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塔中地区东河砂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塔中地区下石炭统巴楚组东河砂岩储层主要为一套滨海沉积成在的石英砂岩,其平均成分组成石英83%,长石8%,岩屑9%。以两口井为例,应用阴极发光,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图象分析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区内东河砂岩的成岩作用,认为影响砂岩储集性能的主要成岩作用是压实,胶结和溶解作用。  相似文献   

2.
楼章华  曾允孕 《沉积学报》1995,13(A01):63-70
相似的岩石组分决定了相似的成岩特征。但是,控制成岩自生矿物种类,顺序,相对含量和孔隙定化还有:(1)孔隙不地球化学性质;(2)埋深和地温梯度;和(3)沉积环境等,这些因素在区域上的判别成了区域上的成岩作用差异。其中具有不同孔隙水成因的局部水动力单元决定了区域上的成岩相类型和成岩相区的划分。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砂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砂岩成岩作用强,原生孔隙保存差。深层砂岩只有出现大量的次生孔隙,才能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本文通过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显微热台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松辽盆地深层砂岩岩石类型,成岩作用特征和各成岩阶段砂岩孔隙的演化,表明胶结作用是影响深层砂岩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浊沸石胶结物的溶解是深部砂岩储集性能得以改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通过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包裹体分析、黏土矿物分析、镜质组反射率测试、电子探针和碳氧同位素分析,结合构造演化史和有机质热演化史研究成果,对西湖凹陷古近系平湖组碎屑岩储层的成岩环境和演化模式展开分析,恢复了储层孔隙演化过程并对孔隙度进行定量计算.结果表明:平湖组碎屑岩储层长期处于酸性成岩环境,同时存在酸碱过渡及碱性成岩...  相似文献   

5.
惠州凹陷东部珠海组储层碱性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粒度分析、X衍射等资料,对惠州凹陷东部珠海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认为,惠州凹陷东部珠海组储层的岩石类型以岩屑砂岩、长石质岩屑砂岩、岩屑质石英砂岩和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结构成熟度与成分成熟度较低。砂岩埋藏过程中经历了明显的碱性成岩作用:石英的溶蚀与交代、碳酸盐矿物胶结、伊利石和绿泥石的沉淀以及钠长石化等。碱性成岩作用对孔隙的影响包括:石英溶蚀形成次生溶孔、碳酸盐胶结物沉淀损失粒间孔隙、黏土矿物沉淀形成晶间微孔。研究区珠海组主要发育粒内溶孔和粒间溶孔,原生孔隙较少。储层现今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早期经历了强烈的压实作用,使其孔隙度由原始孔隙度32.1%降低至8.8%。早成岩阶段为碱性成岩环境,石英溶蚀增孔约0.5%;碳酸盐、硫酸盐、伊利石等胶结物沉淀减孔约2.3%。中成岩阶段A期为酸性成岩环境,硅质、高岭石等胶结物沉淀减孔约1.2%;长石、岩屑等溶蚀增孔约4.3%。最终,储层演化至现今孔隙度10.1%。  相似文献   

6.
以“东河砂岩段”为重点,对其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进行了综合研究,确立了成岩作用类型,并划分了成岩阶段,运用大量统计资料分析了在不同成岩阶段和层序中各类孔隙含量变化和组合形式,探讨了成岩作用对孔隙演化的改造及孔隙演化中的影响因素,其结果用于说明孔隙变化对储层评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碳酸盐胶结物是一类砂岩储层中最常见的成岩胶结交代物.厘清碳酸盐胶结物的发育特征、期次及其含量,可定量分析碳酸盐胶结物对储层质量的影响程度.以文昌A凹陷珠海组海陆过渡相砂岩储层的碳酸盐胶结作用为研究重点,分凹陷中心与近珠三南断裂两个主体区域,利用岩石学分析、铸体薄片显微镜下鉴定、阴极发光分析、同位素分析等技术手段,明确了...  相似文献   

8.
准东下侏罗统三工河组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孔隙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张丽霞  李民 《矿物岩石》2000,20(1):61-65
准噶尔盆地东部下侏罗统三工河组孔隙类型:主要有剩余原生粒间孔和次生孔隙。剩余原生粒间孔是成岩早期淀粘主石英加在形成的,它们围绕屑边部分布。本地区,在剩余原生粒间孔发育的茂盛上、发生溶蚀作用,形成一些原生扩大孔,超大孔、粒内溶孔等。成岩早期胶结作用形成剩余原生粒间孔,晚期的溶蚀作用形成次生孔隙。  相似文献   

