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简述攀西地区的资源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攀西地区是一个多山的区域,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区域,也是一个资源非常丰富的区域。区内有三大资源体系:矿产资源、水能资源和生物资源。本文阐述了攀西地区资源开发的过程,资源开发对攀西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资源开发重点的转移,资源开发观念的更新,并提出未来攀西的发展应以可再生资源开发为主,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区域发展和承担起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屏障的责任并重,以生物资源开发为导向解决攀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2.
西藏自治区是中国水能资源的战略储备库与未来重点开发区域,然而该区域地质灾害频发,给水能开发带来极大挑战,亟需系统研究。本文综合考虑西藏地区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和植被覆盖等致灾因子,基于最大熵(MaxEnt)模型分析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典型地质灾害的易发性,结合水能资源分布禀赋,实现西藏地区水能开发适宜度评价。结果表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羌纳—帮辛段水能开发适宜度最高,可优先开发;雅鲁藏布江上游夏如—拉孜段、怒江中游马利—林卡段、中林卡—察瓦龙段、支流伟曲河田妥—碧土段、澜沧江中游察雅—措瓦段、如美—盐井段、金沙江上段木协—戈波段、喜马拉雅山脉朋曲河流域为高水能开发高风险地区,需谨慎开发;雅鲁藏布江中游仁布—曲水段、易贡藏布忠玉—易贡段、察隅河下察隅以南段、朗钦藏布下游段为中水能开发低风险区,可根据需求局部开发或暂缓开发;其余区域水能开发适宜度较低,不建议开发。本文针对西藏地区提出一种快速有效的水能开发适宜度评价体系,可为该区域水能开发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攀西地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隅,包括渡口市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属四川省国土综合开发的重点规划地区。境内滑坡灾害比较严重。调查结果表明,全区内方量在50万立方米以上的大型自然滑坡和滑坡群达220个,1万立方米以上的人为滑坡51个(图1)。有些滑坡对该区城镇、工矿和农村造成一定的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酿成重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攀西资源开发的历史阶段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攀西地区资源极其丰富,是我国国土开发的重点片区和我国内陆最具发展潜力与后劲的地区之一。攀西资源开发历程可分为4个阶段;矿产资源开发;航天产业开发;以水电为中心的开发;以生物资源开发、建设生态产业为突破口,建设攀西生态经济与矿产资源水能资源、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系统总结了4个阶段的特征,并对各个时期的开发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1983年1月15—18日,由四川地理学会滑坡专业委员会和四川省建筑勘察情报站主持,在成都召开了四川省滑坡研究及防治经验交流会。出席会议的单位共73个,代表128人,收到论文和报告46篇: 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顾问、四川省地理学会理事长丁锡祉教授致开幕词。他强调了滑坡和地震、火山喷发一样都是自然灾害,论述了滑坡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指出了滑坡分布的广泛性、规律性和危害性。他认为,当前要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和科学普及,并勉励大家把滑坡研究和防治与国土整治、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使之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6.
林三益 《山地学报》2000,18(5):400-401
西部开发的基础是西部优势资源的开发 ,而水能资源是西部特别是西南地区的优势资源之一。我国水能资源的 70 %集中在西南地区的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和西北地区的甘肃、青海等省境 (表 1 ) ,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能资源是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南地区最强的优势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加大对西部尤其是西南地区水能资源的开发力度 ,兴建一批骨干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 ,加快实施“西电东送” ,满足东部地区电力市场需求 ,是调整我国电力结构 ,逐步提高水电在电力供应中的比重的客观需要。表 1 我国十二大水电基地基本情况 (据程念高 《水力发电》 ,1…  相似文献   

7.
