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姬书安 《地质论评》2021,67(1):67020011-67020011
Monjurosuchus splendens是辽宁西部热河生物群中最早被正式命名的爬行类化石,该属种名称在最初以英文发表的论文中并没有明确其含义,导致它的中文称谓有“文珠龙”(属名)、“荣耀满洲鳄”、“楔齿满洲鳄”等几种说法。本文认为属名(Monjurosuchus)应尊重最初命名者论文中的日文摘要表述的含义,称之为“满洲鳄”,而种名(splendens)的拉丁文并不是“楔齿”之义,应按其本义译为“华丽”,因而Monjurosuchus splendens的正确中文译名应为“华丽满洲鳄”。华丽满洲鳄的分类位置、以及其与辽宁西部另一爬行类化石“东方喙龙Rhynchosaurus orientalis”的关系长期以来亦存在着不同看法,直到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Monjurosuchus splendens作为有效属种名称被再次确认且被正确归入离龙目(Choristodera)。本文回顾了该属种研究历史及其分类位置的认识变化情况,支持将其归入离龙目(Choristodera)满洲鳄科(Monjurosuchidae)、而且“东方喙龙Rhynchosaurus orientalis”为华丽满洲鳄Monjurosuchus splendens的晚出同物异名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2.
满洲鳄:中国辽宁晚中生代半水生爬行动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现于辽宁西部凌源晚侏罗世 /早白垩世非海相义县组中的满洲鳄 ( Monjurosuchus)化石新材料 ,为解决其系统位置这一长久争议的问题提供了确切的实物依据 :满洲鳄为双孔型离鳄类 ( Choristodera)爬行动物中一较原始成员。保存精美的、独一无二的表皮构造使我们对该类中生代爬行动物的外表特征有了新的认识。满洲鳄四足具蹼 ,它至少是半水生的。  相似文献   

3.
1984年,笔者发表河北早白垩世华脉目(Caloneurodea)的中华脉科、属:Mesogrammatidae Hong,1984和Mesogramma Hong,1984。属名与1850年Stephens采用过的鳞翅目Mesogramma属和1865,1872,Loew采用过的双翅目Mesograpta属是异物同名,必须废除笔者后来建立的科、属学名、重新命名,以维护《法规》中命名优先权的原则。故原Mesogramma Hong,1984属名重新命名为Hebeigramma nov.nov.,原Mesogrammatidae Hong,1984科名随属名的更改而重新命名为Hebeigrammidae nom.nov.,在此申明。  相似文献   

4.
(Epidexipteryx hui Zhang et al,2008)2006年在中国内蒙古宁城县侏罗系道虎沟组地层挖掘出一保存良好的小型手盗龙类恐龙部分骨骼化石,尾巴附有4根长羽毛。经中国科学院周中和、张福成等研究,认为是一种新发现的恐龙属种,命名胡氏耀龙,其属名耀龙意为"炫耀羽毛的恐龙",种名胡氏则为纪念2008年4月逝世的中国古哺乳动物学家胡耀明。  相似文献   

5.
沈光隆 《地质科学》1990,(3):302-303
研究表明,斯行健(1956)建立的我国晚三叠世植物化石新种Neocalamites rugosus Sze和德国哈茨山脉考依波期的Equisetites asperrimus Franke是同物异名。Franke提定的种名有优先权,但属名鉴定有误。斯行健鉴定的属名正确,但其种名却是Franke名称的晚出异名。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两者应合并为一种,特定名为Neocalamites asperrimus(Franke),comb.nov.  相似文献   

6.
200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学者尤海鲁、徐星和汪筱林,发表了对产自内蒙古赤峰市附近下白垩统义县组地层的一种新恐龙属种化石的描述。因发现地点位于著名的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晚期红山文化分布区,故以此命名属名,种名则以同一研究所学者及化石保管者侯连海命名:侯氏红山龙(Hongshanosaurushoui)。  相似文献   

