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昆明地震台山洞内放置的宽频带地震仪BBVS-60及观测井内放置的GL-S60B深井宽频带地震仪所记录的资料,进行背景噪声对比分析,得到基岩地区地面及井下背景噪声干扰,为今后在云南地区推广井下观测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在1—20 Hz频段内,井下台背景噪声RM_S值比地表台小,降噪效果UD向达30%以上,EW向达50%,NS向达60%。在100—30 s频带内噪声不降反升,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系统总结地面与井下地震观测特性,对溧阳地震台地面GL-S60与井下GL-S60B宽频带地震数据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井下地震计方位角约为176.5°,即东南、西北大致反向,并结合地震P波到时极性分析得以验证。(2)垂直向相关系数优于水平向,受人类活动干扰白天低于夜晚。(3)受台站附近南北向公路影响,地面台基噪声水平向大于垂直向,南北向最大,而井下地震计台基噪声整体较小,且水平向小于垂直向,说明深井观测能有效降低台基噪声,尤其水平向。(4)井下记录的地震信噪比次于地面,地面土层对地震波具有一定放大作用。因此,深井观测虽有效降低噪声水平,但不一定意味着高信噪比数据产出,需结合实际观测资料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3.
依据台站两年来实测的地震震级和江苏省区域测震台网定的震级进行比较,计算出各个地震的偏差值和台站的震级校正值,并获得相应的标准误差,最后对影响震级差值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海安台井下与地表地电观测对比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安地电观测台站对地表、井下地电观测进行了对比实验,分析研究了地表游散电流、金属管线、以及人工交/直电流对地表、井下地电观测的影响.研究表明:(1)在使用铅电极的情况下,井下地电观测的长期稳定性明显优于地表观测;垂直方向观测的抗干扰能力明显优于地表、井下水平方向观测;(2)与地表观测相比,井下地电观测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地表直流电流、雷电、和金属管线类的影响;(3)地表直流电流对地电观测所产生的干扰影响远大于交流电流.  相似文献   

5.
本文述及涿县地震台地面摆与井下摆所记地震的对比,发现P波首波到时,地面摆比井下摆滞后0.3秒。记录的地震震级时,地面摆与井下摆有0.7级的偏差。从中发现省台网所定震级,北部与南部地区,有0.5级左右的地区性系统偏差。  相似文献   

6.
涿县台用同一型号的地震仪进行井下摆与地面摆的对比实验表明:井下摆的监测能力大大超过地面摆,给平原和工业噪声大的地区开辟了观测微震的可行途径;由于地震动的振幅在地下比地面小,井下摆所定震级普遍低,采用振动持续时间测定震级可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在初至波的震相方面,本文对井下摆与地面摆之间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鹤岗地震台测震观测资料和国家测震观测资料评比标准进行分析比较,在保证观测仪器正常运转的情况下,认为要提高鹤岗地震台测震观测资料质量,就要做好震相分析、震级测定、数据报送、单台报告四方面的工作,其中震相分析精度是保证观测资料质量的关键,而初至波震相的精度决定了震相分析的精度,所以对如何提高初至波震相精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改善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分析区域地震台网的测震精度的一种通用方法,在分析过程中,对发生在台网中不同地点、不同震级的地震,考虑了能读出P波震相的台站的不同组合数,即子台网。然后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模型的最优化法和改进的平方根法对事先设定的到时数据标准误差计算出震源坐标误差分布和走时误差分布。并将计算结果根根是否能达到Ⅰ类精度(即ΔR=10km,ΔT=0.5s)绘成监测范围图。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江苏常熟台VS与VP两个型号的垂直摆倾斜仪记录的2015~2016年地震事件波形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在记录远震时,VP型宽频带垂直摆倾斜仪明显优于VS型垂直摆倾斜仪;在记录近震时,VS型垂直摆倾斜仪会产生同震阶跃,变化幅度大于VP型宽频带垂直摆倾斜仪的变化幅度.  相似文献   

