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惠 《地质与勘探》2020,56(5):889-897
总结了国内90多个热液型金及铜、银、铅锌、锑、钨等典型有色金属矿床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实用模型的共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热液型矿床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实用理想模型。该实用理想模型对于研究构造叠加晕法在矿区深部盲矿预测建立实用模型及在普查区建立预测参照实用模型均具有重要参考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矿床的构造叠加晕特征,建立了金矿深部盲矿定位预测的构造叠加晕理想模型,并取得了很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3.
根据金矿成矿具有多期多路段叠加成矿(晕)的特点,在研究典型金矿床的构造叠加晕特点、建立矿床叠加晕模型的基础上总结出了预测金矿床(体)深部盲矿存在的构造叠加晕前、尾晕共存准则。  相似文献   

4.
构造叠加晕法预测盲矿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已在50多个危机矿山深部找矿预测应用,矿山验证预测靶位取得找盲矿显著效果,其关键技术有四个:①第一手资料的获取:构造叠加晕特殊的采样方法;②研究和发现每次成矿形成矿体-原生晕的轴向分带;③识别不同期次成矿形成矿体-原生晕在构造空间上的叠加结构;④预测靶位的定位。文章介绍了四个关键技术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辽宁五龙金矿构造叠加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俞炳 《地质与勘探》2020,56(5):898-914
五龙金矿是辽东矿集区的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床,累计黄金储量超过80吨,平均品位为5.35g/t。随着开采量的增加,目前该矿床开采深度达近千米,保有储量不断减少,步入危机矿山行列,急需开展矿区深部找矿预测研究,实现寻找深部盲矿的有效突破。本次研究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五龙金矿床矿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运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对五龙金矿构造叠加晕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五龙金矿成矿过程具有多期次和多阶段的特征,各指示元素在矿体轴向上具有前缘晕、近矿晕、与尾晕相互叠加的现象,该现象是深部盲矿预测的重要依据,反映了深部有盲矿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构造叠加晕法在预测金矿区深部盲矿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在原生晕分带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成矿阶段的元素组合、不同成矿阶段矿体的轴向分带及其在空间上的叠加特点,建立起一种预测盲矿的新模式--构造叠加晕模式.构造叠加晕法在一些金矿区深部及其外围预测盲矿已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
任良良 《地质与勘探》2023,59(6):1217-1227
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在“攻深找盲”勘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勘查(新)区构造叠加晕法的提出拓宽了其应用范围。为探索如何运用勘查(新)区构造叠加晕法对广西大瑶山1∶5万航磁异常桂C-2014-104进行异常查证和评价,本次研究引入元素相关性分析,并提出适用于勘查(新)区的分带方法。在李惠教授等总结的“参照实用理想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本研究区成矿预测的“参照实用模型”。利用“参照实用模型”对研究区内化探异常进行了评价和预测,最终,预测了3处较典型的成矿有利部位,并对这些部位进行了排序。研究表明,主成矿元素的分带对建立预测模型较为关键,对预测结果影响较大。此外,勘查(新)区构造叠加晕法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和实用性,可以为相关找矿评价工作提供可靠的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构造叠加晕新方法,建立了白云金矿床的构造叠加晕模型,用模型指导矿床的深部盲矿预测,提出7个盲矿靶位和2个有利的成矿地段,经部分靶位的钻探验证,取得了显著的找矿效果,新获金金属量10.6 t,金矿规模由中型扩展为大型,矿山服务年限延长10年。  相似文献   

9.
大型、特大型金矿盲矿预测的原生叠加晕理想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了金矿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在研究大型金矿床原生叠加晕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大型金矿床的原生叠加晕理想模型及盲矿预测准则。  相似文献   

10.
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及研究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惠 《地质与勘探》2013,49(1):154-161
构造叠加晕法已在50多个矿山开展了深部盲矿预测应用,取得了显著找矿效果.本文介绍了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的概念及典型矿床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的研究思路、内容、工作程序和技术关键,介绍了具体工作方法,包括野外工作布置及特殊的采样方法及要求,构造叠加晕研究中需计算的地球化学参数、图件,构造叠加晕叠加结构的识别依据和方法、建模要求和成矿预测靶位圈定方法.只有掌握构造叠加晕方法技术,才能建立起具有本矿区特色、预测准确性较高的构造叠加晕模型,用模型对本矿区深部及外围预测,才会取得显著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1.
林森 《地质与勘探》2016,52(5):874-884
通过对小柳沟钨钼多金属矿田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前人资料的综合研究,以小柳沟矿田中部祁青钼矿床4线构造叠加晕和深部成矿预测研究为重点,用围岩31件背景样品的几何平均值,为构造叠加晕分带提供地球化学背景依据;以小柳沟钨钼多金属矿单期次成矿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自下而上)Cr、Co、Ni、V、Ti→W、Mn、Be、Sn、Bi、Mo、Cu→Pb、Zn、Ag→Au、As、Sb为基础,分析认为祁青钼矿4线构造叠加晕轴向分带序列(自下而上)Cu、Mo、Pb、Sb→As、Zn、Sn、Nb→Bi、V、Ti、Ba、Cr→Mn、W、B具"反分带"特征,且存在地球化学参数"反转"现象,指示成矿作用有叠加,预测深部存在第二成矿空间,钻探工程验证在祁青钼矿深部发现含钼隐伏花岗岩体,且岩体上部仍有石英脉型钼矿体,证实了构造叠加晕对深部找矿预测的有效性。认为小柳沟矿田深部斑岩型钼矿资源潜力较大,晚期花岗岩体凸起部位和外围分别是是寻找钼、中低温硫化物有关的铅锌矿床的有利地带。  相似文献   