7.
郭正府  刘嘉麒 《地学前缘》2002,9(4):312-312
近年来 ,在辽西热河群湖泊相沉积物中发现大量保存完美的脊椎动物化石 ,这一发现轰动了国内外古生物学、生物学以及地质学界。近期研究表明 ,这些数量大、门类多的脊椎动物化石层是同时期大规模中酸性陆相火山喷发的灾变记录 ,认为由于突发性陆相火山活动向大气圈输送的大量有害气体及其形成期气溶胶导致古气候大幅度快速变化 ,最终造成生活在陆地和空中的脊椎动物集群死亡。但是本区生活在淡水湖底的水生爬行动物 (如满洲龟和满洲鳄等 ) ,由于它们不与周围地区陆相火山喷出的气体直接接触 ,同时湖泊对大气圈气候变化的响应存在明显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8.
铲齿象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学名:platybelodon Borissiak.1928词源:属名的原始含义为"板齿",因为这类象的下颌特化,前端伸长变宽,一对门齿变成长板状.产地与层位:和政地区中中新统虎家梁组、东乡组分类位置:哺乳纲长鼻目嵌齿象科铲齿象  相似文献   

9.
“满洲鱼群”组合特征及其地层意义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东北地区晚侏罗世“热河生物群”中的狼鳍鱼群,松辽平原晚白垩世的松花江鱼群,曾被详细研究过。产于我省东部汪清县罗子沟盆地和延吉县延吉盆地的上床氏满洲鱼是日人斋藤和夫(Saito,K.,1936)首次命名。近两年来我队在罗子沟盆地、蛟河盆地含满洲鱼的地层中发现数个新的鱼类化石,这不仅使满洲鱼的研究有了重要的进展,从进化的观点看,在狼鳍鱼群和松花江鱼群之间,使建立一个新的独立的鱼群成为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2014年改为铜版彩印后,为了提高刊物质量,规范论文插图,美化版面,现就《中国煤炭地质》论文中插图要求如下:1、文中插图请作者单独提供电子版,文件格式可为"jpg、tif、eps、dwg"等或矢量格式如"cdr",一图一文件,并以第一作者姓名命名,如"李明图1、李明图2..."。2、图形尺寸应满足完整表达文中内容的需要,宽度以17 cm(排通栏)或8 cm(排半栏)两种为宜,并标出  相似文献   

11.
张伟  高克勤 《古地理学报》2014,16(2):205-216
离龙类是一在形态和生态适应上高度特化的水生—半水生爬行动物双孔亚纲的灭绝支系。离龙目的地理分布局限于北半球,地史分布从侏罗纪一直延续到中新世。辽西是中国最为重要的离龙类化石产地,化石点主要分布于凌源、义县、朝阳和建昌4个地区,尤其以义县地区化石点的分布最为密集。目前辽西已经发现的离龙类包括3科4属5种,其中潜龙和满洲鳄2属的化石仅发现于义县组,而伊克昭龙与戏水龙2属的化石则仅见于九佛堂组。化石证据表明,白垩纪离龙类在辽西范围内的延展分布呈现一个自西向东、由南向北的地理地史演化过程。化石证据也表明辽西的离龙类在较短的时期和较窄的地域范围内经历了一个快速分异演化的过程。长颈潜龙类和短吻满洲鳄类在辽西同时首现于凌源义县组大新房子层,并先后灭绝于义县组的大康堡层和金刚山层。潜龙类最后出现的大康堡层的火山凝灰岩层密集保存了数以千计的潜龙类个体,可能代表该类群于早白垩世发生了与火山喷发活动紧密相关的集群灭绝事件。而后,短吻戏水龙和长吻伊克昭龙同时首现于九佛堂组第2段,并于该组第3段沉积时期内灭绝。整个辽西地域内的离龙类的分布从126~120Ma,在经历了大约6Ma的快速分异演化之后,均于早白垩世阿普第期灭绝。  相似文献   

12.
热河生物群中有一种水生爬行动物,以长颈、长尾、小头颅为主要特征。在研究中,不同学者使用了不同的学名,构成了同物异名。简要回顾它的研究历史,主要讨论究竟哪一个学名是合法有效名称。根据国际动物学命名法规,认为中国水生蜥(Sinohydrosaurus)命名在先,是合法有效名称,而潜龙(Hyphalosaurus)为无效名称,应当废弃。  相似文献   

