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88年11月15-17日,东太湖水产资源开发实验中心邀请了有关负责人和专家对其下属的两个承包实体进行现场验收.“中心”领导小组组长、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所长屠清瑛,副组长、苏州市水产局原局长许震寰和副组长、江苏省太湖渔管会副主任顾良伟主持了验收.中科院原地学部主任李秉枢和资环局副局长杨生等同志也参加了验收。东太湖水产资源开发实验中心是今年4月由南京地理与湖泊所联合苏州市水产局和江苏省渔业生产管理委员会组成,下设东太湖水体农业试  相似文献   

2.
东太湖网围养蟹效应及养殖模式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俊  谷孝鸿  刘国锋 《湖泊科学》2009,21(4):523-529
通过2007年3月至12月对东太湖三个不同养殖密度和规模网围养蟹区养殖状况与环境的比较研究,分析不同养殖方式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对湖泊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太湖人工投饵单养河蟹的养殖方式,会造成水体氮磷营养盐累积,对水体造成污染.选取的A、B、C三个养殖区每产出1kg河蟹造成湖区氮累积量分别为0.24kg、0.33kg和0.30kg;磷累积量为0.043kg、0.059kg和0.051kg.比较各养殖区环境状况、经济效益以及河蟹生长规格,认为东太湖实施河蟹优化养殖的适宜密度和单个网围面积为6000只/hm2和2.33hm2左右,但是目前东太湖养殖方式仍需要改进.针对东太湖养殖面积过大和布局不合理现状,认为东太湖网围养蟹面积应控制在3165.2hm2以下为宜.  相似文献   

3.
通过2019年4、7、10月对网围拆除后东太湖原网围养殖区和非养殖区鱼类资源的调查监测,构建"营养—运动"复合功能群,分析探讨鱼类功能群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 表明:网围拆除后东太湖鱼类群落监测到39种,鲤科鱼类占比66.67%,与太湖相当(66%).采集到的鱼类可构建为4个营养功能群和5个运动功能群...  相似文献   

4.
东太湖湖泊面积及网围养殖动态变化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杨英宝  江南  殷立琼  胡斌 《湖泊科学》2005,17(2):133-137
东太湖高密度网围养殖已是东太湖水资源过度开发的重要问题,彻底查清东太湖网围养殖规模,是采取一切治理措施的前提,遥感技术可真实反映湖区网围养殖情况,能避免人为的虚报、错报现象.本文利用六景TM图像和三期高精度航片,分析了东太湖20世纪80年代以来湖泊面积、网围养殖的时空变化情况并提出控制网围养殖盲目发展的对策.1984年以来,东太湖湖泊面积持续减小,20年内共减少了249.23hm^2;其中1994—2000年是湖泊消失的快速时期,消失的湖泊主要用于围垦养殖.1990年以来,网围养殖规模逐渐增大,目前几乎布满整个东太湖;1995年以来的增长速度更为迅速,2003年的网围面积10647.02hm^2,比1995年增加了9401.29hm^2,该时期内网围规模增加的年速率是1990—1995年的4倍.  相似文献   

5.
地形地决定湖泊流场的大小和结构和重要因素,它会影响湖泊水体内的物质输移与扩散和水质的分布,因而弄清马山围垦对湖流的影响有助于了解无锡市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梅梁湖的藻类“水华”和水质变化规律,本文在太湖风生流的三 数值模拟的基础上,用数值试验方法探讨了马山围垦对湖泊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围垦对表层及底层风生流影响较小,但是对中间转层的流场影响较大,对整层平均流场影响更大,在多数风场作用下,围垦虽未对  相似文献   

6.
2019年,东太湖30 km2养殖网围实现清零,结束了长达34年的太湖网围养殖历史。系统整理东太湖30年来(1990 2021年)水体氮、磷等营养盐浓度监测资料,对比分析14个监测点位水质在不同网围利用和整治时期的时空差异性及影响因素,判识网围拆除后水体营养盐变化趋势及存在问题对东太湖生态修复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东太湖30年来水体营养盐浓度年际变化随养殖结构(主养鱼到主养蟹)和养殖规模(过度利用到网围整治和拆除)的变化而变化,网围养蟹因其有效的水生植物管控和生态混养相对于主养鱼类水质较优,但水质均随着养殖强度的增大而变差,网围规模缩减对改善水质有正面效应。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叶绿素a(Chl.a)浓度分别由1990年的0.53 mg/L、0.014 mg/L、3.58 mg/L和2.90μg/L上升到2021年的1.87 mg/L、0.128 mg/L、5.72 mg/L和28.09μg/L,TN是主要的污染因子。原网围区和湖心区因较高的水生植被覆盖度,TN、TP、磷酸盐、悬浮颗粒物(SS)30年来变化不大,原网围区透...  相似文献   

7.
东太湖CDOM吸收光谱的影响因素与参数确定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CDOM吸收特性是湖泊水色遥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影响着水体的遥感反射率;吸收光谱的形状一般符合波长的负指数关系,但不同水体的形态因子即S值是不同的.实地采集东太湖水样,实验室测量叶绿素、悬浮物质以及黄色物质的组份含量,室内测试计算水样的CDOM吸收光谱,根据光谱曲线形状,把样点分为三组,分别进行考察,结果发现对东太湖春季水体而言,浮游植物的降解对CDOM吸收具有重要甚至主导作用;水体中有机悬浮颗粒占有一定的比例,在测试或计算东太湖总的吸收或散射系数时,必须充分考虑有机悬浮颗粒的吸收与散射特性,否则会带来较大的误差;以500nm为分界点,把300—700nm的波段范围分为两个部分即300—500nm和500—700nm,分别定义CDOM吸收光谱的曲线斜率即S值,可以提高CDOM吸收光谱的估测精度,把S值定义为随波长线性变化的函数,可以进一步提高CDOM吸收光谱的估测精度,对东太湖春季水体而言,当:300≤λ<500nm时,S(μm-1)=-0.0193×λ 20.821,当500≤λ≤700nm时,S(μm-1)=-0.0121×λ 16.003.  相似文献   

