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768工程组织研制的无线地震遥测设备在地震台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768单路无线地震遥测仪,先后已有十余个省市利用它组建了区域性的无线传输地震台网。如何增加这些设备的传输距离,提高传输质量是每一个从事传输地震台网的人关心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对待传输路径中的障碍问题谈谈我们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智能误码测试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误码测试数据往往作为评判数字传输设备的性能或系统传输质量优劣的依据。智能误码测试仪是一种专为地震数据传输质量测试而研制的设备。该设备是我们针对地震数据的无线传输采用同步传输制式的特点而专门研制和生产的。智能误码测试仪能将测试过程中的误码数据自动跟踪累加显示和定时打印留存。上述功能既保证了测试数据的  相似文献   

3.
马庆芸 《地震学报》1981,3(1):81-89
768无线地震遥测设备是为在电信传输地震台网的网点间不易架设明线,或线路容量不足的场合使用而专门设计的,当然,也可用于受大地震破坏的现场.该设备是由一对超短波发射机与接收机构成,采用二次调频.它既可直接与单分向短周期地震计连接传输0.5HZ-25HZ 的地震模拟信号,也可直接与专门设计的多路数字前兆遥测设备配合使用传输0.2HZ-20HZ 的 CHDB4码(相容高密度二进制码).因而可用来传输地电、地磁、地应力、地倾斜等多种地球物理量.该仪器自1977年7月起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台网进行了实地传输试验,其后又在昆明地震台网使用了一年多.结果表明,该仪器轻便、灵活、稳定、可靠,有较强的抗干扰性.当天线架设高度足够时,最远传输距离可达115公里.   相似文献   

4.
“768无线地震遥测设备”是为在电信传输地震台网的网点间不易架设明线,或线路容量不足的场合使用而专门设计的,当然,也可用于受大地震破坏的现场.该设备是由一对超短波发射机与接收机构成,采用二次调频.它既可直接与单分向短周期地震计连接传输0.5HZ—25HZ 的地震模拟信号,也可直接与专门设计的多路数字前兆遥测设备配合使用传输0.2HZ—20HZ 的 CHDB_4码(相容高密度二进制码).因而可用来传输地电、地磁、地应力、地倾斜等多种地球物理量.该仪器自1977年7月起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台网进行了实地传输试验,其后又在昆明地震台网使用了一年多.结果表明,该仪器轻便、灵活、稳定、可靠,有较强的抗干扰性.当天线架设高度足够时,最远传输距离可达115公里.  相似文献   

5.
一种实用的地震遥测设备──MYD-Ⅲ型三路无线遥测地震仪张心南,秦嘉迈(中国北京100101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仪器厂)1前言本文对MYD-Ⅲ型地震遥测设备的研制及主要技术指标、工作原理、整机结构等做了简单介绍和说明。对该设备的生产和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581厂为768工程研制的大动态数字化地震遥测设备,由于采用了浮点编码技术,应用了微功耗的 CMOS 器件,因而具有动态范围大(约100 db)、耗电省等一系列优点。但缺少性能优良的无线数传设备与之配套使用,有碍在无线传输台网中发挥作用。80年下半年国家地震局科研处将研制“兼容制无线传输设备”的任务下达给我局,81年6月完成了方案论证。现样机研制工作已基本完成,正在作野外拉距实验,计划在今年接受国家地震局的鉴定。该设备的研制中吸取了上海台网联调无线部份的经验教训,采用了较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器件。本期刊载的是其中一个分机的情况,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随着测震技术的发展,目前使用的CBY—型磁带记录爆破器是单一的垂直向记录,不能满足地球物理学研究的需要。为了扩大地震观测的信息量,最近研制了三分向遥测地震仪磁带记录调制器。该仪器全部采用了国产集成电路快,耗电小、体积小,使用方便。可以与CBY—型解调器、多道选频测震仪解调器和PTY-8地震遥测设备解调器配套使用。主要用途: 1.人工爆破地壳测深; 2.三分向深井观测; 3.口径20O公里的小型地震台网; (可以与PTY-8地震遥测设备配套使用) 4.流动地震台网的观测; 5.单台地震信号的传输;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专为华北联网有线网研制的微机异步通信软件。利用该软件与相应的硬件配合,实现了在有线话路多路调频地震信号传输系统中占用其中一路进行远距离数据通信。  相似文献   

