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蒋欢欢  邓英尔  袁婷 《地下水》2012,(2):149-152
汶川地震引发了大量次生地质灾害。对四川省小金县夹巴沟泥石流沟流域进行了现场勘查,分析了夹巴沟泥石流发生的基本条件,计算了不同概率下的泥石流流速、峰值流量、一次泥石流固体总量等参数,分析了泥石流的运动特征,预测了泥石流的发展趋势,根据泥石流的危险性和保护对象的重要性,提出了防治泥石流的措施建议,以保护沟口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2.
泥石流流体性质不仅决定了泥石流的类型,而且是研究泥石流动力学特征、泥石流治理、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等方面的基础。通过分析泥石流堆积物颗粒粒度特征和一系列的定量指标可以分析泥石流流体性质。由于后期洪水作用下泥石流堆积物颗粒粒度特征发生了变化,再加上颗粒粒度分析中取样等因素影响使泥石流堆积物颗粒粒度分析结果难以反映泥石流流体性质。因此,泥石流流体性质不能仅仅依据泥石流堆积物颗粒粒度特征来确定,而应采用综合分析研究方法来确定泥石流流体性质。本文以关家川沟为例,采用堆积物颗粒粒度分析与相关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研究了关家川沟泥石流流体的性质。该分析研究方法对研究泥石流流体性质具有实际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3.
石棉县后沟是一条典型的自然泥石流和矿渣泥石流并存的泥石流沟。本文以石棉后沟为例,结合早期自然泥石流、矿产开采以来矿渣泥石流、以及2013年7 4复合型泥石流,总结了自然泥石流和矿渣泥石流的复合效应,包括泥石流物源补给的多元效应、泥石流发展演化的逆转效应、泥石流起动发生的复杂效应、泥石流动力沿程的放大效应、泥石流致灾破坏的链式效应。对照泥石流对已建防治工程的破坏,提出了自然泥石流和矿渣泥石流复合型泥石流沟防治对策,建议充分利用起动位置和物源集中补给位置的差异,加强对中上游及支沟自然泥石流起动和运动的拦挡防治,最大限度减小自然泥石流对下游矿渣防护工程的基底侵蚀和冲击破坏,从而保障综合防治工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泥石流预测、预报技术方法的研究现状浅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泥石流灾害的预测、预报是减灾防灾重要环节和基础。在充分研究泥石流形成条件基础上 ,正确预测、预报泥石流 ,是目前最大限度减少泥石流灾害损失所采取的主要方法。本文综合了当前泥石流预测预报的方法 ,分析了泥石流长期、中期、短期预报及泥石流预报的原理 ,不同时期泥石流预报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我国是受泥石流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由泥石流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达几十亿元之多 ,减少泥石流灾害造成的损失主要取决于预测预报工作等。  相似文献   

