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水资源公报》中2003—2012年用水及供水相关数据,利用EOF展开方法,分析了我国31个省级行政分区用水和水资源利用情况的空间分布及时间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全国总用水量不断增加,但增幅有所减小,各地区用水总量变化趋势多样,中东部变化较大,西部变化较小,河北省、浙江省、海南省、青海省和甘肃省与其他地区反相变化;江苏省、浙江省和广东省地下水资源的利用与工业产业协调发展,可作为其他地区的典范;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和青海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地下水资源利用状况向良好的趋势发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地下水资源利用现状和趋势不容乐观,应注意增强环保意识,调整产业结构,以求水资源得到协调、可持续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2.
南阳市水资源情势及承载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512000年南阳市降水资料和全国第二次水资源调查评价数据,分析了降水量的年变化趋势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南阳市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受其影响,水资源量也呈减少趋势.南阳市人均水资源虽在河南省辖市中位居第三,但仍属缺水地区.因此,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的协调.  相似文献   

3.
利用1951 2000年南阳市降水资料和全国第二次水资源调查评价数据,分析了降水量的年变化趋势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南阳市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受其影响,水资源量也呈减少趋势。南阳市人均水资源虽在河南省辖市中位居第三,但仍属缺水地区。因此,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的协调。  相似文献   

4.
中国区域陆地水资源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杜川利  刘晓东 《气象》2009,35(8):49-60
利用NCAR公用陆面模式CLM3(Community Land Model 3)模拟1979-2003年的土壤蒸发量和植被蒸腾量,分析了中国区域水资源(降水减去地面蒸发和植被蒸散)的气候特征及变化特征.全国水资源分布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依次递减,这与全国多年降水分布一致,其中长江以南地区是水资源丰富区,西北地区尤其是新疆地区是水资源匮乏区.从水资源线性变化趋势来看,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水资源呈减少趋势,特别是四川盆地和东北地区,变干趋势显著,水资源减少速率为10~15mm/10a;长江以南地区年水资源增加,增加中心在两广地区,水资源增加速率达20~30mm/10a.  相似文献   

5.
西北地区东部春季土壤湿度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东部 (包括宁夏、内蒙古西部以及甘肃、陕西两省 35°N以北地区 )农业气象站近 2 0年固定地段旬土壤湿度资料 ,对该地区春季土壤湿度的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西北地区东部土壤湿度的变化具有 3年左右的周期 ,而且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呈下降的趋势 ,这与该地区的降水和气温变化有关系 ;西北地区东部的土壤湿度变化对该地区群发性沙尘暴的爆发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国西北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带,大部分地区地形复杂,土地贫瘠,自然降水量少。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加,降水减少,干旱日益频繁发生,成为制约西北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严重因素。为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落实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多渠道开发水资源,在合理利用现有水资源的同时,在西北地区开辟新的水资源成为当务之急。鉴于此,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于2000年11月上旬即下达了“西北地区人工增雨基地工程建设”项目,其可行性论证会于2000年11月23日由中国气象局科技教育司组织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中心地区水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处于黄土高原中心地区的庆阳市水资源十分缺乏,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现有的水资源在开采方面又存在很大的难度,可利用水资源极其缺乏,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对该水资源总量、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研究,结合当地的地理和经济特点,分析水资源在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8.
利用NCAR公用陆面模式CLM3(Community Land Model 3)模拟的土壤和植被蒸发量,分析中国区域水资源的气候特征及变化特点。总蒸发量的空间分布以35°N为界,分界线以南为高蒸发区,以北为低蒸发区;蒸发量最小的区域主要在西北地区,多年平均年蒸发量在50mm以下。四季蒸发量占年总蒸发量的百分比与水资源的情形基本一致,夏季蒸发量占年总蒸发量的40%以上,35°N以北地区可达50%以上,有些地区甚至达到70%;春季和秋季情况类似,占年总量的20%左右;冬季最少,占年总量的10%,北方地区更少。水资源线性变化趋势,35°N以北大部地区水资源呈减少趋势;其它地区,如长江以南地区、青藏高原的水资源都在增加。  相似文献   

