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钴是我国极度短缺的矿产资源,同时也是战略新兴产业必需的原材料,保证钴的稳定供应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立足钴的供应链,基于我国进出口情况,将上游环节的钴精矿和湿法冶炼中间产品定义为短缺产品,将中游环节的精炼钴、下游环节的锂电池定义为优势产品。基于理论数据对上游产品进行供应风险评价,发现由于国内一次、二次资源供应能力不足,进口高度集中等因素导致上游产品供应风险极高。在实际贸易格局中,虽未出现断供的情况,但由于进口过于集中,贸易自由度较低,易受他国制约。对中、下游产品进行供应控制力评价,发现我国从生产、出口以及企业表现三个方面均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且下游产品还具有较高的贸易联系能力、与他国的调节能力和资源控制能力。综合考虑当上游产品进口中断会严重制约中、下游发展,对此提出完善回收体系、优化进口来源、建立供应链安全预警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矿产资源全球分布不均,在全球范围内配置所需资源是各国无法回避的必然选择。矿产资源全球配置体系面临诸多跨国公共问题和挑战,需要构建一套公平、均衡、有序的矿产资源全球治理体系保障其有效运行。与经济贸易、卫生、气候、能源等已经有较为成熟的全球治理框架的领域相比,矿产资源全球治理基础理论研究较为薄弱且体系构建滞后,还缺乏综合性和权威性的框架公约或国际组织来引领和主导体系构建与完善。全球资源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和供应链区域化、阵营化、本土化趋势等对矿产资源全球治理体系形成新的要求和挑战。基于全球治理五要素概念分析框架,本研究对矿产资源全球治理进行概念界定,剖析了矿产资源全球治理的价值、主体、客体、机制、效果等五个核心要素内涵和发展现状,并初步构建矿产资源全球治理的要素理论框架,以期为矿产资源全球治理基础理论研究提供支持,推动矿产资源全球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建立能源矿产资源储备和安全供应体系是保障我国经济运行安全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措施,而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一次性能源,其资源储备和安全供应体系问题不容忽视。从我国的国情和资源条件出发,研究我国的能源的合理结构,以此为基础,讨论了实施能源资源储备和安全供应体系的一些思路,分析了煤炭资源安全供应不足问题,提出了实施煤炭安全供应体系的一些配套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4.
全球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空间数据库数据模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全球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空间数据库的重要性,它是进行全球地质矿产潜力评价的基础数据库,涉及到经济、地理、地质、矿产、物化探、遥感,以及勘查、生产过程中各种信息资源;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全球矿产资源数据库建设的背景、现状与进展;从全球、地区(或国家)和局部(或重要成矿带)3个层次上,探讨了全球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空间数据库的研究内容,并提出了全球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空间数据库的图层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5.
胡永达 《地质论评》2016,62(S1):103-104
重要矿产资源尤其是战略性矿产的安全保障历来是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之一。关于战略性矿产的研究,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并不定期更新战略性矿产目录。而我国对于战略性矿产的研究相对较晚,尚未形成统一的内涵意义、评价体系和方法。为此,本文在重新界定战略性矿产内涵基础上构建供应风险-经济价值二维评价体系,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综合评价我国主要矿产资源的战略性。  相似文献   

6.
实施全球资源战略的构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是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战略.世纪之交,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为此,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实施全球资源战略,“走出去”参与全球矿产资源开发,逐步建立全球矿产资源供应系统,以保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对矿产资源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锗是重要的矿产资源,在通信、航天航空、军事武器和新能源领域应用广泛。我国是全球锗矿产品生产和供应大国,长期供应全球70%左右的消费需求。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不稳定,锗矿资源供应安全是国家政治经济和国防安全的重要物质保障。对我国锗矿资源状况展开调研,分析了国内锗供应现状和消费需求,评估了锗矿资源产品供应风险,认为供应国内需求和全球需求都处于不安全水平,提出加强锗矿资源勘查力度、推动锗二次回收产业发展、提高锗高端产品的供应能力和制定锗产业发展规划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矿产资源地球化学评价和预测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总结国内外勘查地球化学矿产资源评价和找矿预测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勘查地球化学角度出发,将矿产资源评价划分为6个级次。提出了全国性、成矿带和矿田级次矿产资源地球化学评价和预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矿产资源勘查项目客观上面临地质灾害风险.本文以风险理论为主线,运用风险管理方法,通过理论演绎和案例分析,说明了加强矿产资源勘查项目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及其过程、评价方法和指标等.  相似文献   

10.
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决策中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系统地研究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风险分析过程,划分了风险辨识,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三个步骤。运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对风险的估计进行实际的计算机仿真计算,以获得风险估计的正确结果,为矿交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决策提出科学依据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张照志 《地质与勘探》2023,59(1):188-210
矿产资源储量家底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根基,矿产资源及矿产品(含重要工业产品)是一个国家实施工业化及促进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要以科学的精神,评价矿产资源。有多少家底,办多大事情,一步一个脚印地支撑国家经济建设。本文在回顾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70余年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工业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基础上,对自1952年以来中国矿产资源国情调查与评价历史进行系统评价,经综合集成研究,总结提出中国矿产资源国情调查与评价的发展演变规律,所得出的研究结论与认识对于推进我国矿产资源国情调查与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研究认为:矿产资源在我国工业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中国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体制及职能的变化,以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为核心,将中国矿产资源国情调查与评价的发展演变阶段划分为5个时期:启动期(1952~1965年)、规范期(1966~1993年)、改革期(1994~2006年)、发展期(2007~2017年)与深化期(2018年-),阐述了各时期的特点与发展演变规律,以及查明资源储量和矿产品的变化规律。在每个时期,我国均依靠国家力量,组织...  相似文献   

