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杨祖成 《中国沙漠》1983,3(4):29-34
土地资源最基本的属性是具有生产能力。它是土地资源一系列属性的综合体现, 并通过适宜性和限制性两项指标来反映。但是适宜性是能表达自身而又不能评价自身的特性。因此适宜性就必须依靠它的对立面-限制性来完成评价土地资源的适宜性。限制性指标应选用限制农、林、牧业生产经营稳定程度的临界指标或选用能表达适宜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近2 ka河西走廊及毗邻地区沙漠化过程的气候与人文背景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22  
王乃昂  赵强  胡刚  谌永生 《中国沙漠》2003,23(1):95-100
根据古城废弃、湖泊退缩、频降尘期等发生时代的相对一致性,确定历史时期河西走廊沙漠化过程存在3次大发展时期,即南北朝、唐末五代和明清两朝,它们均对应近2ka来的气候干冷阶段。清代中期河西走廊人口密度突破了干旱地带人口压力的“临界指标“,水资源利用率超过40%,是晚近沙漠化土地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河流健康评价的主评指标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彦  何大明  杨丽萍 《地理研究》2012,31(3):389-398
河流健康是近年来探讨水资源问题的一个热点,其评价指标体系正成为河流管理的目标。为了筛选出一些基本的、易于量化的主要评价指标来揭示河流健康基本状况和变化趋势,通过对1972~2010年约150篇相关文献、45个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902项指标的整理和归纳,应用统计、层次和相关性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被采用率,并同时综合考虑指标的重要性、普遍性、可量化性和易获得性,筛选出揭示河流生境物理、水环境、生物和水资源利用4类特征的主要指标。结果表明,有以下8个指标可作为河流健康的主评指标:河岸植被覆盖率、河流连通性、湿地保留率、径流量变化率、水质达标率、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水资源利用率和流域天然植被覆盖率。  相似文献   

4.
水沙条件对黄河下游河道输沙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许炯心 《地理科学》2004,24(3):275-280
提出河道输沙功能指标Fs为进入某一河道的泥沙总量(干流与支流输入沙量之和)与输出这一河道的泥沙量之比。河道输沙功能与来水量和来沙量有密切关系,若来水减少,来沙增多,则河道输沙功能减弱。来沙中大于0.05 mm粗泥沙含量百分比与河道输沙功能指标成负相关。来沙系数、特别是粗泥沙的来沙系数,是决定黄河下游输沙功能的重要因子;来沙系数越大,则河道输沙功能指标越低。场次洪水的输沙功能指标随场次洪水最大含沙量的增大而降低,历年河道输沙功能指标随各年中高含沙水流频率的增高而降低。小浪底水库修建后,为我们通过调水调沙提高河道输沙功能提供可能。研究表明,场次洪水平均含沙量35 kg/m3,或场次洪水平均来沙系数为(0.015 kg·s)/m6,是在调水调沙中实现河道输沙功能优化的最优含沙量和最优来沙系数,平滩流量则是实现河道输沙功能最大化的最优流量级。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异常评序的常用指标、方法,应用实例对不同指标组合的评序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对于1∶1万大比例尺化探异常评序提出:分区块采用纯地球化学指标对主成矿元素异常进行评续即可;地球化学指标的选用不是越多越好,采用四指标(面积、最大值、平均值、变异系数)方法简便、评序结果客观准确,可以有效甄别矿致异常。  相似文献   

6.
基于SD法的城市感知研究——以浙江台州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德  张昀  崔昆仑 《地理研究》2009,28(6):1528-1536
借助SD法即语义差别法获取人们对台州地区9个城市的整体感知,并研究这些感知与代表城市特征的客观指标之间的关系,为营造宜人的城市环境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台州城市群总体特点较为中庸,但各城市特点各异,基本能分为三组;城市的感知和城市的客观指标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与客观指标预期相关的感知和实际相关的感知存在一定出入;各种指标对感知的影响力由大到小依次为经济指标、规模指标、区位指标和建设指标;经济总量对感知的作用大于人均经济量的作用;受到客观指标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感知依次是:城市现代化的感知、城市规模和繁华度的感知、城市有序度和城市心理距离的感知、城市尺度的感知;通过进一步的回归分析,最后得到了特定感知量级下对应的城市客观指标值。  相似文献   