12.
李惠 《黄金地质》2000,6(4):33-38
李坝金矿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的特点,根据不同成矿阶段元素组合和单阶段形成原生晕的垂直分带规律(从上→下是As,Hg,Sb→Ag,Pb,Au,Cu,Zn→Bi,Mn)及不同成矿阶段形成矿体(晕)在空间上的叠加特点,建立了矿床的原生叠加晕模式,确定了盲矿定位预测标志。  相似文献   

13.
大松树金矿位于小四平-荒沟山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带南段,地球化学测量显示Au主要与As、Sb、Ag相关,坑道岩石地球化学测量表明Au及其伴生元素均为内带异常,并在下部出现板状激化体,预测深部有高品位金矿体存在.  相似文献   

14.
陈卓 《地质与勘探》2018,54(3):535-543
宝兴沟矿区位于黑龙江省塔河县,2002年由1∶1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异常圈定,2007年通过1∶1万和1∶2万土壤测量进一步圈定了异常范围,并利用槽探工程进行揭露,首次发现了Au矿体,矿体主要为蚀变砂岩、蚀变闪长岩、蚀变闪长玢岩等,少量为含金石英脉,以中-低温蚀变为主。本文在充分收集矿区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矿区最新的钻孔采样数据,对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矿床构造叠加晕分布特征,矿床前缘晕特征指示元素为Sb、As,近矿晕特征指示元素为Pb、Ag、Au、Zn、Cu,尾晕特征指示元素为W、Mo、Bi,初步确定了宝兴沟金矿床串珠状矿体、不同深部矿体组合的构造叠加晕模式;并依据已知矿体及矿床构造叠加晕,对深部有利成矿部位进行了预测,指出I-1-1号矿体向下应有很大的延伸或I-1-3号矿体深部应有盲矿存在,I-2-1号矿体深部可能有盲矿体存在。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研究三道湾子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了矿体-晕的轴向分带及叠加成矿成晕特征,建立了三道湾子金矿床成矿的构造叠加晕模型,用此模型对深部有利成矿部位进行了预测,提出了找盲矿靶位,并取得了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根据新疆哈巴河县托库孜巴依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对矿床的26号脉及主要围岩进行了系统采样和多元素分析,结合矿区地球化学背景确定了各元素的分带标准;通过对26号矿脉(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叠加晕特征研究,总结出金矿(体)单一次成矿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对矿体不同成矿阶段形成的晕在空间上的叠加形态进行了识别,建立了矿体形成的构造叠加晕实用模式(包括成矿构造叠加晕模式、预测标志及分带标准),利用该实用模式对矿脉深部以及外围进行找矿预测,提出了找矿预测靶位。  相似文献   

17.
锡矿山锑矿床为严格受构造控制的热液型矿床,成矿成晕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的特点;F75断裂破碎带中元素的含量及叠加晕特征表明,该断裂不仅是导矿构造,而且在局部有利部位成为储矿构造;文章以飞水岩矿段为例,总结了矿体的元素组合及其相关关系,确定了不同成矿阶段矿体的特征元素;单一次成矿形成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是As,Hg,F,Li,Ba→Sb→Ag,Cu,Pb,Zn→Mo,Bi,Mn,Co→Ni,Ti,V,W,Sn,Sr;在识别不同成矿阶段的矿体(晕)在空间上的叠加结构基础上,建立了矿床构造叠加晕模式,确定了盲矿预测标志,对矿床深部进行盲矿预测,提出了盲矿的找矿靶位;初步验证工作表明,构造叠加晕方法对锡矿山锑矿飞水岩矿段深部盲矿体的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Although the Tongling distric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u districts in China, exploration strategies need to be urgently updated to achieve a more predictive method for discovering hidden ore bodies. This paper presents a case study showing how new exploration strategies were developed and successfully used to discover a hidden ore body in the Fenghuangshan ore field of the Tongling district. All previously discovered ore bodies in the Fenghuangshan ore field were Cu skarn deposits located where dilational fault zones cut the contact zone of the Xingwuli granitoid complex. The features of the ores and the related magmatic rocks and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suggest that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are also likely to be present in the ore field. After assessing spatial controls on ore formation, ore-related indicators numerical simulating the coupled thermal–hydrological–mechanical processes during syn-deformation cooling of the Xingwuli Intrusion were used to choose a target area to the south of the Fenfhuangshan mine. In this target area, we have carried out an exploration program involving mapping, rock chip sampling for Cu in the fractured and altered rocks, and pesu-random triple frequency induced polarization (IP) and the controlled source audio-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s (CSAMT) surveys. Synthesis of the data obtained in this program identified a target that was subsequently drilled. This test hole demonstrated the presence of high grade Cu ores typical of both skarn and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丁家山矿区外围土壤剖面、土壤汞气和岩石剖面的测量,结合重新编制的丁家山矿区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对丁家山矿区深部和外围进行成矿预测。结果表明,丁家山矿区外围土壤中Hg、Ag、Au等元素异常和土壤壤中汞气、热释汞异常明显。异常与下伏侵入的燕山期岩脉密切相关,花岗闪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侵入及其成矿(矿化)作用是元素成晕的主导机制。将丁家山矿区与城门山矿区对比,认为丁家山矿区及其外围具有较好的成矿前景,应注意在丁家山矿区外围志留系砂岩中寻找银金矿化,在其深部(-500~-1000m)寻找以钼(铜)矿化为主的矿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