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太平洋是当代地球上最大的构造单元。与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相比,它有着许多固有的不同特征和演化史,如环太平洋的地震火山带,广泛发育的岛弧、海沟系,大洋两岸地质构造历史的显著差异……这就使许多学者相信,太平洋可能有着它自己与众不同的成因。有关太平洋成因的讨论,长期以来,已经提出了许多意见殊不相同的假说,惜还没有一个令人十分满意的。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引用近年来天体地质学的研究成果,对太平洋的成因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3.
一、以往关于太平洋的成因假说 关于太平洋的成因,曾有过多种假说.其中流传最广的有以下几种: 1.大洋永存说.认为包括太平洋在内的所有大洋盆地,是地球表面上一直永存的形态.自从它贮水以来,其总轮廓虽稍有变动,而其位置或分布格局却是固定不变的.  相似文献   

4.
大规模沙漠化从岩石记录中可以追溯到中生代中期,第四纪以来南北两半球各存在一条中纬度沙漠带,中国的沙漠化是这个全球沙漠化进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沙漠化是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受内、外动力地质作用联合控制的地质事件,是岩石圈与大气圈、生物圈及水圈强烈作用在地壳表层形成的一种特殊地质现象.这种现象的形成与演化是漫长的和具有周期性的,不会因为局部的条件变化而发生整体意义上的突变.人类活动是局部的,在整个地球沙漠化进程中只是起到一个加速剂的作用.沙漠化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即物理风化与沙源积聚阶段、风沙作用阶段和沙漠化阶段.沙漠期后沙丘沙经过固化生草、胶结成岩阶段后即形成风成砂岩.  相似文献   

5.
西北太平洋岛弧系列成因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北太平洋岛弧系列中的各岛弧(除马里亚纳岛弧为洋壳型弧外)均由陆壳型弧和洋壳型弧组成,并且左端与大陆相连,右端被后形成的岛弧所截。整个岛弧系列,从中生代末期开始发育至今,由北向南依次发展,规律明显。  相似文献   

6.
多金属结核和富钴结壳是大洋两类典型的铁锰产物。为探讨不同海区多金属结核和富钴结壳之间稀土元素特点及其揭示的地质意义,利用近年中国在太平洋获取的样品进行对比,采用ICP-AES对稀土元素测试。结果表明,结壳具有正Ce异常明显、LREE富集、∑REE高的特点,而结核表现为HREE相对富集、∑REE相对较低,因成因类型不同,Ce异常或表现为正异常、负异常或异常不明显。结核形成后受到成岩作用的影响,而结壳则为水成作用形成;结核和结壳中REE的存在形式比较复杂,不同海区各不相同,中太平洋东部产出的结壳和位于东太平洋的结核中REE可能主要赋存于铁矿物相,而西太平洋结壳REE可能主要赋存于锰矿物相;结核和结壳REE可能分别来自海水和海山蚀变玄武岩,热液作用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7.
<正> 一、概述 地球是作为一员星球在银河系中运动和发展的。因而,它的形成和演化是应服从于一般星球形成和演化规律的。特别是与地球相邻近,而且特征也相近的星球,在形成和演化方面应有更多共同特点。 比较法是认识、鉴别事物的重要方法。事物是从与其他事物比较中反映出它的特性和共性的,在现在科学水平上,能与地球相比较的天体在亿万星球中还是极少数,我们将这些与地球相邻近,而特征又近似的天体称类地天体。  相似文献   

8.
9.
何丰 《中国岩溶》1998,17(4):343-350
通过对永顺县城洪灾环境地质分析,阐明洪灾是由于森林资源的破坏、生态环境失去平衡,以及城市建设于天然滞洪区内造成的。治理洪灾应采用工程、生物与社会措施并举,以达到兴利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质成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文中总结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科学探险考察中获得投奔 石学和构造地质学认识与区域上已经取得的多学科成果,论述了牙鲁藏布大峡谷得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该地区深部存在着地幔上涌体,雅鲁藏布大峡谷和大另弯的形成是地幔上涌体作用于岩石圈和地表的效应。地幔上涌体的确认揭开了该地区的特有的生物学,气候特征等方面的奥秘,雅鲁藏布大峡谷及其周缘地区是大陆动力学研究,壳-幔动力学,地球系统中各圈层间耦合作用及大陆块体运动学研  相似文献   

11.
埃达克岩是一种新型的火成岩(Sr/Y值≥20),形成于环太平洋带的大洋岛弧、大陆边缘造山带和陆缘火山弧环境,依据REE配分模式可将其划分为两种成因类型:大洋型(O-型)埃达克岩和大陆型(C-型)埃达克岩。西南太平洋带是世界上新生代埃达克岩和类埃达克岩广泛分布的地区之一。这些中酸性岩浆岩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地区的菲律宾群岛、苏拉威西和加里曼丹中部、印度尼西亚几内亚岛和巴布亚新几内亚至所罗门群岛一带,零星见于班达岛弧、苏门答腊和西爪哇等地。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成因类型的埃达克岩具有不同的含矿性,反映各自来源于不同的岩浆岩源区。无论在西南太平洋带还是东太平洋带(智利),C-型埃达克岩(La/Yb值≥12)是俯冲板块的部分熔融作用叠加岩浆上侵过程中MASH(熔融-混染-储存-均一化)和AFC(混染-分异-结晶)作用的产物,与世界级斑岩铜-金矿床共生;而O-型埃达克岩(La/Yb比值≤12)则与俯冲的海洋平缓板块部分熔融作用有关,在西南太平洋带主要与浅成热泉金矿带和喷气型矿床有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2.
地质监理是地质监理单位受地勘业主的委托和授权,依照技术标准和地质规范对地质勘查项目的勘查活动实施的监督,管理和协调,地质监理制是地质勘查管理的一种新体制,它能有效地控制地质勘查工作的质量,进度和费用投入,提高地质勘查工作的找矿效果和找矿水平。  相似文献   

