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河南省县域交通优势度综合评价及空间格局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路网密度、可达性和区位优势度3个方面构建区域交通优势度综合评价指标,并采用熵权TOPSIS法对河南省2003年和2008年县域单元的交通优势度进行综合评价;进而运用ESDA法对交通优势度及增长空间格局进行探讨。研究表明,河南各县市交通优势度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交通优势度呈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集聚特征,中心与外围间、平原与山区间的交通优势度空间差异显著;高速公路网络的构建使中原城市群地区大多数县市的交通优势度获得了大幅度提升,但豫南和豫西南山区、盆地的相对增长率较高;最后指出,充分利用地区交通优势和规避交通劣势是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制定、产业选择和空间结构优化需要考虑的基础要素。  相似文献   

2.
海南交通可达性的测度与空间分异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宋洁华  李敏纳  蔡舒  王平 《地理科学》2017,37(10):1507-1516
设定交通可达性指数及交通区位优势度、内部交通连通度和对外通达性3个分指数,全面测度海南各县级行政区的交通可达性,在此基础上,采用Global Moran’s I和Getis-Ord Gi*指数分析与全局趋势分析方法,从多个维度系统研究海南交通可达性空间分异现状格局。结果显示,目前海南各县级行政区交通可达性差异很明显;海南岛交通可达性总体呈沿海内陆分异与北南方向类似U型分异格局,交通可达性的3个分指标均存在鲜明的空间分异特征,即交通区位优势度与交通可达性总体分异格局基本一致,内部交通连通度呈北部较高、中部内陆到西南沿海较低而东南沿海居中的分异格局,对外通达性呈沿海内陆分异及北南和东西方向双重类似U型分异格局;三沙市是海南一个特殊的沿海地级市,其交通可达性很差。地形地貌、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和政治因素对海南交通可达性空间分异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推进海南经济发展需要充分利用交通条件进行经济空间布局引导,并逐步增强交通布局的空间均衡性。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县域交通优势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辽宁省主体功能区的研究背景下,以辽宁省74个县级行政单位为研究对象,采用《省级主体功能区划分技术章程》关于交通优势度的计算流程和方法,以交通网络密度Di、交通干线影响度Ci和区位优势度Si为指标,通过ArcGIS和SPSS等软件分析,得到辽宁省交通优势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成因。结果表明:交通优势度两级分化严重,交通优势突出县域个数不足总数的20%,交通优势较好的县域总面积仅占全省的12%;交通优势度以沈阳、大连为中心,沿沈大交通轴线向两侧逐渐减低,并表现出一定的"亲海"模式,主要原因是国家干线交通规划和辽宁省空间经济格局的导向作用。在未来,将继续完善海陆空立体化交通网络,构建城际交通圈,打造城市组团。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制造业空间分异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2,自引:10,他引:2  
张杰  唐根年 《地理科学》2018,38(7):1107-1117
基于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运用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和核密度估计等多种空间统计方法,从省域、区域、县域及县域以下多个空间尺度,对1998年、2003年、2008年和2013年浙江省制造业企业空间分异格局进行点、面结合测度,并运用地理探测器,解析影响全省以及杭嘉湖绍、宁台温舟和金衢丽三大区域制造业企业空间分布的地理因子。结果表明:浙江省制造业企业空间集聚程度呈递减态势,空间分布沿着“西南-东北-西北”的Z字型路径向外扩散;浙江制造业经历了“三核并立”-“三核多中心”-“三核连片发展多中心”空间分异格局;环杭州湾地区一直处于全省制造业热点地区,浙江省冷热点区域空间格局大体呈现“东北-西南”的走向;影响全省制造业企业分异格局的核心因素主要为信息化、地形、市场规模、城镇化和技术创新等,影响三大区域制造业空间布局的核心因素存在时空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地区交通优势度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吴威  曹有挥  曹卫东  梁双波 《地理研究》2011,30(12):2199-2208
通过公路网络密度、综合交通可达性以及关键节点联系便捷性三要素的综合集成,探讨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优势度的空间格局。长三角地区公路路网密度居于全国前列,北部地区明显高于南部;综合交通可达性较好的单元相对集中于沪宁-沪杭-杭甬沿线地区,由此区域向南、向北可达性逐渐降低;各地域单元与关键节点的联系均较为便捷,上海及其临近地区...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交通优势度演变格局及影响机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交通是老工业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评价和研究交通优势度的时空分异规律和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建立了基于交通路网密度、交通干线影响度和区位优势度的综合评估体系,并以东北地区为例,通过网络分析、冷热点分析、多变量线性回归和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深入探讨了交通优势度总体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①东北地...  相似文献   

7.
