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旱大涝的环流特征 从上海1954—1974年的21年资料分析,1954年盛夏期间出现了大涝(简称大涝年),大涝标准为6、7月总雨量大于500毫米,且梅雨期持续在50天以上。1967年出现了大早(简称大旱年),大早标准为早期在50天以上,6—8月30天以上的总雨量小于30毫米,日雨量小于15毫米。上海地区的大旱和大涝,基本上可以代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早涝情况。  相似文献   

2.
张书俊 《气象科技》2004,32(5):338-342
利用1951~1994年月平均海温资料,根据滞后相关寻找海温与湖北大涝相关的时段,在对各时段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与湖北大涝关系密切的关键区内海温格点值之和作为因子,按不同时段,利用统计方法建立湖北大涝的预报曲线,预报曲线的高值时段湖北易发生大涝。该方法经8年应用效果良好,对1996年、1998年两次大涝提供了正确的趋势预报。  相似文献   

3.
大旱大涝与降水极端异常--广东2005年前汛期的天气气候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2005年4月15日广东全省开汛。降水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极其异常的降水多与少现象成为该时期的显著特点:因降水少和5月的高温,西南部特别是雷州半岛的干旱直到6月上旬才得缓解或解除;而因为暴雨、强降水造成的洪涝灾害在其它地区时有发生,局部还出现山体滑坡等灾害。6月中下旬广东省遭遇了历史罕见的连续暴雨和强降水的侵袭,  相似文献   

4.
冷春香  陈菊英 《气象》2003,29(6):7-11
计算了 1 998年 6~ 7月和 2 0 0 1年 6~ 7月 50 0hPa高度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逐日变化指数 ,对比分析了 1 998年和 2 0 0 1年长江流域梅汛期 ( 6~ 7月 )平均北半球大气环流场和西太平洋副高的逐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长江流域梅汛期的旱涝与副高强弱和东西位置关系密切。在副高平均脊线偏北的情况下 ,副高长期偏东偏弱 ,长江流域不易产生强降水 ,易少雨干旱。副高异常偏西与伊朗高压打通时 ,长江流域也不易产生强降水。只有当副高平均脊线偏南的情况下 ,副高西伸到 95~ 1 1 5°E范围时 ,长江流域易产生强降水。  相似文献   

5.
雨季结束后江西省经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从而久晴无雨或降水甚少,形成大范围严重干旱.据初步统计,解放后江西省的中等强度以上的大范围伏旱或秋旱的频率高达60%.本文对7—9月大范围的伏、秋干旱进行分析并利用500hPa环流特征进行预测.1 大范围干旱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赖传楚 《暴雨灾害》1991,10(4):39-51
<正> 1991年,湖北省发生了历史上少有的异常梅雨天气和百年不遇的集中暴雨洪涝灾害,秋季又出现了建国以来的特大干旱.特别是进入秋播关键期的10月,仍无明显降水,干旱日益发展,鄂北、鄂东岗地尤为严重.由于普遍缺水,小麦不能按时播  相似文献   

7.
1991年,湖北省发生了历史上少有的异常梅雨天气和百年不遇的集中暴雨洪涝灾害,秋季又出现了建国以来的特大干旱.特别是进入秋播关键期的10月,仍无明显降水,干旱日益发展,鄂北、鄂东岗地尤为严重.由于普遍缺水,小麦不能按时播种,油菜不能适时播栽,人畜饮水和工业用水都发生困难,这种大面积长时间的秋旱为我省历史之罕见.  相似文献   

8.
造成湖北大涝的主要原因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分布,而海温的异常分布又是影响副高异常的重要因素,也是副高异常的先兆。1996年湖北大涝是副高、海温异常分布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极端高温事件是我国南方夏季频发的天气灾害,区域性明显,持续性高温事件的环流背景及其影响机理值得深入研究。基于台站观测资料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再分析资料,对1961—2010年广西东南部贵港地区发生的高温事件的时间变化规律及持续性高温天气过程对应的大气环流场演变进行了统计诊断分析。(1)广西东南部贵港地区的高温日主要出现在6—9月,其中7—8月是高温日频发的月份;3天以上的持续高温日数占总高温日数的6成;8—9月的高温日数具有明显的增加趋势。(2)桂东南在6—9月的持续性高温天气与一些特定的天气系统的存在有紧密联系。持续的下沉运动是造成广西东南部升温的主要原因,而导致垂直下沉运动的主要原因又与大陆高压、副热带高压或南海-菲律宾海出现的热带低压系统的北移路径偏东有关,持续时间较长的高温过程还与热带气旋的活动时间较长和强度偏强有关。(3)高压控制的晴空少云天气可导致地表接收更多的太阳辐射,使得地表温度的升高,从而导致地表向上的长波辐射及感热通量增强,加热近地面空气,这些有利于近地面升温的热力过程以及垂直下沉绝热加热过程的增强,使得高温天气过程得以维持。   相似文献   

10.
广东近年大旱、大涝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依据调查、统计资料评估了广东3年持续干旱和“05.6”大洪涝的影响,剖析了大旱大涝是由降水异常、雨水调蓄能力差、用水浪费及水体污染等原因造成,提出为有效防御旱涝,今后应关注气候变化,提高极端灾害的预测预警水平;加强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研究和开发;继续兴建水利工程,充分利用雨洪资源;建立节水型社会。  相似文献   

