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西省耕地资源数量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78-2005年陕西省耕地资源数量与经济发展的统计数据,运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了陕西省耕地资源数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显示:1)陕西省耕地资源数量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内却存在失衡,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趋近的调整幅度为4.23%,调整力度非常小;2)经济发展的冲击可以部分解释耕地资源数量的变化,解释水平为12%以下,耕地资源数量的冲击对经济发展的解释水平在18%以下;3)耕地资源数量、经济发展均显著地受其自身波动的影响.建议从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耕地利用效率等方面采取长期性、综合性的政府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对陕西省农业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研究的基础上,对农业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拓宽和深化了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提高了土地资源适宜性的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3.
在对陕西省农业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研究的基础上,对农业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拓宽和深化了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提高了土地资源适宜性的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4.
《地理科学进展》2012,(7):985-986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地理资源所)世界地理与资源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是根据中国科学院和地理资源所创新2020需求和长期发展规划而设立,是由地理资源所直接领导和负责的非法人研究机构。研究中心于2012年1月正式挂牌成立,现有正式职工近20人,博士后和研究生10多名。  相似文献   

5.
<正> 保护天然林是当今世界改善生态环境和资源合理利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我国政府宣布,从今年7月1日起停止对天然林的采伐,这一重大举措标志着我国国有林区林业工作的重心将由资源利用转向生态建设方面,这不仅是中国国情所决定的,也是林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今年夏季,长江、松花江、  相似文献   

6.
秦岭北坡是陕西省乃至全国旅游资源密集带之一。但由于开发和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近年来发展比较缓慢。在综合分析其开发优势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全面规划,合理开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7.
张煜  赵珊 《西部资源》2011,(1):16-17
近日,记者从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内蒙古总队(以下简称"内蒙古总队")获悉,今年该队在清水河县预计探获两个资源储量在亿吨以上的石灰岩矿,这将对呼市周边的水泥企业以及火力发电企业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青海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2013年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7月22-23日在夏都西宁隆重召开。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含港台地区)的正式代表共160余人参会,大会交流学术论文115篇并由青海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刘彦随、卓玛措主编的《中国土地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9.
我国积极破解钾盐矿资源短缺迷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庾莉萍 《盐湖研究》2007,15(4):49-55
介绍了钾肥的应用范围,阐述了我国钾盐的生产情况、需求空间和对进口的依赖程度,重点介绍了我国主要的钾盐资源和泰国、老挝、俄罗斯等周边国家的钾盐资源。最后提出了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建立起我国强有力的钾肥资源保障体系,保障我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化龙山自然生态环境复杂多样,植物资源丰富,有野生维管植物1 977种,隶属186科815属.化龙山是陕西省珍稀濒危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共有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22科30属33种,其中属一级保护1种,二级保护11种,三级保护21种;属濒危2种,稀有14种,渐危17种.珍稀濒危植物古老成分较多,并以第三纪孑遗成分为主,单少型属和中国特有属分别是16属和10属(占53.3%和33.3%).在分析了化龙山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现状及濒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托陕西省化龙山自然保护区,加强就地保护,积极开展迁地保护,将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科学地进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世界遗产视野中的京杭运河北端通惠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惠河是元明清时期京杭运河北端的漕运河道,但列入UNESCO世界遗产预备名录的京杭运河项目中并未包括通惠河.为了在正式申报时弥补这一缺憾,笔者于2007年底对通惠河的历史地理与遗产资源做了文献梳理、社会调研与实地勘察,结果显示:通惠河的运河遗产资源价值较高,但运河遗产资源的环境现状不容乐观,原住居民对运河遗产资源的认知程度不高,运河遗产资源的保护管理力度不够.有鉴于此,建议从三个方面加强通惠河遗产资源的保护与管理:重点保护符合申遗标准的遗产资源;综合整治遗产资源本体及其环境;传承发扬运河历史文脉与非物质遗产.  相似文献   

12.
党安荣  王汶 《地理译报》1997,16(2):26-31
基础图形信息库是资源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其内容的完整性,结构的科学性、精度的可靠性,都直接关系着RIS的功能发挥和应用效果。本文结合陕西省矿产资源信息系统中1:250000基础图形信息库的建立,论述了BGIB内容的选择与确定、及其结构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资源规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厘清资源规制的影响机制,并基于全国31个省(区、市)2000–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LR检验和Hausman检验方法来选择模型估计的形式。检验结果显示,固定效应模型均比OLS混合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更有效。运用该模型构建了资源规制与区域经济总量和质量的固定效应回归模型,检验资源规制对经济发展的有效性。面板数据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1)资源规制对于调控区域经济发展是有效的;(2)资源规制对区域经济规模起抑制作用,资源规制强度每增加1个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将减少246亿元;(3)资源规制对于区域发展质量起促进作用,资源规制强度每增加1个单位,地区经济发展质量指数将提高0.022个单位。研究结果支持用资源规制来调控区域经济规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验证了资源规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试论区域持续发展中的资源导向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作为地球表面的一部分 ,包含若干地理环境内容 ,具有一定的环境结构 ,同时区域又是各种资源的承载体 ,必然具有资源结构 ,区域的资源结构与环境相互交错形成区域特有的资源——环境结构。两大类资源即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与自然、人文环境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区域的多种资源——环境结构类型 ,不同的结构类型对区域发展的作用不同 ,但只有占主导地位的结构类型才有可能对区域发展起导向作用。基于此 ,本文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提出了区域持续发展的三种资源导向模式 ,即自然资源导向型、人文资源导向型和资源综合导向型 ,并对每种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进一步的划分 ,最后对不同类型资源导向模式的动态转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简述攀西地区的资源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攀西地区是一个多山的区域,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区域,也是一个资源非常丰富的区域。区内有三大资源体系:矿产资源、水能资源和生物资源。本文阐述了攀西地区资源开发的过程,资源开发对攀西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资源开发重点的转移,资源开发观念的更新,并提出未来攀西的发展应以可再生资源开发为主,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区域发展和承担起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屏障的责任并重,以生物资源开发为导向解决攀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杨章诚 《福建地理》2004,19(1):21-24,29
新校区校园建设规划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各种功能的需要,其实质在于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空间配置,其出发点在于使学校事业的发展与不可再生的土地空间资源间建立起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关系。本文从前瞻性角度,通过对福建师范大学新校区建设规划实践的反思,对校园建设规划中功能布局和建筑用地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西部资源》2015,(2):17
<正>4月22日是第46个"世界地球日",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将组织全区系统内所属单位,会同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学会、相关新闻媒体、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在内蒙古工业大学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活动。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益"。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全面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益的  相似文献   

18.
2002年5月,莆田新区划正式生效.在新区划中,如何用好秀屿区的海域资源,成为莆田经济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本文在分析莆田市秀屿区海洋资源的优势和存在问题,并结合可持续利用原则,提出了秀屿区海域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管理等各项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地理教学》2004,(6):44-45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央领导强调指出,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到区域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说得通俗些,就是我国需要绿色的GDP,把国民经济增长的环境代价压缩到最低。循环经济是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协调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西省1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2,2014年两个时间点,从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5个方面,建立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泰尔指数法、系统协调性等方法分析了陕西省城市可持续发展协调性。研究结果显示:(1)从时间上看,城市可持续发展协调性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各子系统发展能力均增强,但不等于协调性增加。(2)从空间上看,宝鸡、西安、铜川城市可持续协调性处于良好协调发展,其他城市协调性较弱。(3)从驱动力分析,城市可持续发展协调性空间差异大主要是由于人口、资源、环境子系统的空间发展差异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