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规律,本文以某电厂地下水中氯化物作为预测因子进行数值模拟。对研究区含水层物质组成、边界条件、初始条件及源汇项等做简化,采用GMS软件建立水文地质模型,在简化的水文地质模型的基础上开展地下水中污染物迁移规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污染物排放规律简化为连续恒定排放的点源工况下,(1)污染物平面迁移范围以泄漏点为中心呈椭圆形扩散,污染晕长轴为地下水流动方向;(2)污染物最大迁移距离及污染影响范围均随时间不断增加,但是变化速率不断降低;(3)距离污染源较近的位置,污染物浓度随时间不断增加,但是浓度变化速率逐渐降低;距离污染源较远的位置,污染物浓度随时间不断增加,初期浓度变化速率随时间不断增加,后期浓度变化速率随时间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
王春蕾  黄艺  龙小玲  陈莹  张伟 《矿物学报》2011,(Z1):297-298
从18世纪芬兰化学家J.Gadolin发现第一个稀土元素的氧化物起到现在,人类对稀土的认识、研究、利用已有200多年,随着稀土应用技术的深入研究,人们拓宽了其应用范围,发现了其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生产企业往往只把目光投向价格昂贵的稀土矿本身,对其他伴生矿物则忽略太多,因此对稀土开采后带来了很多附属问  相似文献   

3.
贵州西部煤层中若干有害微量元素的分布及迁移富集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中有害微量元素不仅影响煤的加工利用,而且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有极大危害,本文利用现代分析测试手段,对贵州西部晚二叠世主采煤层中的有害微量元素As,F,Hg,Pt,Cd等的含量,分布赋存状态及其迁移富集规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地气模型中元素迁移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气模型研究了上升气流作用下,铅锌矿及围岩中元素迁出规律.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技术检测了模拟矿(岩)层中元素迁出的量,简单估算了多种元素的迁出率.实验结果表明:在上升气流作用下,迁出的元素会在矿(岩)层上方的捕集器中不断积累;不同元素的迁出率相差很大,在0.006~4000 ng/d范围.矿体中成矿元素赋存量大,其迁出率也大,必然在矿体上方形成异常,这为利用地气异常找隐伏矿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调查分析广西某铅锌矿水文地质条件,对矿区下游地表水系中的Pb、Zn、Cd离子沿河流的含量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种重金属离子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根据重金属污染特点,建立了一维重金属迁移模型,分析重金属离子含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描述重金属离子迁移过程。  相似文献   

6.
李锡林  庄东臣 《地质科学》1960,3(3):122-136
四年多来的地貭勘探资料証明,本文所討論的这一錫矿区的远景是很大的。本矿区除錫的储量巨大之外,副产品如鋅、铅、銻、硫、砷、銀及分散元素均甚丰富,是一个綜合利用价值极高的矿区。矿区的地貭具有很多突出的特点,是研究錫矿地质、矿田构造、矿物学以及分散元素的理想矿区。为此,拟将我们对本矿区的地貭特征及成矿作用規律的初步研究結果介紹出来,供讀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云贵高原碳酸盐岩地区修建机场.岩溶地基稳定性是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通过地表地质测绘、物探及钻探,对贵州某拟建机场地基的岩溶分布进行研究,描述场区岩溶的位置、范围、深度和形态特征,分析岩溶发育因素,评价岩溶地基稳定性,为工程建设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选取某化工场地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深度的原状土壤样品和原状地下水样品,对土壤样品和地下水样品的16种优控多环芳烃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不同种类的多环芳烃在包气带和饱和带中的分布特征和迁移规律.研究表明,在平面上,多环芳烃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高值区与生产车间分布基本一致;在垂向上,土壤中的16种多环芳烃集中分布在杂填土层...  相似文献   

