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9 毫秒
1.
大气环流变化对云南5月雨量的影响及其预报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严华生  张青 《高原气象》1994,13(2):217-223
本文分析了云南5月份降水与前期1-3月北半球100,500hPa高度场的关系,研究了影响云南5月份旱涝的大气环流系统及主要大气活动中心,探讨了遥相关场的波列结构,建立了基于环流演变物理概念的分析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2.
北半球4月500hPa平均场遥相关型与我省秋季降水异常的关系及其物理机制初探韩照宇(山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030002)提要本文从春季4月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高度场存在的5个遥相关型[1]出发,计算了1951~1990年各遥相关型的逐年强度指数,研...  相似文献   

3.
2000年5~6月新疆主要天气气候特点是 :5月全疆大部地区延续了春季以来气温偏高降水偏少的趋势 ;进入6月 ,北疆气温仍持续偏高 ,降水略有增加 ,南疆大部分地区则发生转折 ,气温转平、降水转多 ,使前期的干旱形势得到一定缓解。两月全疆大部地区气温偏高 ,光照充足 ,6月份主要农区降水增多 ,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作物各生长发育期均比常年提前。同时 ,5~6月多阵性天气 ,造成局地暴雨洪水及冰雹灾害。1平均环流形势特征1.1500hPa月平均环流形势5月份 ,北半球500hPa(图略 )平均高度场上 ,高纬呈1波型分布 ,…  相似文献   

4.
云南初夏降水与前期大气环流的关系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18  
利用1973~1987年云南省124个站的逐日雨量资料,分析得得云南省初夏5-6月降水偏多的年份为1978,1981,1984和1985年,降水偏少的年份为1977,1982,1993和1987年,并利用1973~1987年北半球500hPa等压面高度资料以及200hPa副热带风场资料,研究了云南省初夏降水与前期大气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云南初夏降水的多寡在前期500hPa高度场和200hPa纬向  相似文献   

5.
对近35年(1961 ̄1995)春季西北降水量和同期与前期冬季的北半球500hPa高度场进行奇异值分解(SVD),得到了同期和前期500hPa高度场与西北区春季降水场的高相关区域,分析两场之间的耦合关系,寻找出有预报意义的环流特征和关键区。  相似文献   

6.
2000年3~4月全疆气温偏高 ,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 ,无强冷空气入侵 ,但出现了几场大风风沙天气。开春期北疆偏早 ,南疆大部接近常年 ,终霜期北疆偏早 ,南疆早晚不等 ;全疆大部农区光热条件好于常年 ,有利于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及牧草的生长 ,也有利于棉花的生长发育 ,而春季干旱、大风给农牧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1北半球500hPa月平均环流特征3月份 ,北半球500hPa(图略 )平均高度场上 ,中高纬环流呈3波型分布 ,欧洲大槽较常年加深 ,北大西洋高压脊异常发展。反映在距平场上 :欧洲中北部、从中国东部越过阿留申地区…  相似文献   

7.
广西春季低温阴雨环流特征及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广西春季低温阴雨天气轻、重年同期(2~3月)500hPa大气环流特征。计算了桂北、桂南低温阴雨总日数和结束期与同期2、3月500hPa高度场的相关。指出:影响广西春季低温阴雨天气的关键区域是乌拉尔山附近及蒙古至内蒙古附近区域。该区域的环流状况决定了春季低温阴雨天气的轻重。本文分别以这两个关键区格点的平均值作为原序列,与前期(9~11月)500hPa高度计算相关系数,利用相似离度理论为计算依据,作出次年低温阴雨天气预报。1 低温阴雨轻、重年标准  将广西划分为北区(桂林、柳州、河池、梧州…  相似文献   

8.
应用500hPa非绝热热流量诊断资料和500hPa、100hPa高度资料,分析了1980、1981年北半球大所热力场及大气环流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这两年盛夏,北半球非热热流量距平存在明显差异,在欧亚大陆一带表现出相反发布,前期6月也具有类似特征,相应北半球大气环流存在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9.
用历年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高度场及北太平洋海温资料,运用合成分析,奇异值分解等方法,分析了我国夏季降水型与同期,前期环流及海温场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夏季降水型与大气环流及北太平海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陈国珍 《气象》1996,22(4):20-23
1995年北半球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是:500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初夏脊线位置偏南,盛夏偏北;亚洲西风带,春季经向环流发展,初夏东亚阻塞形势稳定,盛夏纬向环流盛行;500hPa青藏高原位势高度夏半年偏高,冬半年偏低;北半球100hPa位势高度低纬度持续偏高,中高纬度持续偏低,南亚高压偏强;1994年开始的厄尔尼诺事件于1995年3月结束。  相似文献   

11.
甘肃河东雨养农业区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甘肃雨养农业区11个站点的土壤湿度资料及其相关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该区域土壤水分时空变化规律、降雨量的补给和作物土壤水分状况.该区域土壤含水量自东南向西北减小, 变异系数增大.土壤水分不足区水分变化主要集中在90 cm以上, 而土壤水分严重不足区、作物生育关键期土壤水分不足区和土壤水分充足区水分变化深度可达180 cm左右.雨季降雨量对土壤水分补给率的地域变化范围为15.3%~41.7%; 补给率除受降雨量的影响外, 土壤类型也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子.除成县、临夏和西峰外, 其余各站在小麦生育期水分亏缺量均超过100 mm, 占需水量的30%~50%.  相似文献   