先锋村滑坡位于一凹形逆向古滑塌体上,其平面形态呈不规则扇形,剖面形态上呈台阶状。滑坡总体地势上呈西高东低,滑坡体上共分布1#、2#、3#、4#、5#、6#共六个次级滑坡体。滑坡危害对象等级为一级,危害程度为特大级。先锋村滑坡治理工程方案采用分期分区思路实施,一期治理区域为2#次级滑坡前缘、4#次级滑坡前缘、古滑坡前缘及1#、3#、6#次级滑坡范围,二期治理区域为2#和4#次级滑坡中部及古滑坡中部范围。研究成果对防灾减灾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良好植被区泥石流防治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晓清  崔鹏  韦方强 《山地学报》2006,24(3):333-339
通过对近年来发生在良好植被区的几次重大泥石流、滑坡灾害的考察,发现植被在泥石流、滑坡形成中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认识。通过分析,当中小强度降雨激发下,植被能够削减泥石流、滑坡灾害的规模,甚至抑制泥石流、滑坡灾害的发生;当降雨超过一定阀值后,在水作用下,植被不但不能削减灾害规模,反而增大灾害的规模。在这类地区,简单地使用一般的防治措施,已经不能满足防灾、减灾的需要,客观要求针对这些地区泥石流灾害的形成原因、危害特征,研究防治对策。经初步研究提出3点防治措施:1)加强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预测预报工作;2)在重点区域设置自动雨量记录报警装置;3)特别针对漂木拦挡,采取新型结构减轻泥石流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香港岛地区滑坡灾害的时空分布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军  周成虎  许增旺 《山地学报》2001,19(3):248-252
香港岛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开发程度最高的区域,人工滑坡及自然滑坡时常发生。滑坡灾害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本文利用GEO发布的近十多年的滑坡资料对香港岛地区滑坡灾害的时间、空间和时空分布模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贵州省毕节地区滑坡、泥石流的特征、形成原因、危害.运用FUZZY聚类分析方法,将该地区划分出4类危害区.根据滑坡、泥石流危害状况,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切入点,对"一带一路"地区滑坡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可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防灾减灾提供依据。首先,选取坡度和地形起伏度两个指标,提取研究区滑坡灾害安全区域。其次,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确定滑坡灾害风险评估体系并计算各因子综合权重,基于滑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定量评估"一带一路"地区滑坡灾害危险性、损失和风险。最后,运用滑坡灾害点和近百年"一带一路"地区滑坡灾害致死人数和经济损失空间分布分别验证评估的滑坡灾害危险性和损失。结果表明:(1)滑坡灾害安全区域主要分布在平原、盆地和沙漠等地区,仅有4.7%(56个)的滑坡灾害点分布在安全区域内,提取结果较为合理。(2)"一带一路"地区容易诱发滑坡灾害的条件为坡度介于25°~45°之间,地形起伏度大于900 m,距河网的距离小于500 m,多年平均降雨量介于400~800 mm,地震密度3×10-4~2×10-3个·km-2之间,工程地质岩组为中等硬质岩体、软质岩和土质岩体。非安全区域中,滑坡灾害以中、低危险性为主,危险性评估结果精度AUC值为0.823。(3)"一带一路"地区容易造成潜在损失的滑坡灾害承灾体条件为:人口密度为80~160人·km-2,公路线密度为0.2~0.9 km·km-2,夜间灯光指数为20~60。非安全区域中,滑坡灾害潜在损失普遍较低,损失区划结果与近百年滑坡灾害致死人数和经济损失空间分布具有很好的一致性。(4)"一带一路"非安全区域,滑坡灾害极低、低、中等、高和极高风险区面积所占比例分别为44.7%、25.5%、15.3%、10.3%、4.2%,以极低和低风险为主。  相似文献   

12.
