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2010~2011年,采用"3S"技术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西藏湿地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西藏分布有4类17型湿地,湿地总面积为65 290.289 4 km2,其中,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的面积分别为14 345.632 7 km2(21.97%)、30 352.004 1 km2(46.49%)、20 542.550 3 km2(31.46%)和50.102 3 km2(0.08%);那曲地区的湿地面积最大,阿里地区、日喀则市、山南地区、拉萨市、林芝市和昌都市的湿地面积依次减小;阿里地区的湿地型多样性和均匀性最高;各地区(市)间的河流湿地的面积差异显著,各地区(市)间的永久性河流、洪泛平原、永久性淡水湖泊、草本沼泽、地热湿地的面积差异显著。西藏湿地以总面积大和湿地型多样性高为特征,且湿地在各地区分布不均,但部分类型湿地的面积有差异。决定西藏湿地不均衡性的关键是湖泊湿地和沼泽湿地的空间分布及其面积。  相似文献   

2.
徐凤翔——黄宗英的报告文学《小木屋》的主人公,高原生态学专家,47岁时选择进藏,在西藏的高山密林间搭建了一座“小木屋”进行了长达18年的科学研究,用毕生精力考察和收集了高原生态的宝贵资料与数据,其中也包括珍贵的高原湿地资料。应我刊请求,徐先生慨然应允,愿将其珍藏多年的在西藏拍摄的湿地照片奉献出来,慧飨读者。为了更好地向读者介绍西藏湿地,徐先生并没有简单地将照片交于本刊,而是特意花费了数月对所有拍摄的西藏湿地照片进行了整理和归类,并对每类、每张照片进行了注释,足见其作为科学家的认真与严谨。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分门别类地推出“西藏高原湿地掠影”。  相似文献   

3.
西藏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的、独特的生态系统,西藏拥有我国特有的大面积高海拔湿地生态系统。西藏高原湿地包括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型,湿地总面积为3 126 253.33h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59%。西藏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是湿地类型丰富,天然湿地面积大,占湿地总面积的99.09%,天然湿地又以湖泊型湿地和河流型湿地为主,分别占全区湿地面积的82.36%和14.71%;湿地分布广但不平衡;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西藏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主要表现在湖泊水位下降、湖泊面积萎缩,河流径流量呈减少趋势,沼泽湿地退化等方面。鉴于高原湿地生态功能的重要性,作者提出了加强西藏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1月13日,国家林业局公布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全国湿地总面积5 360.26万公顷,湿地率5.58%,受保护湿地面积2 324.32万公顷,湿地保护率由2003年的30.49%提高到2012年底的43.51%。按照《湿地公约》的规定,我国湿地分为5类,其中近海与海岸湿地579.59万公顷、河流湿地1 055.21万公顷、湖泊湿地859.38万公顷、沼泽湿地2 173.29万公顷、人工湿地674.59万公顷。在分布上,青海、西藏、内蒙古、黑龙江4省(区)湿地面积均超过500万公顷,约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50%。全国共有577个湿地自然保护区、468个湿地公园。  相似文献   

5.
高寒湿地为水生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多样的栖息地。其中水生植物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可为众多的鱼类、水生动物和鸟类提供食料和庇护场所,也对水环境健康具有独特的指示作用。西藏是中国高寒湿地分布最广的省区之一,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所限,水生植物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气候变化在全球范围的影响日益显著,未来西藏水生植物的研究将会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通过梳理国内外水生植物的研究结果,对西藏水生植物的种类、分布、结构特征等进行了阐述,认为高寒湿地水位波动未来将更为频繁,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同时会发生较大的改变,水生植物的分布区可能会呈微弱扩大趋势,繁殖方式将从以前以无性繁殖为主转向无性与有性结合的方式,水生植物物候不确定性也会增加。提出了未来西藏水生植物研究应关注的重点,以期通过水生植物生理生态学及物候学的研究,反演和预测未来气候变化的趋势特征,为高寒湿地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湿地分类和湿地景观分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湿地景观研究是近20多年来发展迅速的研究领域之一,极大地丰富和推进了湿地学的发展。湿地景观研究体现的是湿地学与景观方法的有机结合。湿地景观分类是通过建立等级分类系统,全面反映研究区湿地景观的空间分异和组织关联,揭示其空间结构与功能特征,是湿地景观研究的基础。首先,对湿地景观的概念进行剖析;然后,从湿地分类和湿地景观分类两方面,阐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进展和现状,并诠释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此基础上,总结目前有关湿地景观分类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湿地景观分类研究的重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湿地资源,促进湿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阐述湿地形成与自然变迁的一般过程,回顾湿地农业开发的成就和成功经验,分析湿地农业发展的教训。湿地农业的发展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需要,扩大农业湿地,改善或增强湿地有关生态功能,提高湿地产出。湿地农业过度发展,改变原有水文环境,影响湖泊蓄水量,造成局部严重水灾,损害水生生物资源。当代工业化、城市化和生活方式转变,带来湿地衰减和环境污染。最后提出普及湿地知识,认识湿地价值;实行全面保护,突出重点保护;明确保护内容,建立保护制度;实施生态修复,建立生态补偿;保护利用并重,合理利用湿地5项湿地保护与利用的综合对策。  相似文献   