12.
气候因子与云南粮食生产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剑 《应用气象学报》2000,11(2):213-220
该文分析了云南近50年气候生产力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重点对气温、降水与小麦、水稻产量形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12月至翌年2月的降水是小麦增减产的关键因子, ≥10 ℃的积温比降水更有利于水稻生产.同时针对制约农业增产的重要气象灾害发生时期进行诊断, 发现小春作物的主要气象灾害是1~2月的冬旱和2~4月的倒春寒, 大春作物的主要气象灾害是5月干旱和7~8月的低温冷害.  相似文献   

13.
应用二维冰雹云模式做冰雹预报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5  
应用二维冰雹云模式,模拟分析了渭干河灌区一次冰雹云过程的流场结构和云中含水量等宏微物理量的分布及其演变,并用1995年7~8月的探空资料,进行冰雹预报试验。结果表明:本模式可以真实地模拟出适合于冰雹云生长的环境流场、温度场、湿度场的分布及其演变过程,还可模拟出多单体雹云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根据大气层结稳定度,选择不同的热扰动强度,可使空报次数明显减少,预报准确率提高到69.3%。  相似文献   

14.
播撒金属丝对雷暴云电结构影响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积云动力一起电二维轴对称模式,模拟分析了雷暴不同发展阶段在云中上升气流速度最大区播撒金属丝对雷暴云电结构的总体影响。通过与未播撒模拟结果相比较,发现各种降水粒子的荷电率及电场强度都有所减小,这种减小在雷暴发展的成熟阶段尤为明显,雷暴云内的扩散、电导和感应起电机制作用减弱。通过不同播撒位置和播撒率的敏感性试验得到,在云中强上升所泫区播撒对垂直电场的抑制效果比在云底和云顶更好,不同的播撒率引起的电  相似文献   

15.
对华北一次特大台风暴雨过程的位涡诊断分析   总被引:59,自引:23,他引:36  
于玉斌  姚秀萍 《高原气象》2000,19(1):111-120
通过对9608号台风低压及其外围暴雨位和等熵面上物理量场的分析,揭示了台风低压北上诱发暴雨过程的位涡场的结构及冷空气对暴雨增幅的作用,给出此次暴雨增幅过程的图像。分析表明:对流层低层中高纬度冷空气(高位涡)扩散南下在台风低压环流区附近的“侵入”作用是此次特大暴雨过程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等熵面位涡的分析进一步说明了中高纬地区冷空气的活动状况;对流层高层或平流层低层位涡的下传有利于位势不稳定能量的释放  相似文献   

16.
拉萨地区1998年夏季臭氧总量及垂直廓线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根据1998年6~10月上旬在拉萨地区进行的臭氧总量及臭氧垂直廓线的观测结果, 并结合同期同纬度其他两个臭氧站数据资料, 证实了以拉萨地区为代表的青藏高原在夏季存在“臭氧低谷”的现象.分析表明, 地基和卫星观测的臭氧总量有一定误差. Umkehr观测反演结果表明夏季拉萨地区平流层臭氧分布和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略有不同; 在对流层, 探空资料显示了该地区对流层臭氧有低值分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欧亚环流异常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及其预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孙林海  何敏 《气象学报》2004,62(3):355-364
文中利用奇异值分解 (SVD)方法 ,分析了 5 0 0hPa环流与中国降水的耦合作用。结果表明 ,夏季高度场和降水场相互的空间分布与大气环流的遥相关型紧密联系 ,所对应的时间系数对夏季旱涝趋势有较好的表征能力。冬、春季高度场和夏季降水场的相互关系显示出与夏季相类似的遥相关分布型。利用高度场与降水场奇异值分解的结果及前期环流异常信息 ,可以为夏季降水趋势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By using statistic method,the effects of the abnormal sea-ice along the North Pacific on both summer rainfall and temperature in China and the corresponding distribution of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during the period from late winter to early spring are explored in this article.Th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percentage of the sea-ice area along the North Pacific is the biggest during February-April,so i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tandard variance.Thus,the period of February-April is the natural winter of the sea-ice along the North Pacific.A quasi-four-year oscillation exists in the sea-ice-area-index during this period.The abnormal sea-ice area has significant effects on both summer rainfall and temperature of China.At the 500 hPa geopotential height field corresponding to the years with large values of seaice areas,the polar vortex in May is obviously stretched to east and south.The subtropical high over West Pacific strengthens enormously and extends northwards,and the Mongolian trough deepens.The deepening maintains till June and July.The summer meridional cell over the East Asia increases,with the southerly being able to reach high latitudes.As a result,the rainfall increases over the areas north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decreases over the areas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obviously in China.In the temperature field,it is shown that the temperature is lower over most areas in northern China.and higher in southern China.There are opposite situations in the years when sea-ice index is small.  相似文献   

19.
1997年中国夏季旱涝和北半球平流层平均环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分析对应我国夏季三类降水型的北半球50 hPa平均环流场特征,表明1997年我国夏季降水异常的50 hPa环流特征,主要是从冬到夏大范围高度场偏高,极地涡旋冬季弱春季强,太平洋高压冬春异常加强。  相似文献   

20.
张耀存  卢新平 《气象科学》1998,18(2):150-155
本文利用9层菱形截断15波的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L9R15)研究了前期冬季和春季海温异常的关键区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的影响,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冬季赤道东太平洋和黑潮区海温异常及春季印度洋和黑潮区海温异常使得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夏季降水明显增多,同时500hPa副热带高压和100hPa南亚高压增强,但从范围和强度上来看,冬季赤道东太平洋和黑潮区海温异常时我国西南至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带的夏季降水异常比春季印度洋和黑潮区海温异常时更明显,由此证实了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