9.
使用西湖凹陷某构造的常规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储层物性分析资料,利用视压实率、视胶结率和视溶蚀率等参数,定量研究了西湖凹陷某构造低渗储层成岩演化序列及孔隙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低渗储层孔隙类型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粒间溶蚀孔是最主要的次生孔隙类型.(2)机械压实作用是储层低渗的主要因素,导致原始孔隙度损失达65%,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溶蚀孔隙一定程度上使储层物性变好.(3)研究区处于中成岩阶段A2期和中成岩阶段B期,成岩演化序列为:①脆性颗粒破碎,塑性颗粒变形,局部绿泥石衬边胶结;②部分长石及岩屑早期溶解,早期石英次生加大;③碳酸盐胶结并交代石英、长石等,石英颗粒发生溶蚀作用;④碳酸盐、长石、岩屑等矿物溶蚀形成次生孔隙,石英次生加大;⑤晚期铁方解石少量胶结、交代.该研究成果可为西湖凹陷低渗气藏优质储层的预测与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川东北香溪群影响砂岩孔隙发育的成岩作用因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储层孔隙发育情况是石油地质工作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文章以岩石薄片观察为依据,结合地表剖面观察,物性分析,有机质成熟史等资料,阐述了川东北部地区上三叠统香溪群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位于中国南海北部,是目前我国深水油气勘探研究的重要区域.盆地现今大地热流值为24.2~121.0mW/m^2,单井现今地温梯度(Gra)最高可达6.64℃/100m,具"热盆"属性.白云凹陷裂后沉降阶段,特别是白云运动(23.8Ma)发生之后,盆地由断裂控盆转变为断裂、热作用共同控盆,热作用及热动力条件成为控制研究区储层成岩演化过程的重要因素,珠海组地层的镜质体反射率值、砂岩中次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热液成因自生矿物等热流背景及岩石学记录为这一观点提供了有力证据.通过铸体薄片显微镜下观察与定量统计、电镜扫描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等,发现白云凹陷北部中-低地温梯度(LGR,Gra≤4.5℃/100m)和南部高地温梯度(HGR,Gra>4.5℃/100m)两个地区珠海组砂岩的成岩作用特征、成岩演化过程存在以下差异:(1)中-低地温梯度地区珠海组砂岩的压实作用主要是静岩压实作用;高地温梯度地区珠海组砂岩的原生孔隙受静岩压实作用和热压实作用的共同控制,压实减孔速率高,等孔隙度埋深显著变浅;(2)地层升温速率的增大加快了储层中粘土矿物转化的速率,高地温梯度地区高岭石消失的埋深界限较中-低地温梯度地区浅,I/S(伊利石/蒙皂石混层)有序化进程较中-低地温梯度地区有所加快;(3)中-低地温梯度地区珠海组砂岩成岩演化过程属正常有序演变,高地温梯度地区受构造热事件的影响明显,深部流体参与了高地温梯度地区珠海组砂岩的成岩演化过程,地层孔隙水物质交换过程复杂,成岩演化进程加快,改变了碳酸盐矿物溶解-沉淀热平衡状态,各成岩作用过程活跃并出现一些典型的热液成因自生矿物组合.  相似文献   

