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溪流蕴诗情     
<正>高山是宁静的、雄壮的,高山上的溪流是灵动的、柔美的,溪流像一条条白练飞挂于山中。涓涓流淌的溪水,似一幅流动的画;哗哗的、淙淙的、潺潺的、叮咚的流水声和着山风、鸟鸣,如钢琴奏出一首悠扬的音韵曲。一种音画的动感之美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溪流婀娜的腰身,蕴涵了无尽的诗情。当你置身于一座高山,看着蜿蜒的洁白的清澈的溪水从你眼前流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位于中国西部的运动嵩原上的抚仙湖、星云湖及其上游的有机碳的分布状况和动态变化的调查,评估出这些湖泊的有机物对水质的影响。上游漂移来的有机碳对湖泊有机物动态变化的贡献比本湖泊生成的有机物的贡献小得多。抚仙湖主要有机物的增长是由于过去的20年间湖水水质退化、富营养化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各具特色的地理环境,在人们的服饰上留下了独特的乡土风情。复杂多样的气候,孕育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服饰。简便的草裙与炎热的气候相关联,丰厚的皮服与严寒的气候相伴随。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服饰的多样。  相似文献   

4.
东亚地区地球—大气系统和大气的辐射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球-大气系统和大气的辐射平衡是它们的热量平衡的重要粗成部分,这两个问题的研究对于了解地球上太阳辐射能的转换过程、地球和大气的热状况、大气的动态、气候形成的规律性以及与上述问题有关的实际的或理论性问题的综合探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世界城市未来展望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阐述近几十年来世界城市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指出当前世界城市发展所面临的严峻问题,认为看等城市和城市化应采取一分为二的方法,以正确的眼光和长远的角度来合理评价城市的发展,从而找到确实能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未来的世界将是城市化的世界,21世纪的到来标志着城市时代的来临;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其所带来的后果有利有弊,不能因其所产生的弊端而回避其存在的客  相似文献   

6.
说到城市,我们会立刻想到高大的楼房、宽阔的街道、如流的汽车。作为城市的基本构成,这些当然都是必不可少的,是要大力发展的。但这还不够,或者说一个新兴城市进入大的发展阶段只考虑到这些是不够的,是不全面的。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是文化发展的产物。建设一个城市如果没有注意到它的文化构成,它的建设是畸形的,它的发展前景不会是很广阔的。  相似文献   

7.
地理教学系统是由地理教学的主体、客体和介体构成的,这与一般的内部运动着的有生命力的系统是一样的。从整体上看,地理教学的主体包适教导的主体地理教师和地理学习的主体学生,地理教学的内容是地理教学的客体,而地理教学的介体(媒体)则是沟通地理教学主体与客体的桥梁。  相似文献   

8.
自江户时代开始,日本修建了数以万计的灌溉用蓄水池来作为山区地带水田的水源。由于日本农村的衰退,很多日本的灌溉用蓄水池都不用而荒废了。最近,灌溉用蓄水池由于其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所提供的生态功能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上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学术界对小规模的灌溉用蓄水池方面的研究好很少。本研究的目的是使用日本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石川县能登岛为例来论述小型灌溉用蓄水池的使用和管理的现状。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农业遗产地的能登岛地区仍然对灌溉用蓄水池实行传统的共同管理模式。该研究最重要的发现是,灌溉用蓄水池用水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减轻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水稻收成的损失,比如遇到极端气候的大干旱。但是,灌溉用蓄水池的共同管理模式面临的威胁包括农业人口的急剧减少,大量兼职农民的存在。因此,在讨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的保存价值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小规模灌溉用蓄水池的传统管理方法和灌溉用水的使用分配方面的传统知识对当下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认识论本身强调的是地质灾害本身是能够控制的而且可以预防的,发生地质灾害的根源还是由于地质体重的失衡,最终导致地质的初法、初始以及激发条件畸形不同的组合,最终导致地质灾害的出现。而方法论则是从灾害防治的角度出发来进行工作的展开,最终选择相关问题最为合理的解答,并且最终为以后的防治以及救灾等现骨干工作的展开提供相应的指导和相关依据。文章主要针对地质灾害防治研究过程当中的认知轮以及方法论分别来进行分析,并且结合相关的实际情况来提出改善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地理学的十四大原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已有的地理学原理可以概括成十四大要义。其中的"区位选择与放弃、区位选择是一种空间优化"这两条是关于区位选择的基本要义。关于地球表面差异性的要点包括:"差异性的度量和解释受到尺度和规模的影响;热力差异是地表差异的基础;外驱动力对地理环境的形成与演变具有重要影响;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是形成地表特性的一种基本自然过程;两地间的相互作用随其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地方的创造和发展建构了地球表层上差异化的关于人的世界;人口迁移、产品贸易与地表上的差异性互为因果。"关于人地关系的原理包括:"人的个体或群体对空间上利益的竞争是人地关系的第一要义;地球表面的绝大多数要素的相互作用不能为人的个体或群体在其占据的空间内所掌控"。"空间临界点"是地理分析的基本方法性原理。"地球表面不同尺度上人类活动的外部性是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起点;个人之间观念的差异,地区之间、国家之间利益的差异是人们在对地球资源、环境的利用与保护方面发生分歧或对立的基本因素"是关涉地球表面开发保护政策的要义。  相似文献   

11.
太阳在这里铺金月亮在这里铺银上海人在这里铺心超负荷的滩头在我的笑声中下沉国旗下的钟声响了霓虹灯炫耀着黄浦江的缤纷所有的情感都在这里流动于是声控彩泉擎起醉意朦泷的黄昏该怎样的写首抒情诗呢我抛锚了思绪的拖轮五光十色的夜上海呦外滩上拥挤着生活的兴奋流连的游人以惊叹的方式感受莱笔下的涛韵缠绵的恋人用喁喁的私语升华着维娜斯怀中的体温打开无拘无束的闸门吧溶入白兰花熏染的纯真我的诗就是这浓浓的香滨酒还有送给夜上海一个漂亮的吻外滩(外一首)@向春林  相似文献   