5.
王海芝 《城市地质》2017,12(4):58-60
矿山弃渣型泥石流沟是北京市西部山区重要的泥石流类型,在近几年发生的泥石流中占比重较大,是近期高发的泥石流类型。本文通过遥感调查数据总结了矿山弃渣型泥石流沟数量较多且松散物质易于启动的基本特点,对2016年7月20日江心台沟泥石流案例进行分析,依据本次泥石流前期雨量较少,当日激发雨量集中于某一时段即引发了本次泥石流的特点,提出了以本次泥石流提取的降雨信息,作为北京市矿山弃渣型泥石流沟临界雨量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李廷友 《四川地质学报》2013,(3):332-335,339
概述了硬梁包水电站左岸磨子沟泥石流的基本特征、泥石流危险性、泥石流发展趋势,泥石流对工程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为解决该泥石流沟治理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冰湖溃决泥石流的形成、演化与减灾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主要由冰滑坡和冰崩入湖导致的冰湖溃决的机理和条件.进而,从气候条件、水文条件、终碛堤、冰湖规模、冰滑坡、沟床特征和固体物质补给等方面分析了冰湖溃决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特点,归纳出冰湖溃决泥石流沿程演化的6种模式:溃决洪水-稀性泥石流、溃决洪水-黏性泥石流、溃决洪水-稀性泥石流-黏性泥石流、溃决洪水-黏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溃决洪水-稀性泥石流-黏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和溃决洪水-黏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洪水.针对冰湖溃决泥石流突发性强、频度低、洪峰高、流量大、流量过程暴涨暴落、破坏力强和灾害波及范围广等特点,提出了7点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8.
余斌  杨凌崴  刘清华  常鸣 《地球科学》2020,45(4):1447-1456
泥石流形成区沟床宽度和颗粒粒径对沟床起动型泥石流的发生影响很大,在强烈地震影响区内显得尤为突出,但目前的泥石流预报中还没考虑到这两个因素,无法准确预测强震区泥石流的发生.在泥石流10 min和1 h精细化预报模型基础上,通过现场调查群发泥石流事件,结合汶川地震强烈影响区泥石流的演化特点,引入了泥石流形成区沟道宽度和颗粒粒径的影响,建立了改进的精细化泥石流10 min和1 h预报模型,并在贵州望谟打易和四川德昌群发泥石流、汶川地震强烈影响区的文家沟多次泥石流事件中获得了很好的验证结果,得出泥石流形成区的颗粒粒径代表泥石流的地质因子,泥石流形成区沟床宽度代表泥石流的地形因子之一,这2个因子在泥石流发生中的作用都非常重要;改进的精细化10 min和1 h预报模型以及临界值,可以用于强烈地震区和一般的泥石流预报.   相似文献   

9.
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调查等手段,查明了布竜沟泥石流地质环境背景;总结了泥石流地形条件、物源条件及水动力条件;归纳了泥石流形成过程,即洪水下切、揭底、侧蚀老泥石流堆积物,并裹挟松散物质形成泥石流;将布竜沟泥石流成灾机理归纳为"沟岸洪积物-坍塌-泥石流型",为泥石流减灾防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北京市房山区为例,针对风景区泥石流进行特征分析。阐述了泥石流的分布现状和主要特点,分析了区内泥石流对其沟域内景观资源、旅游设施以及人员安全的危害。从泥石流沟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物源及降雨条件等4个方面,进行了泥石流成因研究分析。研究区泥石流易发程度综合评判结果显示区内有5条属于易发性泥石流,7条为轻度易发泥石流。  相似文献   

11.
泥石流灾害是清水河流域最具破坏性的地质灾害类型。在自然状态下,地质地貌是该区泥石流形成的基本因素,降雨是泥石流暴发的激发因素,而人类各种不合理经济活动是泥石流促发因素。本文采用灰色理论方法进行泥石流与各种相关因素的关联度分析,并对该区未来泥石流发展的趋势及危害目标的危害度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对2005年8月11日贡嘎山东坡雅家埂河特大型泥石流运动过程进行了描述,并采用现场实地勘查等手段,定量计算泥石流流速和流量等动力学特征,还运用得到的流量反演泥石流运动过程,从而得到雅家埂河特大型泥石流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雅家埂河特大型泥石流的形成与降雨有直接关系;雅家埂河支沟泥石流的群发性造成主河泥石流规模巨大;经对雅家埂河流域泥石流形成、发生的历史分析,推断出该流域泥石流存在18~21年的暴发周期;雅家埂河松散物源充足,降雨与水源丰富,地形地貌陡峭,极易再次发生规模较大的泥石流。  相似文献   