7.
人地挂钩政策是国务院在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首次提出的,人地挂钩政策在河南先行先试的原因有哪些、由政策实施带来的拆旧复垦的任务量有多大及实施难度如何,是理论界关心的问题。首先,利用总体规划中规划期城镇化率及人口数量和基期城镇化率及人口数量,来测算每个地市的城镇人口增加量,再按照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标准和规模测算城镇增加人口需要匹配的建设用地也即拆旧复垦任务量。衡量人地挂钩政策难度通过单位非耕地资源中需要整理出的耕地数量来测算。测算出河南省各地市在2010—2020年人口增加量与折旧复垦量两个指标大小,得出河南省人地挂钩政策实施有一定基础,总体任务重,难度大,但前景美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乌兰察布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实施7年来各项指标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全市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已经实现。建设用地中建设用地总规模未突破指标,剩余指标空间56071.6公顷。城乡建设用地与城镇工矿用地已突破指标,尤其城镇工矿用地已超出规划下达指标的22%;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指标剩余空间较大,分别为:8658.33公顷、4244.78公顷、50919.29公顷。新增建设用地、新增建设用占用农用地、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均未突破规划目标,指标剩余空间分别为4217.94公顷、5624.61公顷、3853公顷。  相似文献   

9.
邱灵  方创琳 《地理研究》2010,29(2):327-337
优化、高效的城市产业结构是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本文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构建包括10个投入指标、4个产出指标的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纵向测度指标体系,基于因子分析模型构建由1个目标层、4个标准层和16个指标层构成的城市产业结构优化横向诊断指标体系,并以北京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旨在为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科学指导。研究表明:①改革开放30年来,北京市产业结构优化程度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仅1991、2004年出现资源过度投入而规模收益递减现象,1987、1995、1996年出现资源有效利用不足而规模收益递增现象;②产业效率、产业效益、产业科技、产业优势是影响北京市各区县产业结构优化程度的主要因子;③由于产业效率水平高且对产业结构优化的贡献大,北京市中心城区和近郊区的整体产业结构优化程度明显高于远郊区县;④北京市各区县在产业效率、产业效益、产业科技、产业优势等分项指标各具优劣,应通过差异化发展促进各区县乃至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0.
牛强  盛富斌  刘晓阳  严雪心 《地理研究》2022,41(8):2142-2154
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城市内部人口的居住迁移,精细测度居民迁居行为及其空间分异特征,对于从人的行为视角来分析城市居住空间结构演进过程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武汉都市发展区为例,基于手机信令大数据,提出净活跃度指标和总活跃度指标来量化描述迁居活跃度,并依据两个指标的分类及组合,将居民居住地划分为高迁入型活跃区、平稳型活跃区、高迁出型活跃区、高迁入型非活跃区、平稳型非活跃区与高迁出型非活跃区六种空间类型,进而探讨居民迁居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 武汉都市发展区内部人口迁移总体呈现出从主城区向近郊区逐步迁移的趋势,且主城区人口总活跃度相较更高。② 主城区以高迁出型活跃区和高迁入型活跃区为主,近郊区则以平稳型非活跃区为主。③ 不同空间类型内的居住类型存在差异:高迁入型活跃区内以新建小区、高校住区、学区房、城中村为主;平稳型活跃区以农村居住地、园区周边住宅为主;高迁出型活跃区以老旧小区、园区周边住宅、城中村、农村居住地为主;非活跃区则以农村居住地为主。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序手机信令大数据的居民迁居活跃度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实证研究证明其对于居民迁居地空间类型划分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可为相关规划决策部门掌控城市内部的人口迁移特征提供数据支撑、为城市不同区域针对性的进行公共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全球液化天然气运输网络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彭澎  程诗奋  杨宇  陆锋 《地理研究》2021,40(2):373-386
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作为一种清洁低碳能源,在全球能源消费市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LNG通过船舶在港口之间进行运输,但当前对港口尺度下的贸易模式及其演化了解相对有限.因此,本文采用复杂网络指标和社区探测方法,利用2013-2017年全球LNG船舶轨迹大数据来分析其贸易格局...  相似文献   

