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叠前地震反演是复杂油气储层预测及流体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反演结果的精度与可靠性一方面取决于反演算法本身,另一方面与叠前道集品质密切相关.叠前道集优化处理能够消除或压制非岩性、流体信息引起的地震信息异常,恢复能够客观反映岩性及流体变化的地震信息,揭示地下介质真实的AVO特征.本文提出一种基于AVO特征分析的叠前道集优化处理技术,从实际井数据出发,通过建立井旁道AVO合成道集,对比分析原始道集与合成道集的AVO特征差异,从振幅、相关性、剩余时差以及最大频率四个方面分析评价原始道集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制定合适的处理流程,并基于井旁道测试确定最佳处理参数来进行道集优化处理.每步处理均采用AVO特征、叠后频谱和井震标定进行有效质控,确保道集优化处理的合理性,最终为叠前反演提供较高质量的数据基础.该技术成功应用于XJ某区块,相较于原始道集,优化后道集叠前反演的精度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2.
苏里格气田属于我国特大型气田之一,地震反演技术广泛应用在气田勘探开发阶段.对研究区已有的资料进行岩石物理分析发现,纵波阻抗不能够识别目的层段砂岩、泥岩以及含气层.为了克服这一困难,采用叠前反演技术对盒_8-山_1段岩性气藏进行了刻画.在测井资料质控下以分角度叠加数据体作为输入,可以输出阻抗剖面以及纵横波速度比、泊松比等岩石弹性参数,综合判储层的岩性、物性及含气性.研究结果表明:(1)纵波阻抗不能区分砂泥岩以及含气砂岩,砂岩含气后,纵波阻抗明显降低,且分偏移距叠加数据体的振幅随偏移距的增加而增加,属于第三类AVO;(2)利用Xu-White模型对缺失横波资料进行反演,反演横波与全波测井实测横波对比发现相似度极高;(3)从反演结果来看,砂岩含气后横波阻抗不变,可以指示砂岩,速度比和泊松比显示异常小值,可以刻画含气砂岩.实钻证明,叠前反演技术为最终的井位优选和储层评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叠前弹性阻抗反演及其在含气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叠前弹性阻抗反演方法,由于充分利用振幅随偏移距变化的信息,与叠后波阻抗反演相比,对岩性及流体的分辨能力和可信度有较大提高,是当前叠前方演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讨论了弹性阻抗反演的基本原理和流程,指出了该方法的应用条件和关键步骤.对J地区东营组浊积砂岩的实例研究表明,大角度弹性阻抗对含气砂岩具有非常理想的分辨能力,利用近角度和远角度弹性阻抗的交会分析,能够可靠地识别含气砂岩的分布范围.研究结果对该区砂岩气藏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断陷盆地陡坡带砂砾岩体油气藏成为了重点勘探对象之一,但陡倾角的大断层、非均质性强的砂砾岩体使得常规的叠后偏移成像方法成果难以满足勘探开发的需要.采用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开展针对性的叠前预处理技术、精细的速度模型建立和关键参数的合理选取等研究,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处理较常规三维叠后时间偏移处理获得了较高质量的成像剖面,且输出的道集可以用于砂砾岩体储层描述研究.  相似文献   

5.
叠前地震数据的平面波深度偏移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套基于平面波分解的波动方程叠前地震数据深度偏移方法. 通过对共炮点道集和共偏移距道集地震数据的平面波分解,分别得到适用于单平方根波场外推方程和双平方根波场外推方程的共ps(炮点坐标平面波参数)平面波道集和共ph(偏移距坐标平面波参数)平面波道集. 在对共炮点道集和共偏移距道集地震数据的平面波分解时,不需要进行通常意义下的τ p变换计算. 通过对共ps平面波道集和共ph平面波道集的偏移效果对比,我们认为在速度弱横向变化介质中,两种平面波道集偏移方法的效果相当,但对于速度强横向变化介质,共ps平面波道集偏移方法的效果要优于共ph平面波道集偏移方法. 在计算效率方面,共ps平面波道集偏移方法与共ph平面波道集偏移方法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6.
基于流体替换技术的地震AVO属性气藏识别(英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传统上,油藏地球物理工程师是基于测井数据进行流体替换,计算油藏饱和不同流体时的弹性参数,并通过地震正演模拟分析油藏饱和不同流体时的地震响应,从而进行油气藏识别研究。该研究方案为油藏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弹性参数和地震响应信息,但这些信息仅限于井眼位置。对于实际油藏条件,地下储层参数都是随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如孔隙度、泥质含量和油藏厚度等,因此基于传统流体替换方案得到的流体变化地震响应信息对于油气藏识别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研究通过设定联系油藏弹性参数与孔隙度、矿物组分等参数的岩石物理模型,并基于三层地质模型,进行地震正演模拟与AVO属性计算。得到油藏孔隙度、泥质含量和储层厚度变化时地震AVO属性,并建立了饱和水储层和含气储层对应AVO属性(包括梯度与截距)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的AVO属性之间的线性关系可以实现基于地震AVO属性直接进行流体替换。最后,应用建立的流体替换前后AVO属性之间线性方程,对模拟地震数据直接进行流体替换,并通过流体替换前后AVO属性交汇图分析实现了气藏识别。  相似文献   