吴旗韬  张虹鸥  叶玉瑶  陈伟莲  陈静 《热带地理》2012,32(6):633-638,646
以广东省为研究对象,构建多维指标体系,从路网密度、交通设施影响度、交通枢纽辐射水平三方面分别对各县区的差异进行分析,并综合分析其交通优势度.研究表明,广东省交通优势度呈明显的圈层分布,从中心向外围递减,从沿海向内部递减;珠三角交通优势度在全省具有明显优势,其路网密度、交通设施影响度、交通枢纽辐射水平均为全省第一层次;广东省交通优势度还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通过对交通优势度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9年、2014年和2018年全国陆路交通数据,集成路网密度、人口加权平均交通邻近度和区位优势度3个指标,构建陆路交通优势度评价模型,刻画2009—2018年中国县域陆路交通的规模、邻近水平和通达水平,揭示陆路交通优势度的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经济效应。研究表明:① 2009—2018年中国陆路交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陆路交通优势度增长热点具有由城镇密集区向区际通道拓展的特征,与“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密切相关,陆路交通劣势主要位于西部、东北和省际边界地区,是交通均衡发展补短板的关键区域。② 中国陆路交通优势区域的空间结构在不同区域和发展阶段存在差异,其演化过程大致经历极核式、点轴式和轴辐式3个阶段,未来交通建设应强化重要区域、交通主轴、关键走廊之间的衔接。③ 中国陆路交通优势度的总体经济效应为显著正效应,其间接效应约为直接效应的1.5倍。但是交通建设并不总是促进县域经济增长,交通优势的不同维度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同,在不同区域背景和经济发展阶段也存在差异,需要重视区位优势度改善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9.
蒙古高原NDVI的空间格局及空间分异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基于GIMMS NDVI多年最大值合成数据,采用空间统计学方法,利用Moran’ s I系数分析、半变异函数分析以及分维分析等3种方法,对蒙古高原NDVI空间格局及空间分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蒙古高原NDVI的空间分布在全局范围内呈现正的空间自相关,相似的NDVI值倾向于聚集在一起,这表明蒙古高原植被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地表植被无显著破碎化;(2)蒙古高原NDVI的空间分布虽然同时受到结构性因子和随机性因子的影响,但结构性因子占据绝对控制地位,结构性因子引起的空间变异占系统总变异的88.7%;(3)蒙古高原NDVI存在各向异性的分布特征,具有相似NDVI值的像元主要沿着西北-东南方向展布;全局NDVI空间自相关距离约为1178km,西北-东南方向与东北-西南方向的空间自相关距离比可达2.4 ∶ 1。  相似文献   

10.
交通与经济发展耦合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和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编制的基础,而现有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耦合评价模型多以行政区为评价单元,空间精度较低.该文基于传统交通优势度评价模型,提出TM-TAE(Time series and Micro-scale Transportation Advantage Evaluation)模型,以辽宁省为例,从交通网络密度(量)、交通干线影响度(质)和区位优势度(势)3个维度计算交通优势度,并揭示其与经济发展间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辽宁省交通优势度呈现"一核、两轴、三带"的空间分布格局,2010-2018年交通优势度较高地区(Ⅰ类、Ⅱ类地区)上升幅度为30.0%,远高于2000-2010年的上升幅度(17.6%);2)2000-2018年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呈良性关系,其耦合协调度不断提升,初级协调区域分布最广且从中部向东西两厢递减;3)交通优势度和GDP空间关系的主导类型由低交通优势—低GDP转化为高交通优势—低GDP.研究成果可为交通与经济协调发展、精细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策略制定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县域城镇化与交通优势度的时空协同性演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戢晓峰  姜莉  陈方 《地理科学》2017,37(12):1875-1884
运用ArcGIS空间分析、交通优势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对云南省县域城镇化与交通优势度的时空协同性演化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城镇化与交通基础设施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存在正负双向反馈;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乡二元结构格局、城市空间无序蔓延是导致两者耦合协调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2000~2014年云南省整体县域城镇化水平普遍较低,约90%的县域处于城镇化起步阶段。 云南省县域交通优势度整体水平逐年提升,但空间分异特征显著。 2000~2014年期间云南省县域城镇化与交通优势度的耦合协调水平虽大幅提升,但整体协调度仍然偏低、空间分异特征依然突出。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土地开发度与利用效益的空间特征及协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清可  段学军  李平星  王磊 《地理科学》2017,37(11):1696-1704