新疆果子沟区域是我国与中亚地区社会、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以及我国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安全大通道,沿途滑坡灾害频发,威胁人类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但该区域针对滑坡灾害的研究程度较低,需借助滑坡灾害易发性分析与风险等级评估结果指导防灾减灾。本文基于GF-1号卫星影像数据进行滑坡解译,选取地层岩性、断层密度、坡度、坡向、地表高程、植被指数等6个评估因子,探讨运用GIS、RS技术及统计分析模型进行滑坡灾害易发性分析与建模。基于频率比法分析各因子敏感性,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灾害易发性分析,将研究区滑坡灾害风险分为极低、低、中、高、极高五个等级。将模型计算结果与历史滑坡信息进行比较,并借助ROC Curve检验模型准确性,AUC为0.844,表明模型预测结果具有较高准确性,因此建立的分析模型可以满足新疆果子沟区域滑坡灾害分析与评估应用,研究成果可为研究区重大线型工程保护、边坡加固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以镇胜高速公路晴隆县K85线路建设中所诱发新滑坡为例,分析了古滑坡体发育特征和新滑坡成因特点,表明了古滑坡的地质特殊类型对公路建设的危害.研究结果表明,晴隆古滑坡具有地貌隐蔽性、岩性复杂多样和对环境改变响应敏感等特征,复活的新滑坡是在古滑坡的基础上受公路施工切坡和降雨诱发而形成的.在确定影响滑坡稳定的主要控制因素和失稳机理的基础上,分析和评价了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并根据古滑坡特殊地质条件,提出了进行分级开挖、逐级治理滑坡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加速西南水电开发 促进长江上游沿岸经济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南地区是我国水能资源主要蕴藏地区,其水能资源具有优越的开发条件。文章分析了西南地区自80年代以来水电装机容量的比重逐年下降的原因,以及西南水电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运用市场经济模式加快西南水电基地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昭通“7.12”暴雨过程诱发了区域性滑坡泥石流的强烈活动,造成严重的灾害。本文通过对灾害现场考察,剖析了暴雨成因、时空分布,并阐明了“7.12”暴雨滑坡泥石流区域分布和成灾特征,并以彝良县为例,探讨了暴雨与滑坡泥石流形成关系。根据昭通地区暴雨滑坡泥石流发生规律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6.
2018年7月19日四川省盐源县玻璃村突发特大土质滑坡,损毁房屋65户186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00万元。由于预警预报及时,区域内97户437人成功避险,无人员伤亡。通过对滑坡区域进行现场调访、无人机航拍、实验分析等方法,对该区域的地质、降雨、滑动变形特征和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了滑坡的成因,预测其发展趋势,提出减灾建议。滑坡是在区域脆弱地质环境背景,陡倾地形的影响,降水和地表径流联合作用下,古滑坡堆积体复活的结果;滑坡堆积体存在转化为泥石流灾害的风险;过去排查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科学合理性需要进一步研究确认。盐源县玻璃村滑坡是典型的避险成功案例,县、乡、村、组4级监测网络的群测群防工作对此次成功的灾害避险起到重要作用,可为相似灾害的避险工作提供借鉴。同时应对流域滑坡泥石流采取工程措施,完成灾害体的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17.
澜沧江中下游滑坡泥石流分布规律与危险区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川  朱静 《地理学报》1999,54(B06):84-92
澜沧江中下游地区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广泛,通过调查,研究区发育滑坡泥石流灾害点1152处,严重影响航道畅通、水利水电建设和城镇发展。本文分析丁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规律、影响滑坡泥石流形成发展的静态环境因素组合和动态因素组合。开展滑坡泥石流危难区划评价,是为了进一步认识该地区滑坡泥石流恬动规律和发展趋势,为流域区域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应用因子叠置法、极差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理论对研究区滑坡泥石流危险度进行综合医划,划分出高、中、低危险区和危险江段,为制定澜沧江中下游地区滑坡泥石流减灾防灾中长期规划提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区域差别,进行建设用地配置,是区域空间引导和控制的重要内容.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基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要素进行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分析,综合考虑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其用地发展潜力,讨论了城镇建设用地数量和空间配置的方法.基于该方法,以海安县为案例区进行验证,分析表明:2020年该区城镇建设用地集中分布在县域中部和东南部资源环境约束较小、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有助于发挥不同地区的主体功能,实现区域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分析我国能源资源分布特点,总结过去电力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水、火电全面经济效益比较,认为,在我国具体的国情和国力条件下,今后必须贯彻优先开发水能的方针,并提出了因地制宜发展水电建设应注意做好的四项工作。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航空旅游网络空间特征及其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程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和中介中心性3个空间向量指标,分析四川省2006年和2020年航空旅游网络空间结构特征,评估四川省航空旅游网络空间结构特征的变化。研究发现,2020年四川省航空旅游网络连接性和完备性将有明显改善,但网络冗余度和制约度有恶化迹象。因此,提出四川省航空网络优化建议:1)除强化成都枢纽地位外,还应加强九寨等网络次级中心建设;2)加强旅游缓冲区与成都的航线联系,加大旅游目的地机场的关联度;3)旅游资源禀赋对于航空旅游网络空间结构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要解决机场边缘化问题,必须加强旅游资源开发,形成互补效应,才能逐步发展成为缓冲区域甚至是进出口通道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