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天山巴伦台南缘一带主要出露一套基性-中酸性侵入岩,岩石组合为片麻状闪长岩、片麻状石英闪长岩、片麻状花岗闪长岩、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通过野外宏观地质观察、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合岩石同位素定年和前人的年代学资料认为,该区侵入岩形成时代为晚奥陶—早志留世,形成构造环境是板块碰撞前活动陆缘弧环境,当时的构造应力场为NS向挤压应力阶段,岩体具强变质强变形特征,岩浆物质来源于碰撞造山前期的壳幔混源岩浆和同碰撞期的上地壳重熔改造岩浆。该区侵入岩标志着南天山洋在早古生代中晚期开始向中天山地块下俯冲聚敛。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天山造山带古生代侵入岩岩石类型、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年代学研究,初步厘定不同构造带侵入岩浆序列及形成构造环境。天山地区古生代侵入岩主要包括奥陶—志留纪俯冲期钙碱性花岗岩、泥盆纪后碰撞型正长花岗岩、石炭纪中早期俯冲型钙碱性花岗岩、石炭纪晚期后碰撞型正长花岗岩、石炭纪末后碰撞型镁铁-超镁铁质岩、二叠纪早期后造山型碱性花岗岩及洋壳残片等。俯冲期侵入岩主要为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组合;同碰撞期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合;后碰撞期为组成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组合;后造山期为正长花岗岩-碱性花岗岩组合。认为该地区古生代侵入岩与Terskey洋、北天山洋、南天山洋等洋盆演化密切相关,并建立了天山地区古生代构造演化模式图。  相似文献   

3.
新疆胜利达坂地区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及成岩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表明,中天山构造带北缘胜利达坂地区的花岗岩类至少是两期岩浆活动的产物,胜利达坂岩体形成于加里东晚期的岛弧构造环境,红色钾长花岗岩形成于华力西晚期,属造山期后花岗岩。  相似文献   

4.
中天山奎先达坂一带大量发育花岗质侵入岩,其中,晚志留世侵入岩位于研究区中部东侧,对其开展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及LA-ICP-MS锆石U-Pb测年研究,以探讨岩体成因类型、侵位时代及形成的构造背景,旨在对南天山洋盆俯冲时限,乃至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提供新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奎先达坂一带晚志留世侵入岩为过铝质、高钾钙...  相似文献   

5.
新疆中天山古生代侵入岩浆序列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平  赵同阳  穆利修  王哲  黄剑  屈涛  凤骏 《地质论评》2018,64(1):91-107
新疆中天山构造岩浆带是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分布着古生代花岗质侵入体。本研究重点对中天山南缘巴音布鲁克及巴伦台地区的花岗质侵入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并获得了岩体侵位年龄由老到新分别为463±3Ma(石英闪长岩)、437±5Ma(石英闪长岩)、424±3Ma(二长花岗岩)、383±4Ma(二长花岗岩)、356±3Ma(二长花岗岩)和303±5Ma(正长花岗岩)。综合区域地质分析认为,中天山古生代侵入岩浆活动可分为四个构造岩浆演化阶段:(1)晚寒武世—晚奥陶世阶段,Terskey洋盆和南天山洋盆自新元古代打开形成广阔洋盆,Terskey洋盆在晚寒武世开始初次俯冲,于晚奥陶世洋盆闭合,南天山洋盆于早奥陶世初次俯冲,具有自西向东、由早到晚的俯冲特点;(2)早志留世—中泥盆世阶段,南天山洋盆持续向北俯冲,该阶段北天山洋开始向南侧俯冲,在伊犁地块北缘形成了弧岩浆;(3)晚泥盆世—早石炭世阶段,南天山洋盆闭合于晚泥盆世末期,在早石炭世中晚期进入残余洋盆演化阶段;(4)晚石炭世—早二叠世阶段,该阶段为后碰撞伸展环境,区域上为陆内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6.
新疆西天山古生代侵入岩的地质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西天山造山带位于古亚洲构造域的中南部,古生代岩浆活动强烈,侵入岩发育。文章系统总结了新疆西天山古生代侵入岩的时空分布、地质特征及其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其是南、北天山洋盆演化的产物,早石炭世及其以前的古生代侵入岩呈带状分布于各山系中,主要为一套与洋盆收敛俯冲有关的钙碱性侵入岩,晚石炭世及其之后的古生代侵入岩则具有面状分布的特征,主要为一套与同碰撞有关的富铝花岗岩和后造山的富钾花岗岩。  相似文献   

