。对紫彩血蛤的研究以往多在形态和分类方面。作者已报导了其产卵诱导和胚胎发育、性腺发育和生殖周期[‘、“方…  相似文献   

9.
盐度、pH对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e)滤水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实验室条件下,用流水系统分别测定了盐度和pH对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滤水率的影响.对盐度梯度分别为24,28,32,36和pH值分别为7.0,7.5,8.0,8.5,9.0 梯度下波纹巴非蛤的滤水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盐度和pH对波纹巴非蛤的滤水率有显著影响.在盐度24~32范围内滤水率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增大,在盐度32~36范围内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减小,盐度28和32时滤水率明显高于其它盐度组.在pH值7.0~9.0范围内,波纹巴非蛤的滤水率变化迅速,呈现一个峰值变化,pH值为8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北部湾沿岸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海湾特别是潮间带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压力。双壳类动物对重金属有极强的富集能力,其体内的重金属含量是海洋污染监测的重要指标。根据2011年春季北部湾潮间带的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软组织中7种重金属(Hg、Cd、Pb、Cr、Cu、Zn、As)的测定结果,分析该区域蛤体内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计算单因子标准指数(Pi)、金属污染指数(MPI)、生物-沉积物积累因子(BSAF)、重金属周最大理论摄入量(TMWI),评价波纹巴非蛤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积累特征、生物质量及食用风险。研究表明,波纹巴非蛤体软组织中重金属污染总体水平不高,但站位间差异明显;该生物对沉积物中不同种类重金属的积累能力不同,对Cd、Hg、Zn的积累能力高于Pb、Cr、Cu、As;计算得到的各种重金属周最大理论摄入量(TMWI)均远低于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规定的相应限值,造成食用风险的可能性较低。  相似文献   

11.
12.
13.
对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仔、稚鱼发育过程中正常和畸形个体的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条斑星鲽仔稚鱼形态异常出现于孵化后第5天,第7天和第8天表现最为明显.仔、稚鱼可分为3种类型:异常类型A:鳃盖和下颌骨发育不良,口膜不通、口不能自由闭合,腹部膨大,胸鳍没有发育,漂浮于水面;异常类型B:鳃盖、下颌骨发育不全,口闭合不全.胸鳍发育不良,漂浮于水面,偶尔水平运动;正常类型C:鳃盖、下颌骨发育正常,口能自由闭合,胸鳍明显变大,靠尾的摆动和胸鳍的快速划动在水中水平游动.A、B类型在孵化后第15~20天大量死亡,B类型少部分个体可以少量摄食并继续发育,但是生长速度缓慢,不能完成变态,发育到第30~50d天时死亡.正常发育个体孵化后第30天d左眼开始上移,第50天大部分左眼完全移至右侧,褪色、着底.色素异常观察发现,褪色着底时,近10%个体出现白化现象,几乎没有形成成体色素.  相似文献   

14.
温度对凡纳滨对虾幼体生长、变态和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水温的比较实验,研究了凡纳滨对虾人工育苗的适宜水温,旨在了解33℃及其以上水温对凡纳滨对虾幼体生长、变态和存活率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29、31、33、35℃这4种温度实验组中,33℃组幼体的生长最快.Z1—P15期幼体的存活率以31℃组的最高(为29.8%),其次是33℃组(为20.9%),35℃组的最低(为4.7%).实验过程中31℃组幼体的活力状态最佳、最稳定.因此,31℃左右是凡纳滨对虾幼体生长、发育的适宜水温.考虑到33℃组幼体的总存活率虽然低于31℃组,但其具有生长较快的优势,因此可认为目前凡纳滨对虾人工育苗普遍采用的31~32℃水温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5.
张跃平 《台湾海峡》2011,30(2):234-242
根据2007年8月至2009年10月期间在福建省主要海湾的调查资料,对其浮性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特点进行初步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本调查海域共出现鱼卵和仔稚鱼68种,隶属于29科,主要是近海中上层鱼类、浅海底层鱼类和港湾河口型鱼类3个生态类型.各站鱼卵总平均丰度是497.5粒/网,仔稚鱼总平均丰度50.8个/网.优势种明显,占总量比例大;不同季节和不同海湾的种类数相差不大;数量平面分布呈现不同季节不同海湾差别较大,规律性不强,偶然性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张跃平  洪一川 《台湾海峡》2009,28(3):379-385
本文根据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期间在泉州地区3个海湾的调查资料,对其浮性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特点进行初步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本调查海域共出现鱼卵和仔稚鱼51种(含未定种),隶属于21科,主要是近岸底层鱼类、近海中上层鱼类和港湾河口型鱼类三个生态类型.各站鱼卵总平均丰度是81.2彬网,仔稚鱼总平均丰度31.0个/网.数量平面分布呈现优势种明显,占总量比例大,不同季节不同海湾差别较大,规律性不强等特点.整体数量上与往年比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张仁斋  陈士群 《台湾海峡》1991,10(4):373-379
本文观察了太平深海带鱼早期发育形态,主要特征是背鳍第一棘延长呈鞭状,向后可达体长的1/2以后,随着鱼体的长大,延长的鳍棘退化。到后期仔鱼,腹鳍和臀鳍分别生有刺和棘,形状尖利。发育到稚鱼期臀鳍第二棘长大,似蝉翼状。随着鱼体长成幼鱼时,腹鳍刺和臀鳍棘相继退化。  相似文献   

18.
金钱鱼早期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是一种具有观赏和食用价值的重要海水经济鱼类。文章对金钱鱼受精卵的胚胎发育过程和胚后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并对其仔、稚鱼饵料摄食情况作了初步观测。结果显示,在海水温度27.0~28.5℃、盐度26‰、pH为8.10~8.25的条件下,金钱鱼受精卵历时21h 30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过程孵化出膜。刚破膜仔鱼全长1.60±0.04mm,4h后全长1.79±0.04mm;卵黄囊椭圆球形,长径0.63±0.03mm,短径0.38±0.02mm。在水温28.0~29.0℃、盐度22‰~26‰海水中,1日龄仔鱼全长2.23±0.05mm,体高0.47±0.02mm,卵黄囊明显吸收;5日龄仔鱼全长2.85±0.07mm,卵黄囊和油球吸收完毕,仔鱼口裂0.17~0.18mm,开始摄取粒径0.10~0.12mm的轮虫幼体;9日龄仔鱼全长3.25±0.04mm,腹鳍鳍棘原基形成,胃肠充满饵料食物,消化吸收能力增强,仔鱼群体完全进入异养生长阶段;15日龄仔鱼全长3.72±0.03mm,腹鳍伸展,出现一对雏形鳍棘,仔鱼活力极强,可轻易摄食0.12~0.18mm的轮虫和桡足类幼体;32日龄的稚鱼尾部细小黑色素粒密集,体侧出现4条褐色横纹,背鳍、臀鳍和腹鳍鳍棘及鳍条基本发育完整,颅骨后下方两侧长出一对三叶状特异形骨结节突起,口裂约0.50mm,主食桡足类和硅藻,并能够摄食少量软性配合饲料。本研究可为金钱鱼繁育生产和早期形态鉴别提供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