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俨然 《地质论评》1951,16(2):100-105
一九四九年秋季,作者赴山西大同怀仁县附近调查煤田,曾由该县所属之鹅毛口至楼子口间经过,於该煤田东缘部之片麻岩中,见有许多基性包体,甚感有趣,兹记述之,诸希指正。  相似文献   

2.
李承三 《地质论评》1940,5(5):439-440
民國二十八年冬,作者同葉連俊君調查雲南地質鑛產,在鹽津北約三十里之臨江溪(村名),勘察羅要溪一带煤田。晚歸時,發見厚層玄武岩(?)堆積於該溪兩侧,長距約三四百公尺  相似文献   

3.
徐瑞麟 《地质论评》1937,2(4):361-376
著者於廣東北江地貿之探討,始於民國十七年冬,舆朱庭祜先生旅行曲江樂昌乳源三屬,凡一月有餘。十八年春復舆王樹藩先生测勘曲江田螺冲(?)石壩一帶煤田。关於調查之結果,後者曾  相似文献   

4.
本区系余杭富阳临安三县接界之处,接近钱塘江下游冲积平原,地层分布以寒武纪常山石灰岩为最广,震旦纪倒水坞层及板桥山砂岩亦甚普遍,奥陶纪印渚埠系及泥盆石炭纪千里岗砂岩均仅於本区边缘见之,志留纪及二叠纪以上各地层则缺失不见,  相似文献   

5.
黄河上中游地形与地质之蠡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遹骏 《地质论评》1948,13(Z2):271-274
本篇论文载於水利委员会黄河治本研究团‘黄河上中游考查报告’。在报告中为第四章,原题‘地质’。民国三十六年元月出版。乃作者於三十五年夏?黄河冶本研究团考查之结果。黄河治本研究团注意河上水闸之计划,所到地点非常零星。最初  相似文献   

6.
路兆洽  白家駒 《地质论评》1940,5(3):237-242
雲縣褐炭係羅爲垣所發现,並测製鑛區圖,呈領探鑛欐。其後滇緬鉄路工程處亦注意及之。民國二十八年冬,西南聯合大學張印堂教授會一至其地。據前人之觀察,均認爲烟煤,且於煤田之價值,颇表樂觀,滇緬路線煙煤不豊,雲縣煤田,實  相似文献   

7.
徐瑞麟 《地质论评》1940,5(5):391-398
緒言西灣煤田自其蘊量觀之,封無若何價值,但於地質上,因(?)有許多可供討論之問題,故凡考察西灣煤田者,幾無不感覺濃厚興趣。近年來,研究者多,真相漸明,如煤系下部之下石炭紀地層,已得樂森璕確定,煤系上部之砂岩,由田奇(?)興作者之認識,亦已得解决。更經謝家榮主植等之探討,對煤系之地質時代與煤田東部之構造,得以水落石出,奠定初步調查之  相似文献   

8.
高平 《地质论评》1944,9(Z1):123-126
二十六年冬,余奉调入江西地质调查所工作;时赣北战事紧张,所址迁移萍乡安源镇之葛仙寺,下车伊始,即与刘君辉泗相遇於葛仙寺下之山坡,君方自赣南调查归来,畅谈野外所见,滔滔不绝。及相处日久,尤慕其禀牲真挚,待人诚坦,不  相似文献   

9.
张尔道 《地质论评》1944,9(Z2):229-230
著者於民国二十九年夏调查陇南秦岭西叚地质,由其野外观察材料草成此文,共分四段:(一)绪言——龙山运动一名之源起及作者调查该区时所见第三纪红层与其盆地四周较古岩层变动之情形,作者并用‘贵德系’一名代表第三纪红层全部。  相似文献   

10.
青海柴达木西部红柳泉油田之发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佐蜀 《地质论评》1948,13(Z3):311-316
(一)绪言民国三十六年夏著者奉命参加经济部青新边区及柴达木工矿资源调查队,五月底由兰州出发,於十二月十日到达青海之扎哈,时修筑青新公路之工人,尚未收工,盛传有一工人,在红柳泉以东之山坡下,拾得  相似文献   