12.
邓孝亮  张迎朝  陆江  甘军  詹冶萍  刘凯 《沉积学报》2020,38(6):1313-1326
文昌凹陷珠海组是重要的含油层系,但目前缺乏对文昌B凹陷北坡珠海组沉积特征的系统性研究,制约了该地区进一步勘探。以钻测井、岩芯、分析化验以及地震等资料为基础,对文昌B凹陷北坡珠海组进行层序地层划分、地震相识别、沉积特征及其演化分析。综合研究表明,珠海组发育三个三级层序;研究区广泛发育潮汐复合层理、双向水流的羽状交错层理以及强烈的生物扰动和虫孔等构造,为典型潮坪的潮间带和潮下带沉积;在三个地震层序中识别出7种典型地震相并建立地震相与沉积相响应关系,以对沉积相展布进行研究;早渐新世末,海水开始侵入盆地,由于神狐隆起的障蔽作用,其沉积主要受潮汐作用控制,伴随海侵的进行,沉积了珠海组厚层的潮坪沉积,此后海侵进一步加剧,障壁逐渐消失,波浪作用增强,逐渐过渡到新近系正常滨浅海沉积;各层序高位体系域的潮下带和潮间带砂坪沉积与其上泥坪沉积和海侵浅海泥沉积组成良好的储盖组合,其中潮汐水道和水下沙坝楔形沉积体为砂体较厚、分选好的优质储层,也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岩芯观察、镜下薄片、扫描电镜和X衍射分析等资料,对松辽盆地龙西地区泉四段砂岩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类型、成岩阶段划分和成岩共生序列及孔隙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龙西地区泉四段主要为长石质岩屑砂岩,局部为岩屑质长石砂岩;经历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自生石英胶结作用、自生黏土矿物胶结作用、碳酸盐胶结作用、交代和溶蚀作用等;龙西地区泉四段砂岩为中成岩阶段A期,且细分为A1和A2亚期;随着成岩演化,压实和胶结作用使得原生孔隙减小,而溶蚀作用使得储层孔隙结构得到改善;孔隙类型由缩小粒间孔组成变为由缩小粒间孔和溶蚀粒间孔组合组成。  相似文献   

14.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genesis and the factors that control the low-porosity and 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s in the eastern Sulige Gas Field in the Ordos Basin, systematic studies on the sedimentary facies and diagenesis were conducted by means of analysis of cores, thin sections, fluid inclusions, X-ray diffraction, cathode luminescence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It was found that the sand bodies of the major gas reservoirs in the Shan1 section (P1S1) and the He8 section (P2H8) were formed during the Permian as sedimentary facies such as braided-channel bars, braided-river channels and point bars of a meandering river. Four types of diagenetic facies developed subsequently: in order from the best to the poorest properties these are type A (weak compaction, early calcite cement-chlorite film facies), type B (moderate compaction, quartz overgrowth-feldspar corrosion-kaolinite filling facies), type C (strong compaction, late calcite cement-quartz corrosion facies) and type D (matrix filling and strong compaction facies). This diagenesis is undoubtedly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poor reservoir properties of sandstone reservoirs, but the sedimentary facies are the underlying factors that greatly affect the diagenesis and thus the reservoir performance. Favorable diagenetic facies developed mainly in relatively small lithofacies such as braided-river channels, channel bars and point bars.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the diagenetic facies of the reservoirs are related to the stratigraphic succession. Most of the sandstones between mudstones and thin beds of sandstone are unfavorable diagenetic facies. Analyses indicate that siliceous cementation can hardly be stopped by hydrocarbon filling. Authigenic chlorite could hardly protect the primary porosity. It not only occupies pore space, but also blocks pathways through sandstone reservoirs, so that it ha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permeability. Authigenic chlorite cannot be used as a marker for a  相似文献   

15.
曾小明  于佳  潘燕  陈晓武  张辉 《沉积学报》2016,34(6):1198-1207
琼东南盆地陵水凹陷北坡海底扇储层岩性较细,物性较差,并且对其低渗的成因不明、甜点的展布也不清。通过利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粒度分析、压汞以及物性等资料来分析其孔隙演化,并从成岩相的研究角度来预测其甜点展布。研究结果认为研究区梅山组二段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原生粒间孔和铸模孔,处在中成岩阶段A期。从沉积因素和成岩作用两个方面总结出了研究区的孔隙演化模式:沉积环境控制了原始孔隙度的大小,后期机械压实是孔隙减小的主要原因,溶解作用对孔隙增大起到了巨大贡献。研究区主要识别和划分出了中等压实长石溶蚀相、中等压实海绿石胶结相和强压实弱溶蚀相3种成岩相,甜点主要分布在水动力较强的海底扇内扇中等压实长石溶蚀相中。  相似文献   

