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地质科学》1959,2(6):182-184
随着原子能工业的发展,鈾矿的尋找和开采工作正在飞速地发展着。世界各国对鈾的需要量正在不断增长,鈾矿找矿工作开展得愈来愈广泛和深入,鈾矿的开采和提鍊技术也在不断地改进。从目前已知情况来看,鈾矿矿床的主要工业类型有两个:一是热液矿床,其特点是品位好,儲量大;一是沉积型矿床,包括砂岩型鈾矿、磷灰岩型鈾矿和含鈾煤与頁岩,它們的特点是品位低(含鈾0.1%或更低),层位稳定,分布广,儲量大。  相似文献   

2.
一、鈾矿基地发展近况自从原子能科学技术为人类掌握和利用以来,主要核燃料—鈾旷資源的重要性已經超过了其他許多矿产資源,世界各国都在不遺余力地从事鈾矿普  相似文献   

3.
苏联早已使用地球化学勘探鈾矿。最近美国地球化学家在美国原子能委員会和美国地質測量局的协助下也試驗成功了。他們利用这个方法代替了盖革計数器,在华盛頓州东部發現了鈷矿。  相似文献   

4.
李秉倫 《地质科学》1959,2(7):199-201
我国对鈹矿的普查与勘探,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的。普查和勘探的对象是含绿柱石的伟晶岩矿床。这种绿柱石颗粒较大,可以手选,也可以土法开采。经过几年的摸索,伟晶岩脉含这种矿产并不丰富,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必需寻找新矿床类型。如果比较一下世界的伟晶岩型及气成热液型绿柱石矿床的规模及综合利用的条件,可以看出气成热液类型是值得引起我们重视的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5.
在目前开釆的許多矿床中,鈾的来源并不清楚,因而在成因上尚存在着許多不一致的假說。最流行的两种假说是:鈾是通过普通地下水从碎屑岩或火成岩中淋滤而来;鈾在晚期残余流体中从花崗岩浆或鹼性岩浆析出。經过慎重考証后发現,即使有属于对普通碎屑岩或火成岩的淋滤形成的矿床,也只是极少数,而許多矿床則是金属矿床中鈾的再分佈結果或是早先由上升溶液所形成的富集物。最近工作表明,上升溶液在花崗岩形成以前很早就由岩浆开始析出,可能一直断断續續到分离結晶結束为止。含鈾溶液从岩浆的析出和輝綠岩与煌斑岩脈的侵入似乎在同时一期。从較酸性的岩浆分異体中析出的鈾似乎比重不大。后生鈾矿床和各种类型火成岩侵入体以及主要构造单元之間的空間关系有力地說明了在大多数地区鈾都产于相当深的地方,这些矿床中的金属組合只能用这种假設才可得到解释。地表水只能淋滤和再分佈某些类型矿床中的內生鈾及其伴生金属,例如,在科罗拉多高原的那些矿床或气候干燥地区矿脈的上部。  相似文献   

6.
矿田构造发展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主要以内生脉状矿床为例,简要地论述了矿田构造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7.
贵州镇宁乐纪泥盆系重晶石矿热水沉积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贵州镇宁乐纪泥盆系重晶石矿床地质储量3 302万t,属大型矿床类型。通过对矿床沉积结构、构造特征研究发现,矿床(体)中分布:纹层状构造、条带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碎屑状构造、块状构造等,它们与天柱-大河边重晶石矿、广西古潭热水沉积重晶石岩及北秦岭二郎坪群热水沉积重晶石岩类似,海底热水喷流形成的热水喷流通道相、单一热水沉积岩相及热水混合同生沉积相在镇宁重晶石矿层中广泛分布,共同构成了热水浊流沉积相,这与秦岭泥盆系热水沉积岩(矿)类似,矿层沉积结构、构造及岩相特征很好的记录了海底热水喷流、演化的信息,沉积韵律特征说明了热水喷流由弱-强-弱的变化过程。海底热水喷流沉积形成的镇宁重晶石矿中热水沉积结构、构造及热水沉积岩相发育,是研究古热水喷流沉积成岩、成矿、划分热水沉积岩相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8.
在匈牙利多腦河西岸某礦区的煤層中發現有鈾的礦藏,它的儲量宜于組織这一貴重金屬的开釆。在某些煤的一噸煤灰中所含的鈾,其原子能等于6000噸煤發出的能量。著名的匈牙利科学家、考什脫獎金獲得者善多尔·薩拉依正在为了和平利用原子能的目的而研究这种新的鈾原料的利用問題。  相似文献   

9.
科罗拉多高原大多数的主要鈾矿床局限于扁长的矿带內。由于围岩中沒有明显地証明矿石的局部化的特征,所以矿石的沉积是由成矿溶液內的某些变化而产生的。可以进一步推測矿石的沉积是由于横向流动的合鈾地下水压力的减少而引起。有人認为,鈾是来自沉积岩內含鈾火山碎屑的破坏。从沉积物压实产生的压力和横压力会引起地下水流經蓄层。压力减少和远离矿源都会减少鈾的溶解度。并使它沉淀。因此,矿带一边以古等压面为界,表示开始沉淀时的压力,另一边以大致平行的面为界。表示这个面以外已消耗的溶液再也不形成主要矿床。  相似文献   

10.
高旭征 《地质科学》1958,1(3):19-23
含矿溶液上昇的力学性质及共意义,久为矿床学家们所讨论,直到现在,仍无共同论点。在塔塔林诺夫“矿床成因论”的著作中,对各家意见有所简介,特别是别杰赫余的见解是有说服力的。  相似文献   