11.
场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及其预测能力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给出场时间序列预测思想的提出及其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场时间序列预测理论的思路及方法,并针对一个理想混沌时间序列进行预测能力的试验分析.初步结果表明,场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可以提高单点时间序列的"遍历性",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2.
四川洪涝灾害的若干特征和2010年前的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运禄  彭骏 《四川气象》1998,18(2):45-50
四川省位于亚热带气候区内,是洪涝灾害多发区,每年的洪涝灾害出现在5-10月,主要集中在7、8月。根据洪灾的严重程度把它分为一般和严重两类,一般洪灾扁及全省,灾情轻,严重洪灾出现在盆地,灾情重,其特点是降水强度大、量多且集中;灾害突发性强、来势凶猛、危害大、灾情重;发生频率高且地理分布不均;开始和结束月地理分布不均;有持续性和阶段性等特点。在全省,盆西南部,雅砻江中游两岸、阿坝州中部洪涝灾害我。  相似文献   

13.
利用河北省及邻近区域73个气象站1961—2009年逐年降水资料,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太平洋海温等资料,分析了河北省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应用奇异值分解、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河北省典型旱涝年份与同期太平洋海温场和环流场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河北省旱涝异常的空间型分布主要有2种,这些空间型的时间变化除了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外,还存在显著的年代际变化.SVD(奇异值分解)分析揭示的河北省旱涝和海气异常的关系表明,当赤道东太平洋年平均海温异常偏低,北太平洋海盆中部年平均海温异常偏高的年份,河北省大部分地区容易偏涝,反之,易干旱.典型干旱年,500 hPa平均高度场上贝加尔湖西南部以及极地500 hPa年平均高度场为正异常,阿留申地区南部为负异常;亚洲中高纬地区环流从西到东呈现-+-的环流异常纬向分布.而典型雨涝年500 hPa平均高度场上贝加尔湖西南部以及极地500 hPa年平均高度场为负异常,阿留申地区南部为正异常;亚洲中高纬地区环流从西到东呈现-+的环流异常纬向分布.  相似文献   

14.
根据沈阳1955~1995年4~9月降水资料分析出辽宁省旱涝灾害过程具有3~5a的周期性和12~13a的韵律性;灾害过程的演变与太阳黑子活动的11a周期和北半球中高纬度地面强西风周期的变化相关密切,与厄尔尼诺基本同步。利用粮食产量歉产波谷年的演变规律和太阳黑子影响规律,采用综合预测方法,可以将旱涝灾害过程提前2~3a预测出来  相似文献   

15.
辽宁旱涝灾害年的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沈阳1955~1995年4-9月降水资料分析出辽宁省旱涝灾害过程具有3~5a的周期性和12~13a的韵律性;史害过程的演变与太阳黑子活动的11a周期和北半球中高纬度地面强西风周期的变化相关密切。与厄尔尼诺基本同步。利用粮食产量歉产波谷年的演变规律和太阳熏子影响规律,采用综合预测方法,可以将旱涝史害过程提前2-3a预测出来。  相似文献   

16.
枣庄市旱涝灾害的灰色系统预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58—2004年枣庄市降水资料,分析近47年枣庄市降水量和旱涝灾害变化特征,发现,年降水量在一段时期内具有明显的减少趋势。采用灰色预测系统GM(1,1)模型建立枣庄市旱涝预测模型,并对未来旱涝年份进行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安徽省夏玉米全生育期涝渍灾害发生的特征,定量化评估涝渍灾害风险程度.利用安徽省48年的气象资料(1971 2018年),采用夏玉米涝渍指数模型,计算分析了安徽省夏玉米涝渍指数的时空特征,并确定了夏玉米涝渍指数等级指标,最后采用灾损风险指数模型得到了安徽省夏玉米产量涝渍灾损风险分布.结果 表明:①夏玉米全生育期涝渍...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71~2003年鞍山地区冬季逐年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鞍山地区冬季气温变化的时间分布特征,并运用均生函数建立鞍山地区冬季气温预测模型,进行了试报和预报检验。结果表明鞍山地区冬季气温存在明显的上升趋势;均生函数对冬季气温预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71~2003年鞍山地区冬季逐年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鞍山地区冬季气温变化的时间分布特征,并运用均生函数建立鞍山地区冬季气温预测模型。进行了试报和预报检验。结果表明:鞍山地区冬季气温存在明显的上升趋势;均生函数对冬季气温预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陈蔚  刘梅  杨华栋  李杨 《气象学报》2023,(3):393-415
针对长江下游典型涝年(1999、2016和2020年),通过全域功率谱分析和Lanczos滤波方法提取准双周振荡(QBWO)分量;并采用再分析资料进行同位相合成,揭示不同典型涝年共性特征及其各自的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1999、2016和2020年是长江下游地区最为典型的涝年,存在10—20 d显著的准双周振荡周期,且6—7月更为明显。(2)中、高纬度地区高层低频环流呈现扰动波列分布,有利于“两脊一槽”大尺度背景的维持和下游扰动增强,引起长江下游地区低频垂直运动变化,进而造成降水异常。低纬度地区准双周振荡是长江下游低频变化的另一来源,低层低频涡旋以10°N为轴对称分布,低频辐散风由中国南海指向长江下游地区,热带对流活动低频变化可通过低频大气环流影响长江下游降水。高、低纬度低频大气环流配合热源强迫存在相向运动,叠加低频水汽强烈辐合,为长江下游地区降水偏多提供有利条件。(3)3个长江下游典型涝年降水分布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存在不同。1999年,西北太平洋上低频反气旋环流偏强、偏西,辐散风由中国南海指向长江下游地区,低频水汽来源为孟加拉湾和中国南海地区。2016年,对流层低层南、北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