16.
张创  孙卫  高辉  席天德  何清阳 《地球科学》2014,39(4):411-420
为探讨成岩作用与储层物性演化特征之间的成因联系,查明不同成岩相物性差异的成因及其形成过程,对华池地区长8储层各成岩相的孔隙度演化进行了定量模拟,分析了其孔隙度演化路径的差异.本区绿泥石膜胶结成岩相、不稳定组分溶蚀成岩相、压实充填成岩相与碳酸盐致密胶结成岩相压实损失孔隙度分别为17.6%、20.5%、25.8%和11.4%,早期胶结损失孔隙度为4.5%、4.9%、5.6%和24.9%,溶蚀增加孔隙度为1.4%、2.3%、0.2%和0,晚期胶结损失孔隙度为7.8%、9.7%、3.2%和0.沉积物初始组构差异造成的各成岩相初始孔隙度差别是微小的,但其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成岩作用的类型和强度,从而造成了不同成岩相经历了不同的成岩变化过程和孔隙度演化路径,形成了现今组构面貌和孔隙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珠江口盆地西部文昌B凹陷晚始新-早渐新世构造沉积充填演化复杂,受珠三南断裂持续活动影响发育多期次、多点物源的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具有纵向频繁叠置、横向非均质性强的复杂特点。由构造-沉积演化历史研究入手,分析断裂活动时间和差异性对沉积格局、物源注入和储层展布的影响,从而与沉积内幕表现出的复杂性结合来分析垂向相序变化和平面储层展布规律,并开展低渗成因的定量化剖析与探讨,在此基础上对优质储层和有利勘探区带的预测促进了本区油气新发现,也进一步提升了中深层的评价价值。研究得出,文昌B凹陷在文昌组发育两大物源体系,分别形成陡坡带以酸性喷出岩为母岩的扇三角洲和缓坡带以花岗岩为母岩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且后者受母岩类型差异、牵引流为主的沉积机制以及构造挤压应力变弱等因素影响储层物性明显偏好。恩平组纵向上可识别出4期扇三角洲,自下而上呈现多期朵叶体频繁迁移摆动迹象,其中沉积水动力条件和南断裂带差异活动是影响平面储层非均质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厘定沉积机制和岩相变化为储层物性影响的先决条件这一认识背景下,最终确定以地震相差异与沉积相、岩相的细致对比分析为核心来多角度深入剖析沉积内幕与低渗成因机制应是适合本区中深层的技术体系,并进一步精准预测了"甜点"储层的探寻方向。而在此认识基础上的油气成藏条件再认识,能更成功地指导珠江口盆地西部油气勘探新层系的发现,坚定了文昌B凹陷中深层继续向北拓展勘探的信心。  相似文献   

18.
综合运用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对石油充注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三叠系延长组砂岩储层后的成岩反应系 统进行了研究,揭示了石油充注对储层成岩环境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区储层成岩作用的演化。研究表明,该区延 长组长石砂岩储层在石油充注后有机酸和CO2大量出现,pH值降低,促进了岩石骨架颗粒长石的溶解,导致了次生孔隙的发 育,增强了储层的储集性能,但未能增加石英的溶解度;但是由于含油饱和度偏低,石油的充注使成岩环境的变化仅在很 小程度上抑制伊利石的生长,并没有完全阻止伊利石的生长,伊利石“搭桥”胶结孔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储层的储集性 能;同时石油的充注也使成岩早期形成的碳酸盐胶结物出现溶解,当成岩温度>100℃时,有机质热演化产生较高的CO2分 压,缓冲了pH值使含铁碳酸盐大量沉淀从而使储层致密化。石油充注对储层的这些影响对下一步的储层评价提供了重要依 据。  相似文献   

19.
高岭石是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砂岩储层中常见的黏土矿物,对储层物性具有重要的影响,但目前对其特征及成因的研究较少。本文利用薄片分析、阴极发光、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等多种技术手段,结合东营凹陷构造演化、流体活动历史与成岩序列研究了东营凹陷高岭石的类型、特征及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砂岩储层主要发育两类高岭石,第一类高岭石晶形发育良好,单偏光下呈鳞片-蠕虫状,扫描电镜下单晶呈假六方片状,晶体排列紧密,集合体呈蠕虫状或书页状,成分纯;第二类高岭石晶形发育不及第一期,单偏光下呈鳞片状,扫描电镜下可见晶层卷曲,晶体排列疏松,集合体呈手风琴状,其成分中除了Al、Si、O还含有少量Fe、Ca元素。高岭石主要为自生高岭石,是长石在有机质演化过程中产生的酸性流体作用下发生溶蚀作用的产物。但是,两类高岭石具有不同的形成时期、成因和形成环境,其中,第一类高岭石主要形成于东营末期,是沙四段上部烃源岩生烃和油气成藏时生成的有机酸溶蚀长石的产物;而第二类高岭石形成于馆陶期末和明化镇组大规模油气充注时期,此时,处于晚成岩A期,大量的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化,酸性流体中含有较多的Fe2+、Ca2+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