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测震系统的时间服务精度,《地震台站观测规范》规定:“时间服务以均匀时UTC为基准”.并且要尽可能采用自动对时,但是用以往地震仪中的自动对时装置,往往达不到规范的要求,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以DF—1—2放大器为例).1.放大器对收音机中各音频信号无选择能力.收音机中各种信号经整流滤波以后都可反映在图面上.2.收音机质量差异很大,信噪比保证不了.收音条件的好坏,影响也很大.3.UTC信号不象中央台6响信号那样规则,很难把某个整时信号画在图面上.  相似文献   

2.
《世界地震工程》21卷1期刊载一篇题为“对《结构力学非常解法》第九章的讨论”的稿件。我是此书作者,现答复如下:  相似文献   

3.
微破裂对岩石剩磁的影响——对地震预报的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实验对岩石破裂过程中的磁性变化进行了研究,证实岩石剩余磁化强度随施加的应力而变化,并首次发现剩磁的变化具有低压时与原有微裂隙的闭合以及高压时与新裂隙的生成有关的特点,在岩样临近破裂的状态下这种现象尤为明显.因此,在研究地震的地磁前兆时,应注意孕震区介质微观上的完整性及应力-应变关系,并注重观测与前震相关的地磁场变化.  相似文献   

4.
局地因素对多年冻土分布的影响及其对青藏铁路设计的启示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程国栋 《中国科学D辑》2003,33(6):602-607
青藏铁路的修建面临着高温、高含冰量冻土和气候转暖的难题. 要解决这一难题, 确保青藏铁路的成功, 必须将以往在冻土区筑路常用的以增加热阻为手段的消极的保护冻土原则, 改变为以“冷却地基”为手段的积极的保护冻土原则. 文章挖掘了由局地因素影响造成的多年冻土“异常”分布的众多实例, 并分析了这些局地因素通过改变辐射、对流和传导, 对多年冻土生成和保存的作用机理, 用自然过程长期作用的结果证明“冷却地基”的方法是可行的. 领悟多年冻土“异常”分布为我们提供的启示, 可以有目的地选用路堤填料和构思新的路堤结构, 用以调控辐射、调控对流、调控传导和综合调控, 以达到“冷却地基”的效果, 抵消气候转暖的影响, 确保青藏铁路的安全和稳定.  相似文献   

5.
6.
对地幔中地震波间断面的传统解释是由在单一矿物种类(在很大程度上包括固溶体)中所观测到的相变引起。但最近的观测研究表明,单独用相变来解释这些地震波间断面存在很大困难。并指出,地幔中部分地震波间断面确定是由于单一矿物中的相变,但也有一部分是由于矿物间的相互作用,还有一部分是由于构成成分的改变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对地震频度的分析一个地震专家小组和国际安全管理人员就加州兰德斯地震效应发表了尖锐的评论。指出:在下一年期间,南加州发生7.0级和7.0级以上地震的概率是4%─12%。这项报告是由美国地质调查局、加州紧急救援办公室及加州保护委员会于11月30日发布的。...  相似文献   

