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探讨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以中国1995~2014年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数据为依据,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和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发展指数表现出明显正相关关系,在整体发展和分段演化中均表现出较高一致性,耦合协调度呈稳步上升态势,且已进入高度耦合协调阶段。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弱正相关关系,空间集聚程度不显著,且随时间推移空间集聚现象并没有得到增强。从时空演变格局来看,局部空间自相关规律性明显,虽然不同集聚区在时空演变中都表现出一定的扩张和收缩,但在总体空间格局上呈现“东高西低”的发展态势,且东西部的差距在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2.
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系统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不同时空尺度下,生态承载力系统耦合协调度呈现不同差异和变化。在阐述耦合协调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容量耦合模型对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① 时序变化上,2001~2012年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变化趋势基本趋同,大致呈现同步稳定上升态势,耦合度均值达0.499,处于拮抗阶段;耦合协调度均值达0.463,处于中度耦合协调阶段;年均增长率上,耦合度达3.35%,大于耦合协调度的3.05%。表明生态承载力内部系统耦合作用和协同效应明显,并且耦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内部协调性。② 空间分异上,17个县域的耦合度出现了低水平耦合、拮抗阶段和磨合阶段3种状态,3种耦合状态的县域个数和区间变化呈现不同的差异。耦合协调度出现了低度耦合协调、中度耦合协调和高度耦合协调3种状态,其变化状况基本上与耦合度类似,但从协调状态的县域个数和区间变化来看,耦合协调度的变化稍滞后于耦合度的变化,空间分布与耦合度分布特征基本相似,高、低值区的空间分布由西南向东北大致呈现较低----较低的“M”型基本格局。③ 空间组合上,17个县域出现了低耦合低协调区、中耦合低协调区、中耦合中协调区、高耦合中协调区和高耦合高协调区5种空间组合类型,其基本空间格局是,低耦合低协调区集中分布在洞庭湖区中部和西南部,高耦合高协调区则沿京广线、石长线和常岳高速三线呈“三足鼎立”布局,其它不同组合类型则集中于高耦合高协调区外围呈“零星状”分布。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丛小丽  黄悦  刘继生 《地理科学》2019,39(3):496-505
构建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赋权法与综合评价法,测算了2006~2017年吉林省各地级市州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借助耦合协调模型测度吉林省各地级市州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的耦合协调等级与演化情况。研究表明:吉林省生态旅游综合发展水平地区差异明显,旅游环境发展呈现不均衡特征,发展层级的极化效应愈加明显; 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偏低,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子系统的耦合表现有所差异,旅游环境总体发展滞后于生态旅游发展; 2006~2017年吉林省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的整体耦合协调度均为濒临失调型和初级协调型,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的整体协同效应较前期有所减弱: 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耦合的协调度与生态文明呈现正向关系,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的协调水平愈高,区域生态文明发达程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4.
旅游兴边贸,边贸促旅游,边境旅游与边境贸易相互作用,促进边境产业新动能发展,最终形成跨境旅游一体化的格局。借用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探讨并分析边境旅游与边境贸易两大产业之间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建构两个产业相互作用的耦合关系模型和指标评价体系,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口岸地区东兴市为例,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边境旅游与边境贸易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和耦合发展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东兴市边境旅游与边境贸易发展综合发展水平函数值呈现上升的趋势,从2009年的0.017增加到2018年的1.004;边境贸易综合发展水平函数值从2009年的0.01增加到2018年的1.007。东兴市边境旅游与边境贸易耦合度在2009—2017年处于磨合阶段,2018年进入稳定阶段,耦合协调度实现了从低水平耦合协调阶段向中等水平耦合协调阶段转变,最终进入高水平耦合协调阶段。研究结果强调了边贸在其中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并指出边境地区应积极利用国家边境开放政策,一方面通过旅游企业组织开发边贸旅游产品;另一方面通过边贸的发展进一步促进边境口岸游客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基于改进的SFA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4—2016年的绿色创新效率与生态治理绩效值进行测度,借助耦合协调模型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对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和时空分异特征进行分析,进而运用PVAR模型考察其响应关系。结果表明:①2004—2016年两系统整体处于初级协调阶段,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空间上自东向西梯度递减,高协调区集中在东部城市;②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具有空间正关联性,低-低集聚城市数多于高-高集聚,协调发展领先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弱;③生态治理绩效对绿色创新效率响应较弱,而绿色创新效率对生态治理绩效响应则较强,且二者均对自身依赖较强,未来优化其互动机制应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方世敏  黄琰 《地理学报》2020,75(8):1757-1772
区域旅游效率和旅游规模的空间差异明显,动态把握两者时空演化特征和耦合协调关系对推动旅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测度长江经济带126个市域单元2001-2018年的旅游规模,引入DEA-MI模型对旅游效率进行测算和分解,运用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方法探讨区域旅游差异和空间结构的时空动态特征,构建旅游效率...  相似文献   

7.