13.
滇西怒江河谷潞江段泥石流灾害时空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艳  张绪教  叶培盛  高万里 《地质通报》2012,31(203):343-350
通过对怒江河谷潞江段21条泥石流重点沟道堆积物的沉积特征、形成基本条件的野外调查,结合室内泥石流沟汇水面积、纵比降的数理统计,运用光释光(OSL)测年技术对洪积物的年龄进行测定,揭示了研究区泥石流的发育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分期性。结果表明以潞江为界,泥石流从西岸向东岸迁移;东岸泥石流的发育存在南北差异,具有从北向南发展的趋势而且期次明显,两岸泥石流发育分为3期。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怒江河谷潞江段21条泥石流重点沟道堆积物的沉积特征、形成基本条件的野外调查,结合室内泥石流沟汇水面积、纵比降的数理统计,运用光释光(OSL)测年技术对洪积物的年龄进行测定,揭示了研究区泥石流的发育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分期性。结果表明以潞江为界,泥石流从西岸向东岸迁移;东岸泥石流的发育存在南北差异,具有从北向南发展的趋势而且期次明显,两岸泥石流发育分为3期。  相似文献   

15.
泸定县五里村泥石流沟属于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形,构造侵蚀地貌,地形地貌高差悬殊,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破碎,地质灾害频发,具备泥石流发生的条件。对五里村泥石流灾害的危害特征进行了分析,表现为五里村沟下游堆积区,泥石流流向明显,直冲工棚与居民点的低凹处,更由于过流量小的便桥阻塞,将加大泥石流能量向低凹处转移,一旦暴发泥石流,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针对泥石流的危害特征,建议扩大便桥过流量,低凹处工棚与居民点搬迁至右岸相对较高处,以避免泥石流灾害。  相似文献   

16.
黄家沟泥石流的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家沟是一条具有较强活动性的泥石流沟,对富泉集镇新址构成了较大的安全隐患,文章针对其基本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长白山天池泥石流危险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白山天池泥石流为例,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层次结构模型,确定成对比较矩阵,计算权向量,进行一致性检验,从而为泥石流的预警和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北京北山地区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春山 《城市地质》1996,8(2):11-20
本文简述了北京北地区泥石流灾害的基本情况,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对本区泥石流活动的危险性进行了定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区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数学模型,并据此对本区的11个小流域进行了危险性评价。  相似文献   

19.
雅鲁藏布江中游某水电站库区泥石流工程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雅鲁藏布江中游某水电站在库区6.7km范围内发育有11条泥石流沟,泥石流发生频率较低。本文主要通过对库区各石流沟的危险性、堵江可能性及对水电站工程设施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进而综合分析库区泥石流的工程影响。其中3条沟距离坝址较近,危险性较大,会对坝址区水工建筑及施工安全造成一定影响,库区泥石流不会造成严重的堵江问题。水库蓄水后,库区泥石流堆积区急剧后退,对水库正常运营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灰色系统理论在北京山区泥石流危险度评价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泥石流灾害是北京地区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其危险度的评价与预测对防灾减灾意义重大。文章根据灰色系统理论的多因素关联度分析法,进行泥石流沟危险度评价。泥石流的形成暴发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多因素关联度分析就是要找出这些因素与泥石流的密切关系程度,根据各因素对泥石流作用的大小,做出综合评判。文章应用泥石流发生的重要参数——物质冲出量、流域面积、相对高差、沟谷切割深度、沟床纵坡、植被覆盖度、土层厚度、形成区山体平均坡度、降水量、崩滑塌密度进行关联度分析,将泥石流的各影响因素与泥石流规模、发展态势的紧密程度做定量分析,以此衡量各因素与泥石流之间的关联程度,寻找主、次因素。各因素按不同数量等级划分为危险、较危险及一般3个条件值,并给予3个级别划分值。再根据各因素所占权重获得各量级得分,通过泥石流各因子权重、因素量级划分及评分标准,对北京市816条沟谷进行了危险度评价。确定危险沟谷104条,较危险沟谷542条,一般危险沟谷170条。在此基础上,结合泥石流沟危害目标的性质、灾害损失及保护价值,进行泥石流危害程度评价,确定危害严重沟谷41条,较严重沟谷331条,轻微沟谷444条。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较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