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获得卫星通信系统传输地震数据的误码率,借助MATLAB软件仿真地震数据在高斯信道中的传输过程,建立卫星调制方式模型和高斯信道模型,使地震数据经过所建立的模型处理后,得到不同信噪比情况下的误码率。并分析卫星通信系统使用QPSK调制方式调制、传输地震数据对信号传送的影响。最后采用蒙特卡罗法仿真获取准确误码率曲线,为使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首座卫星信道数字化地震台网落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我国第一座卫星信道数字化地震观测台网各配套仪器的性能,使用环境及整套系统的运行情况和目前在地震观测中所起的作用。作者展望了该系统的发展前景及其对我国地震观测事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测震台网及大震现场流动监测中使用拨号链路及无线传输链路进行数据传输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基于宽带卫星的地震数据传输方案.并以IPSTAR宽带卫星为例分析了几种地震数据传输的典型应用,对我国的流动地震监测台站建设及水库地震台网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宽带卫星的数据传输在应对中强地震现场应急流动监测及偏远地区水库地震监测方面具有适应性强,成本低廉,架设方便可靠等优点,作为现有地震监测数据传输方式的补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遥测台网传输信道选定陈阵阳(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主题词:遥测台网,地震数据,传输信道1前言遥测地震台网就是把不同空间分布的地震台网检测到的地震信号用遥测的方式实时或准实时地传送到台网中心进行集中记录和统一授时并用计算机处理地震数据的一种地震台网。遥...  相似文献   

5.
电磁波增长、等离子体密度、粒子通量的扰动与地震的关系已经被前人研究了二十年了。尽管不断有人提出新的震例分析试图说明它们之间存在关联,但是只有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详尽的统计分析才能得到令人信服的结论,才有可能将卫星数据用于地震预报。本文前一部分回顾了这些年比较有代表性的关于空间卫星观测电磁波与地震关系的统计分析文献,后一部分回顾了地震上空等离子体密度、粒子通量扰动与地震关系的文献。  相似文献   

6.
卫星热红外遥感资料在地震预测中应用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震前卫星热红外异常研究的历史及发展概况,其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异常现象的发现、异常现象总结、机理研究以及异常提取方法改进;并进一步概括了目前各异常提取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7.
舒涛  杨锴  王华忠 《地球物理学报》2022,65(7):2636-2648

分波型或时空局部特征波场的层析成像与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组合是全波形反演成像方法(FWI)实用化的途径之一.其中如何高效稳健地获得具有时空局部特征的地震数据目前仍然是一个挑战.在前人提出的基于高斯束和高斯波包的Gabor框架散射波模拟的基础上,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像域分解的特征高斯波包地震数据模拟方法.新方法利用具有空间局部特征的Gabor函数在成像剖面上实现数据的分解, 不仅可以利用成像剖面地质意义更加直观的特点来拾取特征反射界面, 还能有效地克服传统方法在数据域分解效率和精度不高等问题, 保证了分解后的反射数据具有更加明确的地质意义.此外, 不同于波动方程有限差分模拟, 基于时空局部特征的高斯波包模拟的一次反射波数据包含更多的数据属性, 比如反射波的到达时、空间位置和波场的传播方向, 这在层析反演中用于数据测量和偏移成像等处理时更具优势.数值实验测试表明了本文提出的分解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从卫星观测数据提取地震前兆信息研究中的参考文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从卫星观测数据中提取地震前兆信息,是近年来的一个跨空间物理、地震学和板块构造学等交叉领域的研究焦点,本文收集整理了部分近年来国外学者在该方面研究的论文,以供相关领域研究者参考之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中国自主研发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02的CCD数据,对新疆东天山巴里坤活动断裂带进行了研究.针对CBERS-02的CCD数据特点和地震应用的需求对遥感数据中有关洪积扇期次、断层和阶地的信息进行了增强,在对这些增强信息判读和分析的基础上将巴里坤断裂带分为东(东盐池-巴里坤断裂带)、西(西盐池-东盐池断裂带)两段,根据对每段断裂带微地貌的遥感解译划分了各段的次级断裂.结果表明,CBERS-02的CCD数据能够应用于地震活断层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可视化分析和统计分析的数据处理方法,结合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和2007年4月20日东海Ms6.3地震两个震例,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阐述了基于DEMETER卫星观测数据提取电离层地震前兆信息的思路,通过对电磁场频谱、等离子体数密度、温度等物理参量的可视化展现,探讨了电离层扰动与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排除电离层内一些典型干扰的前提下,地震发生前几天或者几个小时电离层扰动可以被观测到.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地震烈度速报数据传输特点后,提出将卫星通信引入烈度速报系统。通过对目前中国使用较多的北斗卫星、海事卫星、铱卫星系统和VSAT卫星系统进行对比,选取铱星短消息和海事卫星数据流这两种典型通讯方式,设计由通用数字强震仪与卫星通信系统结合地震速报通讯模块组成的实验系统,实现数字强震动记录信息通过卫星信道进行的数据传输,展现卫星通信在地震烈度速报数据传输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国家测震台站卫星传输链路和数据传输状态检测方法,使用VS2015开发环境的C#语言编写了自动检测程序并将其应用于台站,台站值班人员可以及时得到卫星传输不正常的报警信息,以便及时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在地震观测系统中采用CDMA无线技术传输地震数据的传输系统构成,以及设备选择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建设即将全面启动,面对未来地震预警系统中大量地震烈度仪的接入,为了方便数据的传输、汇集、共享、使用和管理,设计一种地震烈度仪数据传输协议。本文介绍烈度仪数据传输协议设计思想和特点,并给出一种参考实现,重点表述各个模块的功能和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介绍一种IP传输方案。该方案通过地震数据IP传输及存储单元(ITU)、IP流多串口服务器完成,能实现单个台站与多个台网中心的Internet传输、单个台站与多个台网中心的专线传输、地震台网中心之间的Internet连接、远程数据下载及参数设置等多种传输方式,该传输方案具备实时性、可压缩性、多路服务、安全性、数据在线保存、传输费用低、操作简单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译码软、硬判决实现理论,比较在GMSK系统中两种判决对误码率的差别,在Simulink中设计基于GMSK调制方式、卷积编码、软判决与硬判决译码相对比的通信仿真系统,分析不同信噪比对误码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证明了所建立系统的正确性,说明使用GMSK调制方式,在误码率为10-3 -10-2区间内,使用软判决要比硬判决译码提升信噪比约3 dB.因此,数传电台采用Viterbi译码是保证地震信号传输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24bit数字地震观测系统的应用对无线数传设备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不断恶化的外部电磁环境亦要求无线数传设备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在研制新一代异步无线数传调制解调板时,自主开发或引用了几项新技术并取得了很的实用效果。异步数据复用是无线阻网实现各种容量等级汇集中继的关键技术,在提高复用效率,完善容量等级,增加设备功能等方面有新的产品推出,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和新成果的取得,不仅大大扩展了无线数传在地震遥测中的应用范围,亦大大提高了无线数传在强干扰中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8.
多尺度形态学在地震去噪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n this paper, multi-scaled morphology is introduced into the digital processing domain for land seismic data. First, we describe the basic theory of multi-scaled morphology image decomposition of exploration seismic waves; second, we illustrate how to use multi-scaled morphology for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using two real examples. The first example demonstrates suppressing the surface waves in pre-stack seismic records using multi-scaled morphology decomposition and reconstitution and the other example demonstrates filtering different interference waves on the seismic record. Multi-scaled morphology filtering separates signal from noise by the detailed differences of the wave shapes. 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s suggest that multi-scaled morphology has a promising application in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