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河南省铜矿成矿特征.铜元素地球化学分布分配概况及与铜矿产出关系。据河南成型铜矿床的成矿规律,提出我省铜矿成矿有利地区应以华北地台南缘及北秦岭为主,重点在栾川-明港、朱阳关-大河断裂带附近地区,次为南秦岭北缘地区.  相似文献   

2.
风火山盆地二道沟砂岩型铜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矿体形态及变化特征、含铜矿物组合及其特征、含铜岩石及岩相特征等方面描述了二道沟铜矿床地质特征,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矿床为砂岩型铜矿,在此基础上,初步总结了盆地内的找矿标志及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
中国铜矿供应保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铜矿资源储量丰富的国家,但同时也是铜矿消费大国,铜矿供需缺口逐年加大,给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了巨大隐患。通过对中国铜资源概况和铜矿供应保障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保障中国铜矿安全供给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4.
沅麻盆地砂岩型铜矿控矿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沅麻盆地为一中生代断陷盆地,是湖南省最重要的铜矿成矿区之一,区内铜矿床(点)较多,砂岩型铜矿为主要矿床类型,具有规模较大、品位较高、矿石选冶性能良好等特点,九曲湾铜矿是其典型矿床。本文通过对九曲湾铜矿矿床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合现代沉积学理论,对原有“含铜岩系由地壳震荡运动造成”的论点提出质疑,提出“盆地的不断下陷及周期性的气候变化是形成含铜岩系的关键因素”,并对区内铜矿其它控矿条件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5.
纳米比亚罗什皮纳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已发现罗雷铜矿、斯克皮铅锌矿、罗什皮纳铅铜矿及海伯超大型铜矿床以及多处Cu,Pb,Zn,Au及Bi等多处矿(化)点,可望形成铜、铅、锌、钼等多金属矿床集中区,找矿潜力巨大。该文在分析该区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总结了罗雷铜矿的地质特征,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并对罗雷铜矿和海伯铜矿之间的大部地区铜矿找矿潜力进行了展望,指出激发极化法是该区隐伏铜矿床勘查的有效物探手段。  相似文献   

6.
智利楚基卡马塔铜矿是世界上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床。总结了该矿床形成的区域地质背景,并从围岩蚀变特征、矿化阶段的划分、成岩成矿年龄以及矿床的破坏和保存等方面对该矿床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分析了矿床成因,建立了该矿床的找矿模型与找矿标志。结果表明,楚基卡马塔铜矿床位于安第斯造山带中部,产于楚基卡马塔侵入杂岩体中,主要受西部断裂控制;蚀变分带呈不规则状展布,矿化与石英-绢云母化密切相关;矿床氧化带发育,含有氯铜矿和孔雀石等矿物,与我国土屋斑岩型铜矿具有相似之处;楚基卡马塔铜矿床形成于晚始新世-早渐新世,其成岩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幔,含矿斑岩体具有较高的氧逸度,与我国玉龙和驱龙斑岩型铜矿有相似之处;楚基卡马塔铜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多次矿化叠加,与南美板块和法拉隆板块之间的快速斜向俯冲运动有关。对楚基卡马塔铜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的总结,可以为我国斑岩铜矿的找矿勘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杆洞铜矿床赋存于广西桂北最老地层─—中元古界四堡群中,矿体呈脉状产于杆洞花岗斑岩体及其外接触带围岩中,受NNE向断裂裂隙构造控制明显,矿石具细脉浸染状、块状构造,矿石平均品位Cu0.785—1.748%,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黄铁矿,局部伴生方铅矿、闪锌矿,脉石矿物有石英、绢云母、绿泥石、黑云母,围岩蚀变主要为石英绢云母化与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硅化,据此认为属岩浆热液交代充填脉型矿床。  相似文献   