7.
中天山巴伦台地区乌兰莫仁构造混杂带由以辉长岩、橄榄辉长岩、橄榄二辉岩、斜长花岗岩等为主的深成杂岩、以玄武岩为主的铁镁质火山岩组成,可能代表了吉尔吉斯洋盆的洋壳残片,上覆岩系主要由硅质岩、硅质粉砂岩、泥晶灰岩等远洋沉积物组成。该洋盆在早元古代可能已打开,至早—中奥陶世闭合,伊犁微地块与中天山微地块形成统一的伊犁-中天山地块。乌兰莫仁构造混杂岩的识别,对于探讨吉尔吉斯洋盆是否延伸至巴伦台地区以及巴伦台地块与伊犁地块间是否存在洋盆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对于重新认识巴伦台微地块(中天山地块)和伊犁地块间的关系及探讨中天山地区乃至中亚造山带古生代以来构造演化具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东天山阿齐山地区石炭纪汇宇岛弧花岗岩的厘定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在参加新疆东天山阿齐山一带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中,通过对北天山岛弧区侵入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等的调查与研究,依据同源岩浆演化系列,将北天山岛弧区构造—岩浆岩带划分为主期中—酸性花岗岩和补充期钾质花岗岩两个大的岩浆演化阶段。其中,在北天山岛弧区原划三叠纪汇宇板内花岗岩获得中粒钾长花岗岩锆石U-Pb法313.8±0.8~351.3±0.9 Ma同位素测年值,据此将其侵入时代厘定为石炭纪,并通过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认为其具离散式分布、属“S”型壳源花岗岩,具反序列成分演化,主要为岩浆结晶分异形成,属岛弧花岗岩的补充期侵入体。  相似文献   

9.
南天山位于中亚造山带南部,塔里木盆地北缘。长期以来,有关其在古生代时期的演化规律、南天山古洋盆的俯冲方式、俯冲作用规模、持续时间及闭合时限等科学问题研究都是地学界的热点。本研究报道了出露于南天山造山带南缘(塔里木克拉通北缘)的咔拉吾勒及欧西达坂古生代钙碱性侵入岩的锆石U-Pb-Hf同位素及地球化学数据,其中咔拉吾勒细粒闪长岩、欧西达坂花岗闪长岩及钾长花岗岩的年龄分别为413.2±5.5Ma、407.3±5.1Ma及409.3±5.2Ma,都形成于早泥盆世。结合前人对研究区欧西达坂石英闪长岩的年代学(418.4±2.2Ma)及地球化学数据,确定了泥盆纪时期南天山南缘发育一套钙碱性的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的岩石组合,各岩体表现出相近的时空分布及地球化学特征,判断各岩石应为同源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欧西达坂花岗闪长岩的锆石Lu-Hf同位素数据显示出较大范围的176Hf/177Hf比值(0.282185~0.282901)、εHf(t)值(-12.0~12.9)及t DM2模式年龄(573~2149Ma),体现出新老地壳物质混染的特征,指示其母岩浆为混合岩浆。结合各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Rb、Ba、Th、Sr),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如:Nb、Ta、Zr、Hf)及低Nb/Ta比值等特征,本研究推断该岩石组合为弧岩浆岩系列,其母岩浆可能产生于俯冲消减构造环境下新生玄武质岩浆与老陆壳重熔酸性岩浆的混合,并经历了一定的结晶分异而成岩。进一步的综合分析表明,南天山南缘古生代中期一系列岩浆活动的时代至少从晚奥陶世一直持续到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而南天山古洋盆至少于奥陶纪期间向北(伊犁-中天山地块)发生单向俯冲。晚奥陶世-泥盆纪期间,其东、西两段的俯冲极性或有所不同,西段或为持续的北向俯冲,东部地区为向南北双向俯冲,塔里木北缘在该侧转变为活动大陆边缘。本研究旨在为南天山造山带古生代期间的构造演化提供一定的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10.
赵佳楠  刘正军 《中国地质》2014,41(1):92-107
位于塔里木地块西南缘、西昆仑造山带北缘的帕什托克侵入序列由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组成,类似TTG组合,形成于中元古代晚期。本文从帕什托克侵入序列的地球化学分析出发,通过对该侵入序列两期侵入岩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研究,讨论了该侵入序列的成因、构造环境和与其相关的板块间地球动力学模式,认为该侵入序列为I型准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闪长岩系列,属活动板块边缘碰撞前大陆弧花岗岩类,两期侵入岩为同源岩浆演化,母岩浆属壳幔混合源,且岩浆向酸性演化。根据岩浆演化的物理环境和构造环境,推测早古生代库地洋的完全闭合与库地洋壳向塔里木古陆块俯冲消减有关,是塔里木古陆块和柴达木古陆块在Rodinia超级大陆汇聚过程中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辽东地区古元古代侵入岩特征及构造岩浆大陆动力学演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辽宁古元古代侵入岩广泛分布于太子河凹陷以南的营口、宽甸、丹东、桓仁等地。本文概述了侵入岩地质、岩石、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等特征,探讨了其源区有原幔源型、壳幔混源型、壳源型的属性。岩浆演化规律为:造山前富Mg质玄武岩、拉斑玄武岩系列与钙碱系列双向演化;造山期由中酸性→酸性、由钠质→钾质;造山后崩塌期由基性→中性→酸性,由拉斑玄武岩系列→钙碱系列,由钠质→钾质。构造岩浆大陆动力学演化过程和模式为造山前毗芦寺超基性-基性杂岩侵喷就位,造山早期条痕状花岗岩同构造底劈侵位,造山主期片麻状黑云-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同构造中高位侵入,造山晚期块状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合高位侵入,造山期后构造崩塌期辉长-辉绿岩组合、闪长岩-斜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组合伸展就位。  相似文献   