7.
时移地震属性表征油藏参数动态变化机理研究是有效区分不同油藏参数变化,进行时移地震解释的理论基础,是时移地震实际应用的关键环节.从疏松砂岩油藏岩石物理研究出发,计算得到含油饱和度和有效压力变化引起纵、横波速度变化的明显差异.并以此为基础,通过解耦后的地震波动方程模型模拟,分析证明不同偏移距地震振幅对含油饱和度变化响应规律存在差异,分析得到油藏有效压力和含油饱和度变化时P-P反射波和P-S转换波叠前地震属性差异特征,对比分析了油藏有效压力和含油饱和度变化时的P-P反射波和P-S转换波AVO(Amplitude Versus Of fset,振幅随偏移距变化)属性变化规律和差异特征.理论模型研究结果证明了利用叠前时移地震信息(叠前地震属性和地震AVO信息)区分不同油藏参数动态变化的可行性和在有效提高时移地震资料解释精度方面的潜力.同时,研究也表明针对目标油田深入理解油藏参数变化的时移地震响应机理对制定有效的时移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方案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南堡凹陷潜山是油田近年来勘探开发、增储上产的重点区域,但其储层横向变化快、类型多、流体复杂的特征,为提高油气勘探成功率,开展了针对碳酸盐岩叠前、叠后流体检测的综合研究,形成一套实用性强的流体检测技术系列.在高保真的逆时偏移数据体和叠前CRP道集的基础上,运用叠前AVO分析、衰减梯度属性、低频能量属性以及多属性综合分析技术在南堡凹陷潜山开展流体检测,在此基础上,优选有利储层发育区,部署探井,取得较好的勘探效果,证实该技术系列的准确、可靠、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共成像点道集(CIG)可用于速度建模、偏移质量控制以及地下属性解释等。对于复杂碳酸盐岩储层,叠前AVO反演技术在储层识别、裂缝预测和流体检测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叠前反演的精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共成像点道集的AVO特性是否符合地下介质的真实地震响应。因此,叠前偏移不仅要实现反射点的准确归位,还必须得到振幅保真的共成像点道集,从而为AVO/AVA反演提供保幅的共成像点道集输入数据。本文在理论上对真振幅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和逆时偏移(RTM)抽道集技术的保幅性进行分析:真振幅Kirchhoff偏移抽道集通过改变加权函数实现振幅保持,仅适用于横向速度变化不大的情况;基于双程波动方程的逆时偏移采用互相关成像条件抽取共成像点道集,成像精确且无倾角限制,相对保幅性优于前者,适应任意复杂速度模型。模型和实例测试结果表明:在简单构造区域,真振幅Kirchhoff保幅叠前深度偏移与保幅逆时偏移抽取的共成像点道集都能起到良好的保幅效果;但在复杂构造区,基于逆时偏移抽取的共成像点道集,保留了全部波场的路径与振幅信息,其保幅性与成像精度优于Kirchhoff保幅叠前深度偏移。因此,针对探区的复杂程度差别及勘探精度的不同要求,应选择不同的抽道集方法,保证振幅精度的同时,兼顾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0.
TI介质偏移速度建模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过多年的研究发展,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算法已经趋于完善.然而,在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导致成像结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建立的地层参数场不够精确.当地层参数接近其真实值时,基于波动方程的剩余曲率建模方法由于不受构造的影响,能够在各向异性和横向变速介质中进行速度分析,所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本文从偏移结果中抽取共成像道集,然后通过交互运用叠前深度偏移和参数更新实现各向异性偏移速度建模.对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进行的试算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极大改善VTI介质反射界面成像效果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柴迭木盆地三湖生物天然气预测,提出了地震预测方法的三项关键技术:地震资料处理中的静校正技术(初至波折射静校正技术);地震叠后预测技术(包括如下5项内容:共偏移距扫描;频率扫描;速度谱剖面分析;反射同相轴下拉量分析;烃类检测);地震叠前预测技术(包括如下2项内容:不同偏移距叠加剖面分析;叠前反演分析).在三湖北斜坡地区应用这三项关键技术,发现了台东2号舍气异常,成功钻探了台东2井.  相似文献   

