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第二届京区地理学研究生学术论坛于2006年11月12日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本次学术论坛由北京地理学会、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主办.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研究生会承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生会、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研究生会、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研究生会、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研究生会、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会和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会协办。郑度院士、刘先林院士、蔡运龙教授、宫辉力教授等23位著名地理学者担任大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地理学会郭焕成理事长、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主席王开泳博士、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分党委副书记王文利老师担任组委会名誉主席,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研究生会主席粱育填担任组委会主席.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王蕾博士、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团总支书记李诗朦担任组委会秘书长。  相似文献   

2.
《世界地理研究》2006,15(1):112-112
常务理事单位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西欧北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理事单位(排名不分先后)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科学系湖北大学区域规划研究所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地理系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系四川大学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华南理工大学旅游与酒店学院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旅…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主办、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经济地理学系和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协办的第四届人文地理学学术沙龙于2008年12月19-20日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举行.  相似文献   

4.
第四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于2009年10月16-18日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本届年会由中国地理学会、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生会、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生会、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研究生会和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研究生会共同承办,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四十多家高校院所协办.于贵瑞研究员、樊杰研究员、邬伦教授、蔡运龙教授、周尚意教授、宫辉力教授等著名地理学者担任大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5.
姚鲁烽 《地理学报》2012,67(7):1006-1006
第十三届海峡两岸三地环境资源与生态保育学术研讨会于2012 年6 月15 日至6 月17日在台湾花莲东华大学隆重召开,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环境资源与生态保育学会和东华大学环境学院防灾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地理学系、农业委员会水土保持局花莲分局、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协办;东华大学环境学院永续资源与防灾研究中心承办。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资源-环境-生态─防减灾。  相似文献   

6.
"湿地保护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2月22日至23日在山东省滨州学院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中国生态学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由滨州学院承办.  相似文献   

7.
张国友 《地理学报》2010,65(7):883-890
经中国科协批准,中国地理学会第10次伞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于5月29日-30日在上海召开.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和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主办,上海市地理学会和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等单位承办.  相似文献   

8.
<正> 西北林业科技大学林业科学研究院位于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整合过程中,由原陕西省林科院与原西北林学院的资源学院、环境学院的园林部分、林产学院的资源利用部分以及原西北农业大学的秦巴研究开发中心和西北植物研究所的植物生态研究室合并组建的,是杨凌科教体制改革的产物。基本实现了科技力量、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重组。 我院现有教职工256人,其中科技人员200人,有高级职称技术人员78人,硕士和博士生导师47人,硕士、博士46人。有国家  相似文献   

9.
吕建雄唐明冯仲科冉景承季孔庶肖文发苏虎奎叶功富梁万君孙宝刚黄清麟张劲松舒立福薛建辉温俊宝王太明郭明辉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北京林业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南京林业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森防检疫总站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北京林业大学环境…  相似文献   

10.
《地理科学进展》2014,(11):1577
10月18-19日,“2014年中国人文地理学术年会”在长沙召开。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区域社会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承办,湖南省地理学会、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湖南文理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等单位协办。本次会议的主题为“中国转型发展与人文地理学创新”与“新型城镇化与中部地区崛起”,年会共安  相似文献   

11.
An emergy-based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of Mongolia i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data from 1995 to 2012. By calculating natural and economic inputs and a series of emergy indicators, this paper discusses Mongolia’s resource use structure, economic situation, trade status and societal sustainabil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 emergy use for Mongolia changed from 2.83×1022 sej in 1995 to 4.96×1022 sej in 2012, representing a 75% increase over the 18 years of this study, yet its emergy per capita remains one of the lowest in the world (1.74×1016 sej/capita). The emergy money ratio (EMR) of Mongolia during 1995–2012 decreased from 1.99×1013 sej/USD to 7.75×1012 sej/USD,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power of a dollar for purchasing real wealth in Mongolia was declining, while the relatively high absolute values compared to its trading partners and even the world average EMR suggests that Mongolia is continuing a trade disadvantage. Mongolia’s emergy exchange ratio is increasingly less than one to the point that in 2012 the ratio was 0.3 suggesting that the exported emergy was over 3.3 times greater than the imported emergy. The growing dependence on imports and the dramatic increase in exports suggests that Mongolia’s economy is increasingly vulnerable to downturns in the world economy.  相似文献   