11.
赵宗溥 《地质科学》1960,3(4):192-192
1955年11月地貭調查所放射能探查車在鳥取、岡山县境的人形山卡附近发現沉积型鈾矿,現称为人形山卡矿山。在人形山卡西南隅的东到东北方,有准平原化的花崗岩基露出,其上盖复有新第三紀的砾岩、砂岩、泥岩及砂岩、泥岩互层,再上有安山岩、玄武岩及火山碎屑岩类分布。此第三系最厚可达数百米。鈾矿主要产子第三系基底部砾岩、长石砂岩或凝灰貭砂岩中,形成略呈水平的层状矿体。  相似文献   

12.
所謂五元素(銀、鈷、鎳、鉍、鈾)含矿建造一类的热液矿床,通常都被認为是鈷矿化的重要类型。更詳細地划分建造的工作,或者是完全沒有进行,或者是划分建造的依据仅以在充填矿脉和伴生金属的成分上不常有重大差別为基础(L.洛奈,1913;H.史奈德洪,1941)。除此而外,如果不考虑分类学基础的那些标志(含鈷矽卡岩、黝矿  相似文献   

13.
构造矿床学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庆丰 《地质科学》1984,(4):461-463
矿床地质工作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矿床本身的研究;其二是矿田构造的研究。前者是探讨成矿的内因,而后者着重于成矿的外部条件(外因)。矿床工作者一般不能顾及矿田构造,而从事矿田构造者则往往对矿床成因很少加以探索。 笔者提出的构造矿床学,其用意在于把成矿的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以期全面地阐明矿产的形成机理和赋存规律。构造矿床学包括了矿床学和矿田构造学两方面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4.
矿床地质简况本区铝土矿分原生矿和堆积矿两大类.后者是前者经过风化剥蚀改造在原生矿附近低凹处堆积而成.原生矿位于上二迭统合山组灰岩底部,下伏二迭系茅口灰岩的侵蚀面上,上覆顶板为炭质页岩和煤层;储量大,但含硫高,现尚未开采.具有工业意义的堆积铝土矿,赋存于第四系下更新统粘土层中.其规模和形态多受地形控制.只有在凹地及缓坡矿石才有利保存.平面上,矿体展布宽大但不规则.剖面  相似文献   

15.
《地质科学》1959,2(7):218-225
本文为全苏科学院矿床、岩石、矿物、地球化学研宄所的T.H.沙德隆博士向我国地质界介绍去年年底在莫斯科召开的全苏普查内生矿床盲矿体的科学理论研究会情况时所写的会上各专题报告的节要。原稿题目是“全苏普查盲矿体科学理论研究会议简讯”,寄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后,承蒙徐光炽先生推荐,经该所专家连络科同志翻译后,交本刊发表。本文广泛讨论了普查盲矿体的理论和方法问题,内容丰富,对我国目前在普查勘探中找寻盲矿的工作将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6.
一研究黑矿矿床的必要性日本有一种以重金属硫化物和钙钡硫酸盐为主的矿床,称之为黑矿矿床.对它的研究和开采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迄今为止写出了上千篇有关黑矿矿床方面的文章.在历史上,围绕着黑矿矿床的成因问题,进行了反复的争论,主要是同生论和后生论的对立.近十年来,世界范围内成矿理论的发展,特别是火山岩成矿理论的发展和现代热卤水成矿现象的发现,进一步推动了黑矿矿床成因的研究工作.对黑矿矿床的已往资料(甚至包括"不同类型"矿床的资料)和新发现的地质现象,进行全面的综合研究后,提出了黑矿矿床的新成因观点,认为黑矿矿  相似文献   

17.
江苏东海榴辉岩型金红石矿床基本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程振香 《矿床地质》1990,9(1):86-90
榴辉岩型金红石矿是我国近两年新发现的一种矿床类型。它与高级区域变质岩——榴辉岩密切相关。含金红石块状榴辉岩为主要矿层,呈透镜状、长条状产出。金红石含量1.02—5.5%,平均2.32%,其赋存状态主要呈分散状分布在矿物品隙间。矿石中富含石榴石、绿辉石和磷灰石等。综合利用价值高,选矿效果好,可获得四种合格产品。矿床规模大,品位较富,露头矿,交通方便,开采条件优越。  相似文献   

18.
花永丰 《地质科学》1983,(4):355-362
层控矿床是国际矿床学界近十余年来讨论最热烈的问题之一。我国层控矿床十分发育,其中汞矿也具有典型的层控特征。这些矿床的成因研究目前正受重视,传统的成因观点也被怀疑。近几年,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多数汞矿应属“沉积-地下水热液”或“沉积改造”成因。但是,对于这种矿床成因观点的一些具体问题,例如在成矿的第一阶段中,元素的表生迁移搬运、元素的初步沉积富集或使这些元表生富集到形成矿床的机制等,直到目前,研究仍然甚少。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探讨,深化对汞矿成因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四川甲基卡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扬子板块西缘巴颜喀拉地块,是我国重要的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成矿远景区,分布其中的甲基卡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固体锂矿床,形成了Li-Be-Nb-Ta等成矿系列。通过对甲基卡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成矿条件、含稀有金属伟晶岩脉分类、稀有元素矿物期次划分及产出特征、稀有元素品位变化规律及富集规律、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的分析研究,探讨了该区锂矿的成矿规律,总结出了寻找甲基卡式锂矿的一系列重要找矿标志,对矿床外围及区域其他相似地质条件地区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侯德封 《地质科学》1965,6(2):95-105
本文討論两个問題:一是稀土元素的成矿問題;另一是鈾的地球化学。稀土成矿与锆、铪、铌、钽及若干元素有成因上的关系,它們同重放射性元素的演变是直接連系着的,因此概括討論鈾的地球化学行为还是有必要的。末后討論有关稀土矿的分布。本文以稀土元素的核地球化学为中心,探討成矿問題。对于原手地球化学及矿床方面不在这里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