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楚纯洁  赵景波 《地理科学》2013,(9):1150-1156
整理分析历史文献资料,提取出北宋和元代开封地区的洪涝灾害信息,对比探讨两个时期洪涝灾害发生特征及其反映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宋元开封地区洪灾频发,平均2.75~2.89 a发生1次,北宋以中度雨涝为主,元代以河流决溢大灾为主。北宋前70 a洪灾频发,元代则两头少中间多。宋元洪灾主要集中于夏秋季节,夏季风降水增多或集中是其主要驱动力。北宋洪灾空间差异较小,元代则因距离黄河改道远近而差异较大。北宋前期约40 a气候偏干,之后干湿波动频繁,元代相对湿润并延续至后期;宋元洪灾均具有共同的准3、7 a周期。  相似文献   

2.
3.
正张显运教授长期致力于宋代畜牧业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十至十三世纪生态环境变迁与宋代畜牧业发展响应》是其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的最终结项成果,该书于2015年3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约35万字。该书将宏观思维与微观研究相结合,从生态环境变迁角度探索十至十三世纪宋代畜牧业发展的问题,是畜牧史与生态环境史交叉研究的全新力作。该书学术眼光独到,有助于从新颖的视角全面、客观地认识宋代历史。具体分析,全书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4.
由我国著名交通专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文尝教授和著名城市地理专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马清裕教授等合作完成的<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一书于2010年初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本书在全面阐述现代城市化基本特征与趋势、城市交通发展历程与趋势、城市交通和城市功能区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城市交通与城市功能区、城市交通与居住区相互作用、城市交通与商业中心、城市交通与CBD相互作用的规律性特征,总结出了交通可达性评价理论与方法,揭示了交通出行与功能区布局的基本特征.拜读了两位先生的巨作之后,深感具有以下3大突出特色.  相似文献   

5.
1990年4、5月间“地理研究与发展”研讨会在香港大学举行。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以及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英国的华裔地理学家80余人参加了会议,这是近三四十年间华裔地理学家难得的聚会。《地理研究与发展》一书真实地反映了研讨会的全貌。由于研讨会在增强海内外华裔学人的团结及发展地理学具有的历史意义,本书的出版超过了论文所体现的学术价值。本文作此简要评介,希望研讨会的精神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6.
李国平 《地理研究》2014,33(3):601-601
正在21世纪,亚太地区特别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地区的发展将更加举世瞩目。位处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西双版纳是中国西南陆地与东南亚国家接壤最多、距离新型工业化就、国家最便捷、综合  相似文献   

7.
陆大道 《地理学报》2021,76(6):0-00
城乡关系是经济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特殊的地理国情、经济基础和制度特点,使得中国城镇化与城乡关系演进更具综合性、复杂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问题成为当今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因此,如何处理好现代化进程中的工农...  相似文献   

8.
9.
牛海桢 《地理学报》2014,69(10):1591-1591
正中国近代地理学第二代宗师张其昀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曾将中国疆域划分成23个疆域,在23个区域中,以大江大河为单元的就有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秦岭汉水区、黄河上流区、海河流域和白山黑水等7个,但是这7个区域并没有把淮河流域独立出来,而是将其一分为二,淮河以北划入了黄河三角洲,淮河以南划入了长江三角洲。客观地说,张其昀先生的划分方法无疑有一定的根据,但是由于其过分强调了淮河的分界意义,而未能充分考虑整个淮河流域的共同特点,因为"无论从自然  相似文献   

10.
面对全球越来越严峻的资源与环境形势,地理学逐步从基础理论研究向为社会生产实践服务转变,从研究个体、局部走向综合、整体,从静态分析走向动态研究,从资源环境条件评价转向社会经济分析.在此背景下,福建师范大学朱鹤健教授的著作<农业资源系统耦合模拟与应用>于2009年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为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
正2000年,中央政府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经过15年,全国性贫困格局已基本消除,但西部地区连片低水平发展格局仍未发生显著变化。显然,山地主导的区域空间结构与脆弱的资源环境是西部地区发展的核心矛盾。保护性利用西部地区脆弱的资源环境和山地空间结构,依旧是"十三五"时期西部地区发展实践主线,更是学界关注的理论热点。西部地区要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全面提升与周边国家合作发展的水平,深化参与东部沿海地区均衡发展战略,谋划区域发展新思  相似文献   