12.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系统能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保护区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运用能值理论和方法,构建了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系统能值分析模型以及可持续发展分析的能值指标体系。以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为案例地,对九寨沟自然-经济(旅游)-社会的复合系统的能流、物流、货币流进行定量的能值测度。研究表明:① 2010 年九寨沟自然保护区能值的总使用量为4.19×1020 sej,其中可更新能值投入为7.35×1019 sej,社区居民生活投入为3.47×1018 sej,旅游投入为3.43×1020 sej,旅游投入占到能值总使用量的81.86%;② 2010 年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旅游产出能值为4.08×1020 sej,生态系统产出为6.26×1020 sej,废弃物产出为2.06×1019 sej;③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人均能值量、旅游产出率、生态系统产出率均较高,同时环境负载率、废弃物产出率也偏高,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是我国西部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农牧业结构调整、民族团结稳定的重要区域。本 文主要运用能值理论和方法, 对其主要资源的贮存价值、总能值用量、能值的流入流出情况、能值 自给率、能值投资率、环境负载率、人口承载力、可持续发展指数等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 并与其 他国家的有关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总能值用量的98.11%来自于区内, 其中 74.26%为不可更新资源。提出内蒙古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为调整产业结构, 提高资源利用 效率; 努力获得更多的外部高品质的能值反馈; 加快软硬件的建设, 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三角洲地区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可持续性的能值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黄河三角洲地区位于沿海开放地带,经济地位特殊而重要。而三角洲又是生态环境脆弱带,在资源开发中承受着巨大的环境压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黄河三角洲永恒的主题。基于能值理论与方法,通过一系列能值指标的建立,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环境经济系统进行了分析评估,结果表明该地区能值用量较大, 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资源消耗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此基础上,通过可持续性能值指标的动态分析为该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泰安市旅游生态能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敏  冯永军  李芬  郑玉清 《地理学报》2012,67(9):1181-1189
运用能值理论, 从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视角, 提出旅游生态能值理论, 论述旅游输入能值、旅游输出能值、旅游能值交换率、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等概念、测算依据和计算方法, 并对2010 年泰安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内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旅游生态能值分析。实证研究表明:(1) 泰安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可利用能值为15867.32×1019 sej, 旅游输入能值为1766.59×1019 sej, 旅游输出能值为679.40×1019 sej, 旅游能值交换率为2.60。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值指标TSEI为1.76, 处在可持续发展阶段;(2) 运用旅游生态能值的理论评价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能值的内蒙古可持续发展评价(英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An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of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IMAR)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emergy analysis with data from 1987 to 2007.Through calculating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inputs and a series of emergy indicators,this paper discusses IMAR’s resource use structure,economic situation,and trade status.The results show that more than 85% of the emergy used in IMAR was derived from home sources,indicating a strong capacity for self-sufficiency.Concentrated-used local non-renewable emergy,which provides IMAR economy with most of the driving forces,took the largest share in total emergy use after 2004 and reached 58% in 2007.The Western China Development Plan of 2000 ushered in a rapid growth of coal and electricity production and exportation to other regions of China from IMAR.The export/import emergy ratio of IMAR reached 3.46 in 2007,with the coal exported(3.44 10 23 sej in 2007) without being used by IMAR itself,accounting for almost 100%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mports and exports.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from 1987 to 1998,EmSI values remained higher than 10,suggesting underdevelopment in IMAR;after 1998,EmSI values decreased sharply from 19.07 in 1998 to 1.88 in 2007,indicating that IMAR is characterized by medium-run sustainability and is relying more on non-renewable resources and imports.  相似文献   