9.
针对污染物对包气带环境的影响问题,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以某电厂COD污染物作为预测因子,由Hydrus-1D软件建立水文地质模型,进行了包气带中污染物运移数值模拟研究,模拟效果反映出污染物运移的规律,结论是:污染物排放简化为连续恒定排放的点源工况下,污染物在包气带下渗过程中,浓度随时间不断减低。距离入渗点越近的位置,污染物浓度越高;距离越远的位置,污染物浓度越低。在土壤纵剖面上,随着深度增大,污染物浓度变化速率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0.
石油泄漏导致甲苯等有机污染物污染土壤地下水,并且甲苯等石油类有机污染物对土壤地下水污染具有隐蔽性强、难以逆转等特点,污染治理难度大。因此,研究甲苯有机污染物在土壤地下水中运移规律是治理的关键。该文以某污染场地为研究区,以甲苯有机污染物为研究对象,考虑了淋滤、吸附的影响,采用模型计算方法,分析了甲苯在污染场地土壤地下水中迁移规律。结果表明:甲苯在土壤地下水中迁移过程中,淋滤作用对甲苯浓度变化影响显著;吸附影响下扩散作用及地下水位变化对甲苯迁移产生的影响均受到抑制。该文获得的甲苯在土壤地下水中迁移规律可为甲苯有机污染物污染场地修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黏土模拟低渗透包气带环境,探究了混溶流体在包气带中的迁移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混溶流体在横向和垂向的最大迁移距离与流体泄漏量均符合幂函数变化规律y=axb。随着流体注入体积的增加,横向和垂向迁移距离不断增大,迁移速率逐渐减小。文章提出以横纵比作为反映流体在包气带中迁移变化规律的重要指标。横纵比总体呈下降趋势,具体分为两个阶段:流体注入体积为0~3 046 m L时,横纵比呈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横纵比大于1。此阶段流体以横向发育为主,污染羽剖面呈扁平状椭圆;当流体注入体积大于3 046 m L,横纵比逐渐减小到1以下并持续减小。此阶段流体以垂向发育为主,污染羽剖面逐渐转变为竖直长条状椭圆。  相似文献   

12.
东昆仑夏日哈木超大型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的工业价值,不仅取决于矿石中Co、Ni的含量,还取决于钴和镍关键金属的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笔者利用全自动矿物分析系统钻孔样品分析,确定Co和Ni在样品中有2种赋存状态:独立钴、镍矿物和含Co、Ni矿物。对钴、镍金属矿物进行原位主、微量元素分析发现,Co在钴、镍金属矿物中含量由高到低为:辉砷钴矿>砷镍矿、方硫铁镍矿、镍黄铁矿>红砷镍矿、磁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Ni在钴、镍金属矿物中含量由高到低为:砷镍矿、红砷镍矿>硫铋镍矿、方硫铁镍矿、镍黄铁矿>辉砷钴矿>磁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选择钻孔中体积分数占比最高的磁黄铁矿、镍黄铁矿和黄铜矿,进行原位核–边微量元素及面扫描分析发现,Co、Ni在镍黄铁矿和黄铜矿单颗粒尺度上是均一分布的,两种矿物的Co/Ni值变化不大,表明矿物没有受到热液作用影响。然而,Ni在磁黄铁矿中分布不均一,并且矿物的Co/Ni值变化较大,表明磁黄铁矿对热液作用更为敏感。矿物原位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镍黄铁矿中的Co、Ni含量与镍、钴独立矿物接近,远超岩体中其他含钴、镍金属硫化物。因此,含Ni黄铁矿的矿石应作为选冶重点关注对象。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湖泊冰封期总氮的污染特征,测定了冰厚分别为0 cm、2.5 cm、9.5 cm、21 cm、31 cm、41 cm、50 cm和 59 cm时总氮在冰体和水体中的垂向分布,阐明湖泊冰生长过程中总氮在冰-水-沉积物体系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冰生长过程中总氮由冰体向冰下水体迁移,水体的总氮含量随着冰厚的增加而升高,冰厚为59 cm时其含量为冰体的2.85倍,冰生长速率决定总氮在冰-水界面处的迁移通量;总氮在冰层内的迁移主要发生在冰体形成初期(0~21 cm),之后几乎不再迁移而与冰内气泡融合并转化为独立于冰体的稳定氮胞;冰下水体总氮的实测值小于其计算值,表明冰生长过程中总氮由水体向沉积物迁移。  相似文献   