8.
东太湖的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石建华 《湖泊科学》1994,6(2):166-170
通过1990—1991年东太湖的水文、水质、底质和生物凋查,对其水质作出评价并探求营养现状。结果表明:东太湖的水质状况良好,营养状况已进入中富营养状态叶。  相似文献   

9.
东太湖养殖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吴庆龙 《湖泊科学》2001,13(4):337-344
东太湖是长江中下游典型草型湖泊,渔业资源丰富,水质良好,具有渔业、泄洪、供水等重要功能,作为我国最早开始网围养殖等养殖业开发的湖泊之一,在促进我国湖泊渔业的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养殖渔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影响了湖泊渔业等的持续发展,本文以东太湖作为我国浅水湖泊的典型代表,在分析其主要资源及环境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网围养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剖析养殖渔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湖泊渔业养殖承载力资源环境模型,并就未来湖泊渔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东太湖水生植物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何俊  谷孝鸿  刘国锋 《湖泊科学》2008,20(6):790-795
通过PSR模型建立福建山仔水库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应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引入密切值法对水库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0—2003年福州市山仔水库生态安全状况从优到劣的排序依次为:2002年、2001年、2000年、2003年.该研究改进了水库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传统生态安全评价的数学模型,使指标体系更合理、更切合水库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计算简便,能较客观、全面地反映出评价对象各样本状况.  相似文献   

11.
东太湖水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根据2002年4月至2003年4月东太湖的水质监测结果,分析了东太湖的水质现状、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其中TN变化范围0.57-3.91mg/L,平均值1.61 mg/L,NH4 -N变化范围0.01-0.42mg/L,平均值0.14mg/L,NO3--N 变化范围0.044-0.549mg/L,平均值0.16mg/L,而TP平均值为0.103mg/L,与以前的调查结果相比,TN、TP和NH4 -N 均明显增加,CODMn有所下降,水质状况总体较差,但不同水域因其影响因子不同,水质亦有明显差别,湖心区水质最好.目前,东太湖水体总体上处于中富营养状态,部分湖区已达到富营养状态.最后根据东太湖水环境的现状,提出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太湖水中光辐射传输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体的初级张产力状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沐光学状況,与透光层深度Zeu密切联系。Zeu这类表观光学属性取决于光辐射在水中的传输状况,最终取决丁水体:本身的微 物邢汴质如吸收和散射等。本文根椐太湖悬浮质的实测资料计界所得的水体固有光学参位,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悬浮质浓度垂直梯变的太湖水体中光辐射的传输情況并讨论了诸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陈月秋 《湖泊科学》1991,3(1):11-15
为确认太湖本身和其周围地区是否有全新世海相沉积物, 对其沉积物中的微古生物化石的性质与特征, 以及它与沉积物所含的盐度、层间水、岩相等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并通过古遗址分布情况、古地理环境等因素的调查, 确认本区的全新世生物坪葬群是长江涨潮流带来异地埋葬的产物, 不能作为海相地层的唯一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太湖湖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估算和讨论了太湖的降水效应;揭示了太湖的降水效应不太显著;太湖湖区降水量的变化是该湖水位变化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对太湖55种常见鱼类的生态学特点和种群动态等作了较全面的综合分析, 认为:鱼类的生态学特点和环境因子(包括人为因子)的综合作用是造成目前太湖在鱼类组成、种群数量上均以小型鱼类占绝对优势, 大、中型经济鱼类种群数量下降、结构低龄化的主要原因。因此, 太湖增值措施应包括:限制刀鲚发展、扶持翘嘴红鲌、鳜等名贵凶猛鱼类、加强人工放流、重点保护草上和水底部产卵鱼类、提高起捕规格等。  相似文献   

16.
The methods and analytical results for distinguishing lake types of East Taihu Lake and West Taihu Lake by biological markers were dealt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索氏抽取法提取了东太湖的沉积物和水生植物中的可溶性有机质,用不同极性溶剂在硅胶/氧化铝柱上分离了饱和烃、芳烃、酮馏分,利用GC-MS至芳烃组分进行了鉴定分析,并对其中重要多环芳烃-菲系列化合物的来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东太湖水生植物生物质腐烂分解实验   总被引:44,自引:9,他引:44  
以东太湖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优势种的茎叶为实验材料,并引入原位底泥中的微生物。在室内开展了为期1周年的水生植物生物质腐烂分解实验,对总重量以及碳、氮、磷的消减过程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浮叶植物腐烂分解速度快,周年腐烂分解率高;沉水植物初期腐烂分解速度较快,但周年腐烂分解率较低;挺水植物腐烂分解过程比较缓慢,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生物质的周年腐烂分解率在70%以上,沉水植物则不到50%,在前期,水生植物生物质所包含的磷优先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19.
太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的来源分析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8  
根据太湖MS岩芯重金属元素与Al的线性回归分析及元素/Al、V/Al比率散点图变化规律,讨论了太湖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来源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前,重金属元素主要为自然来源;20年代中期—70年代中期,尽管沉积物中Al、Fe、Zn、Mn、V、Cr等重金属元素含量随沉积物粒度变粗而明显下降,但除Hg受到一定程度的人为污染之外,其它重金属元素仍以自然来源为主,物源有所变化;70年代末期以来,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人为污染逐渐加重,Pb、Cu、Zn、Hg、As等元素既有流域母质来源,又受到一定程度的人为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