9.
BSO 井下地震计系统是基准台现代化观测系统的前置部分。它由三分向井下地震计及其电子装置两部分组成.用一个周期 T_0=5s 的地震计和电容位移传感器,可获得长、中、短周期三个频段的记录。本文是作者研制的井下地震计系统。文中着重分析了地震计的反馈控制原理和输出特性;介绍了水平向和垂直向地震计的结构、性能、特点及为该系统研制的电容位移传感器、地震计、遥控装置、系统信号的传输以及系统的电源供电等的性能和技术指标。文章最后提出了该系统运行情况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供从事地震观测技术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1975年海城地震后,为进一步加强地震预报研究工作,国家地震局于1976年成立了“电信传输地震台网观测分析处理系统总体设计组”,决定对北京电信传输地震台网进行扩建和技术改造,同时新建上海、昆明、成都、兰州、沈阳等电信传输地震台网.六个台网的技术系统由总体设计组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组织实施.这一整套技术系统的设计研制和实施建设,简称为“768工程”.  相似文献   

11.
探地雷达的发展历程及其前景探讨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在总结近年来众多探地雷达研究者成果基础上,概述了探地雷达在仪器设备研制、数据处理及解释、应用范围这三方面的发展历程.指出了当前雷达设备研制所存在的问题、数据处理及解释技术的不足之处.并针对探地雷达以后的发展方向作了预测.希望通过此文能使读者对探地雷达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也希望本文对探地雷达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HS—1盒式数字磁带机的研制,是把普通立体声机机芯改装为记录机构,并研制符合要求的写读电路,它是一种具有较高精度、高记录密度、廉价的便携式数字记录器,可供流动台网或其他场合应用。当多路的模拟地震信号往数字采集系统——768多路数字化地震遥测系统(发端)处理,并以串价码形式输出时,HS—1盒带机可以不失真地记录这些信号。因此,盒带机在系统中起到了存贮信息和替代有线或无线通道而传输信息的作用。若整个系统具有判别地震并能发盒带机起动的功能,那么同样一盒磁带可以存贮和传输有用的地震信号  相似文献   

13.
为了满足地震监测无人值守子台数据链路传输时效性、准确性的需求,保障吉林省地震局数字地震观测网络的链路畅通,提出了基于4G网络实现L2TP9 VPN备份链路的方案.重点介绍该建设方案的技术原理及实施方法,并在相关台站应用测试.结果表明,基于4G网络的L2TP+VPN备份链路方案可有效解决因运营商故障造成的链路中断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GPS技术、嵌入式技术、无线网络传输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研究和设计一套地震救援便携式移动终端,完成救援行动中救援队员位置信息、生理信息和救援现场环境信息的采集和传输设备的研制,实现对救援行动的跟踪与监控.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测震台网设备布线规范化,保证地震信号高速传输和多点服务,研制了LN-ZJQ型多路转接器。本文介绍了该仪器的设计思路和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为保证测震台网数据稳定可靠传输,提高本区域行业网络带宽利用率,分析了行业网络3条上行链路带宽占用情况及拥塞原因,运用策略路由技术,在网络边界设备上制定并应用规则改变了数据包的选路。通过对比分析前后获取的流量图,说明在设备上使用策略路由技术可以较好地均衡使用3条上行链路,保障测震数据畅通传输。  相似文献   

17.
第四篇文章介绍了美国地质调查局将安装在北京电信传输地震台网的 PDP-11/44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配置、特性及处理能力。该计算机系统是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新研制出来的系统。整个系统设备配置较齐全、软件系统较完备,是一种通用的功能性较强的计算机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8.
子午工程二期计划在漠河、北京、武汉、深圳四地分别建设由一个发射站和三个接收站构成的电离层高频多普勒监测台阵.本文介绍了为此研制的电离层高频多普勒监测仪的进展和试观测期间取得的一些观测结果.通过与电离层测高仪进行交叉对比,设备的性能和探测能力得到了验证.目前该设备已部署7个站点进行试观测,本文报告了该设备探测到的太阳耀斑导致的电离层扰动、电离层行进式扰动、大尺度电场导致的多站同时扰动等多种现象.未来子午工程二期建成后,该设备将具备我国上空北至漠河、南至广东的电离层扰动监测能力,并与其它探测手段融合发挥空间天气综合监测网络的最大效能.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地震遥测无人值守子台地震设备常遭雷电破坏这一实际问题,研制了野外地震设备避雷应急控制器。本文介绍了野外地震设备避雷应急控制器的研制思路、工作原理及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20.
在喀什数字化地震台网建设运行的实践基础上,介绍了扩频微波、VPN无线路由等无线传输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详细讲解了MDS数传电台在地震数据传输中的优点及几种应用;根据实际工作中MDS数传电台架设、运行维护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