17.
Afghanistan is an important country for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the Belt and Road) proposed by China. Due to years of war, Afghanistan is not well-developed economically. However, Afghanistan has abundant mineral resources and unique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that are of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for Chinese economic strategic development. To investigate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eco-economic system of Afghanistan, we completed a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 emergy of Afghanistan during the period 2008 to 2015 by establishing an indicator system based on an emergy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from 2008 to 2015, the total emergy used of Afghanistan increased from 5.56×1022 sej to 9.75×1022 sej, among which the proportion of non-renewable emergy was less than 25.7%. This indicates that local resources in Afghanistan have yet to be exploited and utilized effectively and that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relied heavily on the input of external resources. Meanwhile, the Emergy Sustainability Index (ESI) of Afghanistan from 2008 to 2015 dropped from 3.00 to 0.72, the Environmental Loading Ratio (ELR) increased from 0.77 to 2.06, and the Emergy Yield Ratio (EYR) dropped from 2.31 to 1.49, reflecting the imbalanced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nd the low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fghanistan. As a result, the potentia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fghanistan is relatively great. Basic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reasonable exploit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are the urgent needs.  相似文献   

18.
生态重建模式的评价方法——以黄土丘陵区为例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生态重建模式是协调生态脆弱地区人地关系的系列政策和配套措施的总称。作者在按模式总体特征、生态重建规模、投资需求及实施效果开展评价方法讨论和筛选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以黄土丘陵区为例,总结了“赈济退耕”、“梯田退耕”和“坝系根治”3种模式的基本特征,计算了不同模式下黄土丘陵区生态重建关于退耕、新修梯田、园地扩建、建坝淤地以及林草植被恢复等的规模和投资需求额度,分析了各模式下的生态重建效益。结果表明:“梯田退耕”可作为黄土丘陵区生态重建的主体模式,目前正在实施的“赈济退耕”具有显著的过渡性特征,“坝系根治”在局部区域可作为辅助模式。  相似文献   

19.
基于能值分析的青海省生态经济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青海省能值指标体系构建及赋值的基础上,通过对近20年青海省生态经济系统各能值指标的分析研究表明:青海环境负荷率低、废弃物占总能值使用量的比也较低,人口承载力目前略高于下限,远远低于上限,说明近20年青海省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污染相对较低,人口压力相对较小,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演变处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青海省净能值产出率、能值投入率、能值使用强度、能值/货币比率等指标的变化趋势表明:青海省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低,经济开发强度和发展水平低,且系统运行主要依赖本地资源,是一个资源输出型的省份;很高的可持续发展指数表明青海省经济不发达,开发程度很低,但同时也说明青海省是一个有较大开发潜力的地区.  相似文献   

20.
中亚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亚地区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信息资料有限,研究深度无法满足亚欧内陆干旱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要求。采用欧空局(ESA)GlobCover 2 2005年的全球陆地覆盖数据集资料和世界粮农组织(FAO)统计资料,较为系统分析了1992-2009年中亚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及其变化趋势。研究表明:(1)中亚耕地面积及作物产量呈先迅速下降后缓慢上升的趋势,耕地面积由1992年的43.1×104 km2(比例10.9%)下降到2000年的29.8×104 km2(比例7.58%),然后上升至2009年的31.6×104 km2(比例8.04%),但仍未恢复到1990年代初的水平;(2)林地与草地面积变化不明显,但草地载畜量变化显著。其中哈萨克斯坦2009年草地载畜量(6.25×107标准羊单位)仅为1992年草地载畜量(9.91×107标准羊单位)的63.1%;土库曼斯坦2009年草地载畜量为2.96×107标准羊单位,是1992年草地载畜量(1.04×107标准羊单位)的3倍左右;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草地载畜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3)中亚地区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巨大,但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了农田土壤侵蚀、土壤盐渍化和过渡放牧等生态问题,如何有效治理与防治上述问题,对中亚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