12.
李芳琴  黄莉  李杰  陈子瞻 《地球学报》2023,44(2):297-304
铟资源广泛应用于ITO靶材、半导体化合物、焊料及合金等材料的生产制造,是21世纪重要的战略金属。文章基于铟资源全产业链视角,通过分析2000年以来全球铟资源供给与消费格局,并展望未来供需趋势,得出的结论主要有:(1)全球再生铟供给已超过原生铟供给;原生铟供给高度集中在中国、韩国、日本、加拿大四国;再生铟供给集中于日本、韩国。(2)全球铟资源消费量大幅增长,二十年来,翻了两番;日本与韩国是全球铟资源的消费主体;ITO靶材是主要消费领域。(3)2007年以来,全球铟资源总供给量大于总消费量600 t,预判这部分差量进入了国家储备。(4)未来中国增加铟资源供给的途经可以借鉴日本与韩国的经验,从社会存量中再利用铟资源,提高铟全产业链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思维下的矿产资源评价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肖克炎  李楠  王琨  孙莉  范建福  丁建华 《地质通报》2015,34(7):1266-1272
以大数据时代的预测思维方法,结合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具体工作,探索了矿产资源预测评价的基本理论基础。认为大数据的相关性预测方法和常用的综合信息矿产预测方法是一致的,矿产预测模型理论、多学科信息相关性分析、预测地质求异理论、矿产区域趋势分析方法是矿产资源评价的四项基本理论。总结了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矿产资源预测评价的主要工作流程。建立数字化预测数据平台、根据预测矿产模型进行数据清洗、编制预测要素图件、建立预测模型、圈定预测靶区和成矿远景区、进行资源潜力估算等是预测评价的基本任务与流程。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矿产资源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矿业大国,但其低资源利用率、高安全风险、生态破坏严重等现象的存在,以及产品结构不合理,质量差,低附加值等资源利用现状,造成了矿产资源日益短缺,部分矿产依赖进口,严重影响到国家经济建设与国家安全。针对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的客观原冈进行剖析.提出要站在战略的高度,采取关闭小矿山、完善矿业法律制度,增加地质勘探投入、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加快技术进步,发展相关产业等措施,树立矿业强国的思想,实施全球战略,从而确保我国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每年消耗全球近一半的铜资源.但国内铜矿资源紧缺,产量相对有限,2019年对外依存度高达78%.本文主要从中国铜资源供需形势、进口来源地风险分析、铜资源公司综合竞争力、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铜资源供应影响等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后疫情时代中国铜资源供应形势,并给出了如下建议:一是加大国内铜资源的勘查力度,...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煤炭资源有效供给能力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文伟  孙贵  叶诗忠 《安徽地质》2006,16(4):262-266
后备煤炭资源储量的规模直接决定着宏观煤炭工业的规划和发展“。煤炭资源有效供给能力”是近年来煤炭地质经济研究工作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本文尝试应用煤炭资源有效供给能力概略评价方法,结合我省实际,制订适合我省煤炭资源现状的评价原则和评价办法,评价我省实际有效的煤炭资源供给能力结论为:煤炭资源较丰富,有效供给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17.
煤系中广泛存在与煤炭成因具有紧密联系的多种矿产,按照其特性和用途可分为煤系能源矿产、煤系金属矿产、煤系非金属矿产,其中一些矿产的经济价值甚至远远超过煤炭资源本身。但由于种种因素制约,长期以来忽视了对煤系矿产的综合评价和勘查,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通过对煤系矿产资源概念的厘定、煤系矿产赋存特征及资源分布特征的分析,提出了煤系矿产资源研究及勘查开发方向,为我国煤系矿产资源的综合勘查开发提供基础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王登红 《中国地质》2016,(5):1585-1598
华南是中国近百年内矿产资源开发强度比较高的地区,形成了赣南钨矿、桂北锡矿、湘南铅锌矿等一大批老矿山。随着已探明资源的快速消耗,"深地"探测、深部找矿已是大势所趋。基于对华南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企业矿山生产情况的了解,文章对矿产资源的深部探测问题,从探测的目标、理论、深度、程度、效益等诸方面加以探讨,认为: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1坚持国家目标、科学目标和人才目标相结合的原则,宜灵活运用各种成矿理论,充分发挥"五层楼+地下室"等勘查模型的作用,把"层状含矿地质体"作为矿产资源深部探测的主要目标;2坚持从已知到未知和由浅入深的原则,重点在老矿区和浅部地质与矿产资源比较清楚的工作程度比较高的地区优先部署工作,既可以降低风险又可以满足现实需要;3宜坚持点面结合的原则,2000 m、3000 m乃至于5000 m深钻的部署,宜相应地部署在矿床、矿田和矿集区工作程度最高的地区,达到立体探测和"透明化"的目的;4坚持综合评价的原则,综合调查、综合评价、综合研究,学科也要综合,避免单打一,避免单学科冒进。以问题为导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意合理的探测深度和工作程度,抓住关键,有针对性地布设工作量,才能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9.
美国矿产资源评价状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矿产资源评价包括对已发现矿床的分类与评价以及预测尚未发现的矿床资源量和未知的矿床类型的资源量两个方面。本文介绍美国地质调查局九十年代进行的矿产资源评价专项研究的方法、技术和部分评价成果。我们相信这些方法和技术在我国的矿产资源评价工作中是可以借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