12.
旅游发展有时会给目的地带来负面影响, 为了诊断其整体发展水平, 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 以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为例, 来分析区域旅游生态系统的安全状态。从旅游生态环境压力、旅游生态环境质量和 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整治及建设能力3 个方面来考虑, 根据层次分析法原理及各评价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构建层次 结构模型, 和23 个指标。经过对评价指标不安全指数值的计算和标准值的确定以及指标权重值的确定, 再利用各 指标的不安全度公式和总体生态系统不安全度公式计算出旅游生态系统处于较不安全状态, 并讨论了甄别各因子 对生态系统的限制程度的方法, 对区域旅游发展的生态系统安全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地球系统科学、地球信息科学和现代地图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为指导,系统地研究和建立了面向地理特征的制图综合的指标体系和知识法则,并进行了实例应用分析。研究方法是采用地学分析和归纳、地图分析、专家咨询、GIS和遥感空间分析等方法来总结、提炼和建立制图综合的指标体系和知识法则。指标类型包括数据指标、文字说明指标、图形指标3种,共分数据库概括(即语义概括)和地图可视化概括(即图形概括)两类。知识法则在横向由几何性知识、结构性知识、过程性知识构成,在纵向按照地物的地理特征描述性知识、操作项选择知识规则、算法选择知识规则、面向专门地理要素和制图综合知识规则、面向区域制图综合的知识规则等过程和方面来组织和分类。在知识库中则按照概括条件、概括行为和概括要求(或概括水平)3个变量来组织,形成三维坐标关系的知识法则内部体系。在实例分析中阐述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交通网络图的制图综合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14.
史小丽  秦伯强 《地理科学》2010,30(5):766-771
在放射性核素137Cs和210Pb精确计年的基础上,建立了长江中游网湖近代沉积物年代序列。通过对沉积物中TOC、TN、TP、孢粉、重金属元素、粒度等指标的测定,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百年来网湖沉积物中营养元素的分布特征,物源变化以及主控因子。结果表明:百年来网湖沉积物中TN和TOC含量显著相关,呈不断上升趋势,存在2个明显的演化阶段,主控因子为流域人类活动强度,气候波动对其有影响,但影响不大。TP的变化与TN和TOC明显不同,波动较大,规律不明显,主要受人类活动强度以及径流侵蚀输移入湖物质变化两大因子控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研究呼和浩特市武川县西乌兰不浪乡小元山矿山开采生态环境,并对该地区矿产资源开采前期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价。根据分析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大气环境质量指标、水环境指标、声环境指标,提供该地区资源开发前期生态环境质量资料。矿山开采必然造成生态环境的改变或对局部地区生态的影响,本文拟通过评价该区域生态环境,来提供矿山开发有关生态环境方面的适宜性资料。  相似文献   

16.
广东的洪涝及其对农业的危害与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张金标  陈淡芳  欧善国  涂悦贤 《热带地理》2002,22(2):116-120,129
对广东省的洪涝灾害进行了分类,主要从气候的角度揭示洪涝的成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广东的洪涝按水分过多的程度,可分为洪水、涝害和湿害;按季节划发,洪涝分成春季洪涝、春夏洪涝、夏秋洪涝和连阴雨等几种类型。洪涝与湿害的气候指标常用年或某的降雨异常来描述。洪涝和湿害的农业气象指标用水分平均旱涝指标来表示。洪涝灾害的形成与季风活动密切有关。地形对洪涝影响明显,洪涝对农业的危害主要有物理性破坏、生理性损伤、生态性危害。防御洪涝的对策主要有加强防灾减灾的组织管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伊朗南部面临各种类型的土地退化问题,其中植被退化是其中主要类型之一。本研究选择蒙特河上游地区的Qareh Aghaj盆地(1 265 000公顷)进行土地退化的风险评估。基于多源的植被退化指标的数据,开发了一种新的模型来评估植被退化的风险。该模型选择植被退化的九个指标,确定了具有"潜在风险"(风险区)和"实际风险"区域的领域,并预测未来恶化的可能性。基于对这些指标的GIS分析、编制风险地图将有助于确定这些地区的优先次序以启动补救措施。通过定义九个指标严重程度等级的阈值,首先在GIS中制备了每个指标的风险地图。风险等级是根据风险评分确定的,通过给指标分配适当的属性,风险图是在GIS中通过叠加9个风险地图来综合生成的,结果发现实际风险区域在该流域范围内(78%)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18.
构建了河北省县域经济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由经济增长投入、经济增长结构、经济增长效率及经济增长效果4个方面指标及22个基础指标构成。在对各评价指标进行技术处理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考量了县域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特征,发现2001-2012年河北省县域经济质量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年度变化差距大,稳定性较差。进而对河北省县域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了结构分解,发现无论方面指标还是基础指标,各指标对县域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别,结构性问题突出;一些关键指标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极少数指标左右了县域经济增长质量的变化,河北省县域经济增长质量得到改善但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19.
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保护耕地资源、拓展建设用地空间、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重要实现途径,而项目的严格把关、科学决策是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以可行性研究为切入点,围绕准入基础和约束条件两大方面,尝试构建了由4个自然准入基础指标、3个经济准入基础指标、3个社会准入基础指标组成的准入评价指标体系和由4个生态环境影响指标、3个经济收益水平指标、4个社会服务功能指标组成的约束评价指标体系,从多因素、定量化角度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全方位评价,实现从源头上开展科学评估、规避潜在风险。结合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马桥镇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项目进行了评价应用和检验,具有普适性和推广性。  相似文献   

20.
该文对基于局部误差、曲率和法向量的5个地形简化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用离散的高斯合成曲面来模拟真实DEM,以解析得到的高斯曲率作为地形简化指标“真值”,通过对各个指标“保特征性”可信度的分析,获得对这5个指标的整体评价:1)基于法向量的地形简化指标更能反映地形特征;2)各指标的“保特征性”随简化比的减小呈线性上升;3)各指标的优劣排序对地表形状和分辨率不敏感;4)各指标“保特征性”可信度在同一分辨率下较为稳定。并用实例验证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