10.
以昭通巡龙测震台2018—2021年间国家测震台站观测资料质量评估结果为基础,通过分析历年扣分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结合台站实际情况,给出了提升资料分析水平和加强系统运行能力等方面相应的经验及技术对策。为今后有针对性、有计划地提高昭通巡龙测震台测震观测质量提供可遵循的依据,并对本台及兄弟台站提高测震观测资料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利用广州地震台测震数字记录资料与模拟记录资料,对数字记录的震相到时、震级、地震波形清晰度、连续率与模拟记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数字记录与模拟记录的震相到时、震级差别不大,而地震波形清晰度、连续率则数字记录优于模拟记录。  相似文献   

13.
根据苏北测震台网地面台站和深井台站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分析2009年10月以来台网附近 ML ≥2.8地震波频谱特性。分析可知:地面记录与井下记录的地震波频谱特性存在一定差异,地面记录地震波拐角频率较井下约大0.28 Hz,地震波峰值频率比井下约小0.22 Hz;对于ML >4.5地震,地面记录地震波的优势频率范围小于井下记录;地震矩和矩震级地面台站记录数值较大,差值分别为3.104×10^14 N·m 和0.32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扼要地介绍用体波位移振幅谱特征量(Ω(o),f_o)确定震源动力学参数的方法。给出了所测定的云南25次地震的震源参数结果,并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泉州地震台甚宽频带数字地震仪测震观测的台基地动噪声、监测能力、震级偏差和震相特征分析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提出了减少测震台基地动噪声影响、提高测震监测能力、减少震级偏差、提高震相分析水平、加强观测系统的维护、提高测震速报与地震编目的水平及规范观测质量的管理等方面相应的技术对策,有关研究结果对寻求和提高泉州台测震观测质...  相似文献   

16.
<正>天水台2010年10月灾后重建项目天水深井地电观测工程开始建设,2011年10月中旬深井观测系统开始运行。天水深井观测采用ZD8M多极距观测装置。电极埋设分为深层和浅层,埋设深度分别为100 m(井下)和6 m(地表),布极呈近似等边直角三角形,大致呈NS、EW、NW向分布。NS、EW向供电极距为300 m,测量极距为100 m,NE向供电极距为390 m,测量极距为130 m。通过比较天水台地表和  相似文献   

17.
就琼中基准地震台的模拟、数字资料,及国家(省)地震局数字台网反馈的资料,进行震相、震级的对比研究。与模拟地震观测相比,数字地震观测在动态范围、分辨率、信息量、系统精度、资料处理转换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但琼中基准地震台的数字资料与模拟资料的相关性如何,其可靠性又怎样呢?本文将以琼中台2001年5~9月的数字与模拟资料的对比,对震相、震级的数量、相关系数、偏差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比研究了平原地区井下和地面的地震波记录特征,对其走时关系和振幅关系进行了推导,得出: 1.在层状均匀介质条件下,在地面记录到的地震波走时tc大于在井下记录到的地震波走时th,二者之差为 △t=tc——th=cosic/Vch与此相应,地面震相观测到时Tc滞后于井下震相观测到时Th,其到时差为△T。 2.定义地面振幅Ac与井下振幅Ah之比为 K=Ac/Ah在特定的条件下,K>1。因而称K为地面振幅相对于井下振幅的放大因子。 分析了静海地震台井下和地面的地震观测资料,得到单台的△T和K的对比结果,并将其记录特征分别与基岩地震台的记录特征进行了比较,认为: 1.对于运动学参数,井下较之地面,更逼近于基岩地区的情况。 2.对于动力学参数,统计得出基岩地震台的地动振幅A与Ah,Ac的关系: A=3.50Ah A=0.34Ac。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易县地震台的基本现状及形变数字化仪器改造情况,并从长期趋势、短期趋势和固体潮形态变化等方面对易县地震台形变模拟观测和数字化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对数模两种观测资料的连续性、稳定性、一致性和固体潮观测精度进行了分析,得出数字化资料总体评价,并对数字化资料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涉县地震台站基本现状及其形变数字化仪器改造情况,并从长期趋势、短期趋势和固体潮形态变化等方面对涉县台形变模拟观测和数字化观测资料进行形态对比,对数模两种观测资料的连续性、稳定性、一致性和固体潮观测精度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数字化资料总体评价结论。针对涉县数字化资料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