8.
湿地定义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对湿地定义的概述,分析了各种湿地定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根源,从湿地的发生学因素与诊断特征、"正常情况"与"非正常情况"、湿地定义的多样性、定义问题与边界问题的关系等方面,对湿地定义研究中的共识进行了剖析。分析结果表明,湿地土壤和湿地植被不是所有湿地个体共同的诊断特征,只有湿地水文特征是区分湿地与非湿地的本质特征;对湿地水文阈值的研究,至今还没有找到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湿地的客观外延是"正常情况下"的湿地外延与"非正常情况下"湿地特殊外延之和,目前所有湿地定义的外延与湿地的客观外延都不是全同关系,因而所有的湿地定义都是存在问题的;湿地定义研究中所有问题的根源都在于理论基础薄弱。基于逻辑学关于概念的外延确定与内涵确定的理论和方法,认为只有在构建湿地外延确定与内涵确定的理论、方法和科学性评价标准的基础上,才能科学地定义湿地;在明确湿地客观外延的基础上,将湿地内涵的概括具体化为对"要素—指标—阈值"的逐级概括,从而指出湿地定义研究的主体内容和方向。随着对湿地水文、土壤和植被特征研究的深入,湿地边界阈值会越来越明确,统一的、科学的湿地定义必将出现。  相似文献   

9.
<正>2011年10月28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浙江省林业厅、西溪湿地管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湿地博物馆承办,浙江省旅游协会协办的中国国际重要湿地展示会在浙江杭州中国湿地博物  相似文献   

10.
自然湿地与人工湿地生态功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现实中人们对人工湿地、自然湿地常常认识模糊,认为无论是人工湿地还是自然湿地,其功能都是一样的。正是在这一糊涂认识的指导下,不少地区出现了在自然湿地里种庄稼、建农场、盖楼房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是个湿地大国,湿地资源约占世界总量的10%.居世界第4位,亚洲第1位。随着人们对湿地生态系统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显得越来越迫切。党中央、国务院对湿地保护工作高度重视.2002年.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加强湿地保护刻  相似文献   

12.
中国湿地保护区与湿地公园空间分布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等降水线、地表径流和干湿度地区为参考因子,讨论中国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的空间分布差异。利用Arc GIS软件,分析中国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密度分布相关性,计算两者重叠和互补性;通过基尼系数和综合密度等指数,在八大经济区域尺度上,比较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空间分布的均衡程度。在年降水量为600~800 mm的区域,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的数量最多;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都趋向河流分布,湿地保护区距离河流更近;半湿润区湿地保护区数量和面积都最大,湿地公园面积都很小。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平均核密度为0.49×10-4个/km2和0.45×10-4个/km2,二者的分布密度不相关(r=0.31)。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空间的最邻近距离指数都小于1,呈现聚集分布。在区域尺度上,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基尼系数分别为0.93和0.98,各经济区域之间综合密度分布差异较大。湿地保护区主要分布在有重要湿地资源的中国东北、东南和西南等地区,在湿地保护生态系统中发挥主要作用;而湿地公园多分布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北部沿海和东部沿海地区,更贴近人类生活,有效补充了湿地保护区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西藏湿地资源价值损失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藏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特有的、世界独—无二的高原湿地资源。应用环境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计算了西藏湿地的全部生态环境价值为4023.8068×10^8元/a,以5%的贴现率计算,湿地价值的现值为44261.8748×108元,相当于73.72×10^4元/hm^2。从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构成来看,直接使用价值(提供产品和文化功能)约占总价值的24.40%,而间接价值(调蓄洪水、疏通河道、水资源蓄积、土壤持留、净化环境、固定碳和支持功能)则占75.6%,西藏高原湿地退化面积为60.4272×10^4hm^2,相当于年退化面积2.0143×10^4hm^2。已退化湿地损失价值4454.69×10^8元,年损失价值148.49×10^8元。  相似文献   