11.
张瑞锡 《地质论评》1950,15(Z1):38-42
引言麻江源位於湘南道县,江华、宁远、蓝山、四县交界之处,地处洪荒,人烟稀少,交通不便,通矿区之道路主要有二:一由江华东南行绕道水口再沿麻江河谷北行即至;二为由道县东南之四眼桥南行,经正冲而至矿区,二者相较以后者较为方便,一九四六年冬笔者与宫景光先生奉命调查湘、桂钨锡矿及稀有原素矿物;先行调查桂  相似文献   

12.
宫景光  张瑞锡 《地质论评》1949,14(Z1):45-49
一绪言泗顶墟在融县城东140华里,地近百寿县界。由泗顶至县城除经三陆东启两乡之陡峻山路外,以经浮石或长安至县城为最便。铅锌矿区位泗顶近郊,据熟悉赅矿业者言,开探始自前清乾隆年间,至道光最盛,惟以交通闭塞外人颇少知其底蕴。笔者於赴湘桂调查之便特至该矿区作一短期之调查。民三十六年元月二十五日到达泗顶墟,月底工作完毕,除测二千五百分之一地形地质图一幅及矿峒窿道图外,  相似文献   

13.
马以思 《地质论评》1944,9(Z3):287-290
绪言下面描述之材料,系盛莘夫先生1938年於桐梓之下三叠纪中所采集,存於中央地质调查所标本室内者。此文之作:承许德佑先生之指导,作者应向彼衷诚感谢,  相似文献   

14.
鸣山层为1926年刘季辰氏於调查鄱乐煤矿时,将江西乐平鸣山所见岩层定名为鸣山层,刘氏的岩性纪述如下:‘鸣山层……大部为石英质砂岩及砂质页岩,石质较硬,不易风化,恒成百公尺左右上山岭……此层属煤系之底部,时代隶石炭纪’后1936年冬高平与徐克勤两氏於调查赣西地质时,将乐平煤系之下,小江边灰岩之上所见燧石层与刘氐的鸣山层相比较,认为完全相当,高氏又曾专著讨论江  相似文献   

15.
一、节要玲珑位山东招远东北约三十里,以产金闻名,曾屡经日人调查,主要岩石—向被认为仅花岗片麻岩一种,一九三五年冯景兰曾就地形及片理发达程度分为花岗片麻岩及片麻花岗岩二种而同属於泰山杂岩。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作者在该区工作二周,对於岩石之生成与夫构造的关系曾稍加注意,兹节述於下:  相似文献   

16.
河北井陉北部煤田地质构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述平 《地质论评》1951,16(1):73-73
井陉北部煤田构造方向为北北西——南南东,至东西方向之构造,则变动较小者居多。其对於煤田地质构造有决定性之构造有下列诸项。 1.井陉大断层——为造成并陉槽形地层(Graben)之主要原因,断层西壁为奥陶纪石灰岩,北至马头山有馒头页岩露头,更北之小寨,罗钵一带并见五台系片岩及震旦纪石英岩露头。断层走向近於南北。  相似文献   

17.
山西大同煤田地层及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鐘堂 《地质论评》1957,17(1):64-77
一.引言山西大同煤田為我國著名的大煤田之一,位於華北山西省北部,跨大仁、左雲、右玉、平魯、朔縣等五縣,面積廣闊,儲量豐富。煤田東北15公里為大同市,乃北京通包頭的中途大站,另有同蒲鐵路以此為起點南經太原而達黃河北沿之風陵渡,交通方便。  相似文献   

18.
贵州西南部之三叠纪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许德佑  陈康 《地质论评》1944,9(Z1):13-34
三叠纪地层任黔省极为发达,而尤以其西南部,化石层次之齐备为最能吸引研究地层与古生物者之兴趣,作者最近曾莅临此一区域调查,颇有收获,爰将结果报道於次,以供同道之参考。  相似文献   

19.
黄劭显  杜恒俭 《地质论评》1946,11(Z2):253-256
(一)引言民国三十三年冬作者等奉所命应宁夏建设厅之邀,赴白土山调查菱铁矿,同年十一月二十日路经小松山北麓,见有深黑色结晶细致之侵入岩,采得标本一块,发现其中细小晶体,形  相似文献   

20.
钱塘江下游河段潮流和沉积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钱塘江下游河段水文泥沙测量、有孔虫和重矿物组合等的分析表明,涨潮流可以将海区沉积物向河口及其上游方向搬运,这为解释冰后期海进河床充填层序提供了对比依据。钱塘江河口沙坎主要物质来自长江和钱塘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