13.
14.
新生代埃达克岩是一种新型的火成岩(Sr/Y≥20),多产出于大洋岛弧、大陆边缘造山带(东南亚地区)和陆缘火山弧环境(东太平洋带),依据REE配分模式可将其划分为2种成因类型:大洋型(O型)和大陆型(C型)。埃达克岩分别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地区的菲律宾群岛、苏拉威西、中加里曼丹、印度尼西亚几内亚岛、巴布亚新几内亚至所罗门群岛一带,及东太平洋带的北美洲、墨西哥、中美洲、南美洲的北部至南部。研究表明:不同成因类型的埃达克岩具有不同的含矿性,反映各自岩浆源区不同。C型埃达克岩(La/Yb12)是俯冲海洋板块部分熔融叠加增厚的地壳底部部分熔融MASH(熔融-混染-储存-均一化)和AFC(混染-分异-结晶)作用的产物,多半与世界级斑岩铜金矿床共生;O型埃达克岩(La/Yb≤12)则与平缓俯冲的海洋板片部分熔融作用有关,在东南亚地区主要与浅成热泉金矿有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5.
太平洋中国开辟区锰结核生物成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陈建林  张富生等 《地质学报》2001,75(2):228-233,T005,T006
本文对叠层石(微小叠层石与奇异叠层石)及其建造者(中华微放线菌与太平洋螺球孢菌)在结核中显示的规律性特征,叠层石纹层与超微生物生长,主要锰矿物及Fe、Mn元素与叠层石类型之间关系以及超微生物直接成矿等作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锰结核中叠层石柱体一般都显示出纹层、纹层组与纹层带3个级别的生长韵律,明层菌丝体密集,暗层菌丝体稀疏;两种叠层石类型与超微生物化石种存在着良好的对应关系;主要锰矿物含量变化与叠层石类型密切相关;叠层石柱体内Fe、Mn元素分布比柱间空隙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而全球性大气化程度比生殖菌丝强;超微生物的生化作用与沉积粘附作用直接造成了结核中Fe、Mn元素的富集,而全球性大气修与洋底微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影响了微生物生长的兴衰,导致了明暗相间纹层的交替出现。我们认为,叠层石纹层显示的韵律性特征,是胶体化学作用与沉积作用难以形成的,只有微生物群体的世代繁衍,才能构筑成几乎固定不变的叠层石柱体形态。上述研究成果,进一步确立了大洋锰结核的生物成因观点。  相似文献   

16.
试论中国滨太平洋带的印支运动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发生在中生代早期的地壳运动,在我国东部、尤其是江南隆起带以东及下扬子地区较为明显。因而自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已引起我国地质学者的重视,如丁文江、李毓尧、李捷、朱森、黄汲清、徐克勤、李四光、张文佑、孙殿卿、吴磊伯、徐煜坚等,曾先后对这一时期的造山幕(或褶皱幕、构造幕)给予专名。上述时期的地壳运动,在中南半岛的东部表现最强烈。1934年,法国地质学者J.弗罗马热(Fromaget)曾将越南晚三叠世的前诺利克期、前瑞替克期两个造山幕命名为印支  相似文献   

17.
王秀璋  程景平 《地球化学》1994,23(3):211-225
产于太古宇中的金矿床在国内外都属主要金矿类型,虽然有成矿物质都来自含镁铁-超镁铁火山岩的太古宇,但成矿环境在国内外却有重大差异。国外矿床产在地盾上,围岩变质浅,延深大,无垂直分带,金矿物成色高,矿石Au/Ag值大,放射性成因铅同位素低,成矿压力大,盐度低,成矿时代老(太古宙)。而国内矿床产在活化地台上,围岩变质深,有的有垂直分带性,金矿物成色较低,矿石Au/Ag值小,放射性成因铅同位素高,成矿压力  相似文献   

18.
小营盘金矿与东坪金矿皆是全国知名的大型放。中盘金太矿产于太古宇叠干群变质岩中,东坪金矿产于海西期碱性杂岩体中,矿床地质特征、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显示,这2个矿床在矿物组合、成矿阶段、等方面具有许多相似之处。尽管二者赋矿围岩及成矿时代不同,但它们均属与碱性杂岩体有关的中温热液型金矿。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金的一般地球化学特征,接着简要描述了含金矿床的一般类型及世界金的产量概况。最后以金矿床成因的扼要章节结束本文。后生的脉型、复脉型、网脉型和浸染型金矿床主要是通过变质分泌作用和花岗岩化作用形成的,金及其有关元素的源岩主要赋存于火山岩的和/或沉积岩的堆积体内。现代的砂金矿均属沉积成因,是在风化和后成沉积作用期间,作为化学(增生)和物理(重力)作用过程的结果,金被簸选进入砂矿富集带层中而成。含金石英砾岩型矿床可能起源于砂矿,在后成成岩作用和变质事件期间,金及其许多相关的元素经历了根本的化学再造。  相似文献   

20.
试论菱铁质结核的成因及其在地层对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菱铁质结核是沉积岩中较常见的一种包体,在含煤地层中更是多见。它是在一定的沉积成岩环境中形成和富集的。它是研究含煤建造沉积相,古地理环境,成岩作用、地球化学特征和地层、岩层对比的有力依据之一。当其在地层中富集具有相当规模时,又是一种很好的铁矿资源。因此在地质勘探工作中研究菱铁质结核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