12.
白云岩成岩收缩晶间孔、洞、缝与构造网状缝相互沟通可以组成良好的油气储层,但是这种复杂裂缝—孔隙型储层分布随机性强、发育程度和差异性大,储层预测难度大。本文以中国西部酒泉盆地青西油田下白垩统下沟组湖相白云岩裂缝—孔隙型储层为例,提出地球物理综合预测碳酸盐岩裂缝的方法。本文描述了综合地球物理方法预测碳酸盐岩裂缝储层的实施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三湖地区北斜坡褶皱发育,相变快,生储盖组合优越,具备形成岩性地层气藏的构造背景和地质务件.由于本区储层厚度薄(1~3m),缺乏三维地震资料,砂体分布难以准确追踪,导致岩性地层气藏勘探难以取得突破.已知气藏解剖和理论研究表明地层含气后会产生特殊的地震响应,通过地震异常信息研究,结合构造、沉积和成藏条件分析,发现驼西地区是岩性圈闭发育带,Tzh2井获得工业气流证明该区带具备形成岩性气区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在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研究中,涉及到深部空间的介质、结构和属性,在沉积建造上涉及到陆相沉积、海相沉积和火山岩相,在油、气成因理论上涉及到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在机制上涉及到深部流体的分异、调整、运移和动力作用.这些本质性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是人们十分关注的科学领域.基于油、气生、储和形成的理论、应用和成效的研究提出,有几个基础性的理念问题必须重新认识,特别是沉积建造与古老变质岩结晶基底;双相(海相和陆相)沉积建造与盆地的内涵和双基(有机和无机)混合油、气成因理念.清晰地厘定这些认识不仅有益于对油、气形成、聚集和勘探及开发给出一个更为科学的深部空间,即第二深度空间(5000~10000 m)的油、气勘探,而更为重要的是基于对这些理念的重新认识和深化研究可构建新的思路或理论,且在新的理念导向下,强化油、气深部勘探,以期能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取得新的成效,发现大型与超大型油、气田.  相似文献   

15.
Strong wind shears may result in dynamic instability, often characterised by the Richardson number lying between zero and 0.25. The extent to which electric-field driven ion flow may induce such neutral wind shears is examined. Further, it is proposed that, in the ionosphere, it is possible for electric fields to drive ion winds such that the collisionally induced neutral air response may be comparable to viscous damping of neutral motion. We shall present an analogy to the Reynolds Number Re to quantify this effect. In the same way that Re may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likelihood of a flow being turbulent, the analagous metric may also indicate where in the atmosphere plasma dynamics may be strong enough to destabilise the neutral dynamics.  相似文献   

16.
荣代潞  李亚荣 《地震研究》2012,35(2):157-162,295
使用单键群方法研究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东北部海域9.0级地震前地震空间相关长度变化。结果表明,在本次地震发生前约两年,5级以上地震的空间相关长度开始出现明显增长,变化趋势可以用幂次率进行很好的拟合。用没有7级以上强震发生的时段内的地震目录,采用相同方法进行了计算,没有发现明显的幂次率增长现象,说明强震前5级以上地震的空间相关长度的幂次率增长是地震孕育过程中震源区的物理性质特征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直接检测大地震之前空间相关长度的增长是一种从观测的地震活动中检测临界点特征的独立的方法.本文研究了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7.0级地震前5年震中周围地区中等地震活动的空间相关长度变化.结果表明,从地震前近两年开始,中等地震以上地震的空间相关长度出现明显增长,变化趋势可以用幂次率进行很好的拟合.用该地区没有7级以上强震发生的时段的地震目录采用相同方法进行了计算,没有发现明显的幂次率增长现象,说明强震前中等地震以上地震的空间相关长度的幂次率增长是地震孕育过程中临界点物理特征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ults and seismicity in the junction area of China's north-south seismic belt and central orogenic belt based on the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 (GIS) has been done.For each of the 16 faults in this area,we build a 25km buffer zone and use overlay analysis to investigate the seismicity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on each fault.The results unveil the main seismic faults as follows:the western segment of the northern-edge of the west Qinling fault,the southwestern segment of the Lixian-Luojiabao fault,the southeastern segment of the Lintan-Dangchang fault,the southwestern segment of the Wenxian fault,the Huya fault,and the Xueshan fault.The most active faults are the Huya and Xueshan faults,then the Tazang fault,the Lixian-Luojiabao fault and the northern piedmont of the Guanggaishan-Dieshan fault.The research zone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areas according to focal depth,which gets deeper from north to south.The profile of focal depth indicates the geometry and mechanical property of faults,and further reveals the movement model of eastward extrus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southeastward escape of masses,thus providing basis for the protection against earthquakes and hazard mitigation in this area.  相似文献   

19.
20.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油、气勘探和开发实践主要集中在中、新生代以来的陆相沉积盆地中,即第一深度空间(5000 m).对第二深度空间(5000~10000 m)陆相和海相,即双相沉积建造中的油、气能源未能给予切实关注,仅为在近年来才得以重视和践行.通过对国内外诸多油、气田中的油、气成藏、储存、运移与深层过程的分析和研究发现,我国广泛陆相沉积建造的深处尚分布着丰富的海相沉积建造;且我国古生代的沉积地层确属变质很浅或不变质的层系;以往的油、气形成温度、压力和孔隙度的门限已逐被国内、外油气勘探与开发的实践所突破;第二深度空间的油、气成藏具有很大潜力.以上理念的提出与实施不仅大为扩展了勘查油、气的深部空间,更为重要的是揭示了第二深度空间将必是21世纪上、中叶在深处发现大型、超大型油、气藏的必然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