12.
燕山造山带侏罗—白垩纪岩浆活动与构造序列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根据地质接触关系和同位素年龄资料,划分出燕山造山带从早侏罗世到早白垩时期的五个岩浆活动阶段,并讨论了其与构造变形序列的关系。第一阶段的代表是早侏罗世玄武岩(和安粗岩);而第二阶段以罗世中性火山岩和闪长岩-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侵入岩组合为标志;第三阶段表现为晚侏罗世酸性火山岩和闪长岩-石英二长岩-正长岩-花岗岩侵入岩组合的活动。早白垩世时期发育有两次岩浆活动阶段,较早的阶段(第四阶段)以安粗岩和流纹岩以及闪长岩-石英二长岩-正长岩-碱性正长岩-花岗岩侵入岩组合为标志,而后一个阶段(第五阶段)以120Ma以后发育的小规模火山岩和花岗岩-碱性花岗岩组合为标志。其中,第二,三岩浆活动阶段分别早于燕山造山带在中,晚侏罗世末的两次主造山幕发生的时代,所以燕山地区主造山幕的P-T-t演化为逆时针轨主迷。同时,第五阶段岩浆活动对应于造山后崩塌阶段。本文归纳的燕山造山带侏罗-白垩纪造山过程演化模式为:玄武岩底侵,地壳物质熔形成安粗岩和流纹岩岩浆→地壳被加热并弱化→推覆构造发育,地壳增厚→造山后崩塌和碱性花岗岩形成。  相似文献   

13.
公婆泉岩浆弧近东西向展布于北山造山带牛圈子-洗肠井蛇绿混杂岩带北侧的公婆泉-石板井-小黄山一带,其物质组成、不同岩石组合的形成时代及其空间展布规律对于研究北山造山带早古生代地质构造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对三十余幅1:5万区调填图数据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公婆泉岩浆弧主要由510~470 Ma的辉长岩-闪长岩侵入岩组合和玄武岩、470~430 Ma片麻状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少量的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组合及大面积分布的安山岩、430~410 Ma正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组合等3期较强的构造岩浆作用组成.结合区域地质认识以及上述岩石组合的地球化学资料提出,3期岩浆作用分别形成于早期俯冲、主俯冲期和后碰撞期3个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其中主俯冲期的花岗岩组合的空间展布,具有由南向北的分布规律,物质提出指示了月牙山-洗肠井洋具有往北俯冲的极性.   相似文献   

14.
根据燕山地区侏罗纪—早白垩世岩浆岩的同位素年代学和化学成分资料,以及该地区构造变形序列,初步总结了燕山造山带岩浆活动时间序列和岩性组合:第一阶段的代表是早侏罗世英安岩和玄武岩;第二阶段以中侏罗世中性火山岩和闪长岩—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侵入岩组合为标志;第三阶段表现为晚侏罗世中、酸性火山岩和闪长岩—石英二长岩—正长岩—花岗岩侵入岩组合的活动;第四阶段为早白垩世早期安粗岩和流纹岩以及闪长岩—石英二长岩—正长岩—碱性正长岩—花岗岩侵入岩组合为标志;第五阶段以120Ma以后发育的小规模火山岩和花岗岩—碱性花岗岩组合为标志。与之相对应,燕山造山带侏罗纪—白垩纪造山过程演化模式为:玄武岩底侵、地壳物质熔融形成安粗岩和流纹岩岩浆→地壳被加热并弱化→推覆构造发育、地壳增厚→后造山崩塌。  相似文献   