14.
<正>为了加大对哈尔滨市、黑龙江省湿地资源的保护力度,提升湿地保护管理的决策及治理能力,更好地开展湿地生态保护、恢复研究工作,2016年11月,哈尔滨学院作为主要筹建单位(以原哈尔滨湿地研究所为基础),与黑龙江省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合作共建了"哈尔滨湿地研究院"和"黑龙江湿地培训中心"。  相似文献   

15.
基于国家林业局网站和谷歌地球网站等,获取中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和国际重要湿地等相关数据,从地理学的区域、空间等维度进行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空间结构分析及其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在区域分布上,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主要分布于海拔500 m以下的东部季风区,尤其主要在长江、黄河流域周边分布;从中国特殊的三大经济带发展来看,湿地自然保护区因自然条件按中、西、东顺序依次减少,呈"山"字型地域分布结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因位于城市而受经济发展因素影响,呈东、中、西"阶梯状"分布。2在空间结构上,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在全国及各省市区域内都呈凝聚型分布,其主要集中分布于长三角地区以及湘鄂交界处、山东中部和黑龙江、吉林交界处。  相似文献   

16.
湿地生态恢复的主要模式——湿地公园建设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正>湿地公园是湿地生态恢复的一种有效途径和主要模式,是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旨在于培育自然资产,拓展环境容量;在发挥湿地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的同时,满足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正>在2010年11月17日召开的全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会议上,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指出,我国湿地生态退化的趋势仍在继续,湿地保护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8.
<正>据新华社报道,最新完成的3期全国湿地分布遥感制图显示,近20年间,我国湿地总面积减少了11.46%,由1990年的36.6万平方公里减少到2008年的32.4万平方公里;当前的湿地面积中,只有21万余平方公里是相对恒定的,其余多为冰川积雪和冻土融化等形成的临时湿地。据介绍,近20年间,黑龙江和内蒙古减少的湿地面积均超过1万平方公里,东北三江平原的湿地已不到新中  相似文献   

19.
湿地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景双 《湿地科学》2005,3(4):302-309
湿地生物地球化学是湿地生态系统生态过程的核心研究内容。为了系统认识和了解这一核心内容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对大量的文献和实践研究成果的分析,阐述了湿地生物地球化学的内涵、研究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阐明了湿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气温、水文、植被、土壤、生物等环境要素的关系;论述了湿地生态系统对相邻生态系统的作用与影响;分析了湿地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区域响应。湿地生物地球化学信息的提取与环境变化的关系研究将成为湿地环境研究的热点领域;湿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模型的建立,以及模型模拟的时空尺度转换,碳、氮、硫、磷、等营养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研究将成为湿地生态过程的研究核心内容。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将成为湿地环境功能和服务功能的评价、湿地系统健康与稳定的诊断和退化湿地系统生态修复的重要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湿地保护立法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岚  郭会玲 《湿地科学》2009,7(2):112-117
江苏省作为湿地大省,目前尚未形成湿地专门立法.现有省级湿地保护法律散见于多个地方性法规、规章之中,且存在不少问题.分散立法过分强调湿地生态系统中单项因素的保护,忽视湿地整体保护的立法;分散立法必然导致多头管理;目前,湿地保护立法偏重湿地经济价值,忽视湿地生态功能价值;立法滞后会导致湿地遭受严重破坏;也影响了江苏省湿地保护进展.为了有效保护湿地资源,当务之急需要制定江苏省省级层面专门的湿地保护地方性法规.针对江苏省大面积滩涂湿地被过度围垦现象,建议制定江苏省沿海湿地围垦利用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同时,建议制定保护特定生境的地方性法规,共同组建完善的湿地保护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