8.
石柱子花岗闪长岩体形成于晚侏罗-早白垩世,岩石属钙碱系列,形成于造山带或岛弧构造环境。岩体的副矿物组合及矿物组合标型研究表明,锆石-磷灰石-锐钛矿(金红石).锆石-锐钛矿(金红石).锆石-磷灰石-榍石-金红石(锐钛矿)等3种副矿物组合类型;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黝铜矿)-重晶石,黄铁矿-黄铜矿,黄铜矿-方铅矿-重晶石,黄铁矿-黄铜矿-重晶石,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黄铁矿-白钨矿,黄铁矿-重晶石等7种矿石矿物组合类型,可作为本区寻找斑岩铜矿的矿物组合标志。  相似文献   

9.
王家庄、碑楼铜矿床位于邹平火山岩盆地内,区内为山东重要的铜矿产地.在收集以往地质工作资料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王家庄铜矿床与碑楼铜矿床的地质特征,总结了赋矿岩石、围岩、矿体规模、形态、产状等特征,分析了矿石中金属矿物与矿石类型;对王家庄与碑楼铜矿的成矿期次与成矿条件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邹平火山岩主要经历了3次喷发与侵入...  相似文献   

10.
架子山铜矿化点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城西北约50km,440.4高地(架子山)南侧。通过对区内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发现该区内有较好的铜矿化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11.
甘肃河西走廊有悠久的开采金银矿的历史。采金至少始于唐代,鼎胜于清代;采银主要在明代。采金范围包括今酒泉、张掖、武威等地区。清代,敦煌金矿,曾是我国最大的金矿。本文不仅探讨了河西开采金银的历史,而且列举了古代具体产地数十处,对当前河西寻找金银矿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我国清末至民国初期(1840—1920年)长达80年的金矿开发概貌,按现行政区划,共涉及21个省。对各省的金矿,既扼要探讨历史沿革,又尽量地汇集具体产金地名及有关地质矿产信息,期望达到治史与古为今用相结合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3.
北江水铜矿床位于鲁西重要的铜多金属成矿带内,在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着重从构造、地层、岩浆岩等方面分析了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利用矿区内最新施工的钻孔资料及物化探资料,对区内矿体的成矿规律、分布特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认为矿床成因类型属于中低温热液型,铜矿体呈脉状严格受北江水断裂控制。区内铜矿体赋存岩性为黄铜矿化石英脉,矿体侧伏方向为NW 300°,矿体沿侧伏方向富集明显,且深部未封闭。区内NW向断裂是重要的导矿、控矿构造,受断裂构造控制的热液型铜矿床,一般具有延深大于延长的特点。认为该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指出了找矿方向为研究区西北部及矿体深部。  相似文献   