12.
港澳文化在珠江三角洲的传播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港澳文化在珠江三角洲的传播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地理基础 ;这种传播的过程是渐进的 ,具有不同的阶段特征 ;传播的方式和途径多种多样 ;港澳文化对珠江三角洲的影响也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群区空间规划的新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我国许多省市正在编制城市群规划,出现了城市化高度发展的新局面。然而城市群区的空间规划需要认知的问题不少。文章就有关城市群规划的导向性原则、地理空间尺度的界定、各种要素的配置与组合及其城市群内的完善化的动力源等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以期引起对此问题的深入的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14.
后雪峰  陶伟 《地理科学进展》2021,40(7):1246-1256
论文通过梳理西方边界研究的发展阶段、不同学科下的边界研究进展、边界研究的主要术语及具体实践,探讨西方边界研究的一般理论和边界实践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启示中国的边界研究和调整下一步的改进方向。研究表明:西方边界研究在发展阶段上最终以边界的社会建构为主要范式,这与社会科学的文化转向密切相关,也是多学科交融的结果;多学科交融的西方边界研究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边界理论,但形成了一般性的边界术语,包括复杂的边界、关系的边界、过程的边界、过渡区的边界及建构的边界5个方面;边界的一般性术语来源于边界的具体实践,也推动了边界实践研究的多样化,具体涉及批判性地缘政治、社会建构的边界及尺度化的边界等议题。西方的边界研究启示在国内的边界研究过程中需要强化多学科交融与合作,关注批判性地缘政治研究方法,重视文化在边界中的作用,深化社会建构的研究范式,厘清和平衡一般理论与边界实践之间的互补、互促关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分析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对潮汕地区钩花行业一百多年的兴衰发展进行梳理,同时利用女性主义地理学理论阐释了潮汕女性在此历史过程中的空间实践,得出潮汕钩花行业经历了女性空间实践的公共化、家庭空间的经济化、以身体为尺度的钩花展演的发展阶段。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钩花行业的发展展示出潮汕女性身份不断建构与重塑的过程。鉴于此,本文通过钩花活动,指出从事手工业活动建构了潮汕女性作为"经济人"的社会角色,她们的空间实践和空间展演也随之发生改变,逐步由家庭空间的演绎转移到洋行和抽纱工厂等更加公共的领域。女性主义地理学所批判的性别空间"二元论"在这个案例中也具化成为对性别所导致的公共的(男性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和私密的(女性的、非经济的和非政治的)二元论的挑战。基于此,本文从经济地理的视角为女性主义地理学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该文阐述近几十年来世界城市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指出当前世界城市发展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认为看待城市和城市化应采取一分为二的方法 ,以正确的眼光和长远的角度来合理评价城市的发展 ,从而找到确实能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 ,未来的世界将是城市化的世界 ,2 1世纪的到来标志着城市时代的来临 ;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是不可避免的 ,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且其所带来的后果有利有弊 ,不能因其所产生的弊端而回避其存在的客观性。城市化仍然是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东生 《干旱区地理》2005,28(2):143-144
1 地球系统的复杂性——我们知道的比我们需要知道的要少得多,地球系统的复杂性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而地球科学系统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地球系统本身:过去的研究工作,特别是最近这些年的研究,使人们能够比较全方位、多角度、多元化地了解过去地球系统的演化。然而地球系统非常复杂,大家对它的认识还远远不够。例如当前社会广为关注的大气中CO2的温室效应问题,虽然人们已经从冰芯中了解到过去42万年以来CO2、CH4等温室气体的变化规律,但是对于CO2和全球变暖之间的关系研究得还不是十分清楚。现在的工作已经能将这些因子的时间序列进行了的延长,但是关于大气中CO2和全球变暖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依然存在。从对此进行研究的文献中所绘制的各种曲线上表现出,气温在近些年来的上升,有着非常明显的突破过去几十万年来的平均状态的趋势。在短时间尺度上来看,CO2浓度的变化与全球温度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但是从全球不同区域的气象观测点所取得的数据反映,在1000年来大气CO2浓度的变化与平均温度的变化的情况就不见得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8.
水稻发育期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帅  陶福禄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11):1485-1491
物候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物.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开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随着气象条件的变化,植物的物候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对物候的精准模拟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理解作物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机制,强大的物候模型已经逐渐成为提高植物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模拟精度的一个关键工具.同时作物物候的模拟也是作物模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发育期模型研究对水稻生长模型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国内外水稻发育模型的发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目前水稻发育期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方向,以期后续的水稻发育期模型乃至作物模型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朱留明 《地理教学》2011,(24):43-45
课堂是学校组织教学的最基本的形式,也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重要阵地,特别是初中地理这样的“小学科”,课堂几乎成为学生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技能的最主要的甚至唯一的阵地,无精打采的课堂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平平常常的课堂无法保证教学效率,唯有精彩的地理课堂,才能抵消学科地位低的现实对学生学习的负面影响,实现地理教学的目标。因此,精品地理课程的意识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20.
何萍 《地理教学》2005,(10):6-7
在云南,人与大自然永远是一种默契的交流,柔情的倾诉,深深的依恋。云南其灿烂的化,众多的名胜古迹,各异的民族风情,千差万别的立体气候,以及举世闻名的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地下宝藏等丰富的物产资源和通往印度、东南亚各国的区位优势,赋予了它独特而神秘的魅力,成为中外游客旅游的好地方。云南之所以能吸引众多游客,其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