14.
土壤中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冰  赵颖  薛强  刘磊 《岩土力学》2008,29(9):2373-2377
考虑到田间土壤的结构性以及运移其中的污染物的化学反应特征,建立了两区双点平衡/动力学吸附溶质运移模型。用拟交替显隐式有限差分格式对模型进行了离散,通过编制的相应程序,对一施药期的水田进行了模拟。研究了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分析了不可动水和非平衡吸附相对浓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可动区水相和非平衡吸附相的浓度具有的滞后现象,在污染前期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延缓污染作用,而在污染后期又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污染。二者的存在均对溶质的迁移转化具有重要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时应充分考虑二者的存在。模拟及分析结果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了定量依据,同时对环境污染的治理与控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辽地区污灌区土壤中重金属迁移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辽地区污灌区土壤土层剖面不同深度重金属铬、铜、镉、铅元素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重金属在垂直方向上的浓度随着土层加深,含量减少,土壤对重金属具有吸附和过滤作用,污灌区地下水目前没有受到污染。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精对苯二甲酸工厂废液在粉土包气带中的吸附、降解和迁移规律、迁移速度,通过静态吸附、厌氧降解以及土柱淋滤实验,确定土壤水化学参数及溶质反应参数,结合数学模型和模拟软件进行研究.实验结果为:包气带粉土对废水CODCr的吸附可以用线性方程表示,分配系数为0.155cm3/g;对CODcr的降解系数λ为0.009 7d-1;CODCr在土柱中迁移的纵向弥散度为0.15cm.通过HYDRUS-1D软件模拟CODCr迁移曲线,拟合值与实测值对照结果良好;使用该模型对CODCr浓度的运移预测表明,包气带厚为17m时,CODCr浓度为4 000mg/L时以1m定水头持续淋滤情况下经过11.63a可到达潜水面.  相似文献   

17.
贵州已作一定地质工作的40余个铝土矿区,呈东西向南北两带,集中分布于早古生代黔中隆起两侧,北带——息烽、开阳、遵义等地者,伏于下二叠统梁山组底部,习称二叠纪铝土矿;南带——修文、清镇、贵阳、平坝等地者,伏于下石炭统摆佐组之下,届早石炭世大塘期“九架炉组”,习称石炭纪铝土矿(图1)。  相似文献   

18.
应用CT扫描技术对两种稳定非饱和状态的砂土试样分层进行扫描,得到不同深度CT扫描层图像,采用Image J图像处理软件将CT图像转化为CT数均值,然后在稳定非饱和试样中分别间断性连续注入污染物KI溶液,测定不同时间间隔CT扫描图像,计算注入污染物先后扫描图像结果的差值,建立CT数均值和污染物迁移之间的关系,研究污染物在非饱和砂土中的运移特征,得出非饱和砂土中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和深度的变化规律,对研究其他介质中污染物的迁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垃圾渗滤液在土层中迁移转化规律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室内模拟实验对垃圾渗滤液在垃圾填埋场周边地区土层中的迁移转化规律进行研究,分析了渗滤液与介质作用机理,进一步计算了污染质在土层中阻滞因子和水化学迁移率,为评价和预测垃圾填埋场对地质环境影响效应提供理论依据和计算参数。  相似文献   

20.
关键金属对于国家高精尖科技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随着科技革命推进和新兴产业发展,许多国家对关键金属资源的争夺愈加激烈。中国战略性关键金属与"四稀金属"大致对应,主要以伴生形式赋存于各种类型的矿床中。铁矿是中国分布最广泛、研究最成熟的金属矿产之一,但以往的研究主要注重于铁矿床类型及成因的研究,对其伴生的关键金属研究程度不够。文章通过对大量文献开展深入调研工作,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铁矿床中关键金属的基本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并初步评价了铁矿床中关键金属的资源潜力。研究结果显示,铁矿作为大宗金属矿产主要伴生REE、Sc、Nb、Ta、PGE、Co、Ni、Ga、Ge、Se、Cd、In、Te、Re等关键金属以及Mn、Ti、V等有色金属;中国伴生关键金属铁矿床主要划分为5个成矿区:扬子地台西缘成矿区、长江中下游成矿区、鲁西成矿区、华北准地台北缘成矿区和白乃庙-东升庙成矿区。对铁矿床中伴生关键金属的赋存状态和超常富集机制的深入研究,将为关键金属资源综合利用和找矿勘查提供参考,并提高中国战略性关键金属资源储备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