14.
馒头沟铜矿是近年来在内蒙古赤峰地区发现的一处砂(页)岩型铜矿,在内蒙乃至北方属首次发现。该文在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及矿化特征方面对该矿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并讨论了其矿床类型、成矿物质来源及成因,可进一步指导馒头沟矿床的勘查和认识,且对内蒙古乃至北方晚二叠世寻找同类矿床具有一定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中下游是我国重要的铁、铜、金等多金属成矿带, 其南端是鄂东南矿集区, 该区作为我国重要铁铜矿产地, 集中分布了若干富铁富铜矿床; 金牛火山岩盆地处在鄂东南矿集区西南区域, 与成矿带中多个矿区的成矿条件相似, 具有铁、铜、金等多金属矿找矿潜力。但金牛火山岩盆地具有较厚的岩浆岩和沉积岩盖层, 增加了找矿工作的困难, 需要加强技术手段的应用, 提升找矿预测效果。相邻矿集区开展的以重磁数据为主的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分析工作, 为研究区构造特征分析与指导找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证明利用高精度重磁数据并结合其他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解释, 可提取研究区构造格架特征、隐伏岩体和物性分布等信息, 从而推断盆地及其基底构造特征并提出找矿预测。本研究针对金牛火山岩盆地虽有找矿潜力但缺乏系统研究的问题及迫切需求, 基于实测和收集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 开展以重磁资料为主联合大地电磁(MT)数据的综合分析解释工作, 利用重磁异常线性信号提取、重磁异常数据多尺度分析、重磁异常反演和物性界面反演、以及电阻率成像等, 估算盆地基底深度, 圈定火山机构和隐伏岩体, 推测断裂分布、盆地边界及找矿远景区, 对于该地区基础地质调查及深部找矿预测工作具有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地壳中元素和矿化分布的不均匀性是一个普遍规律。从超大型矿床→大型矿床→小型矿床→矿点、矿化点(或高异常点)的分布,是近似于从有限稀硫分布逼近无穷多且无限稀硫分布。因此可以把矿床的分布看成是随机康托集(Cantordust)在空间上的分布。浙江中生代热液萤石、银、铅锌矿床的分形丛集分布存在于两个尺度范围内,分形丛集的分维数为0.196~0.40(1~20km)和1.161~1.219(20~750km)。矿床的频度—大小分布也是分形的,其储量分形分布的分维数为:萤石(中国)D=2.13;萤石(浙江)D=2.34;银(浙江)D=1.63;铅锌(浙江)D=2.27;钨(中国)D=2.16;铜(世界)D=2.55。我们认为,矿床储量的分形分布,对于各种标度的成矿作用可能是一个普遍性的特征。根据矿床的频度—大小分形关系,有可能对一地区大于某一指定储量的潜在矿床数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7.
秋树湾铜钼矿床位于北秦岭造山带南侧靠近商丹断裂,铜矿赋存于北山角砾岩筒中,黄铜矿发育于角砾岩胶结物中。金属矿物简单,主要为黄铜矿、磁黄铁矿、闪锌矿和辉钼矿。矿石铅、硫同位素等表明成矿物质与深源浅成小斑岩体有关。氢氧同位素以及包裹体成分指示大气降水参与了成矿作用。铜钼矿形成于统一的接触交代成矿作用体系,后期热液使早期形成的矽卡岩发生退化蚀变并形成铜矿。  相似文献   

18.
金属元素活动态是我国5种深穿透地球化学技术中应用最广的方法之一。此方法是通过提取地表土壤一定深度介质中元素活动态的微弱隐伏矿信息而找寻隐伏矿,属于通过直接信息找矿,目前该方法的标准化程度不高。为将铜元素活动态应用于地质找矿,该文对铜元素4个活动态的相态(水浸出态、粘土吸附态、有机链合态、铁锰氧化物态)循序提取的条件及ICP-AES测定技术进行了研究,包括采样深度、分析样品粒度、样品存放时间、提取条件、测定干扰等,通过对铜活动态提取液处理方法的改进,提高了分析速度和分析数据的精度。由实验数据计算出各相态方法的检出限和精密度RSD(n=10),水浸出态为0.079mg/L,13.90%~22.49%;粘土吸附态为0.275mg/L,11.99%~23.29%;有机链合态为0.362mg/L,10.70%~57.27%;铁锰氧化物态为0.230mg/L,17.83%~38.61%。该方法操作方便,精密度较好,应用于碑楼隐伏铜矿的野外探测实验,探测结果所圈定的综合异常与实际矿体的水平投影相符,取得了较满意的试验效果,该方法可应用于不同地质景观区。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国大地构造相划分方案日渐成熟,如何运用大地构造相方法找矿成为近几年的新课题。对此该文提出一种新的找矿思路:以已知矿产地的大地构造相(亚相)特征作为前提条件,结合已知矿产地地质、物化探找矿标志,在覆盖区圈定根据物化探特征推断出存在与已知矿产地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岩石构造组合的地区,即为成矿预测区。该文以五莲—诸城地区为例,以五莲县七宝山铜矿作为已知矿产地,应用上述找矿思路,在诸城市瓦店镇附近圈定了铜矿预测区,该方法对其他矿种预测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