13.
泥河湾地区晚上新世一个新的地层单位——稻地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记述了河北泥河湾盆地的一个新的地层单位——稻地组。在四个实测剖面上对稻地组进行了分层描述,根据其岩性、化石特征、及其与上下地层接触关系,确定了该地层组的含义,并对其时代(晚上新世)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冉维宇  史振华  胡歆睿  秦燕娇  蒋良兵  邓小杰  贺箫  喻美艺  罗永明 《地质论评》2023,69(3):2023030021-2023030021
贵州安顺龙宫戴帽山是新发现的一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产地,通过在该地区开展化石发掘与修理工作,共获取3块保存精美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上述3块海生爬行动物化石均归属于鳍龙超目(Sauropterygia),基于古生物地层学与沉积学的研究,判断其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化石产地的古地理位置位于扬子台地西南缘,是滇黔桂台地边缘相区内首个产出完整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的产地。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系统演化、重塑当时古环境、中三叠世安尼期辐射强度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为海生爬行动物的古地理分布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5.
Prophaenognatha robusta gen. et sp. nov. (Scarabaeoidea: Scarabaeidae: Aclopinae), the best-preserved aclopine fossil so far, is described and illustrated from the Upper Jurassic–Lower Cretaceous Yixian Formation of the Jehol Biota, western Liaoning Province, NE China. The key to extinct and extant genera of Aclopinae is given and the monophyly of extant and fossil Aclopinae lineages is supported by five character states. The new taxon provides evidence about the evolution of Scarabaeoidea with its phylogenetic position inferred based on 68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相似文献   

16.
姬书安  张笠夫 《地学前缘》2020,27(6):365-370
发现于内蒙古鄂托克旗召稍早白垩世罗汉洞组的一件不完整翼龙类下颌标本,以下颌愈合部长且平直、齿骨侧嵴发育、近圆形齿窝沿侧嵴之上的齿骨侧面上半部分自前向后呈直线排列、齿窝直径(2~2.5 mm)前后变化较小、相邻齿窝的间距约为齿窝直径的一半、下颌牙齿密度为3枚/cm等特征,可归入梳颌翼龙科(Ctenochasmatidae),且代表一新属种——郝氏鄂托克翼龙Otogopterus haoae gen.et sp.nov.。该化石是继鄂托克旗新召准噶尔翼龙科的平颌鄂尔多斯翼龙Ordosipterus planignathus之后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发现的第2件确切翼龙类材料,丰富了这一地区早白垩世脊椎动物群的组成。该翼龙也是继甘肃庆阳环河翼龙Huanhepterus quingyangensis之后在鄂尔多斯盆地发现的第2种梳颌翼龙科化石,进一步扩大了鄂尔多斯盆地梳颌翼龙科的地理分布范围,同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是继辽宁西部之后梳颌翼龙科在中国的又一重要分布区。  相似文献   

17.
澄江生物群分子在贵州遵义牛蹄塘组发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澄江生物群是认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重要窗口,它的分布范围一直仅限于滇东地区,员近在贵州遵义松林牛蹄塘组底部页岩中发现有Naronia,Archotuba Conoidalis,Isaxys,Perpicaris,Lingulepis,Tsunyidiscus,Scenella,水母状化石(medusiform fossil),海绵动物化石Leptomitus,类似半索动物秆壁虫Rhabdopleura化石,软舌螺类Hyolithids,宏观藻类和疑源类化石Zunyiphyton perelegans Yang et Zhao,1999,Yuknessia sp.,Longenema Ding,1996,Sphaerocongregus variabilis等。其中有一部分是属于澄江生物群分子,这是云南省外澄江生物群分子的新发现。由于生物群之下40m处还产大量海绵动物、高肌虫和藻类化石等组成的松林生物群,其上又有下寒武统明心寺组古杯动物群,因此,这一生物群的发现对研究早寒武世生物的演化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同时,对澄江生物群的古生态学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Paraelectrentomopsis chenyangcaii gen. et sp. nov. from the Cretaceous Burmese amber is characterized, described, illustrated and its position is discussed. This fossil taxon is the second compsocid barklouce to be described from the Burmese amber and constitute one of the earliest records of the family. A checklist of known Compsocidae is given. Identification keys of all known Compsocidae are provided. A palaeobiogeography scenario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