通过探讨江苏省土地开发度与利用效益的空间特征、耦合格局及其协调发展程度,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研究表明:① 1996~2015年,江苏省土地开发度指数从0.339升至0.426,呈现平稳增长→快速增长→平稳增长的态势。利用效益指数从0.459提高至0.596。 土地开发度与利用效益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1996~2015年苏南地区土地开发强度高,利用效益提升显著。苏北地区的宿迁、淮安与盐城等市的利用效益较低,“中部凹陷”特征明显。③ 土地开发度与利用效益耦合关系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总体耦合态势可划分为减弱-波动-增强3个阶段,土地开发与利用效益重心均向东南移动,但效益重心移动速度稍快。④ 苏南地区土地开发度与开发效益耦合度大于0.8,低值区集聚在淮安、盐城等地。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南京都市圈城市为例,通过纵向和横向比较,提出了南京都市圈中城市在水运时期的单侧带状和散点状布局、陆路时期的星状或块状布局以及综合高速交通时期的都市连绵带三种空间布局形式,并分析了交通模式对城市空间布局的作用机制,即交通产业的自身推动力、产业连锁循环动力、辐射集聚动力以及环境动力。笔者认为,今后交通模式仍将是影响城市形态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继续通过其各种关联效应形成城市的发展轴线。对南京都市圈而言,强化其内外交通,扩大其集聚和辐射的腹地范围是健康发展的先行因素。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产业区位基尼系数、地理集中率、产业梯度系数和回归分析等方法,从产业整体、三次产业和字母行业3个层面分析国际旅游岛建设以来海南省产业空间分异格局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目前海南省产业整体和多数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与多数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异程度高,主要分布于少数沿海非民族市县,呈明显的沿海-内陆、非民族-民族地区与北-南向类似U型的分异格局;产业整体、三次产业与10个字母行业从业人员数空间分异趋于加剧,空间分布趋于向少数市县集中,而产业整体和三次产业增加值与6个字母行业从业人员数空间分异趋于减缓,空间分布基本趋于向北部沿海地区以南分散,意味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带来了旅游相关产业规划所确定的重点产业的空间拓展;海南省产业空间分异格局是要素禀赋作用效应、循环累积因果效应、分工经济效应、制度诱导效应、空间近邻效应和外部经济效应叠加的结果。结果基本验证了中国产业空间分异的一些研究结论,也表明海南省需要扶持内陆和民族地区发展公共服务业和优势产业,适度引导产业向部分内陆和民族市县集中和分散,以增强产业空间布局的均衡性。  相似文献   

15.
以广东省的市域为经济单元,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密度分析法,对1994—2015年广东省产业结构发展水平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逐渐形成了以广州、深圳、东莞为中心的第三产业圈,周边城市为第二产业外圈,并逐渐向四周扩散的圈层式空间格局。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发展水平较高,其他地区相对落后。全省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比较高,产业发展水平的空间聚集特征明显,高-高区域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低-低区域主要分布在其他地区,有较明显的两极分化异质性。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空间格局演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人均GDP作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变量指标,通过计算其变异系数、泰尔指数以及泰尔指数的组内组间分解对福建省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的总体差异、沿海内陆差异以及地市间差异进行动态时间序列的分析,发现总体差异和地市间差异呈现缩小而沿海内陆差异呈现扩大的趋势;并通过县市人均GDP数据与图形数据相结合,分析了1990-2006年间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演化,提出其经济发展空间结构已经形成"核心-边缘"的嵌套结构,即形成由5个亚"核心-边缘"结构组成的大"核心-边缘"结构的格局.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矿业城市空间形态特征及其空间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业城市是以矿产资源开采和初加工为主的资源型城市,伴随矿业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城市空间会呈现相应的演变过程和格局,城市经济的转型也必将带来城市空间结构的响应.矿业城市空间结构受自然资源和产业发展的影响明显,是基于自然资源与产业转型的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典型研究对象之一.选取中国33个公认的典型地级矿业城市作为研究样本,提取空间结构数据进行紧凑度和分形维数的计算与统计分析,力图总结我国矿业城市对比其他类型城市在空间形态上的基本特征和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矿业城市空间形态的紧凑度较低,发展呈分散态;矿业城市空间的边界比较复杂,呈不规则状态;矿业城市紧凑度与边界维数呈负相关;矿业城市空间形态受城市发展阶段、有无依托、其他组织的人为规划等因素影响,呈现一定的空间分异规律;矿业城市空间形态与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