8.
潘英 《地球》2012,(10):103-105
从气候特点、地形特征、生态环境变化等方面,对凉城县50年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呈递增状态,降水呈递减状态,大风逐年呈递减状态。由于气候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使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的破坏,所以改善生态环境,对凉城县气候的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给出1987年9月23日和1988年3月18日在中国东北锦州、沈阳两地看到的两次日偏食及地磁场总强度观测的结果。并与长春、沈阳、大连3个地磁台三分量磁照图比较、分析,发现日偏食对地磁场水平强度 H 有明显影响,食甚时该三台 H 同步上升9~12nT。对此笔者给予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地震工作的服务领域和范围正在不断扩大。为使与地震有关的事务的处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用法制促进地震事业的发展,地震立法已势在必行。本文举例说明了地震立法的必要性;提出了地震立法的指导思想和目的以及“七五”期间的地震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11.
对苏北~胶南一带胶南群的变质岩系进行研究,其边界特征、横向不连续性、岩石类型及相互关系、同位素年龄等资料表明,胶南群不具有单一地层单元的含义,而是挟于五莲-荣成断裂与海州-泗阳断裂之间的构造岩石组合体,它由上壳岩类和深源岩类组成,前者包括了3个构造位。其形成可能与边界深大断裂的开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对地震预报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14.
15.
吴章珠  张专 《华南地震》1994,14(2):57-60
研究了爆破振动强度与爆破药量、距离和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关系。并就爆破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进行了分析。编写的计算程序可供爆破安全设计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地球深部,地震学家们利用地震波和爆炸波。但是,地震是突发的,而且事先又不清楚震源位置;爆炸又会改变岩石结构,而且进行重复试验的条件又不会相同,这就会加剧研究工作的困难。如果采用能按所需时间和形式向地球发出信号的振动源来激发地震波,那么便有可能在不破坏岩石结构的条件下对地球内部结构及其演化过程进行正规的系统研究。对地球进行振动透视的方法问世还不久,它是在本世纪七十年代才出现的。这种方法本身仍处于不断改进阶段,而且地震振动源也在不断完善之中,但是,现在已经取得了令人感  相似文献   

17.
18.
磁线圈对地磁场的物理模拟及对地磁导航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磁线圈对地球基本磁场开展动态模拟,将地磁场随空间的变化转化为在实验室中随时间的变化,能够为地磁导航系统的匹配试验提供物理仿真的地磁场环境。本项研究依照虚拟仪器技术思路,对磁线圈、恒流电源、磁通门磁力仪(或Overhauser磁力仪)和工控机进行数字化连接,并采用LabVIEW编程进行驱动控制,通过自动调节线圈绕组中的电流大小来实现对磁场的物理模拟并进行实时监测,尝试组建了地磁场动态模拟系统,并分别开展了对地磁场总强度和三分量信号的动态模拟实验。模拟系统可以实现天然地磁场和人工编制两种动态信号的输出模拟,且拟合效果良好。地磁场动态模拟系统的初步建立为今后地磁匹配试验等研究提供了仿真磁场环境。  相似文献   

19.
太阳活动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一直是人们关心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太阳活动对海温和降水的影响吸引更多学者的目光.本文通过研究全球0~700m海温对太阳射电通量(Solar Radio Flux,缩写为SRF)的响应,发现全球海温对太阳活动响应具有空间分布不均匀性特征,显著响应的地区集中在太平洋和南大西洋,显著响应的层次主要在0~200m.利用响应太阳活动显著区域的海温资料,定义一个响应太阳活动的海温异常指数,研究该指数与同期和滞后1年全球冬夏季降水的相关分布,发现指数高时夏季热带中太平洋降水增多,南北半球中高纬地区降水增加,呈带状分布,南极地区降水显著减少;我国江南东部地区、青藏高原和山东半岛降水减少.冬季热带中部太平洋和东南太平洋地区降水增多,赤道西太平洋降水明显偏少,北极地区降水显著偏多,热带西太平洋和孟加拉湾降水减少,南北两个半球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多;我国华南地区广西和广东西部、海南一带降水增多,东北地区降水减少,青藏高原地区降水显著增加.当海温异常指数低时,情况相反.研究结果表明,海温异常通过影响降水放大了太阳活动的作用.由此推测,在考虑夏季降水的预测问题时,由太阳活动引起的太平洋和大西洋海温异常对降水的影响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润湿性对岩石电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文综述了润湿性对岩石电阻率和阿尔奇饱和度指数以及地层因素的影响,这些参数是利用电测井资料评价含油饱和度的重要参数。润湿性影响流体在孔隙中的微观分布,因而影响岩石的电阻率。阿尔奇饱和度指数n在水湿地层和清洗过的岩心中,一般大约为2,在保持为原始状态、非水湿的岩心及地层中,通常大于2,在低含水饱和度的均匀油湿岩心中,n可以达到10或更大。由于在油湿岩心中,当含水饱和度低时,一部分水被不导电的油圈闭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