15.
映秀地区花岗岩属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彭灌杂岩”南段之组成部分,岩石类型以二长花岗岩,云闪长岩为主,少量花岗闪长岩。按照同源岩浆演化序列的观点,根据岩石学,经学及地球化学,接触关系等特征,将该区花岗岩划分为8个花岗岩单元。其岩石为稀土总量偏低,具负铕右倾形式的钙碱性次铝及过铝型酸性侵入岩,分属造山前陆弧I型花岗岩的成分演化序列及造山晚期S型花岩的结构演化序列,其形成时代为中一晚元古代。  相似文献   

16.
天水地区花岗岩类及其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地处祁连造山带与秦岭造山带结合部位的天水地区花岗岩类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等资料的分析研究,区内花岗岩类可划分为3个构造岩浆带.对大量的花岗岩类构造环境信息综合分析表明,祁连造山带和秦岭造山带在晚古生代之前,二者分属两大造山带,具有皆然不同的岩浆事件和大地构造背景及其演化模式.直到晚古生代之后,祁连造山带才与秦岭造山带一道共同进入陆内演化阶段.花岗岩类为探索本区构造演化特征提供了佐证,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那陵郭勒河中游位于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地区,分布着大量的花岗岩.对该地区晚三叠世侵入岩的研究有助于认识东昆仑造山带印支期构造-岩浆演化历史.对研究区内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学、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斑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225.7士1)Ma、(213.74±...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额尔古纳八卡地区酸性侵入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表明,八卡区内5个代表性的酸性侵入岩体中的锆石大部分为自形-半自形晶,显示其为岩浆成因锆石;岩浆作用集中于3个阶段。其包括:1)新元古代早期岩浆活动,正长花岗岩加权平均年龄为798 Ma±6 Ma,其形成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构造背景有关;2)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的岩浆活动,岩石年龄介于238~267 Ma,结合花岗岩特征,反映其形成于古亚洲洋闭合后的造山后环境;3)花岗岩的138 Ma±1 Ma、137 Ma±2 Ma岩体年龄显示了早白垩世岩浆作用的存在,该岩浆事件与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的演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鲁东晚中生代热隆-伸展构造及其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理清山东省鲁东地区晚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的关系及其发生的动力学背景,本文综合分析了晚中生代侵入岩的空间分布、组合特征、成因类型、形成时代和序列、地球化学演化及形成的构造环境等。研究表明:该区侵入岩由侏罗纪陆壳重熔型花岗岩、白垩纪壳幔混合型花岗岩、白垩纪深源花岗岩和白垩纪脉岩组成,并且从早期到晚期,侵入岩的岩石化学成分由高钾钙碱性系列向橄榄安粗岩系列演化,微量元素由高Ba、Sr花岗岩向低Ba、Sr花岗岩演化,稀土元素由无或弱正铕异常向显著负铕异常演化,岩浆岩成因由S型向I型、A型演化。强烈的岩浆活动和复杂的岩浆岩类型指示了剧烈的壳幔相互作用过程,认为鲁东地区在早白垩世处于强烈的拉张构造环境,其在140~110 Ma期间大规模岩浆活动的同时发生了强烈的地壳隆升事件。通过对断陷盆地、火山活动、变质核杂岩和断层系统的类型、性质、控制因素等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它们是大规模伸展构造的表现形式,伸展构造的活动时间为130~98 Ma。进一步分析表明,鲁东地区的白垩纪构造-岩浆组合构成了热隆-伸展构造,它们是太平洋板块俯冲与燕山运动主变形时期(岩石圈增厚)后续效应的产物,岩石圈拆沉、地壳减薄和克拉通破坏是引起早白垩世热隆-伸展构造的根本原因,热隆-伸展构造为胶东大规模成矿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根据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对山西省中生代侵入岩进行分析研究,将其划分为3个岩浆系列: 碱性偏碱性系列、亚碱性(基性)中性—中酸性系列和A型花岗岩(酸性)系列。碱性偏碱性岩系列形成于后碰撞构造环境,亚碱性(基性)中性—中酸性岩系列为大陆边缘弧和大陆岛弧及后造山构造环境,A型花岗岩系列为板内大陆裂谷或与地幔热点(地幔羽)有关的构造环境,板块俯冲作用为其提供了热能和含水溶液。大地构造分区划分为华北陆块区构造岩浆省(Ⅰ级),其中包括3个岩浆带(Ⅱ级): 南兴蒙岩浆带、北秦岭岩浆带和华北东部岩浆带,每个岩浆带又可划分为2个岩浆亚带(2期岩浆作用)(Ⅲ级),各个岩浆亚带均具有板块俯冲造山带火成岩的特征和发育演化极性。该成果为解决板块构造登陆问题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