旅游业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是当前旅游管理学和乡村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该文运用Super-SBM模型、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对2010-2019年中国31个省域旅游效率与乡村振兴水平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旅游效率与乡村振兴空间特征较相似,表现为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且均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阶梯状特征;2)研究期内,旅游效率与乡村振兴系统耦合协调等级以基本协调和中度协调为主,耦合协调度呈现“东高西低、中部均衡”的空间格局;3)旅游效率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和集聚效应,高值集聚区主要位于京津冀、长三角等沿海地区,低值集聚区主要分布于西藏和西北地区,耦合协调度冷热点分布形成以长三角为核心的“中心—外围”空间结构特征,据此提出了促进旅游效率与乡村振兴良性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长海县海岛旅游化效应时空分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以海岛旅游规划为基础,以大连长海县为例,分析长海县海岛旅游化效应的时空演变特征与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 海岛在旅游地演化过程中表现为旅游地景观旅游化阶段(2002-2009年)和旅游地后台旅游化阶段(2009-2012年)。② 在旅游用地的时空扩展尺度上,呈现出时间扩展和空间扩展并存的格局。在旅游用地的功能变化上,海岛土地的功能逐渐从单一功能向综合多元化功能转变。③ 在机理研究上,以旅游资源为原生动力,旅游交通、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等为内生驱动,政府政策引导旅游企业和旅游客源市场等为外部驱动成为海岛旅游化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9.
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为沿淮各地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以淮河生态经济带为研究对象,基于2007—2018年旅游经济总收入,通过基尼系数、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和β收敛性检验等指标研究淮河生态经济带旅游经济时空分异与收敛性,用多元回归分析淮河生态经济带旅游经济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显示:淮河生态经济带旅游经济总体分异趋于收敛;旅游经济分异在波动中缩小,空间分异东部大于西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旅行社数量、互联网用户数和4A级以上景点数是旅游经济的主要影响因子。说明淮河流域旅游经济总体上趋于收敛,旅游经济不平衡状态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陆省域旅游效率与城镇化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变差函数等方法研究2007-2017年中国大陆31个省域旅游效率与城镇化两系统间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空间格局上,中国大陆各省域旅游效率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与二者的空间特征相似,中高值区与中低值区分化明显,高值区呈现分散组团分布。2)在时间演化上,北京、上海为一级核心区,重庆、广州为二级核心区,外围区在极化作用与扩散作用下与核心区相互依存,旅游效率与城镇化耦合协调空间结构从\"两级多核\"向\"一带两核\"过渡。3)在子群划分上,目前旅游效率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总体仍处于中低发展水平的子群行列,未实现高层次的融合发展,但总体呈现向好发展趋势,子群间均有向上跨越突破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贫困山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为探寻旅游扶贫与生态环境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以贵州西部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六盘水市为研究对象,建立旅游扶贫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驱动机制框架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以熵权法求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六盘水市2003-2017年旅游扶贫与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水平和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旅游扶贫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效率分别对旅游扶贫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的贡献份额最大,六盘水市旅游扶贫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从“严重不协调”类型发展到“基本不协调-旅游扶贫滞后”类型,再发展到“基本协调-生态环境滞后”类型。在旅游扶贫高速发展驱动下,生态环境滞后问题已开始出现。因此,在以后制定旅游扶贫发展战略时应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旅游扶贫开发,实现二者高度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旅游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机理,分别从产业规模、产出水平、接待规模、经济贡献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其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河南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均呈上升态势,但文化产业波动相对较大,两大产业发展水平整体仍然较低,文化产业年均增长远低于旅游产业,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整体偏低,且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和阶段性。今后河南应重视两大产业互动互促,科学规划,创新体制机制,培育人才,科技兴产,广泛宣传,进而实现两大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薛明月 《世界地理研究》2022,31(6):1261-1272
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合理的有序的经济发展既是生态环境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支撑。推动黄河流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该流域实现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文中以黄河流域91个地市(州、盟)为研究单元,构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及相对发展度模型对2005—2018年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时空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时序分析层面看,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度整体呈小幅波动下降态势,耦合水平较低,长期处于中度耦合的颉颃阶段;协调度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主要从濒临失调阶段向轻度失调阶段过渡,协调度水平有待提升;相对发展度整体呈大幅波动上升态势,具体表现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体呈现生态环境逐渐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状态;(2)从空间分析层面看,耦合度呈现由上游向中下游逐渐增强的空间格局,协调度呈现以省会城市以及沿海城市为高值中心连片分布的格局,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相对发展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体呈现由分散向集中、由个别到整体的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旅游城镇化响应的时空分异特征与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新越  刘二恋  候娟娟 《地理科学》2017,37(7):1087-1094