9.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供需分析与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水资源是西北干旱区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及重要制约因素.作者在分析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水资源条件、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未来西北地区气候与水资源变化趋势、西北干旱区不同时期水资源供需平衡及主要水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首先用二次函数建立了企业用水量与其用水效益的关系,然后根据这种关系,利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来确定该地区最优化水资源分配方案,并得到了该地区总的用水量与用水效益的关系,最终建立了区域调水中各地区间的调水总量的分配模型。此时原问题转化为一个典型的二次规划问题,结合各个地区的用水效益情况,可实现对各地区、各行业分水。利用假设的理想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对南水北调的实际情况,根据北方6个缺水地区基本的水资源及工农业用水情况进行了实际数据模拟,提出了南水北调的简单分配方案。该模型不仅可以用于区域间调水的优化控制,而且还可应用到其他水资源分配与管理。  相似文献   

11.
回顾了近10 a来对祁连山气候及其相关研究的主要成果,发现以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气候变化及水资源方面。气候变化研究主要是古气候及近代气候的年际变化;水资源研究,则在陆地水资源方面的成果最多。近几年空中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成果日益增多,这将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解决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提供一条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适应行动实施框架——宁夏农业案例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宁夏是我国生态脆弱区和贫困区之一,以宁夏为例开展农业适应行动实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示范作用.根据气候变化适应行动实施框架,研究结果表明:宁夏未来气候干旱风险将增加,水资源短缺矛盾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率和强度加大.未来宁夏北部灌区农业应以发展节水灌溉和高效种植为主,中部以设施农业和牧业为主,南部以发展特色农业为主.气象部...  相似文献   

13.
西北干旱区水循环与水资源问题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从现实条件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初步归纳了全国水资源短缺的空间格局,评述了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的现状和趋势,简要分析了西北干旱区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的特点和规律,概括了西北干旱区水循环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的进展和动态,初步探讨了西北干旱区水资源高效率利用的科学对策。最后,提出了西北干旱区水循环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方面的某些重要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资源年景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歌  黄朝迎 《应用气象学报》2005,16(Z1):105-110
根据产水模数及水资源利用率两项指标 ,将我国水资源状况分为三类 :常年缺水区、旱年缺水区、常年不缺水区 ,确定北方地区为水资源评估业务服务的重点地区。为实现年水资源的定量评估 ,利用降水历史资料和水资源总量资料 ,根据水资源总量、产水系数与降水的关系 ,建立了全国及各省 (市、区 )年水资源总量的评估模型 ,并形成水资源年景评估业务系统。  相似文献   

15.
宁夏是我国生态脆弱区和贫困区之一,以宁夏为例开展农业适应行动实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示范作用。根据气候变化适应行动实施框架,研究结果表明:宁夏未来气候干旱风险将增加,水资源短缺矛盾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率和强度加大。未来宁夏北部灌区农业应以发展节水灌溉和高效种植为主,中部以设施农业和牧业为主,南部以发展特色农业为主。气象部门和水利部门对适应技术的适应效果持乐观态度,农牧业部门和林业部门则态度谨慎。适应措施能否实施的首要条件是措施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方针,其次是成本效益;在实施条件中,要求相对比较弱化的是公众对气候风险的认知程度以及措施的灵活调整性。在适应措施选择上,气象服务和种植结构调整成为首选的适应技术,而覆盖技术、节水技术由于更倾向于传统的技术范畴,虽然效果较好,但对其适应优先性选择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西方城市水资源管理的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西方水资源的管理模式,并从城市的发展环境、水资源管理机制和措施、污水的处理,对中西方城市水资源的管理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水资源管理状况,提出了中国水资源管理建议。认为目前中国缺乏统一的、可操作性强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各地在处理环境指标与经济发展指标的关系问题上,往往认识不足;缺乏统一的流域管理系统;在城市建设与开发过程中,忽视了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水资源管理问题。中国要做好城市水资源管理工作,应该充分借鉴西方国家成功的治水经验和先进的城市管理经验,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成立水管理协会,建立流域管理体系,开展水资源管理示范区建设,调整治污思路,加强城市水资源综合治理,重视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的对策研究,实现可持续的城镇水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17.
缓解和解决京津唐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玉成 《高原气象》1999,18(4):625-631
从如何解决好该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角度出发,分析讨论了京津唐地区水资源概况、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未来对水资源的需求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和探讨了解决京津唐地区水资源问题的若干途径,并认为节约用水特别是农业节水开展地下水库人工调储和解决京津京津占区水资源问题的根本,也是一条经济可行的途径,至于南水北调尚需进一步研究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