12.
<正>《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丛书》于2013年度获批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作为科学出版社的第一个地学项目,2015年底获得顺利验收。该项目具有以下特点:1项目立项基础扎实,组稿和出版严格保障质量地球空间信息科学是地球科学、空间科学和信息科学交叉渗透发展的结果,在国家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及资源、环境和人口的协调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我国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将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与新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列入国家16个重大专项之一,国  相似文献   

13.
《教育与美好生活》一书是由伯特兰·罗素著、张鑫毅译,上海人民出版社在2017年出版的一部充满着智者寓言和闪耀着理智光辉的世界教育名著。伯特兰·罗素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是数理逻辑的奠基人和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也是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对世界文化有着巨大的贡献。在他所关注的大众议题中,教育占据着极为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严金明 《地理学报》2021,76(10):2605-2605
长江经济带是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的关键战略区域,是当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地之一,也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重要示范区.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国土空间的有力支撑.可见,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总体部署,科学认识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格局,有效地保护与利用,是长江经济带实现绿色发展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1.8万km,岛屿海岸线1.4万km,海洋国土面积达300万km~2,拥有面积大于500m~2的海岛有6500多个。在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海洋文化。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21世纪以来发展迅速、产生了巨大效益。作为海洋文化和文化创意产业有机融合的海洋文化创意已经成为促进沿海和海岛地区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浙江省旅游业经历30多年的发展,已由当初的外事接待型事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6.
王开队 《地理研究》2007,26(4):855-856
吴宏岐、王元林等著的《司马迁与中国地理》一书2006年9月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全书22万字,除序言和附录以外,正文共分为五章,其中第一章以鸟瞰的方式对司马迁的地理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作了概述;二至四章,按照地理学的基本框架,在深入挖掘、整理相关史料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朱大奎 《地理学报》2020,(2):F0003-F0003
陈志明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于1958年南京大学地理系地貌学专业毕业。几十年来,陈志明研究员专注地貌图的编制、大区域构造地貌图的编制,在国际上多有合作,著述甚多。陈志明老师又一巨著《板块构造与地貌形迹--亚欧与太平洋造貌构造响应》出版(测绘出版社,2017年12月)。该著作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亚洲及邻区陆海地貌全图与板块造貌构造图研制"的延伸。全书130多万字,分为上下两册精装,共1100页,书中各章附有参考文献642篇(本),其中英文俄文文献324篇(本)。  相似文献   

18.
《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研究》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创琳 《地理研究》2012,31(10):1927-1927
省际边界区域是两个及以上省级行政区划单元的接壤区域。目前,我国省级行政区边界总长度达5.2万km,涉及849个县级行政区划单元,面积占全国的47.9%。当前,大多数省际边界区域,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省际边界区域,省际边界的"切变"效应显著,造成该类区域发展水平低,区域摩擦频发,空间协调难度较大,统筹发展难点较多。推进这一特殊类型区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许继琴 《地理研究》2014,33(10):1992-1992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对海洋资源环境、海洋国土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浙江是全国首批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省份之一,发展海洋经济对于加快浙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拓展发展空间、扩大对外开放、培育新增长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资源环境、产业、动力等结构性失衡问题,需要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解决。为此,宁波大学青年学者马仁锋、李加林、庄佩君在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宁波大学浙江省海洋文化与经济研究中心)省社  相似文献   

20.
<正>日前,刘祥学教授《壮族地区人地关系过程中的环境适应研究》一书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他继《走向和谐——广西民族关系发展的历史地理学研究》(民族出版社,2011)之后的又一部学术专著。这两部相隔时间甚短的学术论著,内容上也具有内在连续性。后者运用人地关系的相关理论,揭示广西多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历史地理成因。本书则更进一步分析人地关系过程中的环境适应问题,以壮族为切入点,综合运用正史与私人笔记、地方志、碑刻、族谱等多种历史文献,还大量使用田野考察与民族志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