以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应用统计分析方法,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静态不平衡差、相对发展率、离差、比率等指标,研究2001~2014年山东省旅游城镇化响应的时空差异并划分类型,得到如下结论:2001~2009年山东省旅游城镇化响应强度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不断扩大,2009~2014年不断减小;山东省旅游城镇化响应强度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西部地区旅游城镇化响应强度与中东部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日照、泰安、威海为强响应型地区,潍坊、烟台、青岛、济南、莱芜为较强响应型地区,菏泽、聊城、德州、滨州、东营为弱响应型地区,枣庄、济宁、临沂、淄博为特殊响应型地区。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时空耦合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董文静  王昌森  张震 《地理科学》2020,40(4):628-636
构建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模型对2008-2018年山东省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的耦合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山东省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综合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②山东省属于乡村振兴主导型耦合协调,两大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区域发展不均衡态势;③就时序性来说,山东省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耦合发展呈现阶段性和波动性,逐渐由低度耦合协调向中度耦合协调过渡,但尚未演化至良好耦合协调水平;④就空间异质性而论,山东省各市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耦合发展呈现差异性和区域性,各市的耦合协调组合状况与其经济水平、历史基础、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等存在空间的对应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联合国多维贫困指数、世界经济论坛旅游竞争力报告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贫困国家经济数据,构建了旅游竞争力与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信息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再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2008-2017年间贫困国家旅游竞争力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研究其时空演变规律及成因机制。研究发现:①贫困国家旅游竞争力与经济发展的的耦合协调现状不容乐观,基本都处于失调或接近失调状态,但从时间发展来看,有向协调方向缓慢发展的趋势,且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正在缓慢缩小;②从耦合协调类型上看,大部分贫困国家为经济滞后型,其余为旅游—经济同步型,尚无旅游滞后型;③贫困国家旅游竞争力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等级分布呈现较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非洲地区耦合协调度等级相对最低,南美洲及加勒比地区耦合协调状态相对较好,东南亚地区则呈现局部异质性。  相似文献   

17.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存在天然的耦合性.依据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机理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西南地区各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其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西南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都在逐步提升,但整体仍处于偏低的水平,文化产业发展普遍滞后于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度等级持续偏低.所以,西南地区要重视借助旅游产业发展平台,强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进而实现两个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0 年、2010 年和2020 年30m×30m分辨率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对中国城乡建设用地变化状况进行分析,采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模型探测二者空间分布的时空关联与依赖特征,同时借助耦合协调以及脱钩模型,揭示城乡建设用地协调发展水平以及二者间的解耦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20 年中国城乡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耕地和草地的转入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加的主要来源.(2)城乡建设用地协调发展水平在时间上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空间上则呈现出\"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格局.(3)建设用地脱钩类型以城乡双增且城镇建设用地增速超前的弱脱钩为主;与2000-2010 年相比,2010-2020 年强负脱钩以及扩张负脱钩类型明显增多,这表明我国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张总体超前于农村居民点.  相似文献   

19.
泰山旅游环境承载力及其时空分异特征与利用强度研究   总被引:69,自引:5,他引:69  
旅游环境承载力作为一种稀缺性非实物资源具有空间分异和时间变化规律;文章采取静态的模型研究方法,对泰山主景区的旅游环境承载力作出了系统测算,揭示了其时空分异规律,剖析了旅游环境承载力资源的利用强度,提出了旅游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20.
北京郊区节事旅游发展时空分异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伴随着节事及节事旅游在中国广大乡村地区的推广和应用,乡村节事逐渐由乡村地方经济发展策略转变为区县区域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在区域尺度下,由于各节事举办地在资源禀赋、社会经济、交通区位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导致节事发展在时间分布及空间分布上均呈现出一定的非均衡性,演绎出嬗变与分异的基本特征。研究区域范围内节事时空分异现象,准确把握其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不仅有助于正确认识节事区域性时空布局的发展与演变规律,对于区域尺度下节事与节事旅游的布局优化与资源整合同样意义深远。本文以北京郊区作为区域样本,以1980-2009年节事举办数据为时间样本,综合SPSS回归分析、波士顿矩阵、GIS等研究方法,首先阐释了京郊区域10个区县节事举办的年际、年内分布规律、发展的阶段分期及其阶段性特征;随后,在定量测度区域范围内10个区县节事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其空间分异特征;最后,通过SPSS相关性分析方法的引入,分别从城市化水平和空间可达性二个角度对其与乡村节事空间分异现象形成的关联程度进行了验证性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京郊乡村节事在区域层面的应